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如何制定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
人力资源战略是企业依据总体战略,为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围绕人力资源管理如何实现企业战略所进行的系统思考,是企业关于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长远性的决策和方略。是在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明确人力资源管理所面临的挑战和现有人力资源管理不足的情况下,制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远景、使命、目标及策略,以及与企业未来发展相匹配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制定人力资源战略的目的是如何使用人力资源为企业持续经营获得竞争优势。人力资源战略是企业战略的核心,人力资源是企业的核心资源,企业的战略是企业发展的目标和行动指南,企业战略实施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其所拥有的高素质的核心人才队伍。制定和实施科学的人力资源战略是企业打造核心人才队伍,推动企业战略实施,促进企业的飞跃发展的重要途径。人力资源战略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主要分类有:美国人力资源专家舒勒(1989)将人力资源战略分为:“累积型”、“效用型”和“协助型”三种类型;康奈尔大学戴尔和霍德按照吸引员工策略的不同将人力资源战略划分为“吸引战略”、“投资战略”和“参与战略”;史戴斯和顿菲则根据企业变革程度的不同将人力资源战略划分为“家长式战略”、“发展式战略”、“任务式战略”和“转型式战略”。如何根据企业的总体战略制定人力资源战略?如何使所制定的人力资源战略有助于总体战略的实现?如何使人力资源战略能有效的指导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与流程?这是每个人力资源总监所面临的首要问题。一、企业战略与人力资源战略的关系企业战略是指企业为满足未来持续经营的需要,在分析其拥有的资源和自身能力以及所处的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对企业的全局性、基本性的问题进行的总体谋划,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总纲领。企业战略包括企业的愿景、使命、价值观和战略目标。企业的战略分为总体战略,经营战略和职能战略。人力资源战略作为企业的职能战略,是在企业战略基础上形成的,通过发挥其对企业战略的支撑作用,促进企业战略的实现。人力资源战略必须与企业战略相一致,同时人力资源战略的实施推动企业战略的实现,因为人力资源战略的实施可以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价值,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竞争优势,推动组织战略的实现,使企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企业的战略经营目标和企业文化是建立人力资源战略的依据,是企业人力资源战略实施的前提和环境。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必须与企业的愿景、使命和价值观保持高度一致才能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企业通过构建核心能力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而企业核心能力构建需要人力资源战略的支撑;企业的核心人才队伍是企业核心能力形成的载体。企业人力资源战略制定的关键是根据企业的核心能力建设的需要,结合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打造一支支撑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人才队伍,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开发管理机制,保证人力资源效能最大化。因此人力资源战略考虑的要点是: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如何找到企业需要的人才,是通过招聘还是内部培养?怎样将个人绩效同组织绩效挂钩?怎样激励员工为组织目标而努力?二、人力资源战略制定的程序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和企业战略制定的程序一样,包括内外部环境分析、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人力资源战略实施、人力资源战略评估与控制等四个步骤。(一)人力资源战略环境分析人力资源战略环境分析包括外部环境分析和内部环境条件分析。