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三近千名员工集体辞职
华三通信员工抗议惠普的108个小时
从1月19日员工发起抗议行动以来,在抗议诉求书上签字的员工人数已达4400人,所占员工总人数比例超过90%。
华三通信员工抗议惠普对毛渝南的任命已经持续了近五天,理性的对抗仍在继续,一方是华三通信员工的坚持,另一方则是惠普的不妥协。
1月23日上午,顶着惠普管理层的巨大压力,华三通信员工终于完成了员工代表大会的选举,共有来自这家公司各个体系的38位员工严格按照流程入选。
不同于以往外资公司的员工抗议事件,华三通信集体ba工时间之长、规模之庞大、影响力之深也是近些年比较少见的。
“三天以来,我看到ba工事件正在良性发展。楼梯只堵过大概半小时;第一天墙上还贴着人身攻击的条幅,第二天就撤了;前两天还在拼命唱红歌,第三天便开始讨论选举员工代表了。”这是华三通信的一名员工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对前三天抗议过程的整体印象。
两天前的1月21日,杭州华三通信副总裁兼市场总裁王巍,曾以一名“华三老兵”的身份做过一次时长30分钟的演讲。他清楚的表明了自己的立场:认同和支持华三通信员工的核心诉求,即争取员工权益和让毛渝南走人。王巍认为员工应有重大事件的知情权、建议权甚至是否决权,要共享公司发展的成果,如人人持股,争取更多员工福利。
而对于毛渝南本人,王巍申明不接受其在华三担任任何职务,“因为我认为他的能力与H3C不匹配。”王巍将这种不匹配形容为“再优秀的胸外科医生也不适合做脑外科手术”。
为了保证员工维权的效率和效果,王巍建议立即开始选举员工代表大会,由选举出的成员负责全面收集员工意见。“如果此次员工行动获得成功,我将请辞国内市场总裁职务,转岗为员工权益服务。”王巍强调,新的岗位可能对华三通信更为重要。
王巍的演讲给华三通信的员工带来不少信心,但也把自己推向了风口浪尖。
发表第一次演讲没多久,惠普相关负责人便在华三通信总部20层约谈了王巍。王巍透露,他们说“为了华三你要坚守岗位”。一方面想支持员工的抗议举动,另一方面也想避免华三通信的正常运营受到过多影响,这让王巍的内心十分纠结。
1月22日早上,王巍被推选为员工代表。
1月22日中午,惠普相关负责人找王巍沟通,给他开出了3个选择。一是自己提出身体不好,主动辞职;二是因上个财年后两个季度绩效不好而辞退王巍,并给与补偿;三是立即辞退。
王巍并不认同这三条当中的任何一条,但在大约两小时后,他等来的却是一封从华三通信服务器发出的惠普公司HR文件,称由于王巍本人给公司带来的损失,决定开除华三公司市场总裁王巍。但这封邮件只停留了不到半小时,便从华三通信的服务器里被删除了。也许惠普方面意识到,这样的做法只会激起华三通信员工更大的愤怒。
根据华三方面统计的数字显示,从1月19日员工发起抗议行动以来,在抗议诉求书上签字的员工人数已达4400人,所占员工总人数比例超过90%。
华三通信一位员工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华三通信这几年被资本变动减弱的主人翁意识又回来了,现在大家特别团结。只是华三通信的这种团结能否“战胜”强大的惠普,取得最终胜利还是一个未知数。
想让惠普做出妥协绝不容易。从目前惠普方面的各种举动来看,仅仅是派出相关负责人与华三通信的部分人员进行沟通,给予安抚,至始至终未表示过是否满足华三通信员工提出的两大核心诉求,也未提出过其他解决方案。
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华三通信目前拥有员工5000人,其中研发人员占55%。“研发的真正核心资产是知识产权、核心代码和硬件模块,人真的不重要,他们完全可以拿到美国去做,把现有人力全部踢掉。”华三员工如此分析惠普出让华三通信股份可能对研发业务带来的影响。
多方消息表明,惠普计划将华三通信和惠普中国的服务器业务合并成一个新H3C,并以数十亿美元的价格把其中51%的股权卖给CEC或者其他中方公司,惠普自己占有49%的股份。而毛渝南正是此项计划的操盘手。
抗议事件拖的越久,惠普所掌握的谈判砝码的分量也可能变得越轻。
对于惠普方面是否会通过拖延时间来让此次抗议事件不了了之,华三通信的一名员工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内部一直坚持最初的诉求不改变,后续的行动会由员工代表来统一组织。”
在王巍的建议下,从下周开始,华三通信的员工将回到自己的工位上继续ba工,不希望因为此次事件而让这家公司的客户和合作伙伴蒙受损失。
