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立手机营销策略?手机销售营销方案

admin 3C数码 3

为什么金立手机卖得那么便宜

金立手机自问世以来,在市场上造成了不小的轰动。其价格便宜,质量也相对优秀,使得很多消费者都选择了金立手机。那么,金立手机为什么那么便宜呢?

金立手机营销策略?手机销售营销方案-第1张图片-星选测评

首先,金立手机是国内品牌。相对于国外品牌来说,生产成本自然就要低一些。此外,国内品牌的营销策略也与国外品牌存在一些区别,金立手机的市场营销成本也比较低。

其次,金立手机的生产厂家——广州酷派通讯有限公司,拥有自主的生产线,自产自销。这样的生产模式,降低了物流成本和中间环节的利润。对于消费者来说,自产自销能够让产品价格更为亲民。

另外,金立手机的研发成本也比国外品牌要低很多,这使得金立手机的价格也比其他手机品牌相对便宜。同时,金立手机在国内市场的反响也比较好,销售数量也不断攀升,这也为金立手机的价格提供了一定的客观支撑。

在生产成本、营销成本、研发成本等方面,金立手机都要比国外品牌低很多。这使得金立手机具有了一定的价格优势。但是,不仅仅是价格,金立手机的质量也不俗。金立手机一直重视产品的质量控制,严格把控每一道工序,保证产品质量。

虽然价格优势是金立手机的一大特点,但是,金立手机在产品微创新上也有所尝试。比如金立手机的外观设计,在颜色、笔触等方面都有所创新。这也为金立手机在同类产品中增加了一些吸引力。

因此,金立手机虽然价格相对较低,但是在品质和性价比上,与其他品牌并无多大差别。

综上所述,金立手机之所以那么便宜,主要还是得益于国内品牌生产成本、营销成本、研发成本低的优势。但是,金立手机并不是单纯的价格优势生存。在质量控制和微创新上,金立手机也有所尝试。这也让金立手机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保持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金立手机如何从山寨手机转型

国产手机从2000年起步,到2002年的时候已经到了历史最辉煌的时期。据金立IMG总监张高贤回忆,当时手机行业保持着高增长率,净利润率高达20%。现在崛起的这批手机新军就是在这一年正式进入手机领域的。2002年,金立在深圳成立,天宇朗通也在北京开设了公司。

虽然成立了公司,但由于没有手机牌照,这几家公司并不能正式地卖自己的手机。当时,国内拥有手机牌照的厂商并不多,据深圳一家手机厂市场总监回忆:G网+C网一共只有34家手机厂商有牌照,这远远低于国内从事手机生产的厂商数量。

此时,有实力的大企业通过收购有手机牌照的企业进入手机业。比如联想(企业库论坛)通过与拥有G网、C网两张牌照的厦华合作,杀入手机市场。而像天宇朗通、金立等当时刚起步企业只能通过“租赁”有手机牌照厂商的牌照来生产。按照当时的协定,每部借牌的手机要交10到100元不等的贴牌费给有牌照的厂商。根据全国工商联调查显示,当时国内至少有上百家手机企业要向有“牌照”的企业花钱借牌生产。

但也有一些手机是自己从头做起的。比如金立做得比较巧妙,手机由金立生产,在终端贴的是天时达的标识,渠道以及售后都由金立负责。金立通过终端的销售人员向消费者介绍这实际上是由金立生产的。到2003年,金立正式推出了自己研发的手机。

借新模式长大

2005年,金立取得C网、G网两个牌照,2006年,天宇朗通亦获得两网牌照。在度过了国产手机2003年、2004年低谷期后,这些刚拿到手机牌照的“新军”们开始以自己的模式发展,并立刻显现出活力。

这些“新军”们的经营模式是,产品设计找手机设计公司规划,生产售后找代工厂做,自己只负责渠道建设。据金立IMG总监张高贤介绍,金立的手机设计方案委托给其控股公司上海鼎,而生产则交给金众、金铭两家厂,售后也由后者解决。而手机销售则采取代理制,由代理商和经销商完成。金立公司实际只有300多人,主要负责产品设计方案、质量、售后以及销售等。

