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集团的发展历史
1984年,柳传志带领的10名中国计算机科技人员认识到了PC必将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怀揣着20万元人民币(2.5万美元)的启动资金以及将研发成果转化为成功产品的坚定决心,这11名科研人员在北京一处租来的传达室中开始创业,年轻的公司命名为“联想”(legend,英文含义为传奇)。在公司发展过程中,联想勇于创新,实现了许多重大技术突破,其中包括了研制成功可将英文操作系统翻译成中文的联想式汉卡,开发出可一键上网的个人电脑,并于2003年,推出完全创新的关联应用技术,从而确立了联想在3C时代的的重要地位。凭借这些技术领先的个人电脑产品,联想登上了中国IT业的顶峰,自1997年起联想连续八年占据中国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自1997年起,联想一直蝉联中国国内市场销量第一,占中国个人电脑市场超过三成份额。
1994年,联想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迈上发展的新台阶。
2003年4月,联想集团在北京正式对外宣布启用集团新标识Lenovo,用Lenovo代替原有的英文标识Legend,并在全球范围内注册。在国内,联想将保持使用英文+中文的标识;在海外则单独使用英文标识。“Lenovo”是个混成词,“Le”来自“Legend”。“novo”是一个假的拉丁语词,从“新的(nova)”而来。
2004年,联想成为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中的第一家中国企业,为2006年都灵冬季奥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独家提供台式电脑、笔记本、服务器、打印机等计算技术设备以及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
联想在2005年5月完成对IBM个人电脑事业部的收购,迈出了国际化最重要的一步,这两家有着相同梦想的公司在联想的名下携起手来,这标志着新联想的诞生。
截止到2013年,联想集团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罗利市三角研究园总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和新加坡三处设立总部。
2014年1月23日下午联想集团宣布,以23亿美元收购IBM低端服务器业务。双方签订的协议显示,此次收购价格包含20.7亿美元现金和向IBM定向发行的1.82亿股联想集团股票。
在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2008年度全球企业500强排行榜,联想集团首次上榜,排名第499位,年收入167.88亿美元。根据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最新2012年度全球企业500强排行榜,联想集团再次上榜,排名第370位,年收入295.744亿美元,利润4.73亿美元。2013年度《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联想集团排名大幅提升,从2012年的第370名上升至第329名。联想集团的营业额达340亿美元,已超越部分国际知名的品牌企业。
2013年荣获中国品牌价值研究院、中央国情调查委员会、焦点中国网联合发布的2013年度中国品牌500强、全球企业第329强。 1984:联想的创始人柳传志带领10名中国计算机科技人员前瞻性的认识到了PC必将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IBM推出首款便携式电脑-重30磅的IBM Portable PC。
1985:推出第一款具有联想功能的汉卡产品联想式汉卡,联想这一品牌名称由此而来。
1986:IBM推出最小的全功能个人电脑-重量小于13磅的PC Convertible。
1987:联想成功推出联想式汉卡。IBM推出 Personal System/2(PS/2)个人电脑系列。
1988:联想式汉卡荣获中国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香港联想成立。
1989:北京联想集团公司成立。 1990:首台联想微机投放市场。联想由一个进口电脑产品代理商转变成为拥有自己品牌的电脑产品生产商和销售商。联想系列微机通过鉴定和国家火炬计划验收。
1992:联想推出家用电脑概念,联想1+1家用电脑投入国内市场。IBM推出 ThinkPad,这是业界首款笔记本电脑,拥有10.4英寸的TFT显示屏和红点(TrackPoint)定点设备。
1993:联想进入奔腾时代,推出中国第一台586个人电脑。IBM个人电脑部成立。
