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笔记本声音如何设置
联想笔记本可以在系统设置、控制面板、扬声器等多种方法中进行声音设置,本答案介绍了以上提及到的所有方法,以下是系统设置的操作步骤:
工具/原料:联想Y7000P、Windows10。麦克风,设置。
方法1:
1、点击设置。
进入Windows电脑主页面后点击左下方的开始菜单,在弹出的窗口中点击【设置】。
2、点击系统。
打开Windows设置页面后,找到并点击页面中的【系统】。
3、点击设备属性。
在系统页面中点击左侧选项中的【声音】,在声音页面中点击输入下面的【设备属性】。
4、设置声音。
进入设备属性页面后拖动音量下面的光标,就能设置麦克风的声音。
方法2:
1、点击控制面板。
进入Windows电脑页面后点击左下方的win图标,在弹窗中点击【控制面板】。
2、点击更改系统声音。
打开控制面板页面后点击【硬件和声音】,进入新页面后点击【更改系统声音】。
3、点击麦克风。
在弹出的新窗口中点击上面的【录制】,打开新页面后点击【麦克风】。
4、点击级别。
并在弹出的窗口中点击【属性】,进入麦克风属性页面后点击页面上方的【级别】选项。
5、设置声音。
打开级别页面后,拖动下面的光标即可设置麦克风的声音。
联想是什么
因一事物而想起与之有关事物的思想活动;由于某人或某种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由某一概念而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
冰心《去国·最后的安息》:“她觉得翠儿是一个最可爱最可怜的人。同时她又联想到世界上无数的苦人,便拿翠儿当作苦人的代表,去抚恤、安慰。”
巴金《真话集·“小街”》:“我不是在这里评论影片,我只想谈谈自己看过《小街》后的思想活动以及影片给我引起的一些联想。”
【心理知识】
回忆常常以联想的形式出现。由当前感知的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件事物,或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想起另一件事物,都是联想。客观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它们在反映中也是相互联系着,形成神经中的暂时联系,联想是暂时联系的复活,它反映了事物的相互联系。
按照所反映的事物间的关系不同,一般把联想分为不同的种类:
(一)接近联想。在空间或时间上接近的事物,在经验中容易形成联系,因而容易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例如提到天安门就容易想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因为二者在空间上接近。“桃花流水鳜鱼肥”则是在时间上接近。空间上的接近和时间上的接近也是相联系的,空间上接近的事物感知时间也必定相接近。感知时间相接近的,空间距离也常接近。
(二)相似联想。一件事物的感知或回忆引起对和它在性质上接近或相似的事物的回忆,称为相似联想。例如由春天想到繁荣,由劳动模范想到战斗英雄。相似联想反映事物间的相似性和共性。一般的比喻都是借助相似联想,如以风暴比拟革命形势,以苍松翠柏形容坚强的意志。作诗时用韵律,由一个字想到同音同韵的字,也是一种相似联想。相似联想是暂时联系的泛化或概括化的表现。泛化是对相似事物还未完成分辨清楚时所作的相同的反应,概括化则是对不同事物的共同性质所作的反应。
(三)对比联想。由某一事物的感知或回忆引起和它具有相反特点的事物的回忆,称为对比联想。如由黑暗想到光明,由冬天想到夏天等。对比联想既反映事物的共性,又反映事物的相对立的个性。有共性才能有对立的个性。如黑暗和光明都是“亮度”(共性),不过前者亮度小,后者亮度大。夏天和冬天都是季节,不过一个炎热,一个寒冷。我国律诗中讲究对仗,对联的应用也非常广泛。我国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我国儿童的对比联想比较丰富。对比联想使人容易看到事物的对立面,对于认识和分析事物有重要的作用。
(四)关系联想。由于事物的他种联系而形成的联想,可通称为关系联想。例如:部分与整体或种属关系的联想,如由文具想到钢笔,或由钢笔想到文具;因果关系联想,如由寒冷想到冰雪,或由冰雪想到寒冷,等等。事物间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反映事物种种联系的关系联想也是多种多样的。
(一)刺激的强度。如提到节日夜晚,可能想起焰火,因为那种美丽的景象是一种强烈的刺激。
(二)联系的次数。事物间的联系是经常重复的,常易彼此引起联想。如我们常把农业建设中的机械化和水利化相并提,因而提到机械化时可能就想到水利化。(三)联系形成的时间。新近形成的联系,常占优势。对一件事物的感知或回忆常可引起和它新近形成联系的事物的联想。例如提到小说,常会想起最近读过的一本小说。最初或最早形成的联系,也有时占优势。
活动任务对于联想有很大的影响。例如潜藏等待的猎人,风吹草动都可以引起关于猎物的联想,这是由于定向的作用。兴趣、情绪状态等,也可以使一类事物的联想较其它事物的联想处于优势。例如提起森林,植物学家可能引起关于林中各类植物的联想,动物学家则可能想到林中可能有的各种动物。对于同一个问题,一个人在处于积极情绪状态时常易想到它的积极方面,在处于低沉情绪状态时,常易想到它的困难、不利的方面。
联想在心理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思维中经常通过联想,想到有关的资料、原则,提供解决问题的可能。利用联想可以探索人的心理状态,所以在心理学中,特别在儿童心理学和病理心理学中,广泛地采用自由联想(对于作为刺激的事物说出首先想到的事物)和控制联想(按一定的规则,如同义、相反、部分和整体等,进行联想)作为研究的方法。
回忆常以联想的形式出现,所以在识记时形成联想,也就可以帮助回忆。例如当一个新同志被介绍给我们的时候,如果把他的姓名和面容、举止特点、工作任务等联系起来,以后看到他或提起有关的工作任务等,就比较容易想起那位同志的姓名来。尽量多形成联想和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效果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自由联想和控制联想是联想实验的基本方法
自由联想和控制联想是心理学实验中常用的两种方法,它们在应用目的、操作过程、使用场景等方面存在显著的不同。
自由联想:
自由联想是精神分析技术中的一种经典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自由联想常被用来探索受试者的潜意识内容。其基本原则是让受试者尽可能自由地、无限制地表达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例如,在一个自由联想实验中,研究者可能给受试者一个词,如“母亲”,然后让受试者尽可能多地说出与这个词相关的任何词汇、感觉、记忆或想法。受试者的回答可能会包括“温暖”、“照顾”、“怀抱”等。通过这种方式,研究者可以深入了解受试者对“母亲”这个概念的个人理解和情感体验。
控制联想:
与控制联想相比,这种方法更侧重于引导受试者朝着特定的方向进行思考和联想。在控制联想实验中,研究者会设定一些特定的规则或条件,受试者需要在这些规则下进行联想。
例如,在一个控制联想实验中,研究者可能会要求受试者尽可能多地想出与“环保”相关的词汇,但这些词汇必须是可以实际应用的行动方案。在这种情况下,受试者的回答可能会包括“回收利用”、“节能减排”、“绿色出行”等。通过这种方式,研究者可以引导受试者在特定框架内进行思考,从而获取更为具体和实用的数据。
总结:自由联想和控制联想各有其优势和局限,选择哪种方法取决于研究者的目标和需求。自由联想能够更深入地探索受试者的内心世界,而控制联想则可以帮助研究者获取更为具体和实用的信息。在实际应用中,研究者往往会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或结合使用这两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