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树郭橐驼传作者怎么会以养树联想到养人
我问养树,得育人术——《种树郭橐驼传》课堂练笔
围绕文章第三自然段种树的心得,反思教育的问题,并以“我问养树,得育人术”为题,写一篇短文。
1、闵楠: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学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学,非吾业。”
然吾在校,见长人者好烦试卷,若甚助焉,而卒以烦,旦暮师来而呼曰“师命促尔学,勖尔听,早背而书,早默而文,备而新课,温而旧知。”响铃而聚之,呼人而叫之。吾学子少休憩以背书,且不得暇,又何以休吾生而安吾神耶?故累且晕,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2、刘超凡:
郭橐驼种树,埋下了一份怡然的心性,收获了一种为官之道,一种育人之术。
养人育才之理自然寓其于内,又出乎其中。将婴孩比作一张平展无遗的白纸,实为贴切、恰当。似那未萌发的种子,用母之慈,去润其心性;用父之严,去灭其燥热;需母之爱,来活其血流;需父之厉,来舒其筋骨。倘若此时便弃之如浮萍断根,不闻不问,那无异于驾一叶扁舟于那汪洋之上,孩子即使不至于翻覆,也会迷失方向误入歧途,不复得路。故此时的幼苗,需要您倾心栽培,树立一种标榜,一盏航行明灯,待到其发展势态已成熟,有了其内心笃定的人生方向,便可顺天致性,任其自然。正如到了树干挺拔之际,便需要更广博的空间来舒枝展叶,“久在樊笼里”的心地有了一种张力,需要喷涌而出,此时,便请人父母们割爱忍痛,“勿动勿虑,去不复顾”。从悉心照料、精细呵护的“爱之切”,到“置若罔闻”“视若无睹”的弃之痛,的确难矣!
十年树木,树得秀木、朽木各一桩;百年树人,树成才人、庸人各一位,育人之辛苦,确也如此。
3、辛戈:
郭橐驼所种之树“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有其自己种树的一套理论,对于育人同样适用。
一个有用之才,不一定要从小培养其各方面的才华,使其全方面发展。培养人才之人需观察所育之人的天性,使其个性彰显。顺应人本身的天性,从而使人有特别之处,之后便可充分发展其长处。培养时就应尽心尽力,爱护有加,使人能够有凭借其天性生存下去的能力。“其置也若弃”,不对所育之人施加任何压力,任其发展。拼搏于社会,也会获得丰富的阅历。
总得来说,育人同植树。苦心栽培后,就要彻底放手,任其天性发展。就好像《庖丁解牛》中所说,“依乎天理,批大隙,导大款,因其固然”,才能不伤刀。
4、罗博文:
橐驼养树,能顺木之天;长辈育子,其能顺子之意邪?实则不然。鲁迅在《拿来主义》中曾说道:“我们应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取其懂得换位思考之精华,去其过于放纵之糟粕,岂不两全其美?
橐驼懂得了换位思考,从而获取了种树的正确方法;纳威人懂得换位思考,从而达到了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如今的家长一意孤行,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的身上,使得如今的学生背负着难以想象的巨大压力;当今的教书育人之处本应是“不亦乐乎”的为学境界,但随着一个个“最牛班级”的出现,“不亦恼乎”的为学之态已悄然蔓延。。。。
难道“勿动勿虑,去不复顾”便能解决现状?
