蟑螂门起源
在2010年的央视315晚会上,惠普电脑遭遇了一次尴尬的事件,这场风波被戏称为"蟑螂门"。该事件起源于惠普一个客服人员对笔记本故障原因的解释。据报道,2009年12月17日,中国惠普公司客户支持中心的一位客户体验管理专员,袁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惠普笔记本的故障并非产品质量问题,而是由于学生宿舍环境普遍脏乱差,尤其是蟑螂问题严重所导致的。
袁明原话中的“我们都解决不了的,是中国学生宿舍的蟑螂,那是非常恐怖的”这一表述,被网友广泛引用并引发热议,从而引发了"蟑螂门"这一标签的诞生。随后,这一说法迅速在媒体和网络上流传开来,成为了公众对惠普笔记本故障原因的一种调侃和关注点。
扩展资料
央视在2010年3·15晚会上对两款惠普笔记本电脑的大规模质量问题进行了报道,惠普公司客户体验管理专员袁明对惠普笔记本的故障原因表示中国学生宿舍的蟑螂太恐怖,是因为脏乱的使用环境造成的质量问题,于是“蟑螂门”火了。惠普后在对“召回”问题采取“打马虎眼”的做法的同时,拒绝承认自己的“蟑螂门”说法有误。
惠普是如何走向衰落的
惠普PC业务的衰落原因复杂多样,涉及多方面因素。首先,显卡门事件是惠普走向衰落的显著标志。该事件源于Nvidia显卡质量的严重问题,导致惠普电脑性能受到极大影响,消费者权益受损,品牌信任度下滑。
紧接着,惠普蟑螂门事件也对品牌形象造成了打击。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不信任逐渐累积,负面评价不断发酵,进一步损害了惠普的市场地位。在产品质量问题频发的情况下,消费者信心的丧失成为了惠普衰落的催化剂。
同时,设计创新一度是惠普在市场上的亮点。DV2xxx,3xxx系列的外观设计在当时颇具前瞻性,电容触摸控制更是引领了行业潮流。然而,惠普并未持续投入研发以保持其领先地位,产品创新力逐渐减弱,逐渐失去了消费者的青睐。
消费者对于惠普品牌的不信任和对产品质量的担忧,导致了口碑的恶化。在选择产品时,消费者倾向于那些稳定可靠、质量有保障的品牌。在这种情况下,惠普的市场份额逐渐被竞争对手抢占,品牌影响力显著下降。
综合来看,产品质量问题、消费者信任度下降以及创新能力的不足,共同导致了惠普PC业务的衰落。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惠普需要重新审视自身定位,加强产品质量控制,提升品牌价值,并加大研发投入以实现持续创新,才能在竞争中找回优势。
蟑螂门的事件影响
仅仅这一个曝光,不知道惠普会失去什么?起码在中国市场的品牌美誉度将大打折扣。这是多少个广告都难以挽回的损失。产品出现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推诿和推卸责任,把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抛之脑后。那么在漠视用户的同时,也必然会遭到用户的唾弃和抛弃。
此前,针对部分笔记本电脑出现的问题,惠普公司于2007年11月发布了“有限保修服务增强计划”,在2008年2月该计划有所延展。该计划承诺向用户提供自产品标准有效保修开始日起的24个月的保修期。这就是惠普的态度。许多用户在三包有效期主要部件维修达到两次以上,惠普金牌服务部只给维修,不肯更换新机。3月15日,面对中国消费者对其笔记本电脑的投诉,惠普终于再次采取了行动,宣布为受影响的客户提供延长保修服务,并考虑针对曾支付过主板的邮寄和维修费用的用户支付补贴。
对于这一处理方式,央视报道指出,对于多次修理故障依旧,是否按照三包规定为用户更换新机,惠普公司没有做任何说明,至于其他的型号惠普笔记本主要部件在三包期经过维修更换后,还是按照惠普公司的规定执行,保修期只延长三个月。
作为全球第一大PC厂商,一个长期耕耘在中国市场的跨国企业,一个优秀的PC企业,在这个全球第四大的PC市场,如此面对消费者的投诉和质疑,惠普的危机公关的确让人无法恭维。而对这个市场的漠视,最终也会让惠普自尝苦果。
如果惠普因此失去人们对这个品牌的信任,那么惠普失去的将是一个庞大的潜力无穷的市场,对惠普巩固全球第一PC宝座的压力也会陡增。当联想、戴尔、宏碁都虎视眈眈地盯着惠普犯错的时候,惠普正好给了竞争对手一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