界面新闻记者还就此事向惠普公司寻求评论及提出采访请求,但截至发稿时,尚未得到惠普公司的回复。
据新金融观察报报道,“抵制毛渝南担任华三通信董事长”!在这个集体诉求下,华三通信绝大多数员工与母公司惠普进行了一场长达一周的抗议活动。一方面是员工的坚持,另一方面则是惠普的强势,在沟通谈判之后,互不妥协。
抗议风波
1月19日杭州华三通信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华三通信)总部,一块华三员工倡议书横板竖立着。林建生走上前,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在他之前,这块倡议书上早已密密麻麻写满了华三通信员工的名字。
这一天,华三通信员工大规模抗议活动开启,从杭州总部再到北京分部,以及各地办事处,多数华三通信员工举行了“罢工”、“抗议”等行动。“员工持股”、“维护员工权益”、“保护集体果实”等条幅,遍布在公司内外。
截至目前已经有超过90%的员工在抗议诉求书上签字,签字人数达到4400人。
风波的爆发诱因,源于此前惠普中国宣布对华三通信管理层进行人事调整。按照新的任命计划,惠普中国区董事长毛渝南将兼任华三通信董事长一职,原董事长Matt Greenly将担任副董事长。现有的华三管理团队,包括总裁兼CEO吴敬传、COO曹向英和CFO卢英杰都将向毛渝南和Matt Greenly汇报工作。
而此举则遭到了来自华三通信从员工层再到管理层的一致反对。
“惠普中国的这个新任命,实际上华三通信之前是毫不知情的。我们这些员工也是通过外界发布的信息才知道毛渝南将兼任公司董事长。”林建生告诉新金融记者。
“之所以员工自发抵制毛渝南,就是担心毛渝南会用资本运作的手段,不顾员工利益、公司发展,把华三通信卖出去。”作为华三通信一名工作十年的老员工,林建生亲身经历了华三通信多次易主的过程。
如今,他跟他的大部分同事都表示,不再希望“华三通信被卖来卖去”。
资料显示,华三通信成立至今,已有12年历史。其主要提供IT基础架构产品及方案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及服务,每年有超过百亿元的营业额,超过5000件的申请专利(接近90%为发明专利),占据国内企业网市场的头把交椅。
新金融记者了解到,华三通信原来是华为与3COM的合资公司,后来华为把其持有的华三通信股份卖给3COM,华三通信就变成3COM的全资子公司。2010年,惠普收购3COM,华三通信也一同被惠普收购了。目前,惠普掌握华三通信100%股份。
据林建生透露,在毛渝南刚刚任命之后,据传毛渝南为惠普出了一个整合方案,方案里可能要把惠普中国和华三通信整合到一起打包再卖出去。林建生认为,这种方式将会极大地削弱华三通信的价值。
资料显示,毛渝南是中国惠普董事长,此前曾任阿尔卡特朗讯大中华区总裁、北电网络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3COM首席执行官。当年,正是他主导将3COM公司出售给惠普的交易,也正是因为这次交易,华三通信成为了惠普的全资子公司。
一封在华三通信广为流传的《致全体员工的信》中也提到了毛渝南主导的此次收购,但评价很低。
据信中所说,在2010年由3COM公司控股的华三通信公司推行了员工持股计划,多数员工都有股权激励,但是在惠普收购3COM公司时,员工们的股权激励并没有得到保障,而毛渝南却从中获益2000多万美元。
此举也被林建生等多数员工认为,毛渝南在资本运作中不会顾及普通员工的利益。
另外导致抵制毛渝南的直接原因则是,毛渝南将会带着自己的核心团队,空降进驻华三通信,这意味着包括市场以及研发,华三通信原有一级团队都会遭受清洗、裁员。
谈判无果
抵制毛渝南,这是第一诉求,也是最核心的诉求。在1月21日上午,华三通信副总裁兼市场部总裁王巍在杭州的H3C总部发表公开演讲,他开门见山地提出:“毛渝南下课。”
王巍是周天华的直属领导。
“王总说的这番话,代表了我们华三通信员工们的集体心声,当然他也因为这个演讲,而蒙受了不公平的待遇。”周天华告诉新金融记者。
在这个备受华三通信员工推崇的演讲中,王巍表示:“我个人再次申明不接受毛渝南先生在华三担任任何职务,因为我认为他能力与H3C(即华三的代称)不匹配。”
当然除了“毛渝南走人”之外,周天华表示这次员工的集体诉求还有另外两个,其一:重新选举工会代表;其二,全员持股。
“在1月19日我们开始举行抗议活动之后,惠普中国当天就派出代表联系了公司高层,本来定的计划是当天下午4点开始谈判沟通,但不知道何种原因,推迟到了第二天的上午8点。”周天华回忆称,惠普派出的代表正为原华三通信董事长Matt Greenly。