外部环境分析主要包括:组织所处地域的经济形势及发展趋势;组织所处行业的演变、生命周期、现状及发展趋势;组织在行业所处的地位、所占的市场份额;竞争对手的现状及增长趋势,竞争对手的人力资源状况,竞争对手的人力资源政策;预计可能出现的新竞争对手。组织外部的劳动力市场状况,政府的人力资源政策、法规对组织人力资源战略的影响等。外部环境的分析通常采取PEST分析法进行分析。内部环境分析主要包括:企业内部的资源、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发展阶段、企业总体发展战略、企业的组织文化,以及企业员工的现状和他们对企业的期望。(二)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与选择。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采取SWOT分析法,在用PEST分析方法对企业外部人力资源环境进行分析,环境中存在那些机会可以被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招聘管理、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利用,环境中存在哪些威胁应该予以避免?然后是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和资源现状的分析,以回答公司目前的人力资源管理有哪些优势?那些劣势?通过对环境中的机会与威胁的分析和企业内部优势与劣势的分析,通过SWOT矩阵,把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机会和威胁与企业内部的优势和劣势相匹配,得到四类可能的战略选择。结合人力资源管理中人才的“选、用、育、留”来选择人力资源战略。内部战略因素外部战略因素优势(S)劣势(W)机会(O)SO战略(利用)WO战略(改进)威胁(T)ST战略(监视)WT战略(消除) SO战略:利用企业内部优势,抓住外部环境中的有利机会,“利用战略”; WO战略:利用外部环境机会,弥补和改善企业内部的劣势,“改进战略”; ST战略:利用企业内部优势、躲避外部环境中可能的威胁,“监视战略”; WT战略:主要是使劣势最小化以躲避外部环境中的威胁,“消除战略”各种人力资源战略与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整合。根据环境分析所确定的人力资源战略,确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人才获取、培训开发、考核评价、薪酬激励)的策略,将人力资源战略变成可执行的人力资源策略,指导人力资源活动的开展。人力资源活动人力资源战略人力资源的获取培训与开发绩效考核与评价薪酬福利与激励其他SO战略 WO战略 ST战略 WT战略(三)人力资源战略的实施。人力资源战略的实施是将战略变成可执行的行动方案的转变过程,在转化过程中要制定具体的战略目标、战略实施计划、实施保障计划以及资源的合理平衡、人力资源规划等,使人力资源战略可操作化,把战略变成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活动。同时要使战略制度化,通过制度来保证战略的实施,使战略切实落到实处。战略的实施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要有保证措施,根据战略实施计划,对照战略目标,组织资源,按计划进行实施。同时在实施中必须协调好组织与个人间的利益关系。要充分利用组织内部资源与技术资源,推进战略的顺利实施。(四)人力资源战略的评估与控制人力资源战略在实施过程中,根据企业战略的变化,人力资源战略环境的变化,必须进行适时的调整,同时要监控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偏差,及时对其调整,同时要对企业的文化进行调整,以适应战略的实施。战略评估是在战略实施过程中寻找战略与现实的差异,发现战略的不足之处,及时调整战略,使之更符合于组织战略与实际的过程。评估一个人力资源战略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评价人力资源政策与企业战略和目标的协调一致性;判断这些一致性的政策最终对企业的贡献程度。只要不断的调整和评估才能确保战略的有效实施。三、基于企业竞争战略的人力资源战略选择根据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企业的竞争战略一般分为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重点集中战略。企业为了在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必须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状况采取不同的经营战略,并选择与之相适应的人力资源战略。(一)实施低成本经营战略的企业,主要是通过低成本赢得竞争优势。所以,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是保证人员的稳定性,通过人员的稳定来确保企业运营的稳定和产品质量的稳定,防止人员的频繁流动引起企业运营成本、管理成本的增加。