1994:联想在香港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联想微机部正式成立。IBM个人电脑事业部推出业界第一台带有CD-ROM驱动器的笔记本电脑- ThinkPad 755CD。
1995:联想推出第一台联想服务器。IBM个人电脑事业部推出蝴蝶键盘。IBM个人电脑事业部由佛罗里达州的波克镇迁至北卡罗来纳州的罗利。
1996:联想首次位居国内市场占有率首位。联想笔记本问世。
1997:联想与微软签订知识产权协议。联想 MFC激光一体机问世。IBM个人电脑事业部推出业界第一台带有DVD-ROM驱动器的笔记本电脑- ThinkPad 770。
1998:第一百万台联想电脑诞生。英特尔总裁安迪·格罗夫出席典礼,并将这台电脑收为英特尔博物馆的馆藏。
第一间联想专卖店在北京落成,自此联想开始建立起其庞大的专卖店体系。联想推出幸福之家软件,并预置于每台联想家用电脑上,使得联想的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到14.4%。IBM个人电脑事业部推出业界首个带ThinkLight键盘灯的笔记本电脑,ThinkLight是一盏能在昏暗工作环境中(比如在飞机上)照亮键盘的小灯。
1999:联想成为亚太市场顶级电脑商,在全国电子百强中名列第一。联想发布具有一键上网功能的互联网电脑。IBM个人电脑事业部推出业界第一款迷你型笔记本电脑,重量不足3磅,拥有标准端口和一个95%全尺寸大小的键盘。IBM个人电脑事业部宣布退出零售业务。IBM个人电脑事业部推出业界第一部嵌入安全芯片的个人电脑。
2000:联想股价急剧增长,联想集团有限公司进入香港恒生指数成份股,成为香港旗舰型的高科技股。联想跻身全球十强最佳管理电脑厂商。联想被世界多个投资者关系杂志评为“中国最佳公司”。IBM个人电脑事业部发售第一千万台 ThinkPad笔记本电脑。 2001:杨元庆出任联想总裁兼CEO。联想首次推出具有丰富数码应用的个人电脑产品。嵌入安全芯片的IBM笔记本电脑成为业界第一台通过可信赖运算平台联盟(Trusted Computing Platform Alliance)认证的笔记本电脑。可信赖运算平台联盟是一个制定数据安全标准的业界组织。
2002:联想举办首次联想技术创新大会(Legend World 2002),联想推出关联应用技术战略。联想深腾1800(DeepComp 1800)高性能计算机问世。这是中国首款具有1000 GFLOP/s(每秒浮点操作次数)的电脑,也是中国运算速度最快的民用电脑,在全球前500名运算最快的电脑中名列第43位。联想成立手机业务合资企业,宣布进军手机业务领域。IBM个人电脑事业部推出业内最早的数据自动恢复技术- ImageUltra映像管理和Rapid Restore快速恢复。IBM个人电脑事业部宣布与 Sanmina-SCI达成的台式电脑外包协议。
2003:联想宣布使用新标识Lenovo为进军海外市场做准备。基于关联应用技术理念,在信息产业部的领导下,联想携手众多中国著名公司成立IGRS工作组,以推动制定产业相关标准。联想启动2003联想科技巡展,推广联想的创新技术及理念。联想成功研发出深腾6800高性能计算机,在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中位居第14位。IBM个人电脑事业部推出业界第一部持久电池寿命长达11小时的笔记本电脑。IBM个人电脑事业部建立ThinkCentre台式电脑生产线。IBM个人电脑事业部推出带有主动硬盘保护系统(Active Protection System)的笔记本电脑,这是业界第一款具有安全气囊式硬盘和数据保护功能的笔记本电脑。IBM个人电脑事业部发售第两千万台 ThinkPad笔记本电脑。
2004:联想成为第一家中国企业成为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为2006年都灵冬季奥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服务。
2005年8月10日,联想集团公布2005年第一季度业绩,期内实现纯利3.57亿港元,是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后,首次计入该业务的季度财务报告。
2006年1月联想深腾6800超级计算机获得200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再次体现了联想在高性能计算领域的明显技术优势。
2006年2月都灵冬奥会开幕,联想为都灵冬奥会提供了5000台台式电脑、近600台笔记本、近400台服务器、600台桌面打印机以及技术支持,并派出了100多人的联想工程师服务团队,以零故障的优异表现,成功支持都灵冬奥会,得到国际奥委会的高度评价。联想第一次在海外大规模发布Lenovo品牌的PC产品,标志着联想在全球范围内打造Lenovo国际品牌的行动迈入新的阶段。