但谈判丝毫没有取得进展。
据周天华表示,在20日的谈判中,华三通信临时员工代表会集了员工的核心诉求,转交给了Matt Greenly。在Matt Greenly与惠普高层沟通后,给华三通信临时员工代表们的答复为:关于毛渝南的任命不可以撤销。
“这一条就与我们员工的核心诉求严重相悖。另外在对于员工持股这方面,惠普给出的答复为,会考虑对华三通信员工进行长期的股权激励等,很明显这个答复比较模糊。”周天华表示,早在2010年惠普就曾作出类似承诺,但却成为空话。
如此一来,双方的此轮对话并未得到任何和解的可能。
“在20日对话时,惠普代表曾表态,假若双方不能达成一致的话,华三通信会存在被关闭的风险。但由于惠普的答复,完全不能解决员工诉求,这导致双方不欢而散。事实上,在此轮对话之后,再无进一步沟通。”周天华说道。
事实上在对话之后,一个对于上文中发表演讲的华三通信副总裁兼市场部总裁王巍的处理意见,也让周天华以及其他华三通信员工感到不可理喻。
据了解,在发表演讲获得员工支持之后的第二天早上,王巍便顺理成章地被公开推举为员工代表。
但当天中午,惠普相关负责人找王巍沟通,给他开出了3个选择。一是让其自己提出身体不好,主动辞职;二是因上个财年后两个季度绩效不好而辞退王巍,并给予补偿;三是立即辞退。
王巍并不认同这三条当中的任何一条,但在大约两小时后,他等来的却是一封从华三通信服务器发出的惠普公司HR文件,称由于王巍本人给公司带来的损失,决定开除华三公司市场部总裁王巍。
戏剧性的是,不到15分钟,这个开除通知即被撤销。
“当时有同事从公司人力资源部公告牌看到了开除王巍的消息,都表示了极大不满。该消息只停留了一段时间便消失了。或许是惠普意识到这种做法更会激起大家的反感吧。”周天华表示。
由于惠普在沟通中表现出的强势,再加上大规模抗议活动终究不可持续,周天华们的下一步打算是从本周开始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在座位上抗争。
“一方面顶着管理层重大压力,在1月23日上午,我们终于完成了员工代表大会的选举,共有来自公司各个体系的38位员工严格按照流程入选。这些员工代表将负责与惠普进行沟通,维护员工权益;另外,我们也会依托专业的法律团队。”周天华说道。
事实上由于近一周的抗议活动,除了华三通信重点客户设备维护、供应以及其正在进行的项目拓展仍保持运作之外,基本上其他业务全线停滞。
资本博弈
深受影响的又何止是华三通信。
就此次员工抗议事件,惠普曾对外发表回应称:“惠普最近发布了一些组织架构调整,少数员工表达了对此调整的不满,管理团队已经与这些员工进行会面,了解他们的关注点,我们的客户和合作伙伴将不会受到干扰。”
云淡风轻的回应背后,惠普正在酝酿一项重大的资产出售,计划将其全资持有的华三通信公司和惠普中国的服务器业务合并成一个新的华三通信,并把其中51%股权卖给2到5家中国企业,惠普保留49%的股权。这项资产的出售价值高达数十亿美元,而操盘手正是毛渝南。
这也是惠普坚持任命毛渝南兼任华三通信董事长的初衷。
由于“信息安全”等成为中国信息化的主流声音之后,外资控股背景逐渐让华三通信步履维艰。据了解,2014年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相继启动路由器、交换机设备集采,华三通信几乎颗粒无收。除运营商市场之外,政府、金融,这两个华三通信的利润源也受到了很大影响。
其实,华三通信的人才、税收、知识产权、产品,全部在中国,只要有一个中资控股的身份,其市场上遭遇的尴尬即可迎刃而解。
这也是为什么惠普近年来一直寻求卖出华三通信股权的机会。事实上也有不少中方资本均想从惠普手中买下华三通信,比如央企中国电子(CEC),但由于毛渝南给出的打包收购方案,再加上惠普要占据最大股东席位,对于中方资本来说,甚是棘手。
“CEC可能并不想要惠普中国,因为没有多少价值。毛渝南的这种策略使惠普利益最大化,但没考虑到华三通信的发展,相当于强行把两家没有直接联系的公司整合。惠普中国在中国发展得并不好,一旦合并后还可能会使很多华三老员工被踢出企业。”林建生说道。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新金融记者,华三通信员工抗议事件拖得越久,惠普在针对出售华三通信时所掌握的谈判砝码的分量也可能变得越轻。
但也正因为惠普有意出售华三通信,这也间接促成了员工抗议行为。
