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联想集团现在的总资产有多少
联想集团的净资产只有234.5亿,而收购IBM、摩托罗拉等企业产生的318亿商誉10多年未计提减值,递延所得税还有154亿,若是现在进行清算,立时就资不抵债了。在拖欠供应商上千亿贷款的情况下,联想集团27名高管层于2020年还拿走了9.34亿元的天价薪酬,把上市公司的钱塞满自己的腰包,然后把风险和债务留给母校、银行和供应商。
拓展资料
一、组织架构
联想和微软签署合作备忘录联想集团全球分为2大总部,第1个是位于中国北京市联想集团全球行政总部的所在地联想中国大厦,第2个是2004年中国联想集团收购美国IBM全球PC业务时在纽约刚设立的临时总部,称为联想国际。而中国北京市联想集团联想中国大厦是联想集团真正的全球行政总部所在地。2004年中国联想集团收购美国IBM全球PC业务后,同时在中国北京和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罗利设立两个主要运营中心,通过联想自己的销售机构、联想业务合作伙伴以及与IBM的联盟,新联想的销售网络遍及全世界。联想在全球有27000多名员工。研发中心分布在中国的北京、深圳、厦门、成都和上海,日本的东京及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罗利。
二、联想控股的股权结构变化控股的主要股东
1、国科控股:国科控股历属中科院,是联想控股第一大股东。
2、联持志远和联恒永信,两者是联控的员工持股平台,源于2001年成立的联控员工持股会,股东为联想控股600多位老员工。
3、泛海控股,2009年国科控股公开挂牌转让联想控股股权引入战略投资者泛海控股。
4、王玉锁,2019年1月联想控股引入战略投资者中国天然气大王新奥能源实控人王玉锁,联恒永信向新奥国际出售5409万股,每股价格21.56港元,总对价11.66亿港元。
5、柳传志等高管持股,2011年12月泛海控股将9.6%联控股权转让给柳传志5名自然人。
三、联想控股到底值多少钱
联想集团持股市值为人民币155亿元(175亿港元),神州租车持股市值为55亿(63亿港元),联保投资持股根据最近一次转让估值9亿元,拉卡拉根据最近一笔转让估值为19亿元;翼龙货估值21亿元金融服务业务中的正奇金融估值93亿元,汉口银行给予10倍PE对持股估值159亿元,苏州信托给予15倍PE对持股估值94亿元。
中资保险公司的联想控股有限公司
1。联想控股有限公司
2006年营业额(人民币):403亿3096万
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是一间非相关多元化投资控股公司,成立于1984年、前身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由中科院计算所11名科研人员凭借20万元资金创立。公司以产业报国为己任,致力于成为一家值得信赖并受人尊重,在多个领域内拥有领先企业,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化控股公司。
目前,公司业务已涉及IT、风险投资、房地产等产业,投资控股的企业包括:联想集团有限公司、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联想投资有限公司、北京融科智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
2。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2006年营业额(人民币):269亿6900万
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创立于1992年11月17日,是上海第一家民营高科技企业集团,创业者主要来自于复旦大学的青年教师和团委干部。创业以来,复星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下,坚持走知识经济发展之路,从一家注册资金10万元、自有资金3.8万元的小型科技咨询公司起步,发展至今成为拥有净资产25亿元、总资产45亿元的大型控股企业集团。形成了以现代生物与医药产业为主导,房地产业、信息产业共同发展的产业框架。在多年的发展中,复星集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连续多年名列上海民营科技企业百强三甲,连续4年在上海科技企业界及非公经济界名列纳税第一名,并被列为国务院首批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单位。复星集团2000年度实现销售收入43亿元,上交税收1.27亿元。目前,复星体系中已有复星实业、羚锐股份、天药股份等5家国内上市公司,三大支柱产业已先后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产业集团。复星集团将坚持走知识经济之路,实施"稳中求快"的战略,在立足产业经营核心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强化以资本运作为核心的投资银行业务,健全为合资企业的服务与督导的管理体系,力争在未来几年中,每年增加1-2家上市公司,逐步形成以资本为纽带的大型控股企业集团。
3。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
2006年营业额(人民币):204亿200万
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家特大型冶金企业,位于新兴港口城市-江苏张家港市,企业现有总资产41亿元,净资产31亿元,固定资产总值25.8亿元,职工5000余名,占地3平方公里。
沙钢目前拥有整体水平达国际九十年代先进水平的“90t超高功率竖式电炉--90tLF精炼炉--五机五流连铸--26机架全连轧高速硬质线材生产线一条”;“75t超高功率电炉--LF精炼炉--四机四连流铸--18机架全连轧热轧棒材生产线一条”;以及装备水平属国内一流的热轧窗框钢半连轧生产线7条和年产30万吨优质棒材连轧生产线等,企业年产钢和材能力分别达163万吨和220万吨,为国内最大的电炉钢生产基地和热轧窗框钢生产基地。
4。东方集团
2006年营业额(人民币):201亿45万