2006年3月联想以全票通过正式加入国际可信计算标准组TCG(Trusted Computing Group),成为TCG组织核心成员(TCG Promoter)。TCG可信计算技术代表未来IT技术发展趋势,成为核心成员就能对未来IT产业产生影响力。
2006年8月联想推出了两款面向中国大客户市场的商用台式电脑新品——新开天、新启天,联想新开天正式成为首款支持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台式电脑。在本次发布会上,联想集团和北京奥组委举行了隆重的“首款奥运机型”赠机仪式,将首台新开天电脑赠送给北京奥组委。
2006年10月联想与NBA(美国职业篮球协会)宣布结成长期的全球性市场合作伙伴关系,并同时启动投资上亿的联想扬天“明日巨星计划”。
2006年12月联想宣布从即日起在中国大陆地区实施电脑免费回收服务,提供免费回收服务的电脑产品包括Lenovo品牌的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服务器、ThinkPad笔记本电脑及ThinkCentre台式电脑。
2007年2月联想签约成为AT&T威廉姆斯车队车队顶级赞助商,联想PC技术全面支持整个车队从赛车点火到比赛再到库存管理的全部系统。与此同时,联想标识出现在威廉姆斯赛车,以及全球各站赛场的显著位置。
2007年4月北京奥组委和国际奥委会联合宣布联想集团成为北京2008奥运会火炬接力全球合作伙伴。同时,由联想设计的北京奥运会火炬“祥云”方案,历经北京奥组委三轮遴选,在全球388个竞标方案中脱颖而出。联想成为奥林匹克运动历史上第一家源自中国的奥运会火炬接力合作伙伴。
2007年8月联想发布“新农村战略”,在未来三年把信息科技产品带进中国10万个行政村,影响和带动30万个行政村,让300万以上的农户能够用得起,用得好电子信息产品。
2008年1月联想集团宣布首次在全球推出IdeaPad笔记本和IdeaCentre台式电脑系列产品,并宣布进军全球消费PC市场。
2008年3月联想在北京发布了13英寸全功能超轻薄的笔记本ThinkPad X300,作为全球同类产品中最轻盈,功能最齐全的产品,联想在ThinkPad X300上集成了数十项业界最先进的技术,其最薄之处仅为18.6毫米,最轻重量仅为1.33kg。
英国《金融时报》在北京发布了“第二届‘FT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调查结果”,联想荣登榜首,国际化成果再次获得外界高度评价。
2008年5月联想为地震灾区捐款1000万元,600余名员工自发献血,全球员工自发捐款500万元。
2009年2月联想集团董事会宣布调整公司管理层,以加强公司实现长期全球战略的能力。柳传志重新担任公司董事局主席,杨元庆重新担任首席执行官。
2009年9月联想公司今天发布了Windows®; 7联想“EE”认证。“EE”认证是联想与微软之间在技术设计和产品研发方面密切合作的成果,旨在为用户打造集软硬件于一体的技术应用优化平台。
2009年11月联想向由弘毅投资为首的一些投资者收购联想移动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简称“联想移动”)的所有权益。此次收购标志着联想将全面进军高速增长的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
2010年1月联想在美国拉斯维加斯正式发布移动互联网战略,并推出其第一代移动互联网终端产品:智能本Skylight、智能手机乐phone和全新创意的双模笔记本电脑ideapad U1。其中联想ideapad U1双模笔记本电脑荣获CNET颁发的电脑和硬件类“CES最佳产品奖”。
2010年4月联想在北京举行了移动互联战略暨新品发布会,宣布在中国正式启动移动互联战略,并推出乐Phone、Skylight、ideapad U160等移动互联终端。
2010年5月联想集团和中国联通在北京举行主题为“精彩在沃,乐自由我”的战略合作暨乐Phone上市启动仪式。9月28日,中国电信与联想集团在北京联合举办了主题为“‘翼’起3G,乐自由我”的战略合作暨新一代天翼乐Phone上市启动仪式。
2010年11月联想集团以“移动互联”、“一体台式机”和“云计算”三大主题产品和技术,亮相第十二届高交会。
2011年1月6日,联想集团在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向全球首次推出了平板电脑乐Pad,并宣布其将于2011年第一季度在中国上市。
2011年1月18日,联想集团宣布成立新的业务集团——移动互联和数字家庭业务集团(简称MIDH),职责为研发移动互联网终端,包括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以及包含云计算、智能电视、数字家庭等品类的终端。
2011年6月9日,由全球知名杂志《福布斯》联手国际信誉研究院(Reputation Institute)评选出的“2011年全球最具声望企业排行榜”100强榜单揭晓。联想集团首次入选该排行榜,在国内上榜企业中排名第一。
