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1加1,联想1+1系列台式电脑

admin 电脑硬件 1

联想台式机报警4短1长故障及处理方法

电脑开机响,先检2113查内存,重新擦5261净插紧。解决不了,就是其它硬件有问题了4102,给你最全的信1653息,自己根据具体情况认真阅读判断:如果这些你认真仔细的看了没帮到你,直接送检。

联想1加1,联想1+1系列台式电脑-第1张图片-星选测评

主板报警声音详解

1、“嘀嘀…”连续的短音,一般情况下常见于主机的电源有问题。

2.“呜啦呜啦”的救护车声,伴随着开机长响不停

这种情况是CPU过热的系统报警声,大多是因为在为主机内部除尘,打扫CPU散热器或者是因为更换了新的CPU风扇,因为安装不到位,。

3.“嘀…嘀…”的连续有间隔的长音。内存报警的声音,一般是内存松动,内存的金手指与内存插槽接触不良,内存的金手指氧化,内存的某个芯片有故障等原因。

4.“嘀…,嘀嘀”一长两短的连续鸣叫

这是显卡报警,一般是显卡松动,显卡损坏,或者主板的显卡供电部分有故障。

5.“嘟嘟”两声长音后没有动静,过一会儿会听到“咯吱咯吱”的读软驱的声音。

如果有图像显示会提示系统将从软驱启动,正在读取软盘。如果软驱中没有软盘,系统会提示没有系统无法启动,系统挂起。

6.在WIN系统下按“Caps Lock”和“Num Lock”与“Scroll Lock”这三个键时,主机的PC喇叭有“嘀”的类似按键音。

7.短促“嘀”的一声,一般情况下,这是系统自检通过,系统正常启动的提示音。

具体的报警声:

1)AWARD的BIOS设定为:

长声不断响:内存条未插紧。

2短:系统正常启动。

2短:CMOS设置错误,需重新设置。

1长1短:内存或主板错误。

1长2短:显示器或显卡错误。

1长3短:键盘控制器错误。

1长9短:主板BIOS的FLASH RAM或EPROM错误。

2)AMI的BIOS设定为:

1短:内存刷新故障。

2短:内存ECC校验错误。

3短:系统基本内存检查失败。

4短:系统时钟出错。

5短:CPU出现错误。

6短:键盘控制器错误。

7短:系统实模式错误。

8短:显示内存错误。

9短:BIOS芯片检验错误。

1长3短:内存错误。

1长8短:显示器数据线或显卡未插好。

3)Phoenix的BIOS自检响铃及其意义

1短系统启动正常

1短1短1短:系统加电初始化失败

1短1短2短:主板错误

1短1短3短:CMOS或电池失效

1短1短4短:ROM BIOS校验错误

1短2短1短:系统时钟错误

1短2短2短:DMA初始化失败

1短2短3短:DMA页寄存器错误

1短3短1短:RAM刷新错误

1短3短2短:基本内存错误

1短4短1短:基本内存地址线错误

1短4短2短:基本内存校验错误

1短4短3短:EISA时序器错误

1短4短4短:EISA NMI口错误

2短1短1短:前64K基本内存错误

3短1短1短:DMA寄存器错误

3短1短2短:主DMA寄存器错误

3短1短3短:主中断处理寄存器错误

3短1短4短:从中断处理寄存器错误

3短2短4短:键盘控制器错误

3短1短3短:主中断处理寄存器错误

3短4短2短:显示错误

3短4短3短:时钟错误

4短2短2短:关机错误

4短2短3短:A20门错误

4短2短4短:保护模式中断错误

4短3短1短:内存错误

4短3短3短:时钟2错误

4短3短4短:时钟错误

4短4短1短:串行口错误

4短4短2短:并行口错误

4短4短3短:数字协处理器错误

4)兼容BIOS报警音代码

1短:系统正常

2短:系统加电自检(POST)失败

1长:电源错误,如果无显示,则为显示卡错误

1长1短:主板错误

1长2短:显卡错误

1短1短1短:电源错误

3长1短:键盘错误

要不就是BIOS电池的问题,把电池拆出来,放在手中几分钟就好,再放回去,还有电源,和CPU过热也会出现这些问题的。

其实主板报警声音是与主板采用的bios相对应的,我们先来看下AMI BIOS:

报警声报警声含义

1短系统正常启动,表明机器没有任何问题

2短常规设置有问题,请进入CMOS Setup,重新设置不正确的选项

1长1短 RAM或主板出错。换一条内存试试,若还是不行,只好更换主板

1长2短显示器或显示卡错误,检测显卡和显示器

1长3短键盘控制器错误。检查主板,联系商家。

1长9短主板Flash RAM或EPROM错误,BIOS损坏。联系商家,换块Flash RAM试试

不断地响(长声) Memory或VGA其中一个出现问题。内存条未插紧或损坏。

不断报警电源、显示器未和显示卡连接好。检查一下所有的插头

重复短响电源问题

无声音无显示电源问题

再来看下 Awards BIOS:

