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惠普,ibm的经营与管理有哪些异同
尽管惠普和IBM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但这两个巨头的理念却全然不同。
乍一看,惠普和IBM有诸多共同之处。两家公司都大名鼎鼎,各自丰富的技术左右了高科技行业的格局。两者都与大大小小的公司合作,推进商业运作和技术发展。两者都在云计算和大数据这些发展前景大好的市场竞相分得一杯羹。
这两家公司还迎来了新的首席执行官:一年前,梅格•惠特曼就任惠普首席执行官;而弗吉尼亚•罗梅蒂在今年1月份执掌IBM大权。两家公司都有着相似的成功愿景。两者在抵达成功的道路上面临着相似的挑战:萧条的全球经济形势和不断涌现的颠覆性新技术。
尽管有着这种惊人的相似,但惠普和IBM沿着不同的道路前进。惠普正处于历时多年的转型期,而IBM在执行一项多年前描绘的长远计划。这两家公司的发展道路在很大程度上都不是由现任掌门人制定的。原因何在?首先是它们对于硬件和软件在IT未来中扮演的角色抱有不同的见解,其次是它们对于企业并购持有不同的看法。
IBM在过去十年的发展特点是,稳定的领导层致力于实现长远计划。IBM曾是一家知名的大型机生产商,为了摆脱这个形象、力求发展,该公司进军IT咨询服务和软件领域。2004年进一步远离硬件业务:把PC部门作价17.5亿美元卖给了联想。
与IBM一样,惠普多年前就发现,科技巨头的未来并不在于将大型机卖给公司企业,而是应对越来越复杂的任务:管理大型机以及所有之前的技术。但与 IBM不一样,惠普坚持认为,硬件会继续在其技术外包业务中扮演重要角色——它在2002年斥资250亿美元收购康柏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大手笔。
惠普收购康柏后持续增长。这家公司的收入从2002年的570亿美元增长至去年的1270亿美元。相比之下,IBM的增长速度较为缓慢:收入从2002年的810亿美元增长至去年的1070亿美元。
在过去的十年,惠普通过积极收购,在收入增长方面超过了IBM。在马克•赫德掌权时期,2006到2010年,惠普投入巨资收购了多家知名科技公司,比如EDS(139亿美元)、3Com(27亿美元)、Palm(12亿美元)和3Par(24亿美元)。注定走霉运的李艾科接替赫德后,惠普分别耗资16亿美元和110亿美元收购了ArcSight和Autonomy这两家软件公司。
相比之下,IBM自从剥离PC部门后并购了多家公司,但在这期间只有一次金额超过20亿美元——2008年以50亿美元收购了商业软件开发商 Cognos。IBM而是在此期间进行了数起10多亿美元的收购:Internet Security Systems(16亿美元)、数据分析公司Netezza(17亿美元)和Sterling Commerce(14亿美元)及其他公司。
但是另一方面值得注意。自从刘易斯•普拉特在1999年辞去惠普首席执行官后,这家公司先后迎来了七位领导人,包括两位临时首席执行官。而IBM自1971年小托马斯•沃森退休后到现在,总共也就只有七位首席执行官。
首席执行官的更迭速度影响重大:那边厢,IBM有机会制定和实施五年计划;这边厢,惠普充满了变数,掌门人先是硬件高管菲奥莉娜和赫德,后改为软件高管李艾科,再到现在的电子商务资深人士惠特曼。惠普频繁变动(或者说IBM保持不动)对各自的战略产生了巨大影响。
换句话说,惠普过去十年的并购举动如实记录了这家科技巨头硬件软件双管齐下的战略,显然看好未来需要软硬件。相比之下,IBM觉得软件在未来比硬件更大有作为。
惠普不惜血本看好硬件,认为硬件最终会获得成功。与此同时,IBM把许多比较小的赌注押在了软件上;事实证明,软件方面的启动成本比硬件方面来得少。这并不意味着IBM不愿斥资收购:该公司表示,从现在一直到2015年,将斥资200亿美元用于收购——比过去10年的收购总额还多。
这意味着,IBM认为自己的大笔资金会投入到刚开始出成果的软件公司上。当然,惠普也会寻找合适的软件公司来进行投资,不过它希望以此平衡一下自己在过去几年收购的几家硬件公司。这是纯软件与软硬件相结合两大战略的区别。
惠普的赌注风险很大,因为科技行业越来越由软件推动。硬件现在是、将来也一直是技术领域的重要部分,不过在个人电脑、服务器、交换机和路由器等诸多领域,推动效率和创新的是软件。硬件虽然也在不断进步,但日益被认为是一种利润很低的大路货业务。
当然,软件长期以来是利润很高的业务。尽管惠普经过多年的并购,收入增长速度超过了IBM,但是IBM的利润更丰厚。去年,IBM的运营利润占收入的27%,而惠普只占收入的8%。
这就是IBM和惠普现在的处境。两家公司新任首席执行官面临的更大问题是,这两家公司将何去何从?领导层能够把公司带往何方?
