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激励员工,联想集团招聘官网

admin 电脑硬件 6

联想对人才划分的标准和意义是什么

1.培养人才

联想激励员工,联想集团招聘官网-第1张图片-星选测评

“联想最缺战略型人才,这不能靠招聘和引进解决,而需要自己培养。因为自己培养过程中,联想企业文化会一代代继承和进化,人才也会逐渐被人接受。”

联想培养人的第一个方法叫做“缝鞋垫”与“做西装”,培养一个战略型人才和培养一个优秀的裁缝有相同道理。应该让他先从缝好鞋垫做起,然后是短裤、裤子、衬衣,最后才是西装。一步一个台阶,不能操之过急。联想第一个MBA郭为,做联想副总裁时不过30岁出头,但他在联想也是从秘书做起,前后岗位变动十余次。联想另一个年轻的副总裁扬元庆,中国科技大学的硕士,也从做推销员一步一步成长起来。联想的今天根本上得益于80年代就开始的人才锤炼,这需要师傅和徒弟都必须有耐心。

联想培养人才的第二个办法是从赛马中识别好马。最好的认识人才和培养人才的方法就是让他去做事,从1990年开始联想大量提拔使用年轻人,因为当时第一代联想创业人占总人数40%,平均年龄40岁;另外第二代联想人60%从学校和社会招聘,平均年龄26岁。联想面临后继乏人的局面,为了信息产业即将到来的竞争,联想克服阻力,大量提拔年轻人才,让“小马拉大车”。1994-1995年,联想又展开新一轮“赛马中识别好马”计划,当时联想在大陆只有员工一千余人,但提拔的集团经理以上干部就有150人,总经理有30多人,其中35岁以下的干部占70%以上。曾有人认为干部太多大年轻,但事实证明这批大胆使用锻炼的年轻人才正是联想能够迅速发展。

2.人才的激励机制

“我们正在进行一场人才激励的竞赛。联想不否定物质是人才激励的内容之一,但它不应是激励的全部。惟有金钱的激励最终一定是鸦片。”

对第一代联想人而言,早期联想给予他们最多和最大的激励是他们的事业、理想和目标。与精神方面的激励相比,物质方面的注重程度显得微不足道。

联想已由强调中央集权的“大船结构”管理模式向集权分权相结合的“舰队模式”逐步转变,它更强调对部门和个人的尊重。新一代的联想人也更多地享有独立运作庞大的事业部的权力和利益,这种成就感的满足是联想给予年轻人才的激励。

联想的分配制度基于事业部体制,超额完成的利润部分50%以上缴集团公司,另外50%由事业部自行处理用于奖励或福利。这种自主性赋予年轻人更大的工作动力。

除此之外,联想更关注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联想决不重用有才华但自私的人,那客观上会助长个人英雄主义和利己主义,企业的集体主义和合作精神就会遭到破坏。联想和什么样的人不单纯是企业和这个人的问题,它还关系到企业里其他人向谁学习向谁看齐的深层次问题。

3.人才的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能够自己独立做好一摊事;第二种是能够带领一群人做事;第三种是能够制定战略。联想认为,人才的标准是相对于角色的要求而成立的。

联想人习惯按社会通行的叫法把自己称作高科技企业,但是顺着联想发展的轨迹去解剖它,我们可以发现联想实际上是一个高文化企业。而高文化企业主要表现在它的观念。目前,联想集团的员工主要由两个年龄结构的人组成,一层是目前30岁左右的人,一层是目前50岁左右的人,第一代联想人与第二代联想人之间存在一个巨大的年龄断层。但尽管第一代、第二代联想人在行为准则、价值观上存在不可避免的差异性,但这个95%以上都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团队已成功地融为一体,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也顺利地完成了联想文化的继承和被继承,企业发展的目标得到高度共识。与一些曾经像流星般划过中国企业界天空的民营企业不同的是,联想集团在成长过程中并未曾失去过联想,其秘密正如公司总裁柳传志所总结的那样:“小公司做事,大公司做人。”

当年凭借20万人民币和14个人起家的联想集团深知人才的作用,它有一个众所周知的宗旨,“办公司就是办人”。联想靠什么生存下来?靠人;联想靠什么跨入世界500强行列?还是靠人。人才是利润最高的商品,能够经营好人才的企业才是最终的赢家。联想对人才有着特别的凝聚力,美国MIT的中国企业研究小组也向联想人提问:你们是用何种机制创新,使老职工劳有所值,青年人稳挑大梁?柳传志认为答案正是联想的成功之道,关键是:“带好队伍,让人才有声有色地演好自己的角色。”

公司较小的时候,更多地需要是第一种人才。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需要较多的是第二种人才。公司发展到比较大以后,第三种人才就是尤显珍贵。可以在企业中承担较高责任者的人才必须具备六个标准。一是共同信念和价值观标准;二是忠诚与牺牲精神的标准;三是审时度势、独挡一面的指挥能力;四是搭班子、建队伍的管理能力;五是团结多数、协调一致的合作能力;六是孜孜不倦、吐敌纳新的学习能力。1989年以后,联想集团在第二种和第三种类型人才的选拔方面下了很大功夫。通过各种方式,将年轻人推到总经理位置上。目前联想已有30多位年轻的总经理,占总经理人数的80%以上。