鼓励员工长期稳定的在企业服务,注重员工的培养和长期稳定发展,在员工激励方面,采取利润分享、奖励政策、绩效奖酬、附加福利等薪酬制度。同时加强预算控制,提高人均效率,降低性对人工成本。(二)实施差异化经营战略的企业,主要是通过创新赢得竞争优势。应选择投资式的人力资源战略,通过倡导创新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在人力资源战略方面要重视人才的开发和人力资本投资,重视发挥核心人才的作用,注重员工的培训和开发。人力资源战略强调培训和评价体系,建立差异化的薪酬创新性和弹性,营造创新氛围,主动团队合作,采取以团队为基础的体系,通过人力资源战略建立创新体系,培养创新人才,形成企业核心竞争优势。(三)当企业采用重点集中战略时,企业通过集中优势将目标聚焦,将重点聚集在特定的市场和特定的服务对象上。因此在人力资源战略上企业采取开发式的战略,充分发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参与企业管理,同时要聚集和形成企业人力资源优势,专业化的服务特定市场,强调人才队伍的专业化,通过专业化保证集中战略的实施。四、制定人力资源战略需要考虑的因素企业制定人力资源战略的目的是形成人力资源核心能力,通过人力资源核心能力来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因此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战略必须考虑下列因素。制定人力资源战略必须结合企业的发展阶段。根据企业的生命周期理论,企业的成长和发展一般包括: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不同的阶段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和策略师不一致的,因此,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必须同企业的生命周期相一致。制定人力资源战略必须与企业的竞争环境和企业的内部资源能力相一致。面对不通的外部竞争环境,企业所制定的人力资源战略有所不同。同时制定人力资源战略必须和企业内部资源能力相一致,人力资源战略能够提升人力资源能力,同时内部的资源和能力又要能支撑人力资源战略的实施。总之,人力资源战略在企业竞争中起决定性的作用,科学的人力资源战略指引组织打造支撑企业战略实现的核心人才队伍,而只有与企业的竞争战略相适应的人力资源战略才能起到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作用。因此企业必须从实际出发,在分析企业竞争环境和企业内部优劣势的基础上经过科学的分析和决策制定符合企业战略的人力资源战略,同时通过严密的保证机制保证人力资源战略的有效实施。只有这样才能通过人力资源战略促进企业总体战略的实现。
dell公司战略特点
戴尔公司于1984年由迈克尔•戴尔创立。他是目前计算机行业内任期最长的首席执行官。他的理念非常简单:按照客户要求制造计算机,并向客户直接发货,使戴尔公司能够最有效和明确地了解客户需求,继而迅速做出回应。这个直接的商业模式消除了中间商,这样就减少了不必要的成本和时间,让戴尔公司更好地理解客户的需要。这种直接模式允许戴尔公司能以富有竞争性的价位,为每一位消费者定制并提供具有丰富配置的强大系统。通过平均四天一次的库存更新,戴尔公司能够把最新相关技术带给消费者,而且远远快于那些运转缓慢、采取分销模式的公司。
戴尔公司网站:www.dell.com.cn致力于倾听客户需求,提供客户所信赖和注重的创新技术与服务。受益于独特的直接经营模式,戴尔在全球的产品销量高于任一家计算机厂商,并因此在财富500强中名列第25位。戴尔之所以能够不断巩固其市场领先地位,是因其一贯坚持直接销售基于标准的计算产品和服务,并提供最佳的客户体验。在过去的四个财季中,公司营业额达到了574亿美元。戴尔公司目前在全球共有约75,100名雇员。
戴尔效应
二十多年以来,戴尔公司革命性地改变整个行业,使全球的客户包括商业、组织机构和个人消费者都能接触到计算机产品。由于被业界接受的戴尔直接模式,信息技术变得更加强大,易于使用,价格更能接受,从而为客户提供充分利用这些强大的、全新工具的机会,以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
戴尔公司在进入新的标准化产品的领域再次展示其效益,这些领域包括网络服务器、工作站、移动产品、打印机和其它电子部件。今天,在全球销售的5台基于标准技术的计算机产品中就有1台来自戴尔。这样的全球覆盖显示戴尔的直接模式对所有产品线、所有地区和所有细分客户都适用。
资本流动性、利润率、增长性
经过不断艰苦的努力,戴尔公司保持了增长性、利润率、资本流动性的平衡,为股东带来了高额的回报。戴尔公司在这些领域一直领先于其最大的竞争对手。
戴尔公司亚太区简介
戴尔公司从90年代初开始为亚太地区的商业、政府、大型机构和个人提供服务。
随着1993年首次在日本和澳大利亚开始运营,戴尔公司进入亚太区的目标市场,开始在区域性设施、管理、服务和技术人员等方面进行投资。
目前戴尔公司在亚太区13个市场开展直线订购业务:澳大利亚、文莱、中国大陆、香港、印度、日本、韩国、澳门、马来西亚、新西兰、新加坡、台湾和泰国。除此之外,还有38个合作伙伴为其他31个市场提供服务。