罗梅蒂表示,她会继续执行前任制定的战略,不过愿意在必要时作出大胆举措。惠特曼对惠普面临的挑战直言不讳,但愿意面对公司未来作出艰难的决定。惠特曼曾反对投资者分拆惠普PC业务的要求。近日她再次重申,渴望让这家公司进军方兴未艾的智能手机市场。
无论全球经济何时好转,这两家公司都有发展的空间。IBM会告诉公司企业,自己拥有它们迈向全新科技时代所需要的咨询、基础设施和软件等专长。惠普也会表示,它可以提供同样的专长,还有从咨询、应用程序、PC到智能手机的一整套解决方案,比IBM的还要来得全面。两家公司都会与该领域的其他巨头展开竞争,比如甲骨文和戴尔。
两家公司前景如何?金融市场给出了不一样的分数。今年到目前为止,IBM股价上涨了13%,惠普却下跌了29%。IBM市值为2360亿美元,惠普市值仅为360亿美元,不到对手的六分之一。
不过在考虑任何这些统计数字之前,不妨考虑许多人认为最能表明科技巨头未来前景的一个衡量指标。在过去的三年,IBM在研发上面投入了180亿美元,占同期收入的6.0%。惠普同期厨研发投入却只有90亿美元,占收入的2.5%。着眼于未来作规划意味着,减少大宗并购开支、增加研发开支。随着两家公司都迈向更光明的未来,这个战略似乎完全值得为之赌一把。
惠普收购了什么公司
惠普收购的公司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
1. 3Com:2009年,惠普宣布以2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网络设备制造商3Com。这次收购加强了惠普在网络设备和服务领域的地位,特别是在中国市场,因为3Com的华三通信在中国市场有很大的份额。
2. Autonomy:2011年,惠普以11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英国软件公司Autonomy。Autonomy专注于为企业提供信息管理和大数据分析解决方案。然而,这次收购后来引发了一些争议,因为惠普在2012年声称Autonomy存在财务欺诈行为,导致惠普遭受了巨大的财务损失。
3. Palm:2010年,惠普收购了智能手机制造商Palm,以获得其WebOS操作系统。惠普计划将WebOS用于其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产品线,但最终这些产品并未取得商业成功,惠普在2011年宣布停止生产和销售WebOS设备。
4. EDS:2008年,惠普以139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电子数据系统公司(EDS),这是一家提供信息技术和业务流程外包服务的公司。这次收购使惠普成为全球最大的IT服务提供商之一,加强了其在企业服务市场的地位。
5. Samsung's Printer Business:2017年,惠普收购了三星的打印机业务,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打印机市场的领导地位。
惠普作为一家全球性的科技公司,通过收购不同的公司来加强其产品线、扩大市场份额和获取新技术。然而,并非所有的收购都取得了成功,有些收购甚至给惠普带来了财务和法律上的麻烦。因此,惠普在进行收购时也需要谨慎考虑各种风险和因素。
总的来说,惠普的收购策略反映了其在不同市场和技术领域的扩张野心。通过收购,惠普能够快速进入新市场、获取新技术和增强其在现有市场的竞争力。然而,成功的收购需要良好的战略规划、整合能力和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洞察力。在未来,惠普可能会继续通过收购来实现其战略目标,但也需要更加谨慎地评估和管理收购带来的风险。
惠普管理文化