非也。“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过于放纵是愚钝,快马加鞭则是聪慧。
重庆司法司原局长文强正是过于放纵自己而锒铛入狱;仲永的聪颖也正是由于他父亲的放纵而消失殆尽;越王勾中践卧薪尝胆,时而自己给自己“加鞭”,最终赢得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完胜。
所以取其懂得换位思考之精华,去其过于放纵之糟粕,可谓因养树而真正得养人术焉。
5、周子茼:
所谓育人,就是教好一个人做人的涵养,而培育人是要有方法的,方法用对了,人就一点就通。首先,我们可以把自己比作一碗米,让父母来做那酿酒的人。米可以成为米饭,也可以成为通休莹澈的美酒,这便取决于父母对我们的酿造。要知道酿酒可是不容易的,要先经过洗米等工序这就如同父母在向我们灌输美好品德和知识,之后,在时间的煎熬和打磨下,我们终于成为佳酿。而在这期间,我们身为米,一定应该耐得住寂寞,让坚强充实我们的胸膛,也不应该辜负父母对我们的期望。总而言之,育人先育已,身正影不斜,只有自己做一个有涵养的人,才能掌握育人之术,为下一代指明前行的路。
6、于鲁豪:育人之树
看完此段,让我想起“庖丁解牛”这一典故,且不说庖丁与郭橐驼哪位更胜一筹,明白的只是那人世间的真理,育人就像种树,自古以来人与树就有着密切的联系,像什么“人挪活,树挪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等经典古训还时常在我们耳边萦绕,足见人与树的关系十分紧密。在植树种树中有一理,让我感受颇深,就是“放手”,放手用在育人上可不是放任自流,就如“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只要将孩子导入正道,那学什么玩什么,只要孩子有兴趣,如果不出意外,将来一定有出息,记得去年一个小小的奥数让人们发现了中国教育体制中的不足,学校不但不“放手”,还让父母跟着一起督促孩子学习奥数,孩子的课余时间全花在了奥数上,到最后热猝灭的只有一张入学通知书,可怜天下父母心,便这“虽曰爱之,其实害之”,父母不仅使孩子的童年在黑暗中度过,这还将一代代传衍下去,如果上天显灵,也许中国能多几个数学家,但在现实中这样的教育下孩子们只会在狭小的空间中寻找知识,这可真像井里的那只蛙,哪怕家长们稍微放松一下手中的“权威”,让孩子们体验片刻的童年时光,我想美好的回忆会让孩子们在学习上更加专注、认真,今日的花朵,明日的栋梁,可指日而待也。
育人之道,植树之理,育人植树岂有异乎?
7、王旭:
世间万物皆有天性。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则木多硕茂;顺人之天以致其性,则人多栋梁。扬长,乐学也;避短,苦学也,何其苦学哉!避短而不扬长者,其必无一技善之,且多辛劳,终一无所获。行事依无性,随心而已,而豁然开朗,岂不乐哉!然天性,天赐之物,犹如璞玉,须精雕细琢,方可成材。
方其雕琢之时,劲力犹为重要。若轻,则雕之不足;若重,则毁其全部,如他植者养树,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郭橐驼实为人之伯乐,若人皆若属,则育人有望,天下有望也。
学会学习具体包括乐学善学
学会学习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学会学习”是现代学习的一种新观念。一是学习者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技能、方法诸多方面形成高度统一;二是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人才观;三是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四是深刻认识学习的本质,主动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优良的学风。
并学会正确感知信息和有序加工转化信息的基本原理和学习的基本规律;学会并能正确感知信息的观察、阅读、听讲、记录的基本方法;加工转化信息的想象、联想等形象思维和形式逻辑思维方法;存贮、提取信息的科学的记忆方法。
利用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构建新的信息结构系统的辩证逻辑思维方法;确切传递、输出信息的表达方法;开发创造新的信息体系的创造思维方法,以及评价学习质量的评价方法。
学会学习,实质是学会并能正确应用有序感知、加工、转化、生产、创造信息,主动进行自我开发、建设、超越、发展的基本方法和主动修养良好学习品质、优良学习作风的方法。学会学习必须遵循的基本原理,就是学会并能正确应用关于人在学习过程中的认识循序发展原理。
“学会学习”的涵义:
1、必须有效地认识影响学习情境的有关因素,并依此来安排、组织、调整自己的学习活动。
2、必须对自己学习的心理活动有自我意识(具有元认知意识)。
3、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形成新知识的“落脚点”或“固定点”。
4、必须有符合自己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5、必须懂得合理用脑,讲究用脑卫生。
6、必须学会把已掌握的知识、方法、动机、态度迁移到新的学习情境中,解决新的学习问题。
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
如何做到让学生乐学会学
杜小红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识字总量约为
3500
个,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之一。而低年级就要求认识常用汉字
1600
~
1800
个,因此在低年级阶段,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识字的兴
趣,正确引导,使学生乐于识字,学会识字。
一、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
“
乐
”
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
在学习上并没有
明确的目的性,有意注意的时间持续很短,因此,在四十分钟的课堂
教学中,
入何牢牢抓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
得尤为重要。
1
.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想让学生喜欢识字,首先
得让学生没有心理负担,
敢于在课堂上畅所欲言,
因此创设一种民主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只有放下架子,亲近学生,
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接受知识。
实践证明,
在这种气氛下
进行的学习,
学生的兴趣浓,
主动性高,
往往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2
.采用直观的教学方式。遵循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恰当地运用
直观教具,尤其是电教手段,可以使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显得比较
简单,明确和具体。艳丽的色彩、生动的形象、动听的声音把学生牢
牢地吸引住,
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识字的效率,
还能让学生很快领悟
字词的意思。例如:在教学生认识生字
“
笔
”
字时,我先拿出一支毛笔
让学生摸一摸,
问:
这支笔是用什么来做的?学生们很快地说:
用
“
竹
子
”
和
“
毛
”
做的。然后再引出生字
“
笔
”
。实践证明,采用直观的教学方
式,能使生字的出现更为形象、自然,符合学生的形象思维,因而形
成的印象就更为深刻。
3.
