笔记本电脑的发展史,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笔记本
ThinkPad作为笔记本电脑品牌的代表,自问世以来就备受各类用户的喜爱。自1992年推出第一款机型以来,它一直在不断地更新换代,在硬件、外观、性能等方面都有了极为显著的提升。
下面将就ThinkPad不同时期推出的机型分别进行介绍,并留下一个小知识点:ThinkPad的型号一般有四个字符组成,例如“X230”,第一个字符表示该机型所属系列,“X”即表示X系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该机型在该系列中的大小(通常这个数字越小,表示笔记本越轻薄),后面两个数字可以标示该机型的年份、月份等等一些信息。
90年代: 700C/Z、701C和 755C系列
ThinkPad最早的机型就是700C系列——IBM ThinkPad 700C、705C、720C等等,78MHZ的CPU,屏幕分辨率640* 480,内存仅为4MB,重量高达5.4磅。华丽的设计和旋转式的键盘拯救了IBM的笔记本电脑项目。701C则是附带了著名的”蝴蝶式”键盘的机型,另外755C系列和 755C/I,以及755CEE都配备了CD-ROM驱动器。
2000年- 2005年:X、T、A系列
ThinkPad在这个时期的机型更多使用了“三字母”代号,分别是X、T、A等系列。其中,X系列的小巧轻薄和高性能一直是大家所喜爱的。当然,当时的笔记本并没有过多注重性能的提升,而更多地体现在创新上,例如它们都搭载了指纹识别系统(2005年)。这时ThinkPad上的驱动器也开始往返光驱转向完全Flash硬盘,这是后来SSD硬盘技术发展中的一个很好的先驱。
2005年- 2009年:R、SL、T、X系列
26/5000这段时间是ThinkPad产品线的增长最为迅猛的时期之一。ThinkPad R系列逐渐淘汰,而SL系列作为替代机型出现。T60p是业内第一台使用Merom CPU的笔记本电脑,并且集成了一个双层DVD刻录机。X300灵感最初来自于只有8 vpp极其薄的MacBook Air,而且ThinkPad X系列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完全不同于T和R系列的突破性产品线。
2010年-2012年:X、T、L、W系列
在这段时间里,X、T、L、W系列笔记本的新型号出现了。这时候Intel的Sandy Bridge体系结构+Core iX系列CPU才刚刚推出,这也导致一些ThinkPad T笔记本电脑崩溃了。在轻薄的机型中,你会看到同样有各种新芯片组和更好的键盘布局和设计。在整个W系列机型中,你可以找到一些专业级别的硬件,比如1080p的图像处理器和鲸鱼档次的电源线。
2013年-至今:ThinkPad S、L、E、X、T、W系列
近年来,以联想接手后的thinkpad设计跟进市场潮流,ThinkPad开始引入更多的年轻人并积极发力消费市场,同时还要保证了它的工程奥义所在:超强易用耐用,这便是 ThinkPad对于人类智慧与创新解决方案的不懈坚持。
以上就是ThinkPad近20多年来推出机型的历史变迁。虽然统计不全,但尽量包含最重要的笔记本型号。未来的 ThinkPad还会有哪些重大改变?相信我们拭目以待!