容易理解的是,一旦华三通信公司再次出现资本层面的变化,曾经带给员工无限期望的持股和上市计划可能就会落空或遥遥无期。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这些员工在抗议的同时,期望公司尽快落实全员持股计划,以保证员工们的权益。”林建生表示,作为惠普的子公司,华三通信虽然在多次易主之后,一直保持着经营独立性,但本质上包括华三通信管理层以及全体员工是没有多少话语权的。
(文中林建生、周天华为化名)
请问惠普客服电话是多少
中国惠普客服电话:
惠普产品订购热线:4008201015
售后家用类产品及平板电脑:4008856616
售后商用类产品:4006103888
中国惠普公司总部位于北京,已在国内设立了九大区域总部、28个城市办事处、37个支持服务中心、超过200个金牌服务网点、两家工厂、一个全球软件开发中心、一个全球运营支持中心以及惠普商学院、惠普IT管理学院和惠普软件工程学院,现有员工3000多人。
中国惠普有限公司致力于以具有竞争力的价格,为中国用户提供科技领先的产品与服务,培养一流人才、提供最佳客户体验,并最终与中国共同成长。
中国惠普业务范围涵盖IT基础设施、全球服务、商用和家用计算以及打印和成像等领域,客户遍及电信、金融、政府、交通、运输、能源、航天、电子、制造和教育等各个行业。
客服职责
1、接听各品牌技能话务,能够按照知识库及时准确回答客户。为客户提供标准服务;
2、快速掌握公司的新政策、新业务,电话服务过程中,积极主动推介公司的新产品,促使客户产生使用公司产品的意愿;
3、受理客户申请的业务和客户的投诉电话,并准确记录投诉内容,及时将需其他岗位协助受理的业务生成电子工单并转送到后台组;
4、协助整理组内培训资料,辅导初级客户代表。参加各项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参加各种团队活动,支持班组建设;
5、对于资料库内没有的问题或资料,记录问题内容,上交值班经理助理转送业务组。及时准确收集移动业务信息,努力学习移动业务知识,协助收集客户需求信息,对服务工作提出改进意见;
6、使用多渠道方式(如电话、短信、邮件等)与客户进行沟通,达到服务或销售目的;
7、做好用户的咨询与投诉处理,做好用户的障碍申告与派单,总结反馈用户的意见与建议。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惠普
百度安全号码认证平台-中国惠普客服电话
惠普公司的历史
其实自己百度一下都有的……
+++++++++++++++++++++++++++++++++++++++++
惠普公司简介
惠普(Hewlett-Packard)是世界最大的计算机公司之一。该公司制造的产品正被个人使用或用于工业、商业、工程、科学和教育等领域。公司建于1939年,总部位于加州硅谷Palo Alto市,2002年与康柏公司合并,是全球仅次于IBM的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商。2004年《财富》杂志美国500强企业排名第11位。2003财政年度营业额730.61亿美元,比上年增加29.1%;净收益25.39亿美元。2003年在全世界有雇员142000人,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业务关系。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费奥里纳(Carly Fiorina)女士。该公司有雇员8万多人。HP公司在美国许多城市以及在欧洲、亚太地区、拉本美洲和加拿大都设有分部。该公司通过设在100多个国家的大约600个销售和支持办事处以及经销商,并通过转卖商和零售商出售其产品和服务。
惠普公司是面向个人用户、大中小型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全球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其提供的产品涵盖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个人计算与接入设备、全球服务的图像与打印设备,包括台式计算机与工作站、笔记本电脑与平板电脑、打印与多功能一体机、掌上电脑、投影仪、扫描仪、数字影像、存储设备、服务器、网络设备、耗材与附件等。
惠普公司下设企业系统集团、专业与支持服务集团、图像与打印设备集团、信息产品集团和惠普实验室。
惠普公司非常重视研究与开发,注意研究与时常开发相结合。每年用于研究与开发的投资超过40亿美元。惠普实验室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其研究领域几乎都进入世界科学前沿。致力于通过简单的信息终端产品、功能完备的电子化服务和永续运行的互联网基础架构来使科技与其所带来的利益达及个人和企业。