2011年7月8日联想集团宣布再次入选《财富》世界500强。联想在《财富》杂志2011全球最大的公司榜单中位列第449位,这是继2008年首次入榜以后,联想再度跻身《财富》杂志的这一年度榜单。
2011年8月2日联想集团宣布,对德国Medion公司的收购取得重大成果,已完成与Medion第一大股东、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Gerd Brachmann之间的购股协议。
2011年10月13日,国际著名的市场研究公司IDC今日发布初步统计数据表明,联想出货量已经超越戴尔,成为全球第2大PC厂商。
2011年11月2日联想集团宣布其创始人柳传志卸任董事长一职,将担任联想集团名誉董事长,CEO杨元庆同时兼任集团董事长。
2012年1月9日,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2012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联想集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智能电视ideatv K91,一体台式机ideacentre A720,混合架构笔记本电脑ideapad Yoga等20余款创新产品。这些产品横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个人电脑、智能电视四大个人互联终端品类,并开创了多项全球第一。
2012年5月8日,联想集团在北京举行发布会,面向中国市场正式推出首批K系列的四款智能电视。继个人电脑、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之后,智能电视的正式上市,标志着联想PC+战略四屏产品布局的完成。
2012年7月7日,在2012年《财富》世界500强中联想集团的排名提升了80位至第370位。
2012年8月1日,联想集团与EMC此次合作将不仅提高联想在行业标准服务器和网络存储解决方案,领域的地位,而且也将显著扩大EMC在中国市场及其他重要高增长市场的业务覆盖。
2012年10月11日,联想电脑销量居世界第一。
2013年1月5日,联想宣布新的组织结构,建立两个新的端到端业务集团:Lenovo业务集团、Think业务集团。
2014年7月24日,联想集团在京推出联想互联网创业平台NBD(New Business Development),并发布了该平台“孵化”的首批三个创新产品:智能眼镜、智能空气净化器和智能路由器。
2014年9月29日,联想宣布已完成收购IBM x86服务器业务的所有相关监管规定,10月1日正式完成并购。
2015年02月21日,联想推出Superfish自动删除工具。
2015年4月15日,联想发布了新版logo,以及新的口号“never stand still”(永不止步)。
为什么很多人都说联想卖国求荣
为什么大家认为联想是“卖国贼”?
“爱国”柳传志为何直坠“卖国”至暗?
为何低调的任正非被群众一致认定“爱国”,而高调的柳传志却被群众一致认定“卖国”?为何挣完钱就开溜的李嘉诚没被斥“卖国”,而一心家国情怀的柳传志却被斥“美奸”?为何“教父”柳传志用了30年都没能带领联想完成“贸工技”之变,也未能引领互联网?
(注:本文为网络转载,作者不详。)
过去一年的柳传志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的联想竟会被民众唾骂为“美奸”!在中美战略博弈关口,这会让任何一个中国企业家无法承受。
1、家国底线:可忍“无家”,绝不忍“卖国”!
在这之前,他让联想在香港上市,让联想成为中关村最杰出的代表,让联想成为民族工业的旗帜,让联想通过收购IBM PC成为全球PC巨头。2013年,联想在PC市场一度成为全球第一。柳传志,当之无愧是中国企业家里的“教父”级人物。
然而,时间走到2018年,风云突变,且势不可挡。
因为事关华为的5G投票门事件,联想几乎一夜之间就从万众敬仰的“民族脊梁”,被举国网民痛骂为“卖国”和“美奸”。老柳没想到,于是暴怒。不仅发表了《行动起来,誓死打赢联想荣誉保卫战》的联名信,而且还单独发了告联想全体员工的102秒激情录音。
凡听过老柳那段102秒录音的,都无法想象这竟是一位隐退一线多年的74岁老人。在本应对一切都耳顺心和的年龄,却怎会如此愤怒?如此咆哮?如此悲愤?几乎是蒙天大冤屈般的恸嚎。
于是,中国一线企业家破天荒地几乎全体出动声援老柳,就连远在美国“造车”的贾会计也在其中。老柳甚至亲自致电任正非以证清白。然而,老柳又没想到的是,居然没用。与企业家旗帜鲜明众口一辞地声援形成剧烈反差的是,翻开网上评论一看,尽是民众毫不动摇众口一辞地痛斥,而且冷嘲热讽花样翻新。两个阵营都齐心得令人目眩,对立得叫人窒息。然而声援很快降温了,痛斥却沸腾至今。2019年,当举国为华为遭遇美加打压而同仇敌忾时,联想高管一次联想可能涉嫌逃离中国的访谈,又一次将“卖国论”推向了高潮。虽然联想迅即紧急公关,但老柳想再恢复当年的民望,看起来是无望了。
究竟怎么回事?堂堂“教父”柳传志,在功成名就之年怎会一朝沦落至此?
