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架构调整 联想ssg部门

admin 电脑硬件 6

联想集团现在的管理方式

快船·大船·舰队

联想架构调整 联想ssg部门-第1张图片-星选测评

平底快船

从1984年到1987年,联想的组织结构被称为“平底快船”模式。这一时期,联想组织架构比较简单,设有经理室、技术开发部、工程部、办公室、财务部和业务部等,所有的部门都由总经理直接指挥,权力高度集中,没有层级,人员和部门一专多能。这种管理模式能够维持组织的灵活性和快速决策,还有利于资金批量投放、快速回笼。

“平底快船”结构是针对联想当时公司规模小、产品少、资金少、人员少和经营额小的特点而形成的,这种模式能保证各部门和员工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信息反馈,领导也有能力和精力对为数不多的下级实施监督和控制。实践证明,“平底快船”结构适应了当时环境和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促进了联想的发展。

大船结构1988

年,联想通过几年的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积累了上千万的自有资金和上亿元的营业额,人员和产品都大幅度增加。而它原来的“平底快船”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的快速发展了,并产生了很大的弊端。于是柳传志提出了“大船结构”的管理模式,将权力收归集团,这也是联想集团的第一次组织结构大调整,为企业开创了一个新局面。

“大船结构”的主要特点是“集中指挥,分工协作”,即围绕公司开发、生产、经营三大主体,设置了一个决策系统、一个供货系统、一个财务部门,实行人员、资金统一调动管理;各“船舱”即各专业部门实行经济承包合同制。这种管理,任务明确,流水作业,有利于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有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

“大船结构”的优点在于,企业一旦形成坚强有力的整体,就能产生“1+1>2”的总体效益。这种结构使联想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和声誉,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支持与信任,也帮助其开发出了一系列高技术的前沿产品。同时也增强了它开拓市场的能力、企业竞争力及抗风险能力。

随着事业的不断发展,联想人对“大船结构”模式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因“大船结构”而形成的“大船思想”已扩展到联想的企业发展战略、海外战略上,并逐步延伸到企业的思想意识形态上,成为了企业的主导思想,成为联想人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舰队模式

柳传志的“大船结构”强调了中央集权,有效地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但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小船”的发展,导致一些员工没有了以前的积极性。

1993年,联想第一次没有完成既定的销售任务,随之而来的是外部环境也变得异常严峻,国外品牌大量抢占市场份额。在这种情况下,联想的“大船结构”管理思想与快速发展的公司业务产生了矛盾,不仅不协调,反而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为了解决“大船”笨重的问题,柳传志开始尝试和实行事业部体制,逐渐形成集权和分权相结的“舰队模式”。

柳传志在“大船结构”的基础上提出的“舰队模式”,是联想的第三个管理阶段。这种管理模式在释放各条“小船”的同时又用统一的财务将他们“绑”成一支舰队。在1994年3月19日,联想成立了微机事业部,联想电脑的研发、采购、生产、销售、服务全部环节都统一由事业部自行管理,制定了以市场为导向的战略。从此,联想的管理思想也由“大船”转变为“舰队”,从而实现了生产力的又一次解放。

“舰队管理”模式的优势在于不仅发展和强大了“大船结构”提出的整体作战的企业利益要求,而且还加入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此后,联想的销量迅速增长,达到了“通过加强管理来促进业务的发展,业务的发展又反过来刺激管理需求”的目的。联想进入了连续4年销量和利润保持100%以上增长的高峰期。联想的舰队管理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联想公司发展阶段的大事件~急~

柳传志带领创业(1984-1993)·重大事件: 1984年,联想在一间小平房里开始了它的创业历程。在柳传志的带领下形成了平和的技工贸一体的经营架构和运营体制。·1984年联想创业·1985年联想汉卡推出·1988年香港联想成立·1989年联想集团成立·1993年第一台586电脑改革自有品牌立足(1994-2003)·重大事件:联想内部体制改革成功实施,打造了“大联想”销售网络,成为中国的PC之王。2001年神码从集团分拆,杨元庆走上前台。·1994年微机事业部成立·1994年联想香港上市·2001联想与AOL合资·2001年分拆神州数码上市·2003年启动Lenovo新标并购IBM PC国际化(04-08)·重大事件:联想并购IBM全球PC业务,成为一家真正的国际化企业,随着完成并购的整合阶段,联想开始向全球推广,开拓全球消费市场。·2004年联想购IBM全球PC业务·2005年联想宣布全球业务组织变革·2006年联想高层调整步入国际化·2007年联想发布奥运战略·联想1亿美元出售手机业务柳传志再次领军走向伟大(09-)·专访柳传志:重出山义不容辞 2月5日,柳传志重新担任联想董事局主席。柳传志接受新浪独家专访时称“联想就是我的命”,重新出任董事局主席“义不容辞”。·详解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职责·寄予杨元庆带领联想走向伟大·再评收购IBM PC:获初步成功·杨元庆是未来领导联想的合适人选·明确联想新战略

联想集团的股权构成

联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公司23.81%的股份,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杨元庆作为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持有公司0.92%的股份,公众持股56.53%。

联想集团发展历程

公司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1984年到1994年为公司成立及初创阶段;

2.1994年到2004年,公司上市,得到初步发展;

3.2005年至 2009年为公司快速发展阶段,2005年公司收购 IBM的PC业务,拓展全球业务并成为全球500强;

4.2010年至今公司业务不断拓展,新兴业务领域迅速发展。

联想集团营收

2011-2021财年,联想集团营收整体呈现出增长趋势,整体由166.05亿美元增长到了607.42亿美元,这主要得益于公司主营业务的持续增长和业务范围的不断拓展。

拓展资料:

联想集团管理层

1.杨元庆作为公司董事长兼CEO,拥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硕士学位,并自2001年起担任联想集团总裁兼CEO,行业经验丰富,把握联想发展方向。2004年,带领联想收购IBM PC业务,这是联想至关重要的战略选择,奠定了今天联想的发展格局。

2.2014年,联想收购IBM x86服务器业务及摩托罗拉移动业务,布局发展各业务条线。同时,在其带领下,联想业务集团架构不断调整,深入布局物联网生态系统,把握未来行业智能化转型方向。

3.Gianfranco Lanci负责运营智能设备业务集团,拥有30多年的经验,包括在德州仪器(TI)和宏基(Acer)担任领导职务。Sergio Buniac负责摩全球托罗拉移动业务集团,在其领导下,公司巴西、智利、墨西哥、阿根廷、哥伦比亚和秘鲁在拉丁美洲的市场份额中稳居第二。

4.蓝烨担任数据智能业务部高级副总裁兼总经理,负责实现智能转型并在垂直行业中交付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尤其是在升级智能制造方面,1993年加入联想,为联想在中国的快速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标签: 联想 架构 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