戴尔公司在亚太地区提供的系列产品和专业经验,能够帮助跨国企业、政府、大企业以及富有经验的个人用户和中小企业,在区域内进行技术创新。
戴尔通过其“全球客户计划”,向拥有全球业务的亚洲用户提供订制的成套服务和支持。它为全球客户提供统一订货、结账、订制产品(包括安装专有软件),以及本地供货和现场服务等好处。
戴尔公司亚太业务的核心是设在马来西亚槟城的“亚太客户中心"(APCC)。这间占地23.8万平方英尺的生产厂房于1995年10月投产。 2001年2月,占地37万平方英尺的戴尔“亚太客户中心"二期(APCC2)落成。"亚太客户中心"为亚太地区的客户(中国和日本除外)按定单生产台式机、工作站、笔记本电脑、服务器和存储产品。APCC和APCC2都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ISO14001:1996(环境管理)以及 OHSAS18001:1999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的认证。
戴尔公司参考"亚太客户中心"的生产与专业功能,于1998年8月建设了位于福建厦门的“中国客户中心"(CCC)。为了满足中国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2000年11月"中国客户中心"拓展为35万平方英尺的设施。它继续在生产、管理、营销、财务等各个方面都按照戴尔模式运作。CCC于2001年3月获得ISO9001(2000版)和ISO14001认证。2002年9月,它成为了戴尔全球首个获得 OHSAS18001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认证的的工厂。
亚太地区的客户可以向戴尔直接订购产品,并可在7至10天内收到订货。客户还可以获得终生免费的技术支持热线,并得到现场服务。
戴尔首创技术支持热线,并使之成为业内标准。"亚太客户中心"内精通多种语言的技术支持工程师,能够通过电话解决80%以上来电客户的技术问题。这一切之所以成为可能,是因为戴尔所付运的每套系统都有一个与其详细技术规格相联的产品编号。
戴尔公司在全球最重要的一项投资是互联网。其亚太区网址www.dell.com/ap目前采用4种语言,包括汉语、英语、韩语和日语,支持亚太地区11个国家的站点。
截至到2006年8月4日的第二财季,戴尔亚太及日本地区的出货量增长了27%,几乎是除戴尔外市场增速的3倍。戴尔的市场份额较去年同期增加一个百分点,达到11.1%,成为该地区的第二大厂商。在日本,戴尔以16.1%的份额成为第二大厂商。
戴尔(中国)有限公司业务资料
开展直线订购模式的城市和地区
戴尔公司于1998年8月将直线订购模式引入中国。
戴尔(中国)公司(以下简称戴尔)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南京、杭州和深圳设有办事处,并有实力将销售及市场拓展到多个主要城市(例如沈阳、苏州、武汉和西安),以及100多个二线城市和城属区域。
在华现有员工超过5,500人。
以客户为本的市场战略
戴尔竭诚提供优良的客户服务,并拥有专业的销售及技术支持队伍,为不同领域的客户提供服务:
企业客户:大型及中型公司
全球客户
政府及有关机构
家庭及小型企业
目标市场:
电信业
银行业/税务业/金融业
政府
跨国公司
教育/研究机构
市场定位
根据IDC公司2006年第2季度研究报告,戴尔目前在中国市场(包括香港)份额为10.3%。在于2006年8月4日结束的戴尔公司2007年第二财季中,戴尔中国的出货量和收入比上一季度同期分别增长了37%和31%。
基础设施及运营状况
中国客户中心(CCC)
中国客户中心(CCC)于1998年8月在租来的厂房里开始运营,并于2000年 11月迁入目前所使用的永久性厂房。
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机场附近的新的中国客户中心占地总面积为350,000平方英尺,于2001年3月获得ISO9001(2000版)和 ISO14001认证。2002年9月,它成为了戴尔全球首个获得OHSAS18001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认证的的工厂。为中国用户提供综合销售和生产设施,包括全方位的服务和技术支持。
凯文.罗林斯在2005年8月2日访华庆祝戴尔中国7周年志庆时宣布,戴尔在中国生产的产品总量达到一千万台,标志着戴尔在华发展的又一里程碑。
2006年1月戴尔在厦门建立的在中国的第二家工厂开始投产,并于2006年5月正式开业。新工厂的落成使戴尔在中国的生产能力扩大一倍,生产的产品将服务于包括中国和日本在内的北亚地区的客户。
中国设计中心(CDC)
2000年7月戴尔开始了计算机相关设计工作,目的在于促进包括新的系统平台、外围设备、软件和服务产品的研制,以满足特定客户的需要和市场要求。
2002年7月,戴尔中国设计中心(CDC)落户上海,支持公司以客户为中心的全球领先技术,加强了戴尔台式机产品设计和开发工作。
2006年3月戴尔公司宣布将进一步扩大戴尔中国设计中心的规模,该中心将增加200名设计人员,进一步提升全球产品研发能力。
大连戴尔客户联系中心(Dalian Dell Customer Contact Center)
戴尔2002年10月宣布在中国大连开设大连戴尔客户联系中心,开始主要是支持在日本市场的后台运营,提高客户服务的功效,从而有力推动戴尔在日本市场业务的迅速增长。该中心于2002年底投入运营。