显然,这一轮的群众声讨,是强烈触到了柳传志最敏感的一根神经——家国情怀。
创业逾30年的联想,也曾经历过有很多的负面事件。但包括本世纪初那篇《联想公司不是家》的煽情檄文,都没见老柳如此发飙。这次为何?从发飙内容看,自己创办的联想被污为“卖国贼”,老柳是可忍孰不可忍。作为老柳这一代中国人,亲身见证了中国从贫弱走向强大的历程,爱国情怀是刻进骨子里的。但老了老了都退休了,却突然被污为卖国,能不激动吗?
2、不喊爱国的任正非,为何成了“爱国者”?
不过,接下来读者会问:有着产业报国理想的老柳,通过联想实现产业报国了吗?同样是1944年生人,任正非为何成了引领世界的民族英雄?而不是柳传志和联想?还有一比的是华人首富李嘉诚。他在大陆赚得盆满钵盈,近年明摆着见风使舵,撤离大陆远投英伦,可怎没人骂他“卖国”,而常年对抗美国IT产业的联想却遭此污名呢?
近10年,“同龄人”柳传志与任正非两人的声望曲线刺眼地截然相反。这一无法回避的事实说明了什么?
“贸工技”成了一个重要话题。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主流没人否定老柳当年提出的“贸工技”战略。问题是30年后,“贸工技”走完了没有。30年前华为最初的技术和产品,远远比不上联想。然而,任正非把“贸”做起来后,很快就加大了对“技”的投入。有了“技”,就有了“工”,用任正非的话讲:“30多年来,一直朝着一个垛口冲锋”。最终华为实现了技术领先。这比联想单纯的“贸”要明显提升一个层次。而且华为有了“技”的“贸”是赚全世界的钱,虽从未高举爱国大旗,却被网民认为爱国,甚至骄傲。而联想单纯地“贸”了30年后,即便总部挪到了纽约,却还要面对“赚中国人的钱”的网上质疑。这是当前中国大众的认知与情绪,没有正确与否。
3、无心爱国的李嘉诚,为何没成“卖国贼”?
和柳传志和任正非同样做全球生意的李嘉诚,却从没人说他卖国。这就奇怪了,为啥偏偏舆论就说老柳和联想卖国呢?
因为柳传志和李嘉诚的重要区别,就是柳传志有爱国的标签。如前述,这个爱国情怀源于他出生和成长的时代环境,老柳爱国是发自肺腑的。而李嘉诚只是一个纯粹的生意人,自己也是这么定位的,哪里赚钱就往哪里去,他是站在世界看生意。当前几年李嘉诚撤退大陆,大陆网络甚至喊出“别让李嘉诚跑了”时,李先生淡然一笑:我就是个生意人,我只是出于商业的利益考量。而中国网民对他也没有爱国的政治要求,李嘉诚更不标榜自己爱国。所以李嘉诚的内心不拧巴,其社会形象也不拧巴。柳传志则不然,从内到外都拧巴。
问题又来了,高举爱国大旗的企业家多了,为什么别人没有被污“卖国”,而老柳的爱国标签就保不住呢?因为,联想把贸易越做越大,做到全世界了。盘子越来越大,哪一块生意都需要照看,尤其当国际生意大于国内生意时,就会出现无心之事,必然有照看不过来的时候。而各块生意的责任人,为了本位利益只是就事论事,做出的决策就可能与老柳标榜的爱国情怀有冲突。而网民就会抓住不依不饶。可以说,当只有“贸”的联想全球化以后,必然守不住爱国标签。
而柳传志又不是李嘉诚,于是自己的一心爱国和联想的全球生意有必然的冲突,导致了老柳自己和自己拧巴,自己又和网民拧巴,进而才出现了老柳情绪失控后的暴怒。
4、李嘉诚为何没人骂,但也没人捧?
把柳传志、任正非、李嘉诚,这三人放在一起比较,最终会发现什么?
论赚钱,李嘉诚要远远好于柳传志;论规模,任正非也要明显好于柳传志;论口碑,任正非又要明显好于李嘉诚。为什么?因为华为以实业和技术见长,仅仅2018年其1015亿元人民币的研发费用,就主要用在了5G上,近10年来研发费用接近4000亿人民币。而做地产的老李无所谓研发,做实业的老柳又舍不得研发。差距就此显现。
不仅如此,这些商业技术投入不单只是为技术,最终是要造福于社会,惠及老百姓,进而对人类的发展大有裨益。老百姓心里都有杆秤,不用标榜。爱迪生发明了电灯,给人类带来了光明;瓦特改进了蒸汽机,给人类带来了动力;中国性价比了高铁,解放了人类的出行;5G的推出,则几何级提升了人类的信息效率。这些都是关乎人类的大事。你说人们能不感激和尊敬他们的推动者?但李嘉诚就是再被神化,也只是盖房子开店,他再赚钱,也只是生意人的楷模,但对人类来讲,他没什么价值贡献。而联想的生意做到了全球,对人类突出的价值贡献又在哪里?
