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联想的诗句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思考:这首诗的题目中有“思家”二字,第三、四句却写家人谈论自己,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赏析:这种巧妙的构思,使表达委婉含蓄,耐人寻味;诗人不写自己思念家人,却想象家人谈论自己、挂念自己的情景,从而将自己的思乡怀亲之情表现得更深切感人.
【示例2】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思考:作者是怎样表现自己的感情的?
赏析:这首诗通过写除夕夜独处异乡旅馆中的作者想象故乡亲友对远在千里之外的自己之思念,衬托了自己对家乡亲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二、借助想象,跨越时间,由现在想到将来,以将来写现在.
【示例3】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思考:请分析这首诗中的想象.
赏析:本诗通过写作者想象在将来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反衬今夜的相思之苦,表达诗人对妻子的深切思念之情.
有关联想和想象的诗句或名言都有什么啊
联想与想象在文学作品中极为常见,它们往往能赋予诗句独特的魅力。例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就是典型的联想与想象的结合。李白通过对瀑布的壮观景象的描绘,巧妙地将瀑布与银河联系起来,用夸张的手法赋予瀑布以宇宙般的宏伟气势。
同样地,在杜甫的《春望》中,也有不少运用联想与想象的例子。比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通过眼前的荒凉景象,联想到国家的兴衰,以及大自然的无常变化,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再如,王维的《山居秋暝》中,“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通过描绘山间的宁静与清幽,联想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此外,苏轼的《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通过对长江壮丽景色的描绘,联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联想与想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通过对自然景色、历史事件等的联想与想象,诗人能够创造出超越现实的意境,引领读者进入一个充满想象的世界。
这些诗句不仅展示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也体现了诗歌语言的魅力。通过联想与想象,诗人能够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将平凡的事物诗化,从而引发读者的共鸣与思考。
联想与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们不仅能够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还能引导读者进入一个充满诗意与想象的世界,让读者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的乐趣与启示。
哪些诗句属于联想.哪些诗句属于想象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起与之有关事物的思想活动。联想是诗歌艺术的一种技巧。诗人艾青在《诗论》中曾说:“联想是由事物唤起的类似的记忆;联想是经验与经验的呼应。”
想象是指诗人凭借记忆进行回顾或产生新形象的过程。
作为古诗中的联想,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现示例解说如下:
1、古诗中的相似联想及其运用:
如唐代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诗人在这里,就用了相似联想。这两句,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所以他在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这一处联想,既写出月光的皎洁,又点出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2、古诗中的对比想及其运用:
如唐代陈陶《陇西行》: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此诗的主旨是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痛。然而作者未从正面去描写,而是运用联想进行了四个对比:一者动与静,“誓扫匈奴”“五千貂锦”;二者生与死,“不顾身”与“丧胡尘”;三是前方与后方,“无定河”与“春闺”;四是人与鬼,“梦里人”与“河边骨”。通过强烈的对比,把疆场将士英勇战死的壮烈,遗骨河边的凄凉,以及家中仍作生人思念的悲惨,全盘托出,井然呈现,既深化了主题意旨,叉反映了多个层面,从而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3、古诗中的相关想及其运用:
如唐代章碣的《焚书坑》: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与“坑灰未冷”相关的是秦始皇,与“山东乱”相关的是秦始皇、刘帮、项羽等人。这里用相关联想,意在抒发议论、感慨。山东之乱持续了一个时期,秦王朝最后亡于刘邦和项羽之手。这两人一个曾长期在市井中厮混,一个出身行伍,都不是读书人。可见“书”未必就是祸乱的根源,“焚书”也未必就是巩固“子孙帝王万世之业”的有效措施。说“刘项原来不读书”,而能灭亡“焚书”之秦,全句纯然是揶揄调侃的口吻,包含着极为辛辣的讽刺意味。
4、古诗中的逆反联想及其运用:
如唐代王维《使至塞上》: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此诗描写的是常见的大漠景象,而作者却能够从“直的孤烟“,通过逆反联想,想到“圆的落日”。“孤烟“的淡色与”落日“的彩色,”直“的劲拔与”圆“的柔美,形成一种奇物的视觉效果,一幅奇妙壮观的画面,诗画结合,绘景开阔鲜明,气势雄浑,成为千古名句。
5、古诗中的因果联想及其运用:
如唐代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里由果推因,春雨好在哪里,一是“知时节”,她体贴人意,知晓时节,在人们急需的时候飘然而至,催发生机。二是默默奉献。在苍茫的夜晚,随风而至,悄无声息,滋润万物,无意讨“好”。
想象: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人以想象兄弟们发现登山插茱萸少了一人,表达诗人自己对兄弟们的思念之情。
又如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
联想与想象在诗歌中的作用
借助联想,可跨越时间与空间,增加诗歌内蕴,丰富诗歌思想与情感。借助瑰丽想象,同样可构筑诗歌意蕴,同时还会触发读者,使读者产生无限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