报警声报警声含义

1短系统正常启动,表明机器没有任何问题

2短常规设置有问题,请进入CMOS Setup,重新设置不正确的选项

1长1短 RAM或主板出错。换一条内存试试,若还是不行,只好更换主板

1长2短显示器或显示卡错误,检测显卡和显示器

1长3短键盘控制器错误。检查主板,联系商家。

1长9短主板Flash RAM或EPROM错误,BIOS损坏。联系商家,换块Flash RAM试试

不断地响(长声) Memory或VGA其中一个出现问题。内存条未插紧或损坏。

不断报警电源、显示器未和显示卡连接好。检查一下所有的插头

重复短响电源问题

无声音无显示电源问题

谁用过1加手机真的那么好用吗

在Google Pixel系列缺席的情况下,一加手机所搭载的定制系统算是最能体验到原生安卓的优秀代表。加上其极客一般的气质表现,属于它的用户群体也是大有人在。

一加手机在网上的口碑一直都是名列前茅,加上名声在外,算是国内手机厂商在海外优秀表现的翘楚,认为一加手机不错也就当仁不让了。

再者一加手机主要通过互联网渠道销售,也就没有线下门店展示可供体验,比起它的长辈OV就是反面教材代表。加上一加手机品牌并不以营销见长,基本是靠口碑去赢取“自来水”从而扩散开来,其优势和特点只在小众范围内传播,这样看来就不利于品牌形象树立。只能说这就是一加这个品牌的天然基因吧,反而有种不拘一格的魅力。

个人还是比较认同一加这个品牌作风。一加手机和小米手机一样在硬件配置方面从不吝惜,处理器一直处于处理最新版本,运存大小领先业内平均水平一倍左右,手机ID设计也能做到别具一格(至少在一加手机3系列之前和现在的一加手机7 Pro上)。

以前的一加手机屏幕非常辣眼睛,因为是较早使用OLED屏幕的手机厂商,吃螃蟹的人总是要付出代价的。好在现在OLED屏幕技术日臻成熟,加上花费一亿人民币定制的三星顶级2K屏幕,在DC调光的加持下,比三星S10系列表现还优秀,与IPhone Xs Max相比也毫不逊色。一加手机7 Pro屏幕的90Hz屏幕刷新率算是神来之笔,虽然比不上诸如雷蛇手机此类手机品牌但也算是上乘之作,说其是今年最强屏幕素质表现机型也不为过。一加7 PRO摄像模块表现也可圈可点,在DXO MAX上以111总分排名第二,实际表现也非常不错。

锤子手机已经日薄西山,360手机早就偃旗息鼓,一加手机还能依靠它那特有气质继续前行吗?

本人是米粉。上个月入手1+7P,可以简单聊一下。

首先,手机拿到手之后。跟预想的一模一样,不愧是上半年的安卓旗舰机。手机的各个硬件方面基本都是顶级的存在。我入手的最大原因是屏幕和刷新率。

就一加手机本身来说,最受大家喜欢的莫过于简洁的原生系统。但就我米粉个人而言,恰恰是这点,让我这几天想重新入手小米手机。简洁的系统,可以满足日常的需求。所以我并不是讨厌。而是长时间的使用MIUI,一加的这种系统对我而言已经不是简洁,而是比较简陋。

两个月内,我对这款手机的使用过程中,出现过以下问题:

1、耗电问题。有段时间,差不多有一周的时间左右,手机的电池出现严重的耗电问题。充满电后的使用时间差不多还不到8小时。而且是在不经常用手机的情况下发生的,为此我还到一加社区去向大家征求意见,有收到相同的情况回复。当然,手机自身的电池检测也检测出来了问题。持续两周后恢复正常。现在,基本上一天一充。如果你不长时间使用的话。

2、微信崩溃问题。两个月内碰到了差不多5次左右的微信崩溃问题。这应该与系统有关,原生的安卓系统有有误杀后台应用的情况。所以,在我再次打开微信的时候就出现了崩溃。每次出现后,黑屏的时间保持在1分钟左右。一分钟内,你只能等待。

3、闪屏问题。出现一次,当时是在跟妈妈微信语音通话,同时在跟同事聊工作的事情。刚把语音通话切到后台,点击给同事发送消息的一刹那,出现了闪屏。持续了一分钟左右。锁屏重开也不行,一分钟之内一直保持着闪屏状态。

这里,只是给大家说明一下我自己遇到的情况。让大家在选机器的时候,心里有个底。并不是针对一加手机,每家的手机或多或少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小米的也有。

这里在一加的问题上,我着重说了一下。可是大家不要忽视这款手机本身的优点是大于缺点的,这也是一加7P成功的原因。

总而言之,一加真的有这么好

1加手机一直是“业内之谜”,因为你几乎很少能从身边人那里看到这款手机,尤其是在1线城市,这款手机基本上绝迹状态。但它在“国外媒体”那里永远是评分第一。这款手机到底怎么样呢?

