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集团会破产吗
目前联想集团发展势头良好,没有破产的迹象。不过想在国内站稳脚跟,要坚定自己的立场,不然早晚会被国人摒弃。
如果联想倒闭,那么会有新的500强诞生顶替联想,不要说联想不会倒闭,波导、摩托罗拉、诺基亚当年手机不也是厉害,如今中国的格局呢?如果联想倒闭,会有新的企业站出来为消费者服务,或许是小米、可能是华为、也可能是新的品牌,谁知道呢?
但是联想倒闭了,对中国广大消费者绝对是好事,毕竟很多人是因为品牌去购买,结果干了性价比极低的事,甚至是花钱买闹心的事,所以联想倒闭对中国的影响很清晰,就是广大消费者得利,利国利民,消费还是那么多,税收也是那么多,消费趋势不增不减,只是牌子更换,质量也升级,坑消费者的路走不通。
随着中国目前消费者整体认知水平的提高,如果联想不改变,倒闭是迟早的事,慢慢就如同中华酷联的结局,联想我是来黑你的,谁让我运气不好用了你家的次货呢,只不过你家的次品率怕是真高,要不然以联想的财力,早被洗的干干净净。
有句话说的很好,当你看见一只蟑螂时,其实已经有成群的蟑螂了,联想的烂是纸包不住火的。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联想也不是极短的时间会倒闭。毕竟中国市场庞大,很多消费者还不会分辨。
但是当这些消费者过之后,第二次的回购力会显著降低,口碑会不断下滑,所以联想会使是日益不断消瘦的骆驼,直到倒闭,如果剧情反转,联想用质量和性价比活了下了,那么还是消费者得利。
拓展资料:
联想集团是1984年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由11名科技人员创办,是一家在信息产业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富有创新性的国际化的科技公司。从1996年开始,联想电脑销量一直位居中国国内市场首位;2004年,联想集团收购IBMPC事业部;2013年,联想电脑销售量升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最大的PC生产厂商。2014年10月,联想集团宣布该公司已经完成对摩托罗拉移动的收购。
财经大V靠谱吗
目前各财经评论大v很多,有评述基本面的,也有评述技术面的,从大盘的方向及今后的发展,其实他们评述的都很好。
如著名财经评论人李大霄,我看他十多年来一直在看多,著名的经济评论人叶荣添在2018年四月中旬的时候,高呼419最后逃跑的日子,还有著名的经济评论人边锋伟,其实我觉得他们评论的都很不错,在宏观面,技术面看盘,最后结果也如他们所料一样,从战略上讲,他们评论基本没什么问题。
其实有不少大v都不是靠嘴吃饭,而是靠实际操盘吃饭,而且他们的观点相当突出,没有模棱两可的地方,只推当前形式行业,从不推荐股票,所以我认为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评论家。
我们看大v靠不靠谱?关键看他推的是什么东西,如果是传播一些政策面,或者技术面一些思想,那么也没什么,也许对我们的投资思路有所帮助。毕竟财经大V大部分应该来说都是专业些的,比普通人更了解财经领域。他们传达的信息站在他的视角、他的预置观点和他个人的经历上得到的。观点也是很不错的。
如果是荐股的话,我们应该另眼相看了,不能一棒子都打死,我个人认为,推荐股票的人80%的推荐人,都存在着别有用心,再给你推荐股票的时候,就是在给你挖一个坑,一个杀人不见血的坑,我的朋友就曾经被坑过,基本最后的下场都是血本无归。
