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生产运作战略
问题一:什么是生产运作战略生产运作战略是指在企业(或任何其它形式的组织)经营战略的总体框架下,决定如何通过运作活动来达到企业的整体经营目标。它根据对企业各种资源要素和内、外部环境的分析,对与运作管理以及运作系统有关的基本问题进行分析与判断,确定总的指导思想以及一系列决策原则。
生产运作活动是企业最基本的活动之一。生产运作活动为了达到企业的经营目的,必须将其所拥有的资源要素合理地组织起来,并且保证有一个合理、高效的运作系统来进行一系列的变换过程,以便在投入一定,或者说资源一定的条件下,使产出能达到最大或尽量大。再具体地说,运作活动应该保证能在需要的时候、以适宜的价格向顾客提供满足他们质量要求的产品。
为了达到这详的目标,做为一个生产运作管理人员,首先需要考虑选择哪些产品、为了生产这样的产品需要如何组织资源、竞争重点应该放在何处等等。在思考这样的基本问题时,必须根据企业的整体经营目标、经营战略有一个基本的指导思想或者说指导性的原则。
例如,企业的经营战略侧重于收益率的提高,那么生产运作战略的指导思想可能应该是尽量增加生产收益,从而在进行产品选择决策时,应该注重选择高附加值产品。又如,企业根据自己所处的经营环境认为应该把企业的经营战略重点放在扩大市场占有率上的话,相应地,生产运作战略的重点应该是保持生产系统的高效性及灵活性,从而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的各种需求。这样的指导思想以及决策原则,就构成了生产与运作战略的内容。由此可见,制定生产运作战略的目的是为了使企业的生产运作活动能够符合企业经营的整体目标和整体战略,以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生产运作战略主要包括3方面内容:生产运作的总体战略;产品或服务的选择、设计与开发;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
一、生产运作的总体战略
生产运作的总体战略包括5种常用的生产运作战略。
1、自制或购买。这是首先要决定的问题。如果决定制造某种产品或由本企业提供某种服务,则需要建造相应的设施,采购所需要的设备、配备相应的工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自制或购买决策有不同的层次。如果在产品级决策,则影响到企业的性质。产品自制,则需要建一个制造厂;产品外购,则需要设立一个经销公司。如果只在产品装配阶段自制,则只需要建造一个总装配厂,然后寻找零部件供应厂家。由于社会分工大大提高了效率,―般在做自制或购买决策时,不可能全部产品和零部件都自制。
2、低成本和大批量。早期福特汽车公司就是采用这种策略。在零售业,沃玛公司也是采取这种策略。采用这种策略需要选择标准化的产品或服务,而不是顾客化的产品和服务。这种策略往往需要高的投资来购买专用高效设备,如同福特汽车公司当年建造T型生产产线一样。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策略应该用于需求量很大的产品或服务。只要市场需求量大,采用低成本和高产量的策赂就可以战胜竞争对手,取得成功,尤其在居民消费水平还不高的国家或地区。
3、多品种和小批量。对于顾客化的产品,只熊采取多品种和小批量生产策略。当今世界消费多样化、个性化,企业只有采用这种策赂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但是多品种小批量牛产的效率难以提高.对大众化的产品不应该采取这种策略,否则,遇到采用低成本和大批量策略的企业.就无法去竞争。
4、高质量。质量问题日益重要。无论是采取低成本、大批量策略,还是多品种小批量策略,都必须保证质量。在当今世界,价廉质劣的产品是没有销路的。
5、混合策略。将上述几种策略综合运用,实现多品种、低成本、高质量,可以取得竞争优势。现在人们提出的“顾客化大量生产”或称“大量定制生产”,或称“大规模定制生产”,既可以满足用户多种多样的需求,又具有大量生产的高效率,是一种新的生产方......>>
问题二:生产运作总体战略包括哪些内容生产运作战略是指在企业(或任何其它形式的组织)经营战略的总体框架下,决定如何通过运作活动来达到企业的整体经营目标。它根据对企业各种资源要素和内、外部环境的分析,对与运作管理以及运作系统有关的基本问题进行分析与判断,确定总的指导思想以及一系列决策原则。
问题三:生产运作战略有哪些主要内容由于生产运作战略在整个企业战略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决定了它在企业经营中的特殊位置,形成了自身的一些基本特征:
1、从属性