2005年4月1日,由马克·赫德(Mark Hurd)担任惠普新CEO。
惠普发展史
创业历史——从汽车库起家
HP由Bill Hewlett和Dave Packard于1939年创建。该公司建在Palo Alto的一间汽车库里,第一个产品是声频振荡器,它是音响工程师使用的电子测试仪器。HP公司的第一个客户是Walt Disney Studios,该公司购买了HP的8台音频振荡器为经典电影“Fantasia”开发和测试创新的音响系统。
1934年,刚从斯坦福大学电气工程系毕业的戴维.帕卡(Dave Packard)和比尔.休利特(Bill Hewlett)去科罗拉多山脉进行了一次为期两周的垂钓野外露营。由于彼此对很多事情的看法一致,而结成一对挚友。此后,比尔在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继续研究生学业,而戴维则在通用电气公司找到一份工作。受斯坦福大学教授及导师 Fred.Terman的鼓励和支持,二人决定开办公司并“自己经营”。
1938年戴维夫妇迁居至加利福尼亚州帕拉阿托(Palo Alto)市艾迪森(Addision)大街376号。比尔.休利特就在这栋房子后面租下一间小屋。比尔和戴维用538美元作为流动资金,并利用业余时间在车库里开展工作。比尔利用其研究课题负反馈研制成功了惠普第一台产品:阻容式声频振荡器(HP200A),这是一种用于测试音响设备的电子仪器。该振荡器采用炽灯作为电气接线图中的一个电气元件来提供可变阻抗,这在振荡器的设计上是一个突破利用反馈的原理,又相继生产出另外几项惠普早期的产品,诸如谐波分析仪及多种失真分析仪。华特迪斯尼电影公司订购8台振荡器(HP 200B)用于制作电影“幻想曲”。
1939年1月1日成立合伙公司;二人通过抛硬币来决定公司名称。
40年代——飞速发展
出道不久,合伙企业的产品即在工程界和科学界中大受欢迎。比尔和戴维与销售代理签约,以将其畅销产品向整个美国市场上投放。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美国政府对电子仪器的单似雪片般越舞越多。惠普新产品不断增加,并且建造了第一座公司大楼。
1940年公司从车库迁址至 Palo Alto市位于Page Mill路和EI Camino Real的一座租赁大楼内。公司向员工发放第一笔奖金--一笔5美元的圣诞奖金。其后,它成为一种生产奖金,再后来,它又变成公司内部的利润分配计划。营业纯收入:34,000美元;员工人数: 3人,产品种类: 8种。
1942年建造惠普第一座自己的大楼(称为Redwood大厦),它集办公、实验室及工厂于一体积10,000平方英尺,位于Palo Alto市 Page Mill路395号。选择这里是考虑到如果电子业不景气,就将大楼改建成食品杂货店。
1943年惠普因向海军研究实验室开发出信号发生仪及雷达干扰仪,从而进入微波技术领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惠普因其成套系列的微波测试产品而被公认为信号发生器行业的领先者。
1947年8月18日,惠普注册为股份制公司。
在50年代,惠普进入了其增长和成熟期阶段,公司掌握了很多电子“新兴”技术并了解到其成长的内部动因。公司“如何”成长和公司增长“多少”同样让人争论不休。就在这时,惠普制定了公司发展目标,这一目标后来成为其独特管理哲学的基础。惠普自此走向一条全球化经营管理的道路。
1951年惠普发明高速频率计数器(HP 524A),它可大大减少测量高频所需的时间(从原先的10分钟左右降至1到2秒)。应用情况:广播电台使用 HP 524A可精确设定频率(例如 104.7FM)。从而符合FCC有关频率稳定性的规定要求。营业纯收入:550万美元,员工人数: 215人。
1957年11月6日,公司股票首次上市。惠普制定出公司目标。这一目标为日后称为惠普方针的管理哲学奠定了理论基础。惠普在 Palo Alto市的斯坦福工业研究园建立起公司第一座大楼。
1958年惠普首次收购公司成功: F.L. Moseley公司(加利福尼亚, Pasadena),这是一家高质图形记录仪的生产厂商。这次收购标志着惠普已进入绘图仪行业。营业纯收入:3000万美元,员工人数: 1,778人;产品种类: 373种。
1959年远离加州大本营,在瑞士日内瓦设立营销机构,并在西德的BoebPngen建立第一家国外产品制造厂。
60年代惠普在测试、测量产品市场中持续稳定增长,并开始涉足于其他相关领域,如电子医疗仪器和分析仪器。惠普已被视为一家进步迅速、管理有方和令人称羡的公司。