企业文化作为一家跨国公司,企业文化应具有多元性和包容性,以吸引人才,实现公司和个人的共同成长。为此,公司通过建立工会和俱乐部,定期举办丰富多样的业余活动,促进员工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形成具有人情味的团队氛围,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即使员工离职,这样的企业文化仍能持续吸引他们。
公司还引入了经营纪念品的专卖店和知识中心,通过定期活动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惠普信任并尊重每一位员工,坚信给予适当支持后,员工将展现出卓越的工作表现。公司吸纳多元化的优秀人才,认可他们的贡献。惠普人积极奉献,共享成功。
面对挑战,惠普管理层率先积极工作,追求创新。公司重视高层管理的成就和贡献,坚信卓越的领导力是关键。诚实经营是惠普的基石,公司要求员工遵循最高职业道德准则,理解并实践“至善”的理念。这种传统在员工中代代相传。
团队合作是实现共同目标的基础。惠普致力于建立全球团队,共同追求客户、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公司鼓励灵活性和创新精神,营造包容多元的环境,允许员工根据公司目标灵活选择工作方式。惠普人不断自我提升,通过培训提高能力。
惠普之道是HP独特的管理哲学,强调价值观、做事方法及成就。它包含七大核心价值:热忱对待客户、信任尊重个人、追求卓越、速度与灵活性、有意义的创新、团队精神及诚实正直。这些价值构成HP的工作方式和待人接物的基础。
HP拥有发明和创新基因,由比尔·休利特和戴维·帕卡德创立,传承了创新精神。HP的创新体现在研发、技术、产品、服务、业务模式及工作方式中。HP标志象征着创新、可信赖性和高质量设计。HP致力于开拓新技术和服务,创造商业价值和社会效益,提高客户生活质量。卓越的企业文化推动了HP的活力和创新动力。
惠普之道与时俱进,自创立以来,随着时代变迁而演化。公司强调客户导向、速度与弹性、团队协作以及有意义的创新。在与康柏合并后,HP进一步强调个人尊重、追求卓越、诚信经营、团队精神和创新等核心价值。最新发展出的领导力框架强调企业目标、战略、组织、文化和薪酬政策的动态配合。
“惠普之道”是HP公司六十多年来的动力源泉,不断创新是公司持续成功的关键。惠普采用走动式管理,通过与员工的密切交流体现信任与尊重。目标管理确保员工根据公司要求制定具体目标。开放式管理促进积极的沟通与理解。公开交流强调为员工提供适当手段、培训和信息,鼓励员工贡献最大力量。
惠普之道的核心价值与团队合作、客户导向、创新精神相结合,形成了平等、尊重、宽容和稳健的企业文化。这吸引了不同文化背景的优秀人才,使他们的梦想与公司目标紧密结合,实现公司和个人的共同成长。HP与业界分享创新理念和成功秘诀,传播信念至全球每个角落。
“惠普之道”不断创新,反映了HP对时代变化的响应。它不仅是HP的立身之本,更是推动公司前进的动力。通过持续创新和适应变化,惠普保持了活力与竞争力,成为全球领先的科技企业之一。
扩展资料
惠普公司(Hewlett-Packard,简称HP)是一家来自美国的资讯科技公司,成立于1939年,主要专注于生产打印机、数码影像、软件、计算机与资讯服务等业务。惠普由斯坦福大学的两位毕业生威廉·休利特及戴维·帕卡德创办,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以及一系列收购活动,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科技企业之一,在打印及成像领域和IT服务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