生产运作战略虽然属于战略范畴,但它是从属于企业战略的,是企业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服从企业战略的总体要求,更多从生产运作角度来保证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2、支撑性
生产运作战略作为企业重要的职能战略之一,从生产运作角度来支撑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为企业战略的有效实施提供基础保障。
3、协调性
生产运作战略要和企业总体战略、竞争战略保持高度协调。生产运作战略要与企业其他职能部门的战略相协调,一方面生产运作战略不能脱离其他职能战略而自我实现,另一方面它又是其他职能战略实现的必要保证。生产运作系统内部的各要素之间也要协调一致,使生产运作系统的结构形式和运行机制相匹配。
4、竞争性
生产运作战略制定的目的就是通过构造卓越的生产运作系统来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做贡献。从而使企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自己,在与竞争对手竞争市场和资源的过程中占有优势。
5、风险性
生产运作战略的制定是面向未来的活动,要对未来几年的企业外部环境及企业内部条件变化作出预测,由于未来环境及企业条件变化的不确定性,战略的制定及实施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问题四:生产运作战略与企业战略有何关系企业战略是企业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发展谋划。
生产运作战略是企业战略的一个部分,除此之外,还有营销战略、发展战略、品牌战略、融资战略、技术开发战略、人才开发战略、资源开发战略等等。
问题五:简述制定生产运作战略的基点有哪些制定生产与运作战略是,同样要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分为两大类:企业外部因素和企业内部因素。制定生产运作战略所要考虑的外部因素与制定企业战略所要考虑的外部因素是一样的。例如过剩生产能力的利用,专利保护问题等等,这里不再―一细述。总而言之,生产运作战略决策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虽然不等同于企业的经营战略,但也要考虑到整个社会环境、市场环境、技术进步等因素,同时还要考虑到企业条件的约束以及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平衡等等。否则将会影响到企业整个的生存和发展。作为一个生产运作管理人员来说,在制定生产运作战略时,必须全面细致地对各方面因素加以权衡和分析。一般来说,在进行生产运作战略决策时是有一些基本的思路和方法可循的。
问题六:生产运作战略考虑的问题有哪些由于生产运作战略在整个企业战略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决定了它在企业经营中的特殊位置,形成了自身的一些基本特征:
1、从属性
生产运作战略虽然属于战略范畴,但它是从属于企业战略的,是企业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服从企业战略的总体要求,更多从生产运作角度来保证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2、支撑性
生产运作战略作为企业重要的职能战略之一,从生产运作角度来支撑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为企业战略的有效实施提供基础保障。
3、协调性
生产运作战略要和企业总体战略、竞争战略保持高度协调。生产运作战略要与企业其他职能部门的战略相协调,一方面生产运作战略不能脱离其他职能战略而自我实现,另一方面它又是其他职能战略实现的必要保证。生产运作系统内部的各要素之间也要协调一致,使生产运作系统的结构形式和运行机制相匹配。
4、竞争性
生产运作战略制定的目的就是通过构造卓越的生产运作系统来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做贡献。从而使企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自己,在与竞争对手竞争市场和资源的过程中占有优势。
5、风险性