除了评测,没见过谁用

坐标北京望京地区,用锤子手机的大把大把,用1+手机的,除了去年有人送我一台1+5评测外,再也没见过。每当我在网上感叹没人用过1+手机的时候,大部分人都是同感,也有少部分人说自己用的是一加手机,但他们所在的城市基本上没怎么听说过。

简单说一下使用感受

我用的是1+5不带T的那款传统屏幕手机。采用835处理器,8+128存储,不是全面屏,但有前置指纹,整体运行速度非常快,系统趋于原始,图标很乱,啥几何图形都有,这个并不是槽点。因为有人就是喜欢这种原始的感觉。

缺点:他真正的槽点是使用细节,比如传感器辣鸡,边框误触非常严重,一个边框很宽的传统手机,边框都能误触,你能理解我的心情吗?还有就是没有感光传感器,放兜里都能自动打开软件。另外,图片库也比较凌乱,软件之间的调用逻辑也有待提高。

它采用的背壳材质是一种软性磨砂材料,握感很好,但掉漆严重,因为一评测为主,基本上没怎么使用,但边框和背壳都有不同程度的掉漆。

优点:带有静音键,比较好用。速度快,电池续航不错。

二手机价格

1+5这款时候算是去年比较旗舰的机型了,但因为去年开始流行全面屏,导致这款手机二手价格下滑严重,因为是送的售价,我不知道购买价是多少,但835的旗舰,怎么也得2999起吧,我的又是8+128G的高配,估计当时新机价格在3499元左右。但我用了也就1年不到,在专业收手机APP上卖出去的价格是900出头。

白希文总结

其实国产机在性能优化伤都比较到位,主要问题就是软件优化和传感器廉价,这两方面,一般用户很难表达清楚,所以厂商就把成本都给CPU和内存上了。

客观的说,1+手机本身不错,虽然有各种传感器的问题,但我相信在全面屏时代已经都有所改观了(不改的话,全面屏根本无法使用)。对了,它不是一款照相手机,所以镜头质量就别说了,夜间拍照别说质量,可以说几乎无法实现。但白天成像算法还算不错。毕竟有“逆光也清晰”的同胞兄弟加持。

我认为一加手机最大的问题是“营销过度”,动不动就在国外注册个自媒体号,然后发一个评测,再给国内人说是外国媒体评测的第一,这种把消费者当“白痴”的营销行为,也是它远离一二线城市用户的主要原因吧。

一加7 pro似乎被推上了新一代机皇的美誉,关键是它的预约量惊人,截止2019年5月22日,预约量已经达到了161.8万人;而说它是机皇,是因为一加7的预约量只有1.5万人!

可见,一加手机真的好,是体现在手机的硬件配置上,如果一款手机能够像一加7 pro一样,也能够使用一加7 pro这样的配置,我估计也能迅速获得这么好的预约量。

大家可以看到,上图的比较中,一加7 pro的硬件配置比一加7高太多了,而且它的硬件搭配让你不自觉的会比较中意这款手机。

1.屏幕支持90Hz刷新率; Pro版本的三星AMOLED屏幕,3120×1440分辨率。

2.升降式摄像头,真全面屏;

3.Dxomark拍照总得分111分;后置4800W(IMX586 OIS F1.6)+1600W(117度超广角 F2.2)+800W(OIS 3X变焦 F2.4)

4.骁龙855+usf3.0

那么,一加手机真的好吗?我的观点是,一加手机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可以如此惊艳的推出一款手机,确实说明了它的出色。其实,一加的特色不仅仅是硬件方面,而是它的系统,一加系统可以说是将安卓系统进行了更精炼,简约。缺点是系统的功能性偏少,这是比较遗憾的。

一加这一次虽然预约量大,不过对于一加在国内的销量,我还是不看好,毕竟怎么说它是小众品牌,和国内的华为,小米OV比较还有差异,手机不错,销量可能不会特别理想。

相对于国内手机品牌的os没有那么多个性定制化的UI设计,可能习惯了国内手机操作习惯的人,刚开始会有些许不适应,但是就我个人的使用感受来讲,用的时间越久就越喜欢这种简约又不多余的风格,并且也没有一些广告的色彩干扰。

一加手机的定位是中高端,每款新品都是使用的高通最新手机芯片,并且持续保持与高通的技术更新。硬件配置方面,在国内一直都是处于性价比最高的一个手机品牌。大内存加大存储,一流的手机屏幕,一直以来都备受性能发烧友和游戏爱好者的青睐。

一加手机os一直都是紧跟谷歌安卓系统及时迭代更新,并且尽量在最快的时间里让用户能够用到最新的系统。这一点一直受到粉丝用户好评。

一加手机在近年来开始业务量逐步上升,分别在欧美、印度都有不错的销量。在国内的粉丝用户主要以手机性能发烧友为主,比如IT程序员、高校学生,并且有不少国内粉丝拥护者,自愿参与了一加手机社区的维护,一加手机CEO刘作虎在每次发布会都会和一加社区粉丝吃个晚餐,邀请粉丝用户到公司参观。

一加手机可能是近几年新兴品牌中口碑营销最好的一个。从诞生到拓展市场、再到今年的战略重心转移,一加已经很好的完成了品牌初期蜕变,从此以后一加会越来越多的进入人们的视野。

一加的产品优势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注高端市场。

和360、锤子这样的新兴品牌不同,一加从不进去中低端市场行列。相反,一加专注于开发高端手机并且进行口碑营销。一加的成功在于从诞生之日起就开始营造的良好的品牌形象。闷声发大财、不刻意制造话题热点,这也让一加成了手机界的一股清流。

二、“原生级”系统优化

一加的H2OS号称国内最接近原生安卓的三方定制系统。换句话讲,一加可以给用户最贴近于原生安卓的系统体验。当然,这个“原生”是有水分的,但不可否认,在国内,一加的H2OS也许是最流畅的系统,一加近两年的每一代手机都是整体速度最快的。在谷歌原生系统不在国内使用的情况下,一加成了原生系统最好的替代品。