联想的人才标准是一种训练标准,是一种操作标准。联想以衡量业绩表现的方法来评价人才干得好与不好,以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水平来判断人才的可塑性。人才首要要求是有信誉。联想每年都有人事安排上的大变动,变动的核心内容是年轻人才被推上经理或总经理的岗位,有的降职,有的平级调动,有的提升,直到把一批优秀人才调整到合适的位置为止。

1995年后,联想做了三件事。一是向主要事业部放权;二是要求总经理们拿出三年规划;三是每年搞三次高级干部管理培养班,由总裁亲自策划参与。

联想集团总部已逐步向投资控股公司转变,其下属的几十家分公司和十几个事业部需要一大批能够带队伍制定战略的人才。这些高级人才不可能从外面引进,必须自己选拔和培养。联想要建立自己的“职业企业家”队伍,这是联想的一个跨世纪工程。

联想是怎样激励人才的举个例子

例如:

在联想,普通员工并不是只有做管理人员一条升迁之路,不做经理可以走技术职称的道路。技术骨干的待遇与相应的管理者的收入没有差别。今年年底之前,联想要完成能力评介体系,要让公司的各级管理层知道每个员工的能力如何,其社会竞争力处在什么水平,是否达到了人岗匹配,是不是把最适合的人放在最适合的位置。这项工作可以达到3个目的:公司清楚员工的能力水平、主管清楚手下人员的能力水平、员工清楚自己的能力水平,真正做到人尽其用,不造成人才浪费。为突出业绩导向效果,联想在业绩考核中实行末位淘汰制,如果员工在考核后进入最后一个层次,就进入了末位淘汰区。所以,不论哪一层次的人都有压力,中层管理人员压力也是很大的,如果考核时排在最后,就会成为不合格员工。联想还培养了后备干部,对于被淘汰的人所在的岗位,马上就有人可以顶上,这是一个合理的闭环。确实,在IT企业必须每个人都时刻要有危机意识,不进则退,跟不上形势就要被淘汰,企业如此,个人亦如此。

员工激励的模式主要有哪些

员工激励的模式主要有哪些

如何才能调动员工积极性达到企业预定的目标?这与企业管理者所采用的激励方式密不可分。那么员工激励的模式主要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1.目标激励。

实施目标激励,首先公司应将自己的长远目标、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进行宣传,使员工更加了解战略目标,了解自己在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应起到的作用。在实践中,可以实行公司的经营战略目标和高级策略目标由高级管理者制订,中级目标由中层管理者制订。其次,应注意把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结合起来,宣传两者的一致性,使员工了解到只有在完成公司目标的过程中,才能实现个人的目标,将个人事业的发展、待遇的改善与公司事业的发展、效益的提高息息相关。这样,员工就会对公司产生强烈的感情和责任心,平时用不着别人监督就能自觉地把工作搞好,就能自觉地关心公司的利益和发展前途。再次,应让员工感受公司发展带来的利益享受,对于工作业绩突出的员工给予表扬、晋升、甚至额外的度假享受。让所有人把自己的利益和公司的利益贯穿起来,同时对于其他没有享受到奖励的人,会努力为获得奖励而努力工作,这样在整个公司就可以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风气。同时,把自上而下的目标分解和自下而上的目标期望相结合,通过制定目标、分解目标、目标实施、检验评价、信息反馈及处理等阶段进行不断的循环改善,使员工都能围绕公司的目标做贡献,产生出工作的成就感。

2.物质激励。

管子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工资过低,员工“食无鱼”、“出无车”、“无以为家”,只能弹剑高歌“长铗归来乎”,公司又如何能留住人才?尤其是中层管理员工,其社会地位较高,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在他们的内心深处认为工作报酬是个人价值的重要体现。所以,要通过满足个人利益的需求来激发人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物质激励很大部分取决于薪酬设计,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津贴+资金+股票期权,按岗位价值取酬,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薪酬设计要注重五性:外部竞争性、内部公平性、支付经济性、对员工激励性和对社会合法性。薪酬体系设计是具有挑战性的,它既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薪酬体系设计与管理应该被看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是因为组织的内外部环境会以一种不可预见的方式发生变化。因此,一个有效的薪酬体系不应是僵化和死板的,而应该根据需要随时进行监控和调整。

3.任务激励。

所谓任务式激励,是指单位针对一时的具体任务和工作要求或目标而进行的激励。前段时间,我到一家企业做调查,发现这家企业设有名目繁多的奖励或提成,有质量奖、销售提成、新产品促销提成、工艺改进奖、费用节约奖,还有环境卫生奖、管理建议奖,等等。我算了算,这家企业的激励方式多达30多种。同样,我发现一所大学为了调动教师多方面的积极性,也设立了多达十多个激励名目,如发表论文奖、出版著作奖、项目经费配套、教学课时津贴、开设新课奖、用外语授课津贴和公共事务津贴等。从上面那家企业和那所学样的激励目的和方式看,它们实行的都是任务式激励。个人肩负起与其才能相适应的重任,由社会提供个人获得成就和发展的机会,激发其献身精神,满足其事业心与成就感。