目前,该中心现拥有1,000多名员工,主要负责支持戴尔日本/韩国/中国公司的客户服务运营,致力于提供优异的客户体验。
全球采购据点(WWPO)
在香港、上海、深圳和台湾建立了国际采购网点,以加强与供应商在中国的伙伴关系,提高戴尔在全球的采购效率。
戴尔在中国采购大量零部件,包括附件、光驱、印刷电路板、软驱、显示器、扬声器、键盘、鼠标和输入输出设备。年采购量超过157亿美金。
中国企业指挥中心
戴尔中国企业服务指挥中心(ECC)是戴尔在亚太地区的第一家企业服务指挥中心,也是全球四家企业服务指挥中心之一。自2004年9月在厦门成立以来,该中心已经成为戴尔在中国,包括港澳地区的企业服务的“中枢神经”。它面向服务器及存储产品的企业客户提供高水准的、7x24x365全天候的服务支持。戴尔企业服务指挥中心可以实现客服电话、技术人员以及各部门运作情况的实时追踪,并实时监测整个服务的过程,处理关键性的故障,甚至主动发现故障隐患,从而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控和解决客户遇到的问题,及时、有效地响应客户的服务需求,协助客户有效缩短系统宕机时间,实现最大限度的客户满意度和投资回报。
市场覆盖
中国客户可按其配置和软件要求,通过在全国258个城市中设立的720条免费电话直接联系到每一位戴尔的销售代表,订购个人电脑、笔记本电脑或服务器产品,也可直接通过互联网在戴尔的www.dell.com.cn网站购买。
戴尔提供的现场服务和技术支持可直接覆盖2,123个城市。
产品类别
面向家庭的 Dimension个人台式电脑
面向家庭的 Inspiron个人电脑(包括膝上电脑和台式电脑)
面向小型企业的 Vostro膝上电脑和台式电脑
OptiPlex企业级台式机
Latitude企业级笔记本电脑
PowerEdge服务器
PowerVault和 Dell I EMC存储解决方案
Precision工作站
PowerConnect交换机
Axim PDA
投影仪
打印机
互联网居领导地位
戴尔公司的直线订购模式伸延至互联网上,令网上购买产品和获得服务变成轻松和安全。
全中文的www.dell.com.cn方便中国用户使用母语来确定配置、获得报价及订购产品。戴尔的中文网站计划也延伸到了戴尔的“用户主页”,便于企业及机构用户在互联网上购买戴尔的产品。
免费电话
普通消费者及家庭用户 800-858-2928/2936
中小型企业用户(500名员工以下) 800-858-2222
中小型企业用户(500到3500名员工) 800-858-2062
大型企业客户(3500名员工以上)
北部地区
东部地区
南部地区
西部地区
政府及教育部门
800-858-2999
800-858-2020
800-858-2355
800-858-2811
800-858-2572
“全球顾客计划”用户 800-858-2055
技术支持 800-858-2437/2333
客户服务 800-858-2060
戴尔公司发展史
一九八四年迈克尔·戴尔创立戴尔计算机公司
一九八五年推出首台自行设计的个人电脑--Turbo。Turbo采用英特尔 8088处理器,运算速度为8MHz
一九八七年成为首家提供下一工作日上门产品服务的计算机系统公司
在英国设立办事处,开始拓展国际市场
一九八八年戴尔公司正式上市,首次公开发行350万新股,每股作价8.5美元
一九***推出首部戴尔笔记本电脑
一九九零年在爱尔兰Limerick建立生产厂房,以供应欧洲、中东及非洲市场
一九九二年首次被《财富》杂志评为为全球五百强企业
一九九三年成为全球五大计算机系统制造商之一
在澳大利亚和日本设立办事处,正式进军亚太区市场
一九九五年最初售价8.5美元的戴尔股票在分拆前已升至100美元
一九九六年在马来西亚槟城开设亚太区生产中心
开始通过网站www.dell.com销售戴尔计算机产品
开始主攻网络服务器市场
成为标准普尔500成分股之一
一九九七年第1,000万台戴尔电脑下线
普通股在分拆前每股升至1,000美元
推出首台戴尔工作站系统
网上营业额由年初的每天100万美元,跃升至逾400万美元
一九九八年扩建在美国及欧洲的生产厂房,并在中国厦门开设生产及客户服务中心
推出PowerVault储存系统产品
一九九九年在美国田纳西州那什维尔(Nashville, Tenn)增设办事处,拓展美洲业务
在巴西Eldorado do Sul开设生产工厂,满足拉丁美洲市场需求
推出“E-Support- Direct from Dell”网上技术支持服务
二零零零年网上营业额达到每天5,000万美元
按工作站付运量计算,戴尔首次名列全球榜首
推出PowerApp应用服务器
第一百万台戴尔PowerEdge服务器下线
二零零一年首次成为全球市场占有率最高的计算机厂商
按标准英特尔架构服务器付运量计算,戴尔在美国位居第一
推出PowerConnect网络交换机
二零零二年戴尔将其奥斯汀工业园区命名为Topfer制造中心,以赞扬Mort Topfer在1994年至2002年的任期内对戴尔和社会的贡献
戴尔推出首个“刀片式”服务器,推出Axim X5进入手持设备市场,在美国针对零售业客户推出基于标准的收款机,推出 3100MP投影仪,进入投影仪市场
戴尔售出第二百万台PowerConnect网络交换机
美国客户选择戴尔为他们首选的计算机系统供应商
二零零三年戴尔面向企业用户和个人用户推出打印机
戴尔推出戴尔回收计划使客户能够将任何厂商的计算机设备回收或者捐赠给慈善机构