谁给我解释一下笔记本电脑的发展历史
摘录:
笔记本电脑雏形
1979年,Grid Compass 1109电脑问世,这是人类有史以来对笔记本电脑制作的第一次尝试。这款电脑是英国人WilliamMoggridge在1979年为Grid公司设计的。不过这款电脑问世后的面向对象只是美国航空航天领域,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从扇贝上获取灵感制造的轻便电脑,普通民众是无法与其接触的。
Grid Compass 1109电脑,64KB内存,1.12MHZ11千克重。 1983年5月,美国发布了世界首款彩色便携电脑---Commodore SX-64"Executive"。这款便携电脑采用的是MOS 6510(1MHz)处理器,64K内存,320 X 200分辨率的5寸彩色显示器,内置5.25寸170K的软驱一个重量约13千克。 1984年2月,IBM公司发布IBM 5155个人便携电脑。这款便携电脑采用的CPU是Intel 8088(4.77MHz),配备256K的内存(最大扩充640K),内置显示器为9寸的琥珀黄色显示器,分辨率为640 X200,采用的系统为装在磁盘上的IBM PC-DOS Version 2.10,重量约16千克(30磅)。
真正的笔记本电脑诞生
1985年,由日本东芝公司生产的第一款笔记本电脑T1100正式问世,这款笔记本电脑目前为止是多数国内媒体公认的第一款笔记本。也就是这款笔记本的问世,开始了东芝公司在笔记本业界的20风雨路程。 1989年9月,苹果公司面向用户推出了第一款笔记本电脑。它采用了68HC000处理器,这是Motorola68000的低电压版本,运行频率为16MHz。内存为1MB,内置了40MB的SCSI硬盘。这款笔记本采用的显示屏依旧为10寸单色液晶显示器,分辨率为600 X 400,重量约4千克。当然也正因为性能卓越,这款笔记本的价格十分高昂。 1991年,第一台商业上可用的、配置彩色TFT显示屏的笔记本电脑,产品型号为T3200SXC,CPU为Intel386SX(20MHz),内存1MB,硬盘120MB,显示屏彩色24厘米ActiveM atrix TFT,分辨率为640×480(VGA)。 1992年10月IBM推出了第一台以ThinkPad命名的笔记本电脑ThinkPad700C。 1994年第一台配置Pentium处理器的笔记本电脑———东芝T4900CT,Pentium处理器(75MHz)、内存8MB,硬盘772MB,26厘米TFT,分辨率为640×480(VGA)。 1995年,ThinkPad760cd问世,这是世界上第一款支持多媒体功能、第一个采用12.1英寸SVGA高分辨率显示的笔记本电脑。支持多媒体处理意味着笔记本电脑从纯商用开始走向更为广阔的多元化市场,此时的笔记本电脑正如当年的 PC一样,开始走向普通大众。
笔记本零售市场逐渐成熟
1996年是笔记本电脑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年。VGA显示屏已经几乎不再采用,SVGA的显示屏被大量采用,同时已经开始有XGA的显示屏出现。此外,硬盘的发展也推动了笔记本电脑的“瘦身”。同年,英特尔正式开始留意笔记本电脑专用 CPU的研制。当时台式机的 CPU都是采用 0.8微米制造工艺生产的,笔记本电脑 CPU就是在这个时候采用了 0.35微米制造工艺生产,电压也因为英特尔采用 VRT技术而降到 3.3V,也是从这时开始笔记本电脑的 CPU才真正地与台式机 CPU划清了界限。 1997年9月,IBM公司在全球率先推出了配备14.1寸彩色液晶、DVD驱动器的笔记本电脑---ThinkPad 770。在当时,这款机器的问世意味着高分辨率大屏幕时代即将到来。 1998年,Intel公司的移动版PII/Celeron问世,这让笔记本的性能得到了一次质的飞跃。 1999年,AMD Mobile K6-2发布,支持了最新的3DNow!而抛开了与Intel MMX技术的纠葛,性能上开始有了大幅的提升。Intel不甘示弱,Mobile Pentium III取代前一任CPU而再一次将移动版处理的速度提升了一个档次,同时将SSE指令带入了笔记本电脑。到了2001年3月20日,Intel抢先发布1GHz Mobile Pentium III后,将移动处理器和笔记本都带入了GHz时代,CPU的更新速度日新月异的时代开始了。
笔记本性能的飞跃