所以说靠不靠谱,主要是在于自己对问题独立剖析,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我一般是关注基本面和政策面,所以对这类的荐股,我从不相信,20年来,我独行独往,只认定自己的观点,在摸着石头过河,从不听信任意一个财经人对个股的评论。
所以说财经大V靠谱吗?我认为大体方向,宏观面,政策面,技术面可以听听他们的见解,要推荐股票,要加入股票微信群,千万不要相信。最后祝大家投资顺利,记住‘’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有靠谱的,也有不靠谱的,自己多学习就行了,当做参考别当做唯一
这个问题,我们要先把握2个核心问题,这二个问题明确了,你就懂了,答案就出现了:1、财经领域都包括哪些,有啥价值?2、你的认知,凡事别丢掉自己的认知;好了,现在孙洪鹤给大家具体分析:
1、财经领域是个宽泛领域,具体包括的子目类有几大核心:股票、基金、证券、保险、房地产、金融、投资管理、创业营销等等,那大家就可以明白,同样在财经领域,所分享的内容和讲的东西,侧重点不同,比如孙洪鹤就是精准地讲财经领域中的窄众子目录,创业投资,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创投。
对于不同的财经领域,平台的管理和要求也不同,比如创投属于泛财经,股票这类不准明确地指出哪支股票涨,并且要有资质,资质审核非常严格。不准利用给网友粉丝明确股票而获利,这些都是平台管理的范围,这些管理都是反复与大V们强调的,这一点,这个红线,没有人碰的。
那么,他们的存在价值就是启发,具体的还是需要当事人自己的系统思维和认知判断。
2、你的答案绝不在别人的嘴巴中。
大家对教育、对价值、对知识,一直存在一种认知上的偏差。比如你参加九年义务教育,你认为就一定能考上大学吗?你看,老师的价值和教育本身就是:点灯的过程,但这个灯,放在这里,能不能放到每个人的心中,这是一种未知数,也与老师点灯没有直接必然关系。这个形象比喻大家可以联想一下:事实上,很多人总是幻想让别人把这灯点在你的脑袋里,这不可能的。教育就是点灯的过程,这个灯就是教育的责任,放在这里就是知识,但是,你内心有没有亮,什么时亮,无法确定。
孙洪鹤建议大家要理性,要认知一些最基本的逻辑:
1、我们只为教育、知识、价值,但不要为了欲望和幻想而付费。这一点非常重要,比如某某培训班2980元,你们买的不是知识,买的而是幻想、买的是欲望,对方贩卖的也不是知识,而是贩卖欲望,贩卖人性的欲望。你见过学校的老师承诺你将来一定成功吗?教育的本身就是:点灯。
2、你的答案永远不要陌生人的嘴巴中。
孙洪鹤永远不理解,为什么都是成年人,还天天去问这类低认知的事情呢?比如你能让我赚钱吗?你说的准吗?你讲的对我有用吗?我能成功吗?你能帮助我赚钱吗?啥项目赚钱吧?这些都是认知问题。
好了,当我们确定了这些问题之后,你再思考一下:什么什么靠谱吗?也许这种问题根本不是问题,反而能每天问这种问题的人,才是最大的问题,这种思维的人其实往往都可能是受骗者!
如果认同孙洪鹤的内容和观点,可以关注孙洪鹤,更多的作品,还有我为大家做的合集,交个朋友!
这个事情……靠不靠谱只和人有关,和其他任何认证都没有关系。
认证有他的限定条件,符合要求,完成认证,但这些筛选标准依然只是外在看得到可量化的,只能说筛掉了一部分确实无法进入门槛的人。
但是并不能说所有符合认证标准的人都靠谱。对于财经大V你希望的靠谱是什么?推荐的产品都能帮你赚钱,还是每天都能分享干货?