东方集团创建于一九七八年,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家投资控股型企业集团。东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黑龙江省第一家股票公开发行并上市的企业,也是中国最早实行股份制改造并获准上市的企业之一。东方集团股票于一九九四年一月六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一九九六年入选道·琼斯中国88家指数股和上证30指数样本股。目前主营投资和经营六大产业:
金融保险业、建材流通业、信息产业、港口交通业、高新材料业和地产建设业。其中主要参股企业中国民生银行、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吉通通信有限公司和控股企业东方家园有限公司、东方卫星网络技术有限公司、锦州港股份有限公司、东大电工有限公司均属各领域具有代表性的企业。
5。南京斯威特集团有限公司
2006年营业额(人民币):179亿3674万
斯威特集团是1992年创建的民营高科技企业,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经过12年的不懈努力,已经成长为一家新兴的投资控股集团。现有100多家成员单位,主要涉及高科技产业、家用电器产业、装备制造业和传媒产业,其中包括有“上海科技”、“中国纺机”、“小天鹅”、“陕西长岭”等上市公司,有与美国摩托罗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合作成立的六家合资企业。
6。广厦控股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2006年营业额(人民币):156亿4435万
广厦控股公司以建筑和房地产为主导产业,以产权为纽带,下辖广厦建设集团、广厦房产集团、广厦投资集团、广厦旅游集团、广厦传媒集团、广厦国际集团六大行业集团和一家上市公司——浙江广厦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建设部推荐的全国建筑业首家上市公司),各行业集团对下属80余家成员企业分行业进行管理。公司现有员工50000余人,总资产140余亿元。2003年,列浙江省百强企业第三位、50强民营企业第一位,是浙江省政府重点培育的26家大企业之一。2004年,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六位,继续列浙江省民营企业第一位,并荣获首届“中国优秀民营企业”称号。
7。万向集团
2006年营业额(人民币):152亿1180万
万向是以万向集团公司为主体的企业集团,始创于1969年。现为国家120家试点企业集团和520户重点企业之一。2005年,实现营业收入252.15亿元,利税12.40亿元,出口创汇8.18亿美元。
万向主业为汽车零部件业,经历了从零件到部件,再到系统模块供应的发展轨迹。现有专业制造企业32家,在国内形成了4平方公里制造基地,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国家级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三十六年间,万向的发展持续、稳健,自1969年以来尚无季度亏损记录。在此期间,万向以生产专业化、产品系列化为基础,实现了产品走出去——人员走出去——企业走出去,成为中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之一,主导产品国内占有率达65%以上,在海外8个国家分别设立了18家公司,产品进入了美国通用、福特等国际级大汽车公司的生产线,覆盖了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
8。太平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2006年营业额(人民币):152亿100万
9。苏宁电器集团
2006年营业额(人民币):123亿1300万
苏宁电器集团是1990年创建于南京的原生型民营企业,从春兰空调专营起步,历经10年顺势进入综合电器和信息家店的经营,目前已经成为集家电,电脑,通讯为一体的国内领先的大型3C电器连锁企业。苏宁电器连锁加盟网络现覆盖全国六个行政区域,28个省、市、地区,2003年经营收入突破120亿元,上缴国家税收4亿元,吸收就业达3万人,捐助社会公益事业1060万元,在全国商务部统计的中国连锁百强企业中,名列第七位,位居江苏省最大的商业流通企业,济身江苏省优秀民营企业和优秀民营企业家行列,并当选为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会长单位。
10。横店集团
2006年营业额(人民币):120亿2001万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联想200多亿净资产,想募集100亿发展业务,华为为何不这么干
关键是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一是华为是高科技公司,注重科技研发,注重积蓄企业发展后劲,舍得投资研发新技术。而联想只是一个组装公司,这两年研发投入比只有2%多,连国家的高技术企业认证的最低标谁都达不到;二是华为高瞻远瞩,未雨绸缪,打算长远,资金使用安排合理,不会出现用钱荒和资金紧张。而联想资产负债率已近90%,资金紧张,只有想办法上市募集;三是华为的资金投向和联想也不同:华为的资金一是投入研发,二是舍得向一线研发人员发高薪。而联想是不舍得研发投入,但舍得向高管发高薪:杨元庆年薪1.68亿,就连已退休的柳传志也近亿元。一方面高管富得流油,一方面企业资金短缺,这种怪象,联想十分突出。
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一个科技企业,一个机壳企业,现在还想把企业掏空成壳子
联想与华为,同时并驾齐驱发展三十年,现在资产拿上台面一比对,伤害性就出来了。以前联通是国货之光,买联想是爱国的代名词,目前看来,这就是一个笑话。柳某和柳某某就是一损公肥私,吃干抹净的家伙,把好好的一个公司办成面子公司、架子公司,为了捞一百亿,粉装玉饰,连脸面都不要了,还好没有得逞!
反观华为,在美国没有制裁之前,不显山不露水,多少国人不清楚华为在世界发展得如此之大,后径之强大!通过这两年与美国真刀实枪的对抗,让我们知道了华为的强大!同时看到,华为的钱是用到骨子里、用到研究上、用到刀刃上了!