1960年在科罗拉多州 Loveland建立除Palo Alto市以外的第一家美国加工厂。
1961年收购Sanborn公司(马萨诸塞,Waltham),从而进入医学领域。惠普股票 HWP正式在纽约证券市场和太平洋证券市场挂牌交易。
1962年惠普首次荣登幸福杂志美国500家大型公司排名榜,列第460位。此后,惠普的幸福杂志排名榜名次逐年上升。
1963年在日本东京成立第一家合资企业: Yokogawa惠普公司(合资方:Yokogawa电子公司)。
1964年庆祝公司成立35周年。戴维.帕卡德当选为董事长,比尔.休利特出任总裁。原子铯时间标准仪 HP 5060A被世界广泛赞誉为“飞行钟”。全球各个地区均使用 HP 5060A与国际标准时间对时。
1965年惠普收购 F&M科技公司(宾西法尼亚,Avondale),从而跻身于分析仪器领域。营业纯收入:1.65亿美元;员工人数: 9,000人。
1966年公司的中心研究机构惠普实验室成立。它是世界领先的电子研究中心之一。惠普设计出第一台计算机产品(HP 2116A),它用作测试及测量仪上的控制器。现在,惠普可提供全系列的计算机产品。
1967年惠普设在德国 BoebPngen的公司推出非接触式胎心监测仪,用于测定胎儿在分娩时的状况。该公司还首次提出弹性工作制的概念,这一作法已在惠普全球各个机构中普遍采用。
1968年界第一台台式科学计算器 HP 9100A问世。它是惠普今天高性能工作站产品线的前身。
1969年戴维帕卡德出任美国国防部副部长(任期1969年-1971年)。惠普首次向市场投放分时操作系统,装在该系统的微电脑可同时供16个用户使用。
70年代——推陈出新
惠普坚持其锐意创新的传统,并推出第一台袖珍式科学计算器。至70年代末,公司的盈利状况及员工队伍均取得了大幅增长。比尔休莱特和戴维帕卡德将公司的日常经营委托给约翰.扬(John Young)管理。
1970年营业纯收入:3.65亿美元;员工人数: 16,000人。
1971年利用激光技术生产出可测量百万分之一英寸长度的激光干扰仪。惠普激光干扰仪仍是目前微处理芯片制造中首选的仪器。
1972年惠普推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第一台个人计算工具:HP-35掌上科学计算器,并将工程计算尺淘汰。以 HP 3000微电脑进军计算机领域。
1973年惠普小型通用计算机系统成为计算机界第一套数据分布式处理系统。
1974年生产出第一台基于 4K动态随机存取器(DRAMs)的微电脑,从而取代了磁芯。
1975年惠普通过制定标准接口,从而简化了仪器系统。电子业采用惠普接口总线 HP-IB作为国际接口标准,从而使多台仪器能够方便地与电脑连接。
1977年约翰.扬出任惠普公司总裁(1978年任首席执行官)。
到80年代,惠普凭其系列的计算机产品而成为业界一家重要的厂商,其产品从桌面机到功能强劲的微电脑可谓门类齐全。这十年标志着惠普已成功步入打印机市场中,由于它成功地推出了可与个人电脑连接的喷墨打印机和激光打印机。
1980年惠普首次推出个人电脑产品: HP-85。营业纯收入:30亿美元,员工人数:57,000人。
1982年英国惠普公司开发出电子邮件系统,该系统已成为基于微电脑的第一套商用广域网。利用32位“超芯片”技术推出HP 9000技术计算机,它是第一台“桌面式主机”,却拥有像60年代尺寸庞大的主机同样的性能。
1984年惠普的技术首次应用到HP Thinkjet打印机上。今天的喷墨打印机仍不断出现技术突破,而其价格更在持续下调。推出公司最成功的单机产品: HP LaserJet激光打印机。今天的激光打印机已被业界视为激光打印机的世界标准。
1985年营业纯收入:65亿美元,员工人数: 85,000人。
1986年推出基于创新型 RISC(精简指令体系结构)的多系列计算机系统。用于此项产品的开发费用高达2.5亿美元,开发持续5年时间,是惠普在研究与开发上投入最大的一项。
1987年比尔.休利特退休并辞去副董事长职务。 Walter Hewlett(比尔之子)和 David Woodley Packard(戴维之子)当选为公司董事。
1988年惠普跃升至幸福杂志500家企业排名榜前50位,列第49位。
1989年惠普庆祝公司成立50周年。惠普新型原子辐射检测仪成为第一台利用气相色谱法来测定所有元素(氦除外)的分析仪器。收购阿波罗计算机公司(马萨诸塞, Chelmsford),这是一家工作站制造商。
90年代-尽管现在就来总结这十年尚为时过早,然而至此,惠普已充分证明了它在测量、计算机和通讯领域所取得的非凡成功。惠普在信息的收集、分析、存储和显示方面所展现的能力必将进一步推动信息高速公路转化为现实。