正式更名为戴尔公司,反映了公司已经发展成为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多元化提供商
戴尔进入家电市场,公司产品线的延伸为客户需求提供了一站式解决方案
二零零四年凯文罗林斯成为戴尔下一任首席执行官
戴尔宣布在北卡罗莱纳建立美国第三家工厂
二零零五年戴尔被“财富杂志”评为“美国最受赞赏企业”的首位
位于北卡罗莱纳建立美国第三家工厂开幕
二零零六年戴尔历史上首次季度出货量突破1000万台系统(2006财年第4季度)
戴尔公司全球业务概览
戴尔公司总部位于公司发源地——美国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德克萨斯州中部地区同时也是负责美国、加拿大和拉丁美洲地区业务的戴尔美洲公司的大本营。此外,戴尔公司还在以下地点设有地区总部:英格兰Bracknell,负责欧洲、中东和非洲业务;新加坡,负责亚太区业务,包括日本、中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戴尔公司在以下七个地点生产计算机系统:德克萨斯州奥斯汀、田纳西州Nashville、北卡罗莱纳州Winston-Salem、巴西Eldorado do Sul(美洲)、爱尔兰Limerick(欧洲、中东和非洲)、马来西亚槟城(亚太区及日本)以及中国厦门(中国和日本)。戴尔公司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提**品和服务。
戴尔美洲公司
总部:德克萨斯州奥斯汀
制造工厂:德克萨斯州奥斯汀、田纳西州Nashville、北卡罗莱纳州Winston-Salem、巴西Eldorado do Sul
营业额(最近四个财季):371亿美元
本财季同比上年第二财季增长率:3%
市场排名:美国第一*
雇员人数:34,800人
分支机构:
加拿大
智利
墨西哥
哥伦比亚
巴西
波多黎哥
阿根廷
巴拿马
萨尔瓦多
*市场排名源自2006年第一季度IDC统计数据
戴尔亚太区/戴尔日本
总部:新加坡
制造工厂:马来西亚槟城;中国厦门
营业额(最近四个财季):71亿美元
本财季同比上年第二财季增长率:17%
市场排名:亚太区市场第三位*;日本市场第三位*
员工总数:亚太区24,800人;日本1,300人
分支机构:
澳大利亚
中国大陆
日本
香港
印度
台湾
马来西亚
新西兰
新加坡
泰国
韩国
印度尼西亚
戴尔欧洲、中东及非洲地区
总部:英国Bracknell
制造工厂:爱尔兰Limerick
营业额(最近四个财季):131亿美元
本财季同比上年第二财季增长率:3%
市场排名:欧洲地区第二位*
员工总数:14,200人
分支机构:
奥地利
比利时
捷克共和国
丹麦
芬兰
法国
德国
希腊
爱尔兰
意大利
荷兰
挪威
波兰
南非
西班牙
瑞典
瑞士
英国
***联合酋长国
俄罗斯
葡萄牙
苏格兰
斯洛伐克
*市场排名源自2006年第一季度IDC统计数据
各地区营业额占公司总营业额比例
2007财年第二财季| 2006财年第一财季| 2006财年第二财季
美洲地区 65| 63| 66
欧洲、非洲、中东 21| 24| 22
亚太区、日本 14| 13| 12
2006年8月
戴尔公司产品及服务概览
服务器戴尔 PowerEdgeTM网络服务器基于标准化设计,为客户所有业务关键型应用,包括电子邮件、数据库和高性能计算环境提供了价格合理的高性能、高可靠性和可扩展性。大型企业客户可以选择高性能的机架式和塔式服务器,小型企业和网络可以选择价格极具竞争力的塔式服务器。
存储产品 Dell| EMC以及戴尔PowerVaultTM及为客户提供了具备卓越管理能力,灵活的协同工作能力和可靠的性能的综合解决方案系列,保护他们当前的重要信息的同时,提供了当他们数据库需求增长时的可扩展性。戴尔存储产品包括外部存储,磁带备份产品,网络附加存储,光纤通道,存储区域网络和机架式解决方案
工作站戴尔PrecisionTM(工作站以及移动工作站适合专业人士运行复杂应用时对卓越性能的需要,例如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数码内容创作、软件开发和财务/经济建模等。
笔记本电脑戴尔提供两个系列的笔记本电脑。LatitudeTM(系列笔记本电脑可以满足企业和机构用户对性能、便携性、灵活性等方面的广泛需求。LatitudeTM(包括从支持无线技术的高度可扩展的全配置系统,到超轻超薄系统的全系列产品。戴尔InspironTM(笔记本电脑主要面向那些希望以较低的价格获得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的用户。这类客户主要包括个人及中小企业,他们通常希望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其投资的效益。
台式机戴尔的客户可以在两个系列的台式机系统中选择。OptiPlexTM台式机适合那些在网络环境中需要高可靠性,稳定性,可管理型和易服务性系统的企业及机构,戴尔DimensionTM台式机为着眼于快速获得技术回报以及高性能计算功能的小型企业和家庭用户设计。最新的高性能组件会应用在DimensionTM产品系列。而07年的时候,dell在中国推出了一种更时尚的台式机,Inspiron系列.Inspiron系列凭借着比dimension系列更时尚,更先进的特点而大受欢迎.还有面向小企业的EC280,特点是小,便宜.