2000年1月,Tran**eta带着全新架构的“Crusoe”处理器杀入了笔记本低功耗处理器市场,这无疑也就意味着将于Intel和AMD争夺市场分额,新一轮的市场竞争又将兴起。 2003年1月8日,Intel发布了全新的笔记本电脑架构Centrino,即现在我们所说的迅驰平台。该构架包括了代号为Banias的Pentium-M移动处理器、Intel855芯片组(代号Odem、Montara-GM)和一个支持802.11b/a的WLAN(无线局域网)以及Mini-PCI卡(代号Calexico)。从此开始,笔记本电脑的平台化开始深入人心。 2003年5月,日立公司将2.5寸笔记本硬盘的最快转速提升为7200rpm,最高容量提升为80G,全面开启了笔记本存储的高容量与高速时代。 2003年7月,VIA发布笔记本专用处理器汉腾(Antaur)处理器,虽然这款处理器的发布市场反应冷淡,然而却让众多笔记本爱好者看到了笔记本处理器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2003年11月,全球第一款64位处理器的笔记本在日本上市。这款笔记本配备了Athlon 64 3200+,512M DDR内存,64G硬盘,康宝光驱(可选),并搭配了15英寸SXGA液晶显示屏。 2004年1月,富士通推出了世界上首款基于S-ATA(串行)技术的笔记本硬盘。它的意义有两方面,第一方面将笔记本硬盘的传输速率进行了再一次的扩充;另一方面S-ATA端口在笔记本电脑设计中起到了线路的简化作用。 2005年1月9日,迅驰二代Sonoma平台正式发布。SONOMA平台的一些技术的三大中心词就是FSB=533MHz、Intel 915、NIC(Network Interface Controller)。相关新技术支持的词汇还有SATA、DDR2、HD Audio、PCI-Express等等。 2005年4月20日,东芝发布20周年纪念笔记本产品--Dynabook SS SX、Dynabook SS S20。这两款机型都采用东芝公司的新型材料为主板原料,大幅度减少了线路并提高速度。其厚度仅为9.9mm,整体厚度为19.8mm,采用了华美的金属材质,最大待机时间长达5.4小时。
联想笔记本发展历史
联想集团从成立起初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就始终处于一生二、二归一的生存、发展态势之中,所以笔者简称为柳氏基因“一二一”。要知道“一二一”基因的由来必须先了解联想的发展历程。
联想的前身是由中国科学院士院计算支柱研究所投资二十万元成立的,成立日期大际为1984年10月或11月的某一天,公司名称为:“中国科学院士院计算支柱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成立之初也就是倒腾些电子表、旱冰鞋、运动裤衩、电冰箱等,活生生就是个倒爷。1985年后倪光南带着他的“联想式汉字系统”加盟公司,代理IBM微机及至代理AST微机,决定走AST之路,从此才真正开始了联想电脑之路,从代理走到自主生产;
1988年柳传志与香港导远公司电脑系统有限公司和中国技术转让有限公司各投资30万港元香港成立香港联想公司,1989年公司正式把联想两个字给了自己,把原公司更名为“联想集团公司”,因而就有了北京联想和香港联想之分。此时联想已经拥有香港北京两个研究中心,三个生产基地,北京东北旺、深圳八卦岭、香港柴湾;
1990年5月。联想将200台“联想286”送到全国展览会上,一炮打响,一个星期后进军北京计算机交易会,一举拿到1200余万元的订单;
1994年2月14日联想在香港挂牌上市;
1997年2月3日,联想集团公司全体董事在北京联想总部大楼505室召开会议,拟定决议如下:
--把北京联想和香港联想合并为中国联想。
--具体做法是,把北京联想业务的主要部分通过资产评估,以该部分资产购买香港联想股票。
--整合后的北京联想将成为香港联想的绝对大股东,所占股份由原来的42%上升为60%以上。
董事会将合并后的公司大权赋予柳传志,他成为中国联想董事局主席兼总经理。
2001年夏天开始,联想集团因杨元庆和郭为而一分为二,分为“联想电脑”和“神州数码”,联想集团控**司作为“联想电脑”和“神州数码”的母公司依然存在,其中拥有“联想电脑”57%的股杈,神州数码51的股权。柳传志和李勤分别担任联想控股的总裁和副总裁,以及“联想电脑”和“神州数码”的董事长。联想控股就是由1984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士院计算支柱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演变而来的,中间还曾更名为“北京联想计算机新技术发展公司”。
2004年12月8日,联想宣布以6.5亿美元现金、6亿美元的公司股票收购IBM在全球的个人计算机业务,此外还将IBM个人计算机的5亿美元的债务转到自己名下。联想在一夜间成为世界第三大个人计算机厂商,拥有至少130亿美元的年销售收入和7.6%的全球个人计算机市场占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