1990年推出 HP LaserJet III激光打印机。惠普实验室在东京开设研究机构。营业纯收入:132亿美元,员工人数: 91,500人。
1991年预装Lotus 1-2-3应用软件的 HP 95LX掌上电脑(约重 11昂司),具有先进的计算特性和数据通讯功能。HP SONOS 1500心血管成像仪系统允许医生利用超声波处理方法对心脏病进行非接触式的定量分析。普彩色扫描仪可实现计算机读取照片或其它可视图像。
1992年路.普莱特(Lew Platt)出任惠普总裁和首席执行官。推出 Corporate Business Systems--九台 HP 3000和 HP 9000计算机系统,拥有大型主机功能,价格却降低了90%。
1993年推出3磅重的 HP OmniBook 300“超便携式”个人电脑,在横跨美国的飞行旅途中,其电池电力足够电脑连续运行。交付第 1,000万台HP LaserJet激光打印机,惠普现已售出2,000万台打印机。戴维•帕卡德离任退休。路•普莱特(Lew Platt)当选为公司董事长、总裁及首席执行官。
1994年营业纯收入达 250亿美元。惠普生产出世界最亮的LED(发光二级管)。由于同时具备高亮度、高可靠性和低耗能的特点,因而它在很多新应用上已取代了白炽灯。推出HP Color LaserJet彩色激光打印机。推出OfficeJet打印/传真/复印一体机。推出带内置式Pocket Quicken的HP 200LX掌上电脑。
1995年营业纯收入达315亿美元;员工人数: 105,200人。收购 Convex计算机公司(德克萨斯; Richardson),这是一家高性能计算解决方案的供应商。推出HP OmniGo 100掌上电脑。向家用电脑市场推出 HP PaviPon PC机。
1996年3月26日,公司创始人戴维帕卡德辞世。推出第1台HP LaserJet 5SI“网络打印机”。
1997年营业收入:429亿美元,雇员:121900人。并购电子支付系统行业领先厂商VeriFone,从而增强了HP公司电子商务能力。发起以“扩大潜在价值(Expanding PossibiPties)”为主题的为期多年的新消费营销计划。
惠普无与伦比的文化
HP公司的管理实践基于相信人们一定会干得很出色并能作出正确决定的信念。七大公司目标为组织和个人目标的确定提供所有雇员都参与的管理框架。HP公司倡导一种公开和不拘形式的文化。雇员通过固定的现金利润分成和股票购买方案分享其参与实现的HP的成功。
企业价值
惠普信任并尊重每个人
面对任何情况都坚信:只要给予员工适当的手段和支持,他们愿意努力工作并一定会做的很好。惠普吸纳那些能力超卓、个性迥异及富于创新的人加入惠普,承认他们对公司所做的努力和贡献。惠普人积极奉献,并能分享其通过努力所获得的成功。
惠普关注高层管理的成就和贡献
客户总是希望惠普的产品和服务具备最高水准,同时希望所获价值亦能持续长久。为满足客户这种要求,所有惠普人,尤其是经理人员必须率先积极热情、加倍努力地工作。今天仍在使用的技术和管理方法明天也许会落后过时。若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惠普人应时刻追求更新、更好的工作方式。
惠普关注高层管理的成就和贡献
客户总是希望惠普的产品和服务具备最高水准,同时希望所获价值亦能持续长久。为满足客户这种要求,所有惠普人,尤其是经理人员必须率先积极热情、加倍努力地工作。今天仍在使用的技术和管理方法明天也许会落后过时。若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惠普人应时刻追求更新、更好的工作方式。
坚持诚实经营、毫不妥协
希望惠普人彼此坦诚相待,以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忠诚。公司各级员工都应奉守最高的职业道德准则,并能充分理解止于至善的深刻含义。然而事实上,个人的道德操守不受惠普规章制度的约束。因此,作为公司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这一根深蒂固的传统将在员工中间代代相传。
通过团队精神来实现共同目标
“只有内部精诚合作,才能实现企业共同目标。”我们的承诺是:建立一只遍布全球的团队,努力工作,去实现客户、股东及其他有关人士的期望。经营中的利益和责任将由惠普人共同分享。惠普鼓励灵活性和创新精神