网络产品戴尔PowerConnectTM网络交换机为中型和小型网络提供电脑和服务器的连接。PowerConnectTM产品以较低的价格为客户提供了企业级的性能和可靠性。
软件及外设产品戴尔以极具竞争力的价格提供了一系列软件及外设产品,包括软件、显示器、投影仪、软件、内存、笔记本附件和打印机等。
人力资源整合的策略分析
我们说,协同效应一挖掘,就是一个宝藏。翰威特认为,人力资源整合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充满变化的系统工程,需要并购企业有极强的操作能力,这就要求并购企业能够在实践中摸索出更好的对策,使并购真正成为推动企业价值提升的有效手段。
策略一:选择科学的整合模式和程序
在整个并购流程中,人力资源的整合举足轻重,人力资源的努力贯穿始终。人力资源整合具有很强的实务性,需要考虑并购的具体情况,因此,在整合前需要选择科学的整合模式和程序加以控制。
在尽职调查阶段,主要着力于战略评估,人力资源负债和协同效应评估以及协助谈判,在准备整合阶段,则主要致力于建立项目办公室,制定100天计划和制定改进计划。
策略二:尽早开始,制定周密的整合计划,引入专业中介机构
要组成专门的整合小组,负责研究企业的信息系统、人力资源、运营现状、客户服务及其他重要业务。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并购方要聘请专业中介机构来研究目标企业的文化并与自己企业的相比较,进行事先规划,包括文化整合策略、沟通策略、关键人员的筛选等。
用联想掌门人柳传志的话说,这是一场收益和风险并存的豪赌。从整合之前财经媒体的“密集轰炸”到极尽小心的渐进整合,从如履薄冰的新联想成人礼,到联想用 2007财年第一季度13%的业绩增长的成绩单证明之前“蛇吞象”的悲观论不过是杞人忧天。联想集团董事会主席杨元庆称,联想已经成功完成与IBM个人电脑事业部整合的过渡阶段,“这个并购可以被看作是一个成功的并购”。
无疑这与联想高层从一开始就如此有意识地把人力资源问题重点处理密切相关。2003年,IBM正式聘请美林证券为其在全球范围内搜索买家。2003年10月左右,美林将联想排到了目标收购者的第一位,开始安排双方面谈。
2003年底,联想开始进行详尽的尽职调查,并聘请麦肯锡为顾问。全面了解IBM的PC业务和整合的可能性。2004年春节后,聘请高盛作为财务顾问。此次交易的中介机构阵容空前。经过一个漫长的谈判过程,联想与IBM在谈判正式展开的阶段就建立了“联合领导小组”,由双方的最高层领导牵头,还包括投资银行及公关顾问。2004年12月8日,联想宣布收购IBM全球pc业务。2005年5月1日,完成全球业务交接。2006年3月,提前实现全球组织整合。
策略三:建立整合领导小组,委派合适的主管人员和保留关键人才
思科CEO钱伯斯曾说:“如果你希望从你的公司购买中获取5-10倍的回报,显然它不会来自今天已有的产品,你需要做的是,留住那些能够创造这种增长的人。”“与其说我们在并购企业,不如说我们是在并购人才。”如果并购造成企业员工的大量流失,那么我们所购买的企业无异于是一个空壳,失去了产生价值的源泉。
从人力资源管理5P模式中可以看出如何“留”住人才是相当重要的一环。公司只有保证员工的“心理契约”不被打破,才能让员工愿意留下并为企业的发展全力奉献,因为他们相信企业能够了解并满足他们的需求与愿望。
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心理契约的概念,是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施恩(E.H.Schein)提出的。心理契约是个人将有所奉献与组织欲望有所获取之间,以及组织将针对个人期望收获而有所提供的一种配合。虽然这不是有形的契约,但却发挥着比有形契约更重要的作用。
策略四:加强员工沟通
在人力资源整合过程中,沟通将起到至关重要的战略性作用。整合中出现的许多误解和对抗,都是由沟通不畅造成的。为了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并购企业应采取多种形式建立沟通渠道,保证各类信息在正式渠道中的畅通,让员工清楚理解并购的动因、目的和作用,了解最新进展情况,并找准自己在未来公司的目标定位时,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并购过程中由于信息分布的不完全、不对称所引起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机会主义行为,降低摩擦成本,增加企业并购成功的机会。