三、出众的口碑营销

有句玩笑话说的很有趣:每天都在报道外国人排队买一加,国内却不见人使用。“国外卖的好”正是一加最出众的口碑营销,从国外到国内,一加很好的完成了战略专心,在重心回移中国的同时,一加的口碑仍在不断提升,这正是一加的聪明之处。

一加的手机整体来说是比较不错的,除一加7 pro部分机器翻车以外,一加并没有传出过其他产品问题。对于小部分人来讲,一加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资深煤油,由于魅族现货问题入手一加七,其他手机没用过,只评论魅族和一加七的不同点吧,

一加七的优点系统流畅轻快,没有一丁点毛病,那么多夸一加手机的,我也不赘述了,我就简单说两天一加手机的缺点吧。

缺点1一加手机的拍照和魅族一样差,

2一加手机的距离感应器真不是个玩意,接打电话的时候不会主动灭屏亮屏,耳朵总是误触下滑状态栏,或者打开其他软件

3,一加手机的网络接入点名称(APN)居然不支持更改和切换?实属无奈

4,系统对于骚扰电话和骚扰短信是个什么玩意?该拦截的不拦截,不该拦截的却拦截,老子一天还是能收到好多骚扰电话,并且你还能显示是广告推销?明明知道你不拦截?

5,一加社区进入闪退?那还讨论个毛啊?更新多少版本也不知道改?

6,一加手机动不动需要开位置,位置不开,天气不能实时更新?老子不是设置的有地区吗?学学魅族不行吗?用个WiFi万能钥匙也得更新位置,谁的毛病?

最后,先说这么多吧,小声逼逼一句,一加手机真好,没有广告,隐藏软件,软件双开不闪退,系统流畅(除了没有美化桌面),轻便精简,没有卡顿,软件秒开,真香!!!!!

本人目前手持一加六回答这个问题。核心观点:一加手机从之前的“不将就”变成了现在的“不讲究”。很多功能都被阉割而且没有突出的亮点,唯一的亮点就是阉割所有功能换来多一点的流畅度,但我相信绝大多数朋友更愿意牺牲那一点的流畅度,换来更全面、更贴心的综合体验。而且一加价格较贵,目前一加六T和小米9同为2999,但是小米9拍照、性能、续航、流畅度、生态、综合体验全方面领先一加六T。不看完全文的朋友,直接看最后一段高考学生特别形象生动的比喻。

一加最大的优点就是流畅。

第一,旗舰处理器。一加每年只推出两款旗舰机型,上半年数字系列,下半年数字加t系列,都是用的目前安卓最好的处理器,之所以流畅绝大部分原因来自处理器本身的优秀性能。

第二,简洁轻快的风格。一加风格极其简单,常用的nfc、红外、视频、音乐、安全助手、手机管家、语音助手等等很多贴心功能都没有,nfc虽然有但是形同摆设,多年不更新。毫无疑问,功能几乎全都省去了,当然会带来多一点的流畅度。

第三,没有广告、现货供应也是不容忽视的优点。

一加最大的缺点就是简陋。

第一,极其简陋。上述第二点提到的,很多功能几乎全都阉割了,便利性可玩性可拓展性极差,很多支持的功能也迟迟不更新,很多年了nfc仍然只支持北上广。

第二,品控差。本人手持的一加六从未摔过,但是快一年来出现过三次左右手机黑屏,十多次APP闪退,十多次无故卡顿,三次左右死机。这些都是在正常环境、正常电量、正常情况下出现的不正常手机故障。

第三,拍照差。一加六和小米MIX2s、小米8、魅族16、坚果R1等同属于18年上半年的产品,价格相比差不多甚至还贵一些,但是一加六拍照是这其中最差的,没有之一。一加五、一加六、一加六T等多个机型的拍照参数几乎没变,很多东西都是一模一样,太过于偷工减料。从不将就变成了不讲究。

第四,性价比差。在18年上半年国产所有845机型中,一加六最贵,但是也是最平庸的,在18年下半年所有845机型中,一加六T同样也是最贵,但也是最平庸的。很多功能都被阉割而且没有突出的亮点,唯一的亮点就是阉割所有功能换来多一点的流畅度,我相信绝大多数朋友更愿意牺牲那一点的流畅度,换来更全面、更贴心的综合体验。

关于未来的一加。就目前放出关于一加7的新闻来看,我觉得一加定位非常奇特,一加7想用媲美苹果的流畅度、媲美三星的显示屏,而其他拍照、续航、快充、生态、交互、综合体验相比小米、荣耀系列差很多,就想卖出四五千的价格,我觉得不现实。

目前来说中端处理器就足够用,APP打开速度、游戏流畅体验就已经接近旗舰处理器。更何况联想、小米、vivo等已经将855处理器手机做到2000多,一加想用多一点的流畅度、好一点的显示屏就想卖高价?更何况其他相比同行差不少。

一加一再钟情于提高流畅度,就好比一个理科高中学生一再注重自己的语文成绩,把自己的精力多数都投入到不容易提高而且意义不大的语文中。语文成绩国产品牌基本都是120多分,一加也就多几分,但是其他国产品牌要么数学拿140分以上,要么英语拿140分以上,要么理综拿270分以上,要么都能拿接近满分,比如说小米、华为个别产品。但是一加就语文成绩好那么一点点,而其他科目在旗舰机型中也就是尖子班中只能算及格水平,而且一加价格还贵就好比该学生享受到待遇还更好。

