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联想记忆法
利用联想来增强记忆效果的方法,叫做联想记忆法。联想,就是当人脑接受某一刺激时,浮现出与该刺激有关的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一般来说,互相接近的事物、相反的事物、相似的事物之间容易产生联想。联想记忆法分为以下三种具体方法:
(1)接近的联想法。两种以上的事物,在时间或空间上,同时或接近,这样只要想起其中的一种便会接着回忆起另一种,由此再想起其他。将记忆的材料整理成一定顺序就容易记得多了。
(2)相似联想法。当一种事物和另一种事物相类似时,往往会从这一事物引起对另一事物的联想。把记忆的材料与自己体验过的事物相连结起来,记忆效果就好。
(3)对比联想法。当看到、听到或回忆起某一事物时,往往会想起和它相对的事物。对各种知识进行多种比较,抓住其特性,可以帮助记忆。这就是对比联想法。
联想记忆法分为哪三种
联想记忆法其实有六种。
①接近联想,用相互接近的事物进行联想。例如:历史上彼得一世的改革和明治维新。
②相似联想,用相似的事物联想。例如:意大利的地图像靴子。
③对比联想,由相反事物的一方想到另一方。例如:民主和专政是辨证的统一。
④归类联想,从同类事物中来联想。
⑤因果联想,从原因想结果或从结果想原因。例如:遗传与变异。
⑥创新联想,人为创造一种联系进行的联想。例如:万有引力与库仑定律。
六种常见的联想记忆法包括
1、接近联想。识记对象在时间或空间上有比较接近的关系,由这种关系而建立起来的联想记忆法就称之为接近联想。也可以是一个人同时或先后经历的两件事情在思想中互相关联、互相结合,日后在回想起其中一件事情时,另外一件事也会顺其自然地浮现在大脑中。譬如望梅止渴这个成语,意思是看到梅子时,脑海中所有与梅子有联系的感受都被调动了起来,一想到梅子的味道,就能够促使唾液分泌。
2、类似联想。如果识记对象之间在性质、成因、规律等方面存在相似性,那我们就可以使用类似联想法来记忆。通过这些相似性建立联系点,从而达到由其中一件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件事物的记忆目的。如果能够将识记材料和我们自身体验过的事物联系起来,可以通过感知和回忆与其性质相似的事物,更好地反映出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或共性,记忆的效果会更好。譬如,把宁静、肃静、静谧等都有安静这层含义的词语放在一起记忆,这一点和对比记忆法颇为类似,不仅能够帮助记忆,还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辨别其差异。
3、对比联想。找出识记材料之间的明显对立的特点,由此加以联想记忆。与类似联想不同的是,对比联想重点寻找的是事物之间的不同之处,并由此差异性展开记忆,掌握各自的特点,以此来增强记忆力。也就是说,当我们看到、听到或回忆起一个事物时,会马上想起与之相对的另外一个事物;在学习中运用对比联想法,可以帮助我们对知识更加全方面地认识和理解。譬如,地理课本中的气旋和反气旋知识,我们在记忆其气压分布状况、气流状况以及天气情况时,都可以运用对比联想法,只要记住气旋或反气旋中的一种,便可以记住另外一种。
4、因果联想。前因后果,这是事物之间的规律,有因就有果。所以,利用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并由此事物联想到彼事物,即为因果联想法。
5.、故事联想。故事联想就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联想记忆。
6、荒谬联想。荒谬联想是在联想过程中除了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官感受的集体参与外,还结合某些夸张、夸大、具有刺激性,甚至是违背常理逻辑的事物来帮助记忆的方法。这种记忆法是一种颇具荒谬性的联想,是非自然的联想,有点夸张,有点谬化,甚至离奇古怪的一种联想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