说到底,即便每天都能看到干货,也要能转化为生产力才有意义,不然和不给勺子的鸡汤无异。
所以,你决定靠谱的定义是什么呢?关于这个问题,只能说,无论是谁对另外一个人来说,都不太可能绝对靠谱。形成自己的判断力比较重要。
不要轻信任何人!多进行比较,自然分辨是非。
感谢分享。
首先,财经大V是否靠谱,我觉得应该分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情况,有些财经大V有一定的专业能力,能为大家排忧解难,这就靠谱,有些财经大V胡乱吹牛,一点都不切实际这样的就不靠谱。
所以,对于你的问题,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
这些人一般是大学教授或者行业内专家,他们有非常专业的理论背景,而且,长期研究财经现象。在发表言论时,主要是根据自己研究的领域、擅长的领域发表,很少跨领域发表言论,因为,术业有专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业特长,他们在发表言论的时候,也不是凭空想象,主要根据建立模型,研究事情发展的趋势,这样的人,就相对比较靠谱。
这些人总是说一些吸引眼球的语言来吸引粉丝和媒体的关注,他们的目前就是获得存在感,或者推销股票、卖自己的课件,个人觉得网红类的财经大V层次参差不齐,什么样的人都有,有些人就没有系统学过经济学,就敢在那里胡吹,说出的话“语不惊人死不休”,这样的人相对就不靠谱,但是,有人就说了,网红类的也有个别真的很有才能,也许有,不过的确很少,做研究,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能静下心来,如果天天都说出一些惊人的话,我觉得是哗众取宠。
生活中的财经大V就像一个个产品一样,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适合你,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质量过硬,我们要睁大眼睛,学会辨别,要有自己的分析能力,对于我们有益的,我们就听取,对于我们不利的,我们就摒弃。还有就是多看、多听、多想,见多了,你也就知道如何区分了,一个人如果能沉下来去做研究,用5年的时间专心研究一个问题,那么你就是这方面的专家了,可惜,现在的社会,人心浮躁,很少人能沉下心来去做研究。
无论生活到什么程度,无论社会如何变化,养成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不断沉淀,才能让自己屹立于风云变幻的财经世界,加油!
有靠谱的,更多的只是当做参考
财经大V靠谱吗?这要看你从哪个方面来看,如果你炒股票亏损了,想寻求精神的慰藉,那么看看财经大V的股评还是很靠谱的。
财经大V的言语功力一般都是不错的。否则也当不了大V。
如果你想看财经大V的文章来提升自己的投资水平,甚至想提高自己的投资收益,那么你真是想多了。
大多数的财经大V实际都不炒股票,因为炒股票风险太大,哪有当大V赚钱容易。
极少数的一些财经大V,同时他也是著名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但是他也并不是总能看对市场,他也会有做错的时候,如果你跟着他的思路来炒股票风险也是不小的。
并且如果过于依赖财经大V,自己就会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在投资中是很致命的一个弱点。
我亲见一个网上非常有名的财经大V,在现实中他也很有名气,前两年他在黄金大涨之前,拼命看空黄金市场。
现实中财经大V也有投资能力较强的,但是极少而且也很难被投资者遇到。而且即使股民遇到真正的高手,由于缺少鉴别能力,也很难认同这样的真正大神。并且这样的财经大V,并没有什么时间和精力来指导股民,股民遇到了对自己的帮助也不会很大。这样的大V主要会讲投资理念。
并且如果股民水平离大V所提倡的投资理念相去甚远,股民也很难与大V产生共鸣。
靠不靠谱都是一家之言,最后还得自己拿主意,他们的话只能作为参考,全听他们的,把他们的话当真经念当做行动指南最后咋死的都不知道,如果他们预测的都准就不在这里兜售了,多浪费时间啊还挣不了俩钱儿,自己干呗!所以还是那句话,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辩证的去分析理解,最后还得靠自己!
1、在p2p时代就活跃着好多的大V,当时很多都有众多的粉丝,如“海椒妞”、奕飞等,结果如何坑了大批的粉丝,很多人跟着他们投资了一些不靠谱的平台导致血本无归。
2、有些p2p时代的大V已经转型做财经号了,这里就不点名了,大多数转型多财经号都在基金定投领域和保险领域。
3、现在各个平台也都活跃着一些大V且粉丝量众多,这些人大部分不是靠“炒股”致富的,更多的靠粉丝流量变现。试问如果炒股赚钱这些人还辛苦的经营自媒体干啥?
谁能通俗易懂解释联想集团怎么了,为何引起这么大争议与舆论
原来由中科院100%控股的国有企业,通过一系列的神操作,中科院持仓比例不断缩减,那么联想到底是中国企业还是美国企业?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联想控股的前十大股东股东
中科院依然是第一大股东持股29.05%,第二大股东北京联持志远持股20.37%,而柳传志占其20%,
第三大股东泛海控股的董事长和柳传志有私人朋友关系,但是并没有血缘关系,也不能说是一致行动人
第四大股东是北京联恒,而第七大股东宁旻(被称之为柳传志接班人)则持有联持志同14.5%的股份与联恒永康24.67%的股份。
总得来说,中科院虽然依然是第一大股东,但失去了一票否决权,柳传志控制不了中科院,但是在第二大股东中拥有最大的话语权,和第三大股东也拥有一些影响力,对其接班人也有很强的影响力,且是联想时间最长的董事长,所以,柳传志的影响力是最大的。
在整个过程中,国有控股比例越来越低,以柳传志为代表的个人资本占比越来越高,感觉其挖空心思在攫取联想股权,虽然手续都是合法的!