在高考尖子班中,一加就是仅仅语文成绩好一点,但是其他科目平庸的学生,还受到特别优待的情况下。而小米、华为、荣耀、vivo、魅族就是语文成绩差一点,但是个别科目要么拿全年级第一,要么每个科目都是年级前几名的优秀学生,而且只需要平常对待,性价比很高。

一加手机速度快原因无外乎两个:

其一是接近原生的系统,没有过多的加入自家的服务甚至于广告,对原生系统内存优化的不足加入了内存优化机制,不仅省电也减少了无用后台对处理器和内存带来的压力。不好的是会误杀后台,导致每个软件打开几乎都是重新启动,常用的软件也可以设置不优化,常驻后台能解决这一问题。

其二就是顶级的硬件配置。一加每出一款机器几乎都是市面是最好的配置,每年只出几款精品机,有更多的精力调教,使顶级的硬件发挥出最大的效用。自然要比机海战术的其他品牌要胜上一筹。

个人愚见,欢迎补充。

相对干净,没啥大缺点,就是一加手机最大的优点。翻出两年前的订单,2700买的一加三T,今年上半年在高铁站被摔坏,被迫才换现在的手机。

我的手机之路

诺基亚之前就不说了,我的第一款智能机是2013年左右买的华为u8860,当年被华为的弱信号伤透了心;

2014到2016年用了两款三星的手机,I9300和9500,接着发生三星电池爆炸事件

2017年入手一加三T,今年年初换小米。

我和一加3T

当时买一加,是看他的宣传片,很多老外排队买一加,又有人说它是刷机小王子。当时年轻,就凭刷机小王子这个称号,不买对不起我的冲动热血又青春的内心。就入手了这个小众品牌(很多研发同事,无论男女,都问我,你这是啥手机?)

总体来说,坚持了两年,还不错,挺耐用的,就是电池后面越来越不耐用,不过这是所有手机的缺点,苹果也不例外。

真要说缺点,有人说屏幕辣眼睛,可能我的眼睛没那么敏感,可能我比较能吃辣,没啥感觉。

我向往中的手机

干净如雪山白,纯洁如梦天蓝。

嗯,我知道我是在做梦,梦醒了。

一加一等于几

一加一等于几?

在脑筋急转弯里,1+1可以等于(很多种答案)。

1,2,3,10,王,甲,由,申,田,丰,

在10进位制数学计算中,1+1=2;也是“数学大厦”的根基。

在2进位制数学计算中,1+1=10;

1+1为什么等于2呢?

这是经过数学家定义了的,因为2的定义就是两个1相加,

也就是公理,不需证明。

用反证法也可以证明。

难道 1+1等于3?

有很多人联想到有人证明 1+1=2,

陈景润证明的哥德巴赫猜想不是指1+1=2

而是“两个质数相加一定是和数”,简称为1+1=2,

也就是,那个1+1=2不是这个 1+1=2

一加一等于几?

解答

数学上一加一等于二,

语文上一加一等于王。

在数学中等于二,在语文中可以等于田,在生物中可以等于一(捕食),可以等于二(互利共生),可以等于三、四、五……(繁衍),还有好多,我不知道的

1+1除等于2外,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答案:

1、布林代数时。1+1=1;

2、在二进位制时。1+1=10;

3、大舌头回答。如1加1等于爱;

4、作为代表时。如哥德巴赫猜想;

5、文字游戏时。如1夹1,答案是零;

6、在急转弯时。如1加1,答案是11;

7、单位不同时。如1小时加1分等于61分;

8、改变单位时。如1只手加1只手等于1双手;

9、实际需要时。如一尺布加一斤米等于一袋米;

10、智力测验时。如一滴水加一滴水等于一滴水;

11、特殊情况下。如一个男人加一个孕妇等于三个人;

12、搞笑回答时。如一只猫加一只老鼠等于一只吃饱了的猫;

13、在猜字谜时。如一加1,答案是十;一加一,答案是王、丰、卅等;一加一等于,答案是田、由、甲、申等;