无论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民族最终的贡献,最终都是要放在人类的天平上称量。任正非与华为的贡献,虽然是中华民族的,也是这个时代的,最终还是人类的。
5、柳传志用了1/4个世纪,都在忙什么?
柳传志的创业史,就是从一名国家干部到国企掌控人,又到民企拥有者的过程。
历经风雨的柳传志,直到40岁才等来了人生好机会。1984年,市场化已经冲击着中科院计算所。所长曾茂朝支持内部人出去创办公司,赚了钱给所里员工提高收入改善生活。这对憋了13年的柳传志而言,真是天赐良机。他渴望改变生活现状及命运。计算所给20万,给人给技术,柳传志负责推广卖产品。公司成立,却没有核心产品,空有一腔热血的柳传志无处施展。这时计算所为其送来了一位知名的技术强人,联想汉卡的发明者——倪光南。这让老柳的公司赚足了第一桶金,形成了最初的技术积累,后因联想汉卡大卖而把公司也改名“联想”。
到1994年,联想销售额已高达47.6亿元。这10年倪光南醉心于研发,几乎不参与企业管理,而这恰恰也奠定了柳在联想的绝对统治地位和话语权。
1994年2月14日,联想完成赴港上市,募集资金2.42亿港币。联想率先进入香港,并完成与国际资本市场对接。这也得益于他的父亲柳谷书,早期在中国人民银行国外局工作。赴港上市是继往开来的一步,既进一步强化了老柳在联想的控制度,又是为下一步把自己从联想掌控者变成所有者的关键一步。就此,联想不仅变成了公众公司,而且还变成了国际化公司。
1995年,倪光南出局。柳传志从一名国有企业干部,变成了联想不可撼动的实际掌控人。随后,包括孙宏斌等,联想内部能与老柳抗争的力量全部被排除。
试想,假若柳传志不走这一步,只安分地当一名国企干部,外有行政,内有异己,那他随时都可能被干掉,就没有后来的联想。前十年,柳和倪一起把联想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但深谋远虑的柳传志又在处心积虑于:下一个十年,如何才能把联想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里?唯一的办法就是把国有痕迹抹去,同时也要变成自己能决定的民营的联想。没办法,谁在这个位置上都会这样想。所以柳传志一边发展联想,一边千方百计把联想去国有化。
随着联想不断发展,老柳的话语权也越来越大。但柳毕竟不是企业所有者,如果上级哪天不满意或某位领导一惦记,那他就被动了。
老柳在强化控制权的过程中,就开始了动股权的心思。1993年是第一步,柳传志几经折腾争取到了中科院给予联想35%的分红权。但这个分红权,并没有实际兑现。
2000年的联想改制,柳传志朝自己的目标更近了一步。联想通过职工持股会让640个创业元老获得了35%的股权,中科院(通过国科控股)持有剩余的65%股权。这一步是把前期分红权变成了职工的股权,又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老柳还在等待机会,甚至是创造机会。
2009年,泛海集团以27.55亿元买下联想控股29%股权,联想控股新的股权结构变为:中科院占36%,联想控股职工持股会占35%,泛海集团占29%。泛海系背后是卢志强,卢是柳的老朋友。俩人1990年代相识于知名而神秘的泰山会。柳传志曾出手救过卢志强。投桃报李,2009年泛海系从国科控股手中买下29%股权。这笔交易的公平性直到如今仍被质疑,焦点在于收购条件是为泛海集团“量身定做”的。
2011年,卢志强又以年化收益率不超过15%的友情价,把8.9%的联想股份卖回给柳传志团队。至此,柳传志团队的持股数量已超过中科院,占有联想控股的43.9%,成为第一大股东。就此,联想彻底变成一家民营企业,而柳传志由职业经理人,也变成了联想真正的决定者,既是掌控者又是所有者代表。此时已67岁的老柳,可以高枕无忧,不用担心出局了。2012年,68岁的柳传志宣布退休。