经过对比,联想是为了大,为了架子为了面子,需要一百亿来打胖脸皮充胖子,而华为骨子里是骄傲的,只赚自己能力内的钱,花自己辛苦赚的钱!
脚踏实地的华为是值得我们敬佩的!而花架子的联想,劝大家别去想了!
华为不上市募集资金,是为了更多的资金用于企业的发展和科研投入。
因此,联想与华为创办企业的时间相差无几,但两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却有天壤之别,就充分地说明了上述观点。
华为被世界公认为世界领先的高科技公司。而联想只能被大众公认为世界组装工厂。
联想只会卖,只会圈国人。
买办怎与栋梁比?
华为不差这些钱,上市了就意味着更多股东分享企业利润,不缺钱就没必要这么做了
华为已经成为世界级的真正高科技企业了。华为坚持不上市,已经看到了任正非世界高人一等的宏达思想,试想,如果华为上市以后,必然被资本尤其被美帝资本全面控制,其结果就是其发展路线必然被资本所左右,甚至华为领先世界的高科技成果就必然被美帝资本收入其囊中。以后中国的高科技产业也必然被美帝控制,随时可以对中国发号施令,也随时对中国卡脖子,美帝要求华为上市的最终目的就是用资本为华为挖下一个要命的深坑,也是为中国挖下一个永远翻不了身的罪恶深渊。[大笑][大笑][大笑]
上市是为了“发展业务”?没那么简单吧!
提到老一辈企业家,绝对绕不开柳传志和任正非,两人和所创办的企业有着太多的共同点,但历经30余年,走上了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柳传志和任正非同岁,都是1944年生人,都是国内最早一批企业家。
1984年,柳传志在中科院计算所的支持下创办了联想集团的前身—中科院新技术发展公司,从公司名字和背靠的中科院来看,联想属于“技术公司”、“科技公司”。然而联想的第一桶金却不是通过“技术”获得的,而是贸易获得的,说起来难免有点“讽刺”。
通过贸易完成原始资本积累的联想“不忘初心”,1990年取得PC生产许可证,联想牌电脑在国内市场推出,这才算真正回归到技术领域、科技领域。
我们不否认联想集团在微机领域的地位,曾经的联想电脑也是国货之光,深受消费者青睐。但目前很多消费者对联想电脑越来越不“感冒”,因为联想虽有“高科技、新科技”之表,但“组装公司”的帽子却一直摘不掉,比如联想曾部分收购IBM、摩托罗拉、日本一些电脑品牌,业务范围和品牌杂七杂八,但关键配件多源自进口,与其说是在研发电脑,不如说是在组装电脑,这一点从联想低研发投入上就可见一斑:
联想在2019财年、2020、2021三年研发投入占收入的比例分别是2.98%、3.27%、2.92%,这个研发投入比有多低?且不与华为做对比,就说科创板上的这些企业,近三年研发投入平均占比为9.43%,联想集团不及平均水平的1/3,实在是太低了,难怪被冠上“组装公司”的头衔。
不仅研发投入比低,负债率也很高,这很难让人把上市是为了“发展业务”联系在一起,更容易把“上市圈钱还债”联系在一起:
根据前一段时间联想发布的招股书,最近3年,联想负债率分别是86.34%、87.37%和90.5%,负债率呈现上升趋势,虽然净资产有237.17亿元之多,但负债总额却有千亿之多。那么联想上市是为了“发展业务”?是为了发展技术和高科技?恐怕没那么单纯,圈钱还债的味道更浓一些。
除了诟病于研发投入比低、负债率高以外,高管薪酬太高也被诟病:从数据来看,近三年,联想董事、高管、核心技术人员的薪酬总额是5.65亿元、9.09亿元和9.34亿元,占净利润的13.30%、16.25%、10.75%。把高管薪酬占比和研发占比作个对比你会发现,净利润用在给高管发放薪酬的比例是研发投入的3-5倍。
反观华为,坚持每年将10%以上的销售收入投入研发,远高于联想;另外,华为几乎“全民持股”,通过员工持股平台,99%以上的股份在员工手里,作为创始人的任正非占股不到1%,且还在连年减持,让步股份于员工。
写到这里,把联想和华为放在一起,难免有点“脸红”,华为在科技研发上越投越多,而联想有点跑偏了。
正是因为以上原因,上交所在9月30日受理了联想重回A股的IPO申请,但10月8日就被打回了,联想上市终止,从始到终用时8天,成为史上最短时间内被终止的科创板IPO的企业。
联想的胃口似乎有点大,200多亿元的净资产竟然想募资100亿,要知道在港交所上市20多年,目前的市值不过才900亿,想回A股圈100亿?想得有点多、有点不切实际。
至于华为为什么不选择上市,我想就不必过多解释了,华为如果想上市,从体量、资产负债比、在科技领域的地位等方面都是符合的,而且上市必然会受到资本的青睐,市值暴涨是板上钉钉的事。
但任正非的华为没有上市的想法,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不想染指资本市场,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高科技研发上,这与绝大部分企业“上市圈钱、一夜暴富”的想法是完全不同的。
净资产?这些家伙往往把资产价值通过贿赂评估高高的,故可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