14、……

在数学方面1+1=21+1到底是多少原答案:可能性一:“1+1=2”按照常理来说,“1+1”一定等于“2”,这是准确无疑的。计算器上,生活当中,都足以能够证实这一点。比如:“1个苹果+1个苹果=2个苹果、1个CB+1个CB=2个CB、1个人+1个人=2个人……”这些例子貌似幼稚了点,但――却是证明“1+1=2”的有力证据!可能性二:“1+1=1”“1+1”还等于“1”?看到这里,你一定有所疑问,可这个原因却不足以为奇。聪明的你心里一定早就明白这其中的奥秘了!的确,在以下情况时,“1+1”它就是等于“1”!“1堆沙+1堆沙”,合起来,不还是1堆沙么?!“1滴水+1滴水”也等于一滴水!只要是可以现形溶解的物品,合起来,都会组合成为另一个新的物体。它的单位,仍旧是“1”,只不过体积有所变化。所以说,“1+1=1”的可能性也是不能排除滴!可能性三:“1+1=3”这个结果一定出乎在座的意料!“1+1”怎么会等于“3”呢?别着急,待我慢慢道来。说实在,这还是我从别人的口中“窃取”过来的。常言道:“一个生物与另一个生物结合会出现‘结晶’!”(好象不是‘常言’)这下你有点眉目了吧!对了!一个生物与另一个生物结合出来的“结晶”,再加上生物的本身,不就是3个生物了么?可见,“1+1”在此类情况下是等于“3”,无误的!(嘻嘻……想象力够猛吧!窃笑……)可能性四:“1+1=王”虽然说数学一定要数字,但是有了文字的渗入,又会得到另一种结果~!这个可能,完全是按“中西结合”的方法来计算的。首先,把“阿拉伯数字“1”改为“中文‘一’”,加号不改变,然后重新排列,就得到了:‘一’、‘+’和‘一’,这样的循序刚好成为了抒写文字“王”字的笔画循序!怎么样,神吧~!电脑前的你是不是正在“傻眼观看”此文呢?王田甲由申数学千变万化,结果谁能预料?往后,一定还会有的可能等待着各位“天才人士”们去开发、创造1+1=2当年徐迟的一篇报告文学,中国人知道了陈景润和哥德巴赫猜想。那么,什么是哥德巴赫猜想呢?哥德巴赫是德国一位中学教师,也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家,生于1690年,1725年当选为俄国彼得堡科学院院士。1742年,哥德巴赫在教学中发现,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数)之和。如6=3+3,12=5+7等等。公元1742年6月7日哥德巴赫写信给当时的大数学家尤拉,提出了以下的猜想:(a)任何一个≥6之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奇质数之和。(b)任何一个≥9之奇数,都可以表示成三个奇质数之和。这就是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尤拉在6月30日给他的回信中说,他相信这个猜想是正确的,但他不能证明。叙述如此简单的问题,连尤拉这样首屈一指的数学家都不能证明,这个猜想便引起了许多数学家的注意。从哥德巴赫提出这个猜想至今,许多数学家都不断努力想攻克它,但都没有成功。当然曾经有人作了些具体的验证工作,例如:6=3+3,8=3+5,10=5+5=3+7,12=5+7,14=7+7=3+11,16=5+11,18=5+13,……等等。有人对33×108以内且大过6之偶数一一进行验算,哥德巴赫猜想(a)都成立。但严格的数学证明尚待数学家的努力。从此,这道著名的数学难题引起了世界上成千上万数学家的注意。200年过去了,没有人证明它。哥德巴赫猜想由此成为数学皇冠上一颗可望不可及的"明珠"。人们对哥德巴赫猜想难题的热情,历经两百多年而不衰。世界上许许多多的数学工作者,殚精竭虑,费尽心机,然而至今仍不得其解。到了20世纪20年代,才有人开始向它靠近。1920年挪威数学家布朗用一种古老的筛选法证明,得出了一个结论:每一个比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9+9)。这种缩小包围圈的法很管用,科学家们于是从(9十9)开始,逐步减少每个数里所含质数因子的个数,直到最后使每个数里都是一个质数为止,这样就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目前最佳的结果是中国数学家陈景润于1966年证明的,称为陈氏定理:“任何充分大的偶数都是一个质数与一个自然数之和,而后者仅仅是两个质数的乘积。”通常都简称这个结果为大偶数可表示为“1+2”的形式。在陈景润之前,关于偶数可表示为s个质数的乘积与t个质数的乘积之和(简称“s+t”问题)之进展情况如下:1920年,挪威的布朗证明了“9+9”。1924年,德国的拉特马赫证明了“7+7”。1932年,英国的埃斯特曼证明了“6+6”。1937年,义大利的蕾西先后证明了“5+7”,“4+9”,“3+15”和“2+366”。1938年,苏联的布赫夕太勃证明了“5+5”。1940年,苏联的布赫夕太勃证明了“4+4”。1948年,匈牙利的瑞尼证明了“1+C”,其中C是一个无穷大的整数。1956年,中国的王元证明了“3+4”。1957年,中国的王元证明了“3+3”和“2+3”。1962年,中国的潘承洞和苏联的巴尔巴恩证明了“1+5”,中国的王元证明了“1+4”。1965年,苏联的布赫夕太勃和小维诺格拉多夫,及义大利的朋比利证明了“1+3”。1966年,中国的陈景润证明了“1+2”。从1920年布朗证明“9+9”到1966年陈景润攻下“1+2”,历经46年。自“陈氏定理”诞生至今的30多年里,人们对哥德巴赫猜想猜想的进一步研究,均劳而无功。