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乐游 联想游戏本叫什么

admin 电脑硬件 1

“乐游春苑断肠天”的出处是哪里

“乐游春苑断肠天”出自唐代李商隐的《柳》。

联想乐游 联想游戏本叫什么-第1张图片-星选测评

“乐游春苑断肠天”全诗

《柳》

唐代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作者简介(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柳翻译及注释

翻译

曾经追逐东风,犹如舞女在宴席上翩翩起舞,那时正是繁花似锦的春日,人们在乐游原中游玩。怎么会到深秋的季节,已是夕阳斜照,秋蝉哀鸣的景象了。

注释

①断肠天:令人销魂的春天

柳赏析

对比手法 1.诗写的是写秋日之柳,但诗人不从眼前写起,而是先追想它在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上来。你看,在士女如云的乐游苑上,在繁华似锦的春日,婀娜多姿的春柳和飘然起舞的舞女在热闹的舞筵上结合了起来,分不清谁是舞女,何为柳枝,意境是何等的优美!而眼前的秋柳,却是完全相反的另一种景象。“清秋”“斜阳”“秋蝉”点染了环境的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诗人正是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表达了对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叹之情。全诗句句写柳,却不着一个“柳”字。句句写景,又句句抒情。诗人年轻时充满幻想和信心,怀有远大抱负,正如洋溢着勃勃生机的春柳。然而由于党争倾轧,诗人一直过着一种沉沦的生活,诗中经历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诗人自伤迟暮、自叹身世的真实写照。 2.以春柳作比,来写秋日之衰柳,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李商隐青年时就中进士,怀有“欲回天地入扁舟”的远大抱负,然而由于党争倾轧,长期沉沦下僚,此时悼念亡妻,悲叹前路,其心情之惨苦可想而知,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不正是诗人自伤迟暮、自叹处世的生动写照?

“逐”有随着之意,用了拟人手法。本来是东风吹动柳枝,用一“逐”字,说柳枝追随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形象更加生动可爱,表现了柳枝的生机可爱。

春日柳长,迎风摆动,但诗人并没有直接描写,而是赋一“逐”字,把柳人格化。本是风吹柳动,却偏要写成柳逐风起,再加上“拂舞筵”三字,更易让人联想到那迎风而动的柳条就是一位酒筵之上翩翩起舞的美女,翠袖绿裙,左摆右摇,煞是好看。可谓将拟人手法运用得深入无痕。

第四句两个“带”字也分明是将柳写作人。两句连起来读,我们可以这样来解释:你怎么愿意在清秋之日,既带着昏黄的斜阳,又带着凄鸣的寒蝉呢?诗人把斜阳照柳,秋蝉鸣柳反说成“带斜阳又带蝉”,这一反,却将柳的形象凸现出来了。

《赠柳》,其实就是咏柳。咏而赠之,故题曰“赠”。前人认为此诗有本事,冯浩并认为系为洛阳歌妓柳枝作。由于年代久远,别无旁证,真实情况,已难考知。

李商隐对柳很有感情,他的诗集中,以柳为题的,多至十几首。这一首同他别的那些咏柳诗不同,它的背景不是一地一处,而是非常广阔的地域。“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首联就从京城长安到大江之滨的江陵,写柳从北到南,无处不在,“掩映”“参差”,秀色千里。

“掩映”、“参差”,是写柳色或明或暗,柔条垂拂的繁茂景象,点出时间是在春天。由“从”(任从)到“更”的变化,把柳的蓬勃生机,渲染得更加强烈。次联“风流”、“婀娜”,则是写柳的体态轻盈。柔长的柳枝,千枝万缕,春风吹拂,宛若妙龄女郎,翩跹起舞,姿态是非常动人的。“见说”是听见别人说,包括古今之人对柳的赞赏。“来当”句是说自己见到眼前之柳的时候,正当其婀娜多姿之时,表现出诗人的欣喜之情。上面四句,从广阔的背景上,对春柳作了生动具体的描绘,写出了她妩媚可爱的风姿。