生产运作战略的制定是面向未来的活动,要对未来几年的企业外部环境及企业内部条件变化作出预测,由于未来环境及企业条件变化的不确定性,战略的制定及实施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问题七:生产运作战略与那些主要内容?生产与运作管理一直是全世界改进生产率的关键要素之一。作为一本以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教材,本书的目的并不仅是告诉读者企业为了创造竞争优势正在通过生产运作管理做什么,而是想要告诉读者,如何通过实际可以运用的一系列方法和工具在市场上创造竞争优势。其特点表现在:紧密结合企业实际运作环境,注重用科学的方法、清晰的条理来理解与掌握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知识体系。在内容的组织上,力图覆盖生产与运作管理人员所面临的最新和最重要的一些问题,同时介绍相关的基本管理方法、管理工具及很多公司的一些具体做法和成功实践。在内容的阐述上强调全书的可读性、形象性、实用性及可操作性。注重文图表的有机结合,并辅以实际案例,目的是让对企业了解甚少的学生有更感性的认识,同时培养他们实际分析问题及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八:什么是生产运作管理?具有哪些基本职能生产运作管理是对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与维护过程的管理,它包括对生产运作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传统生产管理主要是以工业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其注目点主要是一个生产系统内部的计划和控制,一般称为狭义的生产管理学,其内容主要是关于生产的日程管理和在制品管理。
基本职能:生产过程的计划、组织与控制,而且还包括运作战略的制定、运作系统设计、运作系统运行等等
问题九: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内容和目标有哪些?所谓生产运作管理,是指为了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对生产运作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工作的总称。
生产运作管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生产运作管理仅局限于生产运作系统的运行管理,实际上是以生产运作系统中的生产运作过程为中心对象。广义的生产运作管理不仅包括生产运作系统的运行管理,而且包括生产运作系统的定位与设计管理,可以认为是选择、设计、运行、控制和更新生产运作系统的管理活动的总和。广义生产运作管理以生产远作系统整体为对象,实际上是对生产运作系统的所有要素和投入、生产运作过程、产出和反馈等所有环节的全方位综合管理。按照广义理解生产运作管理,符合现代生产运作管理的发展趋势。
生产运作管理的内容广义生产运作管理的内容可分为生产运作系统的定位管理、设计管理和运行管理三大部分。
1、生产运作系统战略决策
生产运作系统战略决策是从生产系统的产出如何很好满足社会和用户的需求出发,根据企业营销系统对市场需求情况的分析以及企业发展的条件和因家限制,从总的原则方面解决“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如何生产”的问题。具体地讲,生产运作系统战赂决策就是从企业竞争优势的要求出发对生产运作系统进行战略定位,明确选择生产运作系统的结构形式和运行机制的指导思想。
2、生产运作系统设计管理
根据生产运作系统战略管理关于生产运作系统的定位,具体进行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和投资建设。一般包括两方面内容:
1)产品开发管理。包括产品决策、产品设计、工艺选择与设计、新产品试制与鉴定管理等。其目的是为产品生产运作及时提供全套的、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技术经济效果的技术文件,并尽量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费用。
2)厂房设施和机器系统购建管理。这部分内容包括厂址选择、生产运作规模与技术层次决策、厂房设施建设、设备选择与曲置、工厂总平面布置、车间及工作地布置等。其目的是为了以员快的速度,最少的投资,建立起最适宜企业生产运作的、能形成企业固定资产的生产运作系统主体框架。
问题十:生产与运作管理迈克尔・戴尔采用了什么样的生产运作策略一个伟大的聪明人的壮举。
创立了瞬间的世界第一的个人电脑。
把旧的翻新机重装投放市场,在线以最高的质量标准,使业界惊奇。
但是,他成功了。!
问题:
极端飞速的发展,为公司的售后服务工作的准备,稍显不足。
在中国的更新换代的工作,没有跟上。
至今,我购买的已经顺利应用了超过12年的桌面电脑,无法得到升级换代的售后服务。?!
这种,对于美国,人均GDP至今,比我们还高至少6倍的超级大国的世界最发达国家来说,抛弃型的使用产品的习惯,没有,对准,我们不研发和开发,完全组装,世界第一的电脑的宗旨和事实的发生。-售后服务?!