-3j),j=2,3,…;等等),如果能够证明至少还有一对自然数未被筛去,例如记其中的一对为p1和p2,那么p1和p2都是素数,即得n=p1+p2,这样哥德巴赫猜想就被证明了。前一部分的叙述是很自然的想法。关键就是要证明'至少还有一对自然数未被筛去'。目前世界上谁都未能对这一部分加以证明。要能证明,这个猜想也就解决了。然而,因大偶数n(不小于6)等于其对应的奇数数列(首为3,尾为n-3)首尾挨次搭配相加的奇数之和。故根据该奇数之和以相关型别质数+质数(1+1)或质数+合数(1+2)(含合数+质数2+1或合数+合数2+2)(注:1+2或2+1同属质数+合数型别)在参与无限次的"类别组合"时,所有可发生的种种有关联络即1+1或1+2完全一致的出现,1+1与1+2的交叉出现(不完全一致的出现),同2+1或2+2的"完全一致",2+1与2+2的"不完全一致"等情况的排列组合所形成的各有关联络,就可汇出的"类别组合"为1+1,1+1与1+2和2+2,1+1与1+2,1+2与2+2,1+1与2+2,1+2等六种方式。因为其中的1+2与2+2,1+2两种"类别组合"方式不含1+1。所以1+1没有覆盖所有可形成的"类别组合"方式,即其存在是有交替的,至此,若可将1+2与2+2,以及1+2两种方式的存在排除,则1+1得证,反之,则1+1不成立得证。然而事实却是:1+2与2+2,以及1+2(或至少有一种)是陈氏定理中(任何一个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素数的和,或一个素数与两个素数乘积的和),所揭示的某些规律(如1+2的存在而同时有1+1缺失的情况)存在的基础根据。所以1+2与2+2,以及1+2(或至少有一种)"类别组合"方式是确定的,客观的,也即是不可排除的。所以1+1成立是不可能的。这就彻底论证了布朗筛法不能证"1+1"。实际上:一、陈景润证明的不是哥德巴赫猜想陈景润与邵品宗合著的【哥德巴赫猜想】第118页(辽宁教育出版社)写道:陈景润定理的“1+1”结果,通俗地讲是指:对于任何一个大偶数N,那么总可以找到奇素数P',P",或者P1,P2,P3,使得下列两式至少一式成立:“N=P'+P"(A)N=P1+P2*P3(B)当然并不排除(A)(B)同时成立的情形,例如62=43+19,62=7+5X11。”众所周知,哥德巴赫猜想是指对于大于4的偶数(A)式成立,【1+2】是指对于大于10的偶数(B)式成立,两者是不同的两个命题,陈景润把两个毫不相关的命题混为一谈,并在申报奖项时偷换了概念(命题),陈景润也没有证明【1+2】,因为【1+2】比【1+1】难得多。二、陈景润使用了错误的推理形式陈采用的是相容选言推理的“肯定肯定式”:或者A,或者B,A,所以或者A或B,或A与B同时成立。这是一种错误的推理形式,模棱两可,牵强附会,言之无物,什么也没有肯定,正如算命先生那样“:李大嫂分娩,或者生男孩,或者生女孩,或者同时生男又生女(多胎)”。无论如何都是对的,这种判断在认识论上称为不可证伪,而可证伪性是科学与伪科学的分界。相容选言推理只有一种正确形式。否定肯定式:或者A,或者B,非A,所以B。相容选言推理有两条规则:1,否认一部分选言肢,就必须肯定另一部分选言肢;2,肯定一部分选言肢却不能否定另一部份选言肢。可见对陈景润的认可表明中国数学会思维混乱,缺乏基本的逻辑训练。三、陈景润大量使用错误概念陈在论文中大量使用“充分大”和“殆素数”这两个含糊不清的概念。而科学概念的特征就是:精确性,专义性,稳定性,系统性,可检验性。而“充分大”,陈指10的50万次方,这是不可检验的数。殆素数指很画素数,实际上是合数,拿相与不像从事严格的证明,是小孩子的游戏。四、陈景润的结论不能算定理陈的结论采用的是特称(某些,一些),即某些N是(A),某些N是(B),就不能算定理,因为所有严格的科学的定理,定律都是以全称(所有,一切,全部,每个)命题形式表现出来,一个全称命题陈述一个给定类的所有元素之间的一种不变关系,适用于一种无穷大的类,它在任何时候都无区别的成立。而陈景润的结论,连概念都算不上。五、陈景润的工作严重违背认识规律在没有找到素数普遍公式之前,哥氏猜想是无法解决的,正如化圆为方取决于圆周率的超越性是否搞清,事物质的规定性决定量的规定性。(哥德巴赫猜想传奇)王晓明1999,3期《中华传奇》责任编辑陶慧洁)布朗筛法的思路是这样的:即任一偶数(自然数)可以写为2n,这里n是一个自然数,2n可以表示为n个不同形式的一对自然数之和:2n=1+(2n-1)=2+(2n-2)=3+(2n-3)=…=n+n在筛去不适合哥德巴赫猜想结论的所有那些自然数对之后(例如1和2n-1;2i和(2n-2i),i=1,2,…;3j和(2n-3j),j=2,3,…;等等),如果能够证明至少还有一对自然数未被筛去,例如记其中的一对为p1和p2,那么p1和p2都是素数,即得n=p1+p2,这样哥德巴赫猜想就被证明了。前一部分的叙述是很自然的想法。关键就是要证明'至少还有一对自然数未被筛去'。目前世界上谁都未能对这一部分加以证明。要能证明,这个猜想也就解决了。然而,因大偶数n(不小于6)等于其对应的奇数数列(首为3,尾为n-3)首尾挨次搭配相加的奇数之和。故根据该奇数之和以相关型别质数+质数(1+1)或质数+合数(1+2)(含合数+质数2+1或合数+合数2+2)(注:1+2或2+1同属质数+合数型别)在参与无限次的"类别组合"时,所有可发生的种种有关联络即1+1或1+2完全一致的出现,1+1与1+2的交叉出现(不完全一致的出现),同2+1或2+2的"完全一致",2+1与2+2的"不完全一致"等情况的排列组合所形成的各有关联络,就可汇出的"类别组合"为1+1,1+1与1+2和2+2,1+1与1+2,1+2与2+2,1+1与2+2,1+2等六种方式。