柳传志从1984年40岁开始创业,搞到2011年67岁高龄,才把联想完全搞到完全能控制且不被颠覆的程度,想想都够励志的。这是多么漫长的过程,也是多么处心积虑的过程,更是耗费无数个脑细胞的过程。可以想象这个过程,老柳熬过了多少不眠之夜,与多少人切磋过多少次。试想,一个创业者天天把心思用在了保位甚至保命上,得分散多少精力,耗费多少智慧,哪还有时间和精力来发展“工”和“技”呢?只有这个企业属于自己,所有权和控制权都在自己手上时,才会恒心下来经营企业。可惜当老柳把联想折腾成自己的公司时,已是67岁高龄了。再打造技术和产品,估计老柳已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一年后便退休了。而华为的任正非不存在这些问题,所以能用30多年集中所有的华为人向着一个目标冲锋,并修成5G正果,成了民族英雄。
忙什么,还和在哪里忙大有关系。
我做猎头快20年了,接触到了各类老板。南方老板,重视生意,北方老板重视人脉。尤其总部在北京的企业,非常重视人际关系。因为身在皇城,自觉不自觉地就进入到人际关系网中,这就是有不少南方老板不愿把总部搬到北京的原因:担心陷进关系网中,分散精力,不能踏踏实实专心搞企业。华为总部在深圳,这是华为能够一门心思搞通信产业的原因。若搬到北京,就不好说了。而联想总部在北京,柳传志又擅长搞关系,自然更会陷入人脉关系网中,于是联想生意多元得数不清。因为京城官多,天天接触,近水楼台,官员都可能给你点机会,机会给多了,谁能禁得住诱惑?即使禁得住,也有人情问题。你不接,是瞧不上领导吗?碍于面子接了,企业就会多元化,很难静下心来一门心思向着一个垛口持续冲锋。
6、柳传志为何只会“贸”,而“技”不起来?
毋庸置疑,联想创立到成长成为领袖品牌,倪光南功不可没。甚至可以说,没有倪光南,就没有联想。因为倪光南解决了联想头十年的技术和产品问题。但随着1995年倪光南的退出,联想便失去了技术和产品支撑。一直到今天,联想在技术上一直跟不上趟。只能在贸易领域做些吸引眼球的事情,比如:2004年收购IBM PC,虽然轰动一时,但也只是变相的“贸”,是“资本贸易”。而这项资本贸易绩效如何,众说纷纭。倪退出后,联想渐渐地落后于IT业的发展,技术没了,工(产品)渐渐落后于时代,无论向哪个方向发展都不成功。于是老柳带领下的联想虽然很庞大,也名声在外,却只能“贸”下去,一直“贸”到今天。
那又为何老柳只能“贸”,而不能“技”和“工”呢?难道老柳不想吗?当然想,那为何心想事不成?答案:基因。
基因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能忠实地复制自己。一个企业的基因,就是由企业最终决策者决定的。当老柳绝对控制了联想时,联想的基因就定了。人们会说,老倪走了,再请老倪这样的,甚至多请几位国际一流的技术大咖如何?联想当然请得起,但用不成,就因为联想的基因已定。柳传志是最终决策人,也是唯一决策人,最终决策者的禀性、文化及专业能力水平就决定了企业组织的基因。老板的决策边界在决定企业的发展边界,一个企业的发展很难超越老板的决策边界。一个老板的决策水平就是企业最高水平。一句话,玉米只能长出玉米,土豆只能结土豆,猪只能前拱,鸡只能后刨,蚯蚓只能钻地游。老柳擅长人际关系、搞金融、搞资源、搞管理,搞“技”和“工”则不行,这两样超越了老柳的决策边界,所以联想无法真正去做。请来其他技术牛人也没用,因为决策者是老柳。
也因此,恒大搞不好矿泉水,万达做不好电商金融,不论引进多牛的人都不行。近年来,众多房地产开发商都搞大健康医疗产业,不缺钱、不缺人,为何总搞不成?因为搞来搞去还是房地产思路模式,除这一套别的也不会。当初联想在房地产火时,也搞房地产开发,但怎么搞都搞不起来。但联想做的生意范围非常广泛,靠什么?靠贸易,靠资本贸易。贸易是什么?就是简单买卖,也可以加工包装后再卖出。这就是联想扛着振兴民族产业的大旗,搞了30多年却始终也没有把一项产业搞起来的原因。
老柳也拿自己和任正非对比,说自己没有任正非的狠劲,所以做不成产业。这与两位出身有关,老柳是科班出身,在知识分子扎堆的中科院浸泡;任正非是军人出身,军人的特点善于打攻坚战。所以,任搞产业得禁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其领导下的华为就在一个产业领域里发展,没有像联想一样在房地产、金融、酒业等领域忙着赚快钱。
7、柳传志为何长不出时代基因?