我2004年1月购买的美国原产的戴尔4600当时世界顶级的桌面个人电脑,至今,无法合理升级到可以匹配到今天最新软件的硬件系统。?
-即使是最忠实的顾客也需要关怀啊。!
-我也是。!
国歌
国际歌
国法庄严
物流案例分析:揭开戴尔的供应链秘密
杰克·韦尔奇曾说:“如果你在供应链运作上不具备竞争优势,就干脆不要竞争。”英国管理学者克里斯多夫(MartinChristopher)更进一步强调供应链的重要性,他说:“市场上只有供应链而没有企业,21世纪的竞争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2005年11月底,权威市场调研公司AMR发布了“供应链25强”,AMR把供应链称为“捕食者的刀锋”,名列榜首的正是戴尔公司。
先看看戴尔在市场上的表现吧:1996年,戴尔的销售额只有25亿美金,到了2005年,戴尔的年收入达到542亿美金,已经连续数年在全球计算机厂商中名列第一。在中国,戴尔也获得了成功:1998年8月进入中国后,戴尔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短短七年后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已接近10%,排名第三。戴尔在中国的利润率是竞争对手的2到3倍。
无论是竞争对手还是戴尔自己都把取得成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归结为有一条令人羡慕不已的供应链。
虽然很多企业甚至包括竞争对手都在学习戴尔的供应链,戴尔人却感觉似乎还没有人能真正学到。戴尔供应链的奥妙到底在什么地方?它能够给其他的企业什么启发呢?这是我们在深入考察戴尔公司之前心中存在的疑问。
虚拟整合,让供应链“敏捷”
要理解戴尔的供应链,首先要理解其“虚拟整合”思想。戴尔中国客户中心总经理李元均首先并没有提到“直接模式”这个“戴尔的灵魂”,而是提到另外一个重要的经营思想:专注于自己最擅长的领域,把不擅长的环节给行业中做得的人去做,然后通过采购把性价比的产品买回来,自己做最后的整合。
李元均说,戴尔也可以自己搞一个CPU车间,搞一个主板车间,搞一个软件车间——以戴尔今天的实力,完全可以自己来做。但戴尔的做法和这种传统思维正相反。
供应商从提供零件的角度看就相当于戴尔的一个车间,李元均说,供应商提供的每一个零件的性价比都是有竞争力的,那么最后戴尔组装好的整个产品就是有竞争力的。
但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戴尔的实施手段是什么?戴尔的目光已经越过了企业的四面围墙,把供应商看成了自己的车间。但是工厂的零件车间就在组装车间的隔壁,戴尔的供应商却分布在世界各地,如何管理?到这里,戴尔供应链中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出来了——“交易引擎”。
越过四面围墙的ERP系统就是戴尔的“交易引擎”。在这个被称作“交易引擎”的信息平台上,戴尔和供应商双方的信息可以做到极大程度的共享。
现在就要谈到戴尔最有特色的“直接模式”了——戴尔完全是按订单生产,客户打电话来或者从网上下订单之后,戴尔才按需求生产。这种生产和销售方式使得戴尔可以按照顾客实际需求的变动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物料需求,并通过信息系统和供应商共享这些信息。李元均认为,这是戴尔供应链最精妙的地方。
戴尔中国客户中心数据中心的机房里有上千台服务器24小时运行,客户既可以通过网站,也可以通过800电话下订单,这些信息直接进入到数据中心,数据中心每一个半小时把这段时间内的订单统计出一张清单,上面列着分别需要哪些配置。这张清单直接就会传到供应商的仓库——在离戴尔中国客户中心5公里远的地方,有一个戴尔供应商的公共仓库,由戴尔的全球伙伴第三方物流公司伯灵顿公司管理。供应商把货发过来就放在这个仓库,由伯灵顿公司管理,伯灵顿按照戴尔传来的清单也需要每一个半小时给戴尔送一次货。