天宇朗通的模式也类似。天宇朗通称,公司的采购策略是只与全球前五、全国前三的上游伙伴合作,并与最好的手机代工厂合作。目前,富士康、比亚迪、东信等工厂都有天宇朗通的OEM业务。

值得一提的是手机“新军”们对库存的管理极为到位。初期控制库存是由于公司规模太小,不能承担太大风险,但此后夏新、波导等国产手机都在库存管理上出现了问题,让手机“新军”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路。金立IMG总监张高贤称,在库存管理上公司的策略是“小步快跑”,根据短期需要下定单,金立有时候是一个月才下一次定单。张高贤认为,此举有利于公司根据市场的变化来改变生产策略。

另外,手机“新军”们对渠道的把控也非常到位。中域、大地等渠道商认为,天宇朗通的成功主要是渠道制胜的经营思路。天宇朗通的思路就是把给经销商的利润额放大,这样终端推广的力度就会自动加大。

而一些全新的营销方式也让“手机新军们”尝到了不少甜头。2005年刚获得手机牌照的金立,决定请刘德华代言,并利用当时没有厂商尝试的电视直销的方式来进行手机推广。张高贤说,当时采用电视直销的方式,主要是因为金立在当时还没有品牌影响力,只能靠产品的性价比取胜,但是产品的性价比是无法通过短片讲清楚的,所以只能让电视直销这个“高级推销员”来完成。

事实上,很多生产山寨手机的老板们都想转型做正规手机,但是,从组装手机的小作坊到正规的手机厂商,其实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像天宇朗通、金立等能最终修成“正果”,显然绝非一日之功。

金立公司为什么倒闭

1.金立公司的倒闭与董事长刘立荣的不当行为密切相关。媒体报道称,刘立荣赌博输掉了超过一百亿元,尽管他本人声称输掉的数额并未达到这一水平,但承认有十多亿元的损失。无论如何,作为一家大型企业的老板,挪用巨额资金参与赌博,不仅损害了个人形象,也削弱了市场对公司的信任。供应商可能会担心无法收到款项,这种担忧导致了供应商集中追讨债务,引发了资金链的连锁反应。

2.在品牌营销策略上,金立经历了失败。初期,金立通过聘请刘德华、濮存昕、郎咸平等受中老年人欢迎的明星,成功定位其目标市场为商务人士。然而,后期金立转向薛之谦、刘涛、柯洁等年轻受众喜爱的明星,试图开拓年轻市场。这一转变并未成功,因为金立的年轻化战略未能与专注于年轻市场的OPPO和vivo等品牌竞争。尽管投入了巨额资金,但未能实现预期的效果。2016至2017年,金立的营销费用高达60多亿元,邀请了多位品牌代言人,并赞助了多个综艺节目,但过高的营销成本最终导致了财务压力。

3.金立在多个投资项目上过度扩张,导致资金链断裂。除了高额的营销费用和刘立荣承认的赌博损失外,金立还进行了多项投资,如对微众银行的9000万元投资、7.1亿元购买前海土地使用权以建设总部大楼、以及在宜宾、重庆建厂和涉足益阳房地产项目等。2017年6月,当公司现金流紧张时,金立又购买了南粤银行9.30%的股权,斥资12.18亿元。然而,2016年的净利润仅为13.3亿元,2017年更是减少到7.6亿元,投资过度导致财务状况恶化。

4.在智能手机市场,赢家通吃的局面已经形成,金立无法进入一线品牌阵营。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主要由苹果、三星和华为等一线品牌,以及小米、OPPO、vivo等二线品牌主导,它们占据了超过80%的市场份额。2016年年底,刘立荣对公司的未来保持乐观,设定了6000万台的2017年销售目标。然而,实际销量仅为2400万台,几乎只有2016年销量的一半。高额的营销费用并未带来预期的销售成果,导致成本难以回收。金立的倒闭标志着一个国产手机巨头的好数斗的陨落,令人唏毕段嘘。曾经的行业领导者,如今只能成为人们的回忆。

标签: 营销 手机销售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