努力营造一个可容纳不同观点、鼓励创新的宽松工作环境。惠普努力实现明确、确定一致的总体目标,并且允许个人在实现公司目标时,灵活采用自己最佳的工作方式。惠普人有义务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鼓励员工通过培训获得自我提高。在一个技术发展异常迅猛并要求员工能够立即适应的技术领域中,这一点尤为重要。
惠普公司排名情况
《幸福》杂志--美国最受称誉的计算机/办公设备公司,排名第1位(1998年3月3日)
《幸福》杂志--基地设在美国的计算机/办公设备公司,排名第2位(1998年4月27日)
《亚洲商业》杂志--亚洲最受称誉的公司,排名第3位(1998年5月1日)
《幸福》杂志--全球最受称誉的公司/计算机公司类,排名第3位(1998年10月26日)
《幸福》杂志--美国最爱称誉的公司,排名第5位(1998年3月3日)
《幸福》杂志--全球最受称誉的公司,排名第6位(1998年10月26日)
《幸福》杂志--美国500强工业及服务业公司排名,列第14位(1998年4月27日)
《福布斯》杂志--美国500强上市公司综合排名,列第22位(1998年4月20日)
《华尔街日报》--世界最大工业公司和金融机构年度排名,列第26位(1997年9月18日)
《幸福》杂志--美国工业和服务业公司500家最大雇主,列第29位。(根据聘用员工人数确定)(1998年4月27日)
《商业周刊》--根据市价确定的全球1000强,排名第42位(1998年7月13日)
《幸福》杂志--全球500强公司,排名第47位(1998年4月27日)
惠普在中国
在高科技领域的跨国公司中,HP与中国的渊源最深。这个由邓小平与基辛格牵线搭桥奠定合作基础的企业,是第一家中美合资的高科技企业。从1982年 HP在中国建立第一个技术服务办事处、成为全球第一个在中国提供专业IT服务的厂商开始,HP始终致力于将最佳的技术服务带给中国用户,并不断拓展服务的深度和广度。
在HP全球的业务中,中国惠普始终保持业务的高速增长,是HP全球增长最快的子公司。目前,HP在中国拥有九大区域总部、37个办事处、两家工厂、一个全球软件开发中心、一个金融服务中心以及惠普商学院和惠普IT管理学院。
HP与百余家战略合作伙伴极紧密地服务于中国的广大客户,HP产品和服务被中国各行各业广大客户所采用,高科技、低成本、最佳全面客户体验同样为中国客户带来了有益的和必要的价值。中国惠普连续多年被全国外商协会评为十佳合资企业、北京外资企业十大纳税大户以及“中国最受尊敬企业”。
自1995年HP(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以来,HP不断扩大对中国的投资和生产规模。HP在上海设立了PC机、打印机工厂,在中国本地生产服务器、台式机、笔记本、扫描仪、数码相机等多类产品,带动中国约十万个就业机会。HP公司在华投资四家企业也全部进入中国外资500强。
如今的HP,已经成为备受中国客户信赖的企业:
UNIX服务器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工业标准服务器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存储产品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打印机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掌上电脑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所有个人电脑市场份额排名第二
台式机市场份额排名第二
手持设备市场份额排名第二
2001-2003年连续三年获得北大管理案例研究中心和《经济观察报》评选的“中国最受尊敬企业”
在2003年北京质量协会和北京电视台举办的“关注质量关爱生活”的大型活动中,被授予“用户满意企业”称号;HP的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打印机和服务器荣膺“用户满意产品”
2003年国家信息化评测中心和互联网周刊举办的“中国信息化500强”评选活动中,孙振耀总裁荣获“最具远见的信息化领导者”称号
HP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孙振耀多次讲到HP在中国的目标:培养一流国际人才、提供全面客户体验、与中国共同成长。HP将通过在中国的本地研发、生产制造、经验分享和服务网络,实现这一目标,实现高科技、低成本和最佳全面客户体验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