并且其高层经常说一些让中国人难以接受的言论,比如联想不是中国公司而是国际公司,再比如5G投票,不投华为!
这也难怪,人家的营收大部分都是来自于中国以外,说是国际公司也没错,但人终究不能忘本!
另外柳传志的女儿柳青控制的滴滴赴美上市,被中国证监会严厉批评,有泄露中国详细道路信息的嫌疑,对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所以现在让人觉得柳家人都是美国良心,对联想也颇多微词!
大家品品,仔细品
至于网络上一些流传的联想黑点,什么官网放日本武士,什么内外用户区别对待。我认为这些都是营销时候的骚操作,小米华为之类的也不少,这些犯不上罪大恶极。
至于投票事件,颇富戏剧性。
最早是某论坛上爆出来的,当时中兴被美国整了,还接受美国特派员,交罚款,大家伙气的不行。有人说中兴罪该万死,得找找中兴黑点,于是乎这哥们找5G投票的资料,证明中兴该死。
结果呢发现联想这浓眉大眼的做了插刀教,后来有人发帖,这才引爆了舆论。
1:横向看(与华为对比)差很多,纵向看(与方正、四通对比)强很多!
2:一群精于算计的人在搞计算,其算计能力(可怜可恨的中科院)远远高于其计算(科研)能力!
3:目前我国的计算机软硬件基础无法让联想,这个大家心目中的阿斗站起来。
顺应时代而生的民族企业,随时代前进而发展壮大,却也辜负了民族重任在肩的科技使命,LX即名不副实,也名副其实
放在时代中看以及放在人民中来看这件事,说明百姓已经被资本裹挟的歇斯底里,对资本家痛恨到底,不也是对当下社会的一种无可奈何的抗争嘛。贫富差距悬殊,底层百姓生无可生,赢着通吃弱者无路可走。
这个事情源于几周前网络大V司马南发布的6个关于联想的视频,其中涉及的问题较为尖锐与敏感,甚至还牵涉到了是否存在当年贱卖国有资产将原本的国企变为私人财产的问题。
此外,一个月前联想集团准备在科创板上市之后又撤回了申请。借着这事人们关注到联想集团的财务报告中显示几位高管每年拿着上亿元的年薪,已经的柳传志不仅拥有联想控股股份还能每年获得千万元人民币的退休金。该事件当时就引发了热议,热度刚刚平息下去后司马南又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所以才搞得满城风雨。
下面给大家分析下司马南视频中提到的几个最关键的问题。
在港交所上市的联想系公司有两家,一是联想控股、二是联想集团,两家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都很高。根据最新财务报告显示,联想控股的资产负债率位86.54%、联想集团的资产负债率更是达到了90.3%。这样的负债比率比大部分房地产企业还要高。
在我看来这个问题倒不该是重点。联想的主营业务其实就是组装电脑,高负债率是可以通过高周转率来弥补的,类似企业的负债率也很高。比如神州数码的资产负债率超过了80%、苹果公司则为82%、DELL电脑与联想的业务模式最相似,它的资产负债率达到了惊人的92%。
至于联想是否会像某大那样暴雷发生债务和现金流危机呢?目前来看并不会,因为联想控股的现金与短期借款比为2.14、联想集团的该比例超过了7,某大连0.7都不到。
这个问题倒是关键中的关键。
根据司马南提供的数据显示,当年中科院将 29%的联想控股股份以27.55亿元的价格卖给了泛海集团。2008年年底联想控股的净资产为139.4亿元,29%的股份对应净资产份额为40.42亿元。 27.55亿元就转让了40.42亿元的净资产,确实存在卖便宜了的嫌疑。
另外,泛海集团的老总叫作卢志强,此人与柳传志均为商业协会泰山会的成员,两人的关系不错,这又为事件增添了不少可以聊的地方。