下面接写柳色绵延不断。一到春天,路旁堤畔之柳笼烟罩雾,葱茏翠绿,望之令人心醉。诗人的目光,正是被这迷人的柳色所牵引,向前移去,直到桥边,眼看柳色就要被隔断,可是跨过桥去,向旁一弯,却又顺着长堤,向前延伸,最后虽然眼中已望不见柳,但心中仿佛仍然见到青青的柳色向远方伸去。“行”作“行踪”、“踪迹”解。“意相随”既指春柳傍随长堤而去,也指诗人的心为柳所系,紧随不舍,最后直至青楼酒旗、柳花似雪之处。“青楼”、“酒旗”是人间繁华之地;飞花似雪是春柳盛极之时。“忍”即忍心之意,字里透露出诗人的痛惜之情。花飞似雪,固然美极盛极,然而繁华已极,就意味着离凋谢不远。两句把春柳的繁华写到极致,也把人的爱惜之情写到极点。纪昀评此诗云:“五、六句空外传神,极为得髓。结亦情致可思。”(《李义山诗集辑评》)这四句,意境很美,言外之意不尽,很耐人寻味。

柳创作背景

李商隐的《柳》大致写于大中五年(851)。诗人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先写春日之柳、春风荡漾,百花争艳,乐游苑上,士女如云,舞筵上红裙飘转,绿袖翻飞,碧绿的柳枝,同舞女一道翩翩起舞。下面两句却陡然一转,回到眼前的秋柳,景象完全相反,斜阳照着柳枝,秋蝉贴在树上哀鸣,一派肃杀、凄凉的环境。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自己身世的生动写照。

《登乐游园》原文

登乐游园望①白居易

独上乐游园,四望天日曛②。

东北何霭霭③,宫阙入烟云!

爱此高处立,忽如遗垢氛④;

耳目暂清旷,怀抱郁不伸⑤。

下视十二街⑥,绿树间红尘⑦。

车马徒满眼,不见心所亲⑧。

孔生死洛阳⑨,元九谪荆门⑩。

可怜南北路11,高盖者何人12?

[注释]

①乐游园:又名乐游原、乐游苑,是长安的游乐胜地。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大雁塔东北。②曛(xūn):日落的余光。③霭(aǐ矮)霭:烟云密布的样子。④遗:抛弃、丢开。垢(gòu够)氛:指浊气。⑤二句意为人的耳目虽然暂时清爽开阔,但胸中抑郁不畅。⑥十二街:唐长安城南北七街,东西五街,共十二街。⑦间(jiàn见):隔开。⑧心所亲:指志同道合者。⑨孔生:指孔戡,元和五年因受诬陷忧愤而死。⑩元九:指元稹。谪(zhě哲)贬官。荆门:县名,唐贞元间置,属江陵府。 11可怜:可惜。南北路:唐皇宫在长安城北,南北路指来往于皇宫的路。 12高盖:肥马高车。借指高官权贵们。

[赏析]

乐游园是唐长安城中的游览娱乐胜地。唐代的诗人们在那里留下了为数极为可观的咏作。但是由于生活时代的不同,个人生活经历和当时心境的差异,.诗人们或者抒发对往事的感慨,或歌咏大自然的美妙。白居易来到胜地,看到的却是一片天昏地暗,烟云笼罩的朦胧景色。他触景生情,联系志士沉沦,小人猖獗的现实,写下了这首抒发不平之慨的《登乐游园望》。

此诗首二句紧扣题目,“独上乐游园,四望天日曛。”诗人到此本是为了寻求耳目清新,然而很不幸,他看到的仅是黄昏一线夕阳的余晖而已。这不仅让我们联想到晚于自居易的另一位著名诗人李商隐在游园时所作《乐游原》诗:“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似乎盛唐以后,知识分子都有一种夕阳西下,美好时光一去不返的穷途末路之感。因为乐游园是长安城中的最高点,所以游人很自然地“四望”。至于白氏“四望天日曛”,看到一片天日昏暗,烟云笼罩的景色,还和他“独上乐游园”有关。“独’’字是指没有友人陪伴,孤单一人来此游赏,这是实写;但也令人联想到诗人孤标傲世,不同流合污的品格。与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沧然而涕下”之“独”有异曲同工之妙。在现实生活中,他们郁郁不得志,身边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无从施展自己的抱负,故常有独自登高远望这一令人神伤的场面。