伯灵顿接到戴尔的清单后在一个小时之内就能够迅速把货配好,不到20分钟就可以把货送达——这就是设立中转仓库的好处了:戴尔的供应商不可能都在厦门,只有建立这个中转仓库,才能保证每一个半小时送一次货。
客户的订单没有下之前戴尔中国客户中心的车间里理论上是没有工料的,每个零件拉进来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是有买主的,一旦整台机器组装好,马上就可以发货运走,所以戴尔的产品可以保持零库存。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戴尔每一个半小时把清单发送给中转仓库的同时,还会发给供应商的总部,供应商会根据中转仓库里库存的波动情况确定要不要发货过来,并且根据这些信息安排生产。
戴尔首先要起码给出未来一年的生产预测,比如会卖出去多少万台等,供应商会根据这个预测做产能的准备,然后戴尔会给供应商未来三个月的滚动计划:要什么货,要多少,这些信息要细化到每一周。戴尔一看预测和实际情况有差距,马上会进行调整。
戴尔的供应商每个星期都会收到更新的下三个月的生产预测,对于一些需求变化比较大的零部件甚至一天就要更新一次。这不仅使得戴尔即使在市场情况变化大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及时的供货,实现了“敏捷”,而且供应商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生产,减少自己的库存。
戴尔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自己的生产计划并且使得供应商不断地调整生产计划,从而使得生产在不停的调整过程中逐步贴近市场的真实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戴尔和供应商信息共享的程度如此之高,以至于它们就像一个整体一样亲密无间地协调运转,从而近乎完美地实现了戴尔“虚拟整合”的管理思想。
良性循环,与供应商“共赢”
戴尔通过“交易引擎”把自己和供应商连接在一起,达到了敏捷的目的,然而这并非是和供应商打交道的全部内容。在这个“虚拟企业”中,戴尔是如何对“车间”——供应商进行管理的呢?
除了中国客户中心,戴尔还有另一个与供应商打交道的重要部门戴尔全球采购中心。
虽然戴尔全球采购亚洲团队的工作地点设在上海和深圳,但其任务是替戴尔全球的工厂采购。戴尔全球采购部门总共有约850名员工,其中约一半人都在美国以外的地方工作,在中国的采购人员有190名,因为戴尔有很多供应商在亚洲,为配合他们,戴尔全球采购中心在中国设立了这个团队。
戴尔全球采购的资源被分成两类:一类是生产资料采购,采购来的资料直接用于生产;另外一类叫通用型采购,采购来的资料并非直接用于生产。
在管理生产资料供应商方面,全球采购中心有三个战略性任务。一是保证供应商供应的连续性。也就是戴尔在需要原料的时候,供应商能够按照戴尔的需求及时送到。二是保证供应商在生产成本方面有一定的性。戴尔需要持续地降低在原材料方面的成本以便给客户带来更多的价值。三是要保证供应商产品的品质。
严格挑选供应商。为了保证这三个任务的完成,戴尔从一开始对供应商的选择就是非常慎重的,戴尔亚洲全球采购董事总经理钟维思说,戴尔会从下面几个方面出发来选择供应商。
环保与员工福利——戴尔非常注重自身的环保和员工的福利待遇,所以戴尔也希望同其合作的供应商能够注重环保并且很好地对待自己的员工。这是一个基本前提。
戴尔公司是如何实施供应链管理的
第一步,是减少供货商并将他们集中