案例分析:思科——关注细节的SWAT小组+“贴心文件夹”
思科(Cisco)公司是并购活动中的积极分子,先后数次横向并购取得成功,进行过颇多反思后的最终心得是一个返璞归真的结论:沟通决定成败。在并购后思科会马上向被并购企业的员工发放一份贴心的文件夹,内有新企业的拥有者的基本信息,思科高层经理的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还有一份8页的图表,用来比较两个企业的假期、退休、保险等福利待遇有什么不同。
策略五:文化整合修正精神层次的共同追求
人力之道,文化为本。人力资源部门在整合阶段都有它需要承担的角色。除了项目管理,组织结构和员工安置,领导层的评估和选拔,薪酬福利制度的调整以及与员工的沟通和交流之外,文化整合工作尤为重要。
文化是一个多层次的东西,一个企业的文化,包罗在集体价值体系、信仰、行为规范、理想、迷信以及宗教礼仪之中。它们是激励人们产生效益和效果的源泉。处于球心的核心价值,其引力是无穷大的。文化差异是并购失败的主要原因。我们知道HP和compaq的并购案,最大的麻烦不是技术,不是产品,也不是市场,而是公司文化的融合。
案例分析:联想——谁说大象不能跳舞
郭士纳曾说,谁说大象不能跳舞,文化在其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也唯有文化才能使联想和大象共舞。
联想在并购IBM的PC事业部后,双方的高层组成一个文化整合团队,讨论各自的成功中体现了哪些优秀的文化基因,如何将它们组合成更为强大的文化基础,并且分析这样的文化调整对双方的员工将带来何种挑战,以及如何帮助员工完成行为的转化。这种成熟的整合理念帮助联想更快地吸纳IBM的优秀管理模式,加快业务的整合。
联想第一阶段的整合,随着沃德的离去告一段落。文化兼容像一剂灵丹妙药,使联想并没有像许多企业那样,患上“消化不良、人才外流”症,而是从谨慎的形式合并逐步走到了机构和深层次的文化整合。如果说第一阶段的整合联想是在咀嚼,那么从第二阶段开始就到了消化吸收的阶段了。
戴尔前副总裁阿梅里奥的空降接任意味着戴尔狼性文化和IBM老爷文化将在国企色彩很强的联想发生冲撞。
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这三种文化撞击的结果萌生了新联想的核心价值:坦诚,尊重和妥协。
策略六:薪酬激励因“事”制宜,把握要害
在并购的人力资源整合过程中,规范考核和激励机制是难点之一。要进行成功的薪酬制度整合,尊重员工的意愿和需要尤为重要。薪酬激励制度整合项目的完成,保障了整个并购活动人力资源整合的平稳进行。
案例分析:联想——沟通+讨论使薪酬激励整合软着陆
薪酬激励体系是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体现。联想首先必须进行文化整合,但是文化整合的载体是员工,同种工作性质所存在的薪酬体系差异,必将影响新联想企业文化的融合。当融合期的温情开始消退,盈利重新成为重要的经营目标,而业绩成为最重要的考核指标。新联想的绩效考核基本上继承了原联想的考核制度,称为3P,Priority,Performance和Pay。而薪酬激励则借鉴了一些IBM的薪酬激励机制,形成了新的薪酬激励模型,如图3所示。此外,新联想还推行了员工持股计划和企业年金计划。企业年金计划是一大亮点。2006年7月5日联想宣布和实施企业年金计划,成为第一个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进行备案的企业。
诚然,“薪甘情愿”不失为一种不错的选择。但光靠钱留人更是危险的。对员工来说,一个好的领导,一个好的工作氛围与工作条件乃至发展前景是留人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以多元化职业发展计划和其它激励机制(培训、学费报销等)使人才保留方法更加丰富,让“心甘情愿”成为可能。整合以来联想核心员工的低流失率无疑是令人鼓舞的,这是对这些措施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