下面的诗句可以说是对“独上乐游园”之“独”作出的解释。诗人登上乐游园,“爱此高处立,忽如遗垢氛”,可见他是从垢氛中走出来的,他的周围本是充塞着各种污浊不堪的臭气。现在耳目虽得到暂时的清爽豁朗,但胸中仍有抑郁不畅之感。他看到高耸入云的天子宫阙;他看到长安街道上来回奔忙的车马;就是看不到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因为“孔生死洛阳,元九谪荆门”,孔戡、元稹都是诗人的好友,一个受诬忧愤而死,一个因弹劾贪官,触犯近臣,被贬到江陵。这些为国为民的正直之士一个个惨遭不幸,那么奔走于皇宫内院的权臣高官们,都是些什么人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诗人最后发出了“可怜南北路,高盖者何人”的不平之慨叹。用“何人”作结,既是疑问,又是感叹,显得含蓄蕴藉,虽说“何人”看似疑问,而言外之意却甚明了。

这首诗是寄给好友元稹的,但却深深刺痛了权贵们的心。原因即在于作品因景生情,巧妙自然,虽未明确指斥权贵们的恶行,但诗人摆脱污浊世界的孤傲形象却跃然纸上,两相对比,那些奔走于皇宫大道的得志小人不免相形见绌,令人想见其丑态。这正是作品含蓄得体、讽刺巧妙之处。从结构上看,全诗都是从登乐游园所望见的“宫阙”、奔走于十二街的“车马”及“南北路”上的“高盖车”着笔,极巧妙地把小人得志,志士沉沦的事实融于景色之中。清人薛雪说白居易的诗“言浅而思深,意微而词显”(《一瓢诗话》),于此诗可见一斑。

乐游原作者是谁(登乐游园歌古诗李商隐)

李商隐是我最喜欢的诗人之一。他与杜牧被称为“小李杜”,自然是由于才华被广泛认可。

李商隐和杜牧都生于唐朝中晚期,此时的大唐王朝已开始走下坡路。由于当朝的“牛李党争”,朝廷官员纷纷陷于其中不能自拔。颇有才华的李商隐生不逢时,在这种官场夹缝中艰难地生存,一生郁郁不得志。其英年早逝想必也与此有关。

于是,李商隐免不了会写一些反映自己心情的诗词。比如这首五绝《乐游原》。

《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乐游原,位于唐长安城东南,是长安城的最高点。乐游原的南面有大雁塔、曲江池,原上有青龙寺遗址、唐升平阁等。这里是唐代游览胜地,是长安城人们游玩的好去处。因为地理位置高便于览胜,文人墨客经常来此作诗抒怀,诗人李商隐便是其中之一。

诗的前两句,描写了诗人的行为:在傍晚时分,他忽然感觉心情不佳——照现在的话说就是有点郁闷。于是,他便走出家门驾车出游,登上乐游原这个“古原”散心。他想借助大自然的风光,驱散心中的阴霾。

李商隐图

接下来的后两句,是他欣赏了落日和绝美的晚霞之后无限感慨。

在这个长安城的最高处,除了俯瞰脚下繁华的都城,他还看到了夕阳西下的壮丽景色:夕阳慢慢落下,晚霞映红西天,余晖灿烂气象万千……

看过美好的落日之后,李商隐的思绪又转回到现实。他想,虽然夕阳的美好令人流连忘返,但是夕阳后面就是黄昏,再后面就是漫漫长夜……

由此,他或许想到了大唐江山的江河日下,颓败趋势已无可挽回。如今的繁华只不过是夕阳落下黑夜降临的前奏而已。

夕阳无限好

更进一步,他一定会联想到自己此生的境遇。虽然也曾考中进士,得到令狐楚、王茂元等人的赏识提拔,但美好的时光极其短暂。如今已人到中年,即使还能发出夕阳的灿烂之光,也是极其短暂的了。正所谓光阴易逝,青春不再……

这首诗没用典故,且语言毫无雕饰,节奏明快且蕴含着博大精深的哲理意味,所以在后世被广泛地引用,并且借用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思想价值。

标签: 联想 什么 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