少批评多表扬。低年级学生思想单纯,爱听好话,爱受表扬,
只要教师一表扬,便劲头十足,会有出色的表现;受到批评,则萎靡
不振,注意力容易分散。低年级教师要学会
“
哄
”
孩子,要准备一百顶
“
高帽
”
给学生戴,
而且要真心实意地给他们戴。
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
应以表扬为主,我在课堂中经常说的是
“
你真聪明!
”“
你真棒!
”“
有进
步了
”……
有时,学生说得好的时候,全班同学还和我不约而同地一
起说:
“
你真棒!
”
于是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更浓了。
二、采取各种方法,让学生
“
会
”
学
学生的兴趣有了,
得把生字正确识记下来,
该如何引导学生学会
正确识记字词呢?我归纳了以下方法:
1.
联想形象识字。在生字中,有的字是象形字,如:《口耳目》
一课的生字,
这类字很容易让学生由字联想到它所表示的形象,
还有
一些字虽然不是象形字但它的笔画组合在一起往往是一幅图画。
利用
这一特点,在识字过程中可以用联想形象的方法帮助识记。如:学习
“
鼠
”
字,
“
鼠
”
它像只小老鼠,上面的
“
臼
”
是老鼠的脸,下面的是小老鼠
的牙齿。这样一想,这个字就会深深地印在脑子里,学生的想象力和
创造力也就得到了发展。
2.
构字规律识字。在学习的汉字中,有许多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
上汉字组成的,
有趣的是它们的意思就是这几个汉字意思的组合。
如
学习
“
明
”
字,课件先出示一个太阳图和汉字
“
日
”
,让学生观察,感受
太阳的明亮,再出示月亮图和汉字
“
月
”
,说明太阳和月亮在一起时就
更明亮,就组成一个
“
明
”
字。会意字的结构特点,让人隐约感受到中
国人造字的智慧,
让学生感受到了识字的乐趣,
激发了学生更大的识
字热情。
3.
比较联系识字。在生字中有许多相近的字,在学习时,不要让
学生单独去认字,而是把相近的字一并出现,在比较中识字,在联系
中区别。如:学习
“
目
”
字,可与
“
日
”
字相比较,
“
日
”
太阳只有一个,所
以
“
日
”
里只有一横,
“
目
”
眼睛有两只,所以,
“
目
”
里有两横。如:学习
“
她
”
字,
可与
“
他
”“
地
”
相联系比较,
在学生观察比较后,
让他们总结出:
这三个字的右边都是
“
也
”
,
但又有不同,
男人他是
“
亻
”
旁,
女人她是
“
女
”
旁,
“
地
”
是与土有关,所以是
“
土
”
旁。这样,学生通过比较它们的偏
旁及其表示的意义,便不会混淆了。
4.
表演动作识字。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肢体动作演示字的形义
联系。在所学生字中,有一部分是动词。学动词时可以想一想动作,
再做一做动作。
如:
学习
“
跑
”
字,
先想一想跑的动作,
然后再做一下,
这样学生就会明白
“
跑
”
是用(足)跑,所以是足字旁。这样不但让学
生记清了字形,而且弄懂了字义,学起来不费力气,学生还很踊跃。
5.
游戏识字。学生学过的字很快会忘记,在教学过程中,要巧妙
利用游戏,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乐学,喜欢学,有主动学
习的意愿,能够主动识字,快乐识字。在学习了合体字后,设计了一
个
“
摘苹果
”
游戏。把所学字的偏旁与部首分别写在半个苹果上,打乱
贴于一棵苹果树上,
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思考、
判断把偏旁和部
首组成字,谁读准了,读对了,就把
“
苹果
”
送给他。这样学生不仅学
习情绪高涨,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快速思考、判断的能力。
6.
结合生活识字。汉字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要让学生养成留
意周围事物、学习生字的习惯。创设识字环境,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
能力。
让学生将自己作业本上的名字都标上拼音,
让学生轮流发本子,
扩大识字量。还可通过
“
每日一句话
”
、
“
每周一首古诗
”
诵读活动,让
学生巩固学过的生字,认识新字,同时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通
过各种教法,
各种途径,
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熟练地掌握所学的生
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识字学习由枯燥变为有趣。让他们独
立探索、大胆想象,去想各种各样的巧妙办法,这样,识字教学会变
得很容易。
总之,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有了学习方法,
就有了学习的效率,这对学生来说是
终生享用不尽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