联想从创立至今的发展过程,也是老柳从班长到家长,再到酋长的过程。
老柳有一个特点,用人只用忠臣。启用杨元庆,根本就在于他听话,让咋干就咋干,让上就得上,让下就得下。而对不本分的孙宏斌,老柳干脆送进了监狱。
对待孙宏斌这件事,充分体现了老柳的家长式风格。孙宏斌不听话,就打你,直到打服了,再揉揉你,这就是典型的家长作风。再后来,老柳连家长也不当了,干脆当起了酋长:分封各个领域诸侯,大家一起发财。但老柳的话就是圣旨,不能违抗。所以,柳传志最初是联想的班长,后来积累权威成了家长,再后来做成了分封的酋长。而这也是联想缺乏创新活力的原因。就连那102秒录音,听起来也是十足的家长味。
这一点,任正非体现的是军人式独裁,是基于组织体系的强执行力。而柳传志是属于知识分子式的独裁,体现在对个人的忠诚上。
人于是决定了事。
联想本来是中国IT市场的领军者。跨世纪互联网浪潮来临时,联想也搞了FM365。但浅尝辄止,没有抓住机会走进互联网时代。原因也和老柳的性格有关,求稳。老柳错失了很多机会。这一点,他在总结自己性格特点时也做过检讨:“不打无准备之仗”,并在这句话基础上总结出了“要瞄着打,不能蒙着打”。一句话,联想的决策者、决定者柳传志,没有互联网基因。
老柳既没有“技”和“工”的基因,也没有互联网的基因,只有做贸易、做整合的基因,所以联想只能“贸”行天下。一个只会做买卖者,再德高望重,再有家国情怀,其对社会、人类的贡献也只能是寥然,获得的社会好评也就有限——不论柳传志,还是李嘉诚。而在人类文明智慧的殿堂上,能彩旗飘扬、容光焕发者,一定另有他人。
IBM为什么会被联想收购了
IBM并不是被联想收购,只是在2004年联想收购了IBM的个人电脑业务,以及ThinkPad这个品牌,目前ThinkPad完全由联想独立运作,并且成为了联想集团一个很重要品牌。卖掉PC部分的业务是IBM战略性的决定,战略调整中,IBM逐渐想把自己塑造为一个软件、服务型企业。
因此,IBM连续出售生产制造部门,硬件业务,将硬盘产品部门出售给日立,个人计算机部门出售给联想,从而实现了对低利润硬件业务的剥离,开始了向高附加值产业的转型。如今IBM的六大业务部门分别为全球技术服务、全球业务服务、系统和技术、软件、全球融资和研发。
PC领域技术门槛低,入行壁垒低,注定了会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市场,由于兼容机快速发展,市场上的低价恶性竞争,PC行业的利润率大幅下降。IBM的发展史上长期服务机构,缺乏对个人消费者需求的敏感性,失去了主流消费者的喜爱。
最终,残酷的价格战成为了压倒研发支出IBM较高的最后一根稻草。1997-2003年间,IBM个人电脑市场份额从8.6%降至5.3%。
扩展资料:
从2001年到2004年6月30日,IBM的PC业务累计亏损了9.65亿美元。2003年上半年,IBM的PC业务销售额为43亿美元,亏损了0.97亿美元,到了2004年上半年,亏损进一步扩大,销售额52亿美元,亏损1.39亿美元。既与企业战略不一致又不能带来利润的业务,被剥离也是十分正常的。
联想收购Thinkpad其实不是联想主动的,是IBM首先发起的,早在2000年年初,IBM就向联想派出代表团,游说联想并购IBM的PC业务。
对于当时的联想,持续性的低价策略抵制国外竞争者来争夺市场份额;但在本土市场上却陷入了恶性竞争、低利润市场的困境。收购Thinkpad顺利帮助联想扩大了全球市场占有率。
2014年9月29日,联想与IBM共同宣布,联想已完成收购IBM x86服务器业务的所有相关监管规定,10月1日正式完成并购。并购对象包括IBM旗下System X、BladeCenter、Flex System blade服务器和转换器、以x86为基础的Flex整合系统、NeXtScale和iDataPlex服务器以及相关软件、blade networking与维护营运等项目。至此,联想已经成为全球市值超过421亿美元的x86服务器市场中的第三大供货商。
参考链接:IBM中国官网 IBM和Leno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