4.荣誉激励。

荣誉是众人或组织对个体或群体的崇高评价,是满足人们自尊需要,激发人们奋力进取的重要手段。荣誉激励成本低廉,但效果很好。美国IBM公司有一个“百分之百俱乐部”,当公司员工完成他的年度任务,他就被批准为“百分之百俱乐部”成员,他和他的家人被邀请参加隆重的集会。结果,公司的雇员都将获得“百分之百俱乐部”会员资格作为第一目标,以获取那份光荣。这一激励措施有效地利用了员工的荣誉需求,取得了良好的激励效果。荣誉激励在一些企业已得到运用,例如联想集团每年年终会给所有人员家属发去一封慰问信,一方面肯定员工为企业做出的贡献,另一方面也感谢他的家人所做出的支持。如果借鉴企业的这些好的经验,公司所凝聚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家庭,员工的忠诚度也大幅度提高。对于员工不要吝啬一些头衔和名号,因为这可以换来员工的认可感从而激励起员工的干劲。对于那些获得荣誉的员工,公司要通过会议、文件、喜报、横幅以及网络等宣传媒体大张旗鼓地进行表扬,以鼓励先进、弘扬正气,在公司内部形成一种奋发向上、你追我赶的良好气氛。

5.信任激励。

同事之间,特别是上下级之间相互信任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不仅可以使人们结成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而且能激发出每个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一副调侃人事制度的对联是这样写的:“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如果把它看成一副哲理性的对联又何尝不是呢?“说你行,你就行”,这就给了你信任,有了信任,你自然也就有了信心。工作过程中,即使有了错误,也会理解,失败是成功之母嘛。“说不行,就不行”,这就人为的给人下了一个定论,把人给封杀了。现实生活中这种成就人与遏制人的例子比比皆是。其实人的潜力,不要说别人难以知道,就连自己也是不清楚的。谁也不能给谁下一个绝对的.好与坏、能与不能的定论。当然,信任不是独立的,必须与包容形影相随,否则,信任就缺乏根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有过失,就倍加防范,就悲观地认为这是人的本质,这是不公正的。用以积极的心态看待“半杯水”的理论来面对人的弱点,那岂不是对人最好、最高的奖赏与鼓励?世界上还有什么比被人理解、得到人的宽容和尊重,更能唤起人的热情、唤起人的自尊,更加让人难忘呢?

6.强化激励。

正强化:对良好行为给予肯定。除了奖金等物质奖励外,还包含表扬、提升、改善工作关系等精神奖励。要注意是的,正化化不能过于频繁地使用,要与其他方式配合使用,间接强化更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负强化:对不良行为给予否定与惩罚,使其减弱、消退。批评、惩处、罚款等属于负强化。对人的行为进行强化激励时,一是坚持正强化与负强化相结合,以正强化为主。二是要坚持精神强化与物质强化相结合,以精神强化为主。 7.数据激励。数据激励,就是把人前的行为结果用数字对比的形式反映出来,习惯叫“数字上墙”。通过年度、月度销售数据的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通过销售数据排名,显示各个产品的关键指标和过程指标的差距,以激励上进,鞭策后进。

8.情感激励。

情感是影响人们行为的最直接的因素之一,通过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激发每个员工的士气,从而达到提高工效的目的。所谓情感激励,就是高层管理者与其下属员工建立起一种亲密友善的情感关系,以情感沟通和情感鼓动为手段,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这方面,日本一些企业的做法值得借鉴,他们的企业管理人员十分注重对员工的情感投资。土光敏夫担任东芝公司董事长后,经常只身前往各分厂听取员工意见,亲切地与员工聊天,深得员工的好感,被人们称为“最具人情味的先生”;公司还设有“出气室”,员工若在工作中受到委屈,可对里面的橡皮人(以公司领导人为原形制作而成)臭骂一顿或暴打一番,以宣泄心中不满情绪。通过这样一系列措施,让员工一扫心中的不快,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每天的工作当中。在情感激励中,肯定与赞美是常用的两种方式。当员工付出了劳动,就会心想“我即使没功劳也有苦劳”,因而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而上司及时的肯定和赞美能激发员工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得更好,从而达到良性互动。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家韩国公司的保险柜被盗,但关键时刻一位清洁工与窃贼展开誓死搏斗,并最终保住了这笔巨款,事后有人问她怎么会毅然冒着生命危险挺身而出,她回答说:“因为董事长每次路过的时候,都夸我的地扫得很干净。”这着实使人大为惊叹,一句简单的赞美竟能使员工为了公司的利益而将生死置之度外。除了肯定和赞美员工,对员工的关怀也尤为重要。有的公司对员工结婚、生孩子、过生日、儿女考上大学等,都能提前了解并及时派人前往送礼祝贺。当然,“锦上添花”固然很好,“雪中送炭”更觉可贵。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当员工遇到困难时,公司及时送上关怀和问候,能使其心中倍感温暖。

;

标签: 联想集团 激励 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