因为其中的1+2与2+2,1+2两种"类别组合"方式不含1+1。所以1+1没有覆盖所有可形成的"类别组合"方式,即其存在是有交替的,至此,若可将1+2与2+2,以及1+2两种方式的存在排除,则1+1得证,反之,则1+1不成立得证。然而事实却是:1+2与2+2,以及1+2(或至少有一种)是陈氏定理中(任何一个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素数的和,或一个素数与两个素数乘积的和),所揭示的某些规律(如1+2的存在而同时有1+1缺失的情况)存在的基础根据。所以1+2与2+2,以及1+2(或至少有一种)"类别组合"方式是确定的,客观的,也即是不可排除的。所以1+1成立是不可能的。这就彻底论证了布朗筛法不能证"1+1"。由于素数本身的分布呈现无序性的变化,素数对的变化同偶数值的增长二者之间不存在简单正比例关系,偶数值增大时素数对值忽高忽低。能通过数学关系式把素数对的变化同偶数的变化联络起来吗?不能!偶数值与其素数对值之间的关系没有数量规律可循。二百多年来,人们的努力证明了这一点,最后选择放弃,另找途径。于是出现了用别的方法来证明歌德巴赫猜想的人们,他们的努力,只使数学的某些领域得到进步,而对哥德巴赫猜想证明没有一点作用。歌德巴赫猜想本质是一个偶数与其素数对关系,表达一个偶数与其素数对关系的数学表示式,是不存在的。它可以从实践上证实,但逻辑上无法解决个别偶数与全部偶数的矛盾。个别如何等于一般呢?个别和一般在质上同一,量上对立。矛盾永远存在。歌德巴赫猜想是永远无法从理论上,逻辑上证明的数学结论。“用当代语言来叙述,哥德巴赫猜想有两个内容,第一部分叫做奇数的猜想,第二部分叫做偶数的猜想。奇数的猜想指出,任何一个大于等于7的奇数都是三个素数的和。偶数的猜想是说,大于等于4的偶数一定是两个素数的和。”(引自《哥德巴赫猜想与潘承洞》)关于歌德巴赫猜想的难度我就不想再说什么了,我要说一下为什么现代数学界对哥德巴赫猜想的兴趣不大,以及为什么中国有很多所谓的民间数学家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兴趣很大。事实上,在1900年,伟大的数学家希尔伯特在世界数学家大会上作了一篇报告,提出了23个挑战性的问题。哥德巴赫猜想是第八个问题的一个子问题,这个问题还包含了黎曼猜想和孪生素数猜想。现代数学界中普遍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广义黎曼猜想,若黎曼猜想成立,很多问题就都有了答案,而哥德巴赫猜想和孪生素数猜想相对来说比较孤立,若单纯的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对其他问题的解决意义不是很大。所以数学家倾向于在解决其它的更有价值的问题的同时,发现一些新的理论或新的工具,“顺便”解决哥德巴赫猜想。例如: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是:素数公式。若这个问题解决,(详见“素数普遍公式”“孪生素数普遍公式”)关于素数的问题应该说就不是什么问题了。为什么民间数学家们如此醉心于哥猜,而不关心黎曼猜想之类的更有意义的问题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黎曼猜想对于没有学过数学的人来说,想读明白是什么意思都很困难。而歌德巴赫猜想对于小学生来说都能读懂。数学界普遍认为,这两个问题的难度不相上下。民间数学家解决哥德巴赫猜想大多是在用初等数学来解决问题,一般认为,初等数学无法解决哥德巴赫猜想。退一步讲,即使那天有一个牛人,在初等数学框架下解决了哥德巴赫猜想,有什么意义呢?这样解决,恐怕和做了一道数学课的习题的意义差不多了。当年柏努力兄弟向数学界提出挑战,提出了最速降线的问题。牛顿用非凡的微积分技巧解出了最速降线方程,约翰·柏努力用光学的法巧妙的也解出最速降线方程,雅克布·柏努力用比较麻烦的法解决了这个问题。虽然雅克布的方法最复杂,但是在他的方法上发展出了解决这类问题的普遍法——变分法。现在来看,雅克布的方法是最有意义和价值的。同样,当年希尔伯特曾经宣称自己解决了费尔马大定理,但却不公布自己的方法。别人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这是一只下金蛋的鸡,我为什么要杀掉它?”的确,在解决费尔马大定理的历程中,很多有用的数学工具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如椭圆曲线、模形式等。所以,现代数学界在努力的研究新的工具,新的方法,期待着哥德巴赫猜想这个“下金蛋的鸡”能够催生出的理论和工具。[编辑本段]1+1=?人生公式1+1=?不就是等于二吗?是的,的确是这样。但是这个二却不可小觊。2可以分解成1+1、0.1+1.9、0.5+1.5……1里面的成分是:0.5+0.5、0.1+0.9、0.56+0.44…换个角度1+1虽然等于二但是却有许多含义。譬如说1+1=2分解后就是:0.5+0.5+1=2其中0.5+0.5=天生+后天培养;1=汗水。这是十分容易理解的一个公式。当然要是换个角度,聪明的人就知道凡事无绝对。答案不可能只有1个,含义亦是如此

标签: 联想 台式电脑 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