戴尔在全球有6座工厂,包含马来西亚的槟城(1996年1月成立)和中国的厦门(1998年8月成立)。它将原本下给200多家供货商的订单集中,交给其中50家,但条件是他们在戴尔工厂旁边盖仓库,就近供货,不愿配合的就从供应链剔除。戴尔本身的零件库存不到2小时,接到订单后,再通知供货商送零件来,从进料到组装完出货只要4小时。
这个观念类似丰田汽车当年的「零库存」(just in time)生产方式,在PC业则属创举,颠覆过去PC业先做市场预估、再依据预估备料生产的模式,后来陆续被同业采用。为了降低库存并提高零件的流通性,供货商也发展出对应方法,就是把零件尽量模块化,减少库存多种不同零件的成本,增加不同零件间的兼容性。
戴尔对供货商有一套考核制度,项目包含品质、物流和服务等项目,不断检查每一家供货商的表现,作为保留或淘汰的依据。戴尔的评估是做得最仔细的,对供货商非常了解,这套系统也有助于他们做内部管理。
第二步,是强化供应链上的信息流通速度和透明度
和戴尔做生意的供货商,等于是帮它管理库存,必须很清楚戴尔未来的出货计划,以免库存过多自己赔本、库存不够被戴尔撤换。对戴尔来说,也必须随时掌握整条供应链上的库存情形,确保上头每一家公司的运作都正常。这牵涉双向的信息流通和信任。它必须确保这一整条神经活得好好的,一小段出问题,整条神经就会瘫痪,在供应链的运作上,换供货商的成本很高,因为学习曲线是效率的损失。
戴尔高度运用信息科技,架构连结客户、管理生产线和联络供货商的基本骨干,并要求供货商配合。
由于戴尔是接单后生产,不走经销通路,没有存货放在店面的货架上,所以一旦货从戴尔的工厂送出,就等于已经卖掉。戴尔会把每天各种机型PC的销售数字,公布内部网站让供货商查询,了解接下来有那些零件需求多那些少。至于戴尔即将或刚接到的订单,也会公布在上头,帮助供货商做零件预估。戴尔会在交货前13周前做预估,并随着天数减***,一直到2周前冻结预估数字,供货商就根据这个数字在预定时间交货。
第三步,是降低研发和设计比重,放大伙伴价值。
戴尔的核心能力,在于管理好整条供应链,让新产品在最短时间交到客户手上。和这件事无关的,都会交出来给供应链上的伙伴。戴尔的研发费用只占整体营收的2%不到,在前十名计算机公司中是最低的一家,但成长动能却最强。关键在于:戴尔把笔记型计算机的研发和设计工作,交给台湾的代工伙伴广达承揽,戴尔则专心去争取订单。不管戴尔下多少量来,广达绝不说NO,对供货商来说,这可是个happy problem。
广达在戴尔发动价格战争时,正扮演极具效率后勤支持角色。市场环境变化迅速,即使做代工也必须因应市场变化转型,否则就被淘汰。广达原本就有设计能力,而从1996年到2000年,广达开始强调DMS(Design Manufacturing Supply-Chain,设计制造供应链),将自己变成笔记型计算机设计制造生产的百货公司,只要客户想卖笔记型计算机,广达可以为客户从上下游零组件采购一直做到设计制造。
而从今年开始,广达要将业务型态再转入新模式,未来客户可以在网络上下订单,自己决定计算机的微处理器种类、内存容量甚至机壳颜色等规格,告诉计算机品牌厂商自己的需求,然后把订单传给广达,该工厂可以在2天内完成组装,直接送交快递公司在3天内送达。
如此一来,终端的消费者从订货到收货的时间最多只要5到6天,好处是可做到各项关键零组件完全零库存,而因为产品价格在下单时就已敲定,因此也不会有产品跌价的疑虑。实际上,这种出货模式的困难仍多,如何把不同客户的不同系统与自己公司连上线是个大问题,其次上游的零组件供应链如何控制也是学问,加上生产仅有2天时间,而且不能出错,难度可想而知。
整条供应链的合作关系更紧密,彼此的存在都帮对方创造更多价值,而不仅是订货和交货的买卖关系而已。而遇到困难时,彼此也较能体谅。如戴尔拼命冲出货量,使得应付账款升高,就要求供货商把付款时间延长15到3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