如果存在贱卖国有资产情况的话是非常严重的事情,可能涉及犯罪,那绝对是劲爆大瓜。不过,仅从目前的证据来看还不足以下贱卖的结论。因为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很多国有企业为了激发活力均转让了资产给民营资本,那时还鼓励这么做。当然,部分交易合规合理、部分的确则存在猫腻。
联想控股股权转让给泛海是否真有问题得参考当时协议中除了价格条款外的其它内容才能综合判断。
联想控股上市前的股东持股情况为:中科院持有36%的股份,名义上是最大的持股股东。不过,联想控股剩下的9位股东中有7位属于柳传志为首的联想高管系,他们共计掌控了联想控股42.5%的表决权。
因此即使不算上柳传志的老朋友泛海集团目前持有的股份,联想系高管的投票权也超过了中科院。
之后联想控股完成了在港交所的公开上市,各方的持股比例又进一步降低了。目前的持股情况为:中科院拥有29.05%、柳传志等联想高管员工拥有31.52%、泛海集团拥有16.98%。
司马南视频中提到的中科院拥有的联想控股表决权少于柳传志等人是事实,联想控股还没上市的时候就已经是这样的。但他说中科院失去了一票否决权是存在问题的。因为公司重大决策需要经过出席股东大会的股东所持表决权三分之二通过,换言之,持股达到三分之一就拥有了重大事件的一票否决前。
请注意,三分之一的基数不是全体股东而是参加股东大会的股东。就联想控股来说,散户们几乎不可能参与股东大会,来表决的也就是中科院、柳传志等高管、泛海集团,三方共计持有77.55%的联想控股股份,因此只有一方持股超过25.82%就拥有了一票否决权,中科院可是有29.05%呢。
以上三个问题是司马南的视频中着重谈到的,尤其是后面两个贯穿了6个视频,是最重要的内容,其他一系列问题均是围绕着他们展开的。
网上之前传出了柳传志回应的音频,结果后来被证实那是2018年5G投票事件后柳传志的发声,而不是最近回应司马南的。
实话实话,司马南的视频很吸引眼球,也引发了舆论的热议,但他的观点还不足以撼动联想集团。当年比联想股权交易复杂多的案例还有很多,那个年代国企转民企是比较普遍的,可能大家不清楚万科的前身其实也是国企。
到底存不存在贱卖国有资产还得有更加详细的数据及当年股权交易协议具体内容来判断。但这个瓜已经抛了出来,引起舆论热议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另外一方面,网上传出柳传志派出他的女秘书约谈司马南并提出了四条解决方案,司马南并没有理会。不知道该消息是否为真的,如果是真的,那说明柳传志不想把事情再放大,毕竟还涉及中科院。至于该事件是否会继续发酵就得看司马南及其背后大佬们的想法了。
建议还是让子弹再飞一会,如果柳传志和联想真的有严重问题,后面必然会有更大的瓜出现。
好好学习历史和政治吧
我就说说我的感性认识:1.用过联想手机,贼难用。2、联想电脑国内价比国外价贵,买办!3、这么多年没有一丁点核心技术,还是个组装厂
简单点说吧,有人故意在整他,看中他的市场份额。。手段低级
对联想发难之初很明显是:有预谋、有策划、步步推进的。上周联想被做空是一次标志性的事件,意味着以华尔街为代表的国际做空势力对中概股的狙击策略改变了,开创了一个无调研分析,只靠小机构造谣,大机构传谣的做空新时代。
对联想发难以后:一些逐利本性无法按耐的自媒体人,好像苍蝇嗅到了血腥。前赴后继,络绎不绝。流量效应,让参与者斗志昂扬,起哄看热闹、顺便抒发“正义情结”的吃瓜群众也大呼“过瘾”!人人标榜“正义”,各个英雄豪杰。真的是一出群英荟萃的网络盛宴呢。没有入戏、入席的,快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