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宏斌简介
孙宏斌最近风头强劲,但很多人都不太了解他,关于他的简介是怎样的呢?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孙宏斌简介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孙宏斌介绍
孙宏斌,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出生于山西省临猗县,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得硕士学位。硕士毕业后,孙宏斌来到联想集团工作,之后到美国哈佛大学研读了两个月的管理课程。
1994年回国后,孙宏斌创建了一个房产代理公司,并曾在天津房产二级市场中占到了30%的份额。2003年至今,担任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
孙宏斌曾有一段话:“人原本生活得很好,原本可以不冒险,但因为选择了梦想,而遭受到困苦和失败。虽然中国人讲究成王败寇,但为了梦想和理想而拼搏,即使没有成功,也值得所有人尊重。因为这个世界就是靠有梦想的人去推动的。”
20年前,孙宏斌的梦想是“做一家全国性的大公司”,这个梦想曾经推动着他勇往直前,不惧风险,但又不是鲁莽草夫。孙宏斌有着对市场优于常人的敏感--柳传志评价他是极少数“能审时度势、一眼看到底”的人,只不过这种敏感提前踏空了市场的节拍。
孙宏斌是商界异类
在中国商界,孙宏斌算是个异类。如果说史玉柱、褚时健是一朝跌落而东山再起者,那么孙宏斌这个两度落难又两度东山再起者,你很难在找到第二个人。原来这位大咖半生浮沉,大起大落,山西人,出生在农村,十三四岁起离家求学,自己做主填的高考志愿,去武汉读的水利专业后去了清华大学读研究生,1985年孙从清华大学毕业,1988年,孙宏斌看到联想的招聘启事,觉得这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于是便投身联想,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从普通员工变成了主任经理,1990年他被破格提拔为联想集团企业发展部的经理,主管范围包括在全国各地开辟的18家分公司。此时柳传志也看上这位年轻人的才能,对青年人才格外珍惜,但正是由于柳对孙的“溺爱”让这个年少轻狂的少年胆子越来越大,做出了让柳愤怒的事情,然后孙的第一次大落人生低谷来了,由于其在联想不合规的使用财务,1990年5月28日孙宏斌被北京海淀警方刑事拘留。1992年8月22日在海淀看守所经过漫长的27个月后,孙宏斌接到了刑事判决书,他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罪名是挪用公款13万元。1994年初孙宏斌被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减刑1年零2个月,1994年3月27日刑满释放。
孙出狱后1994年孙宏斌创建顺驰,以房地产中介所进入地产界。1994年8月已经在天津开创顺驰前期基业的孙宏斌为了获得比常规更快的发展,向柳传志借款50万元。1995年初,在柳传志和中科集团董事长周小宁的支持下,顺驰和联想集团、中科集团成立天津中科联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由于柳传志这位贵人的相助,让孙的公司越做越好,发展的也很好,2004,顺驰已名震地产江湖,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全国性房地产企业集团之一,耕耘10年的孙宏斌再次回到聚光灯下。然而,好景不长,孙宏斌本来距离他的“顺驰帝国”只有一步之遥,却功败垂成。为了达成业绩目标,他高价抢地、快速开发、快速回款,虽然在2014年底以95亿元的销售额超越万科摘取地产业之冠。但销售回款乏力,极度紧绷的资金链让其难以为继。宏观调控的压力最终给予这家一路狂奔的公司,致命一击。一年后,孙宏斌第二次跌入人生谷底,此时41岁的他创建的地产王国顷刻崩塌。第一次孙在联想可能败在其为人处世,年少轻狂上面,第二次应该是其战略激进,商业模式的上。
当人们认为这次孙宏斌真倒了之后,他却另起炉灶成立融创,并用短短四年时间将这家公司推向香港联交所。
孙宏斌成为地产“狩猎者”
顺驰时代的孙宏斌,“年少轻狂”,傲气十足。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是这样的:2003年7月一次房地产内部论坛上,孙宏斌发言时向万科的王石发出了挑战:“顺驰今年销售额要达到40亿元,我们的中长期战略是要做全国第一。也就是要超过在座的诸位,包括王总。”
王石当时的回答略带愤怒:“你不可能这么快超过万科,是不是要注意控制风险?”
之后是一个励志的故事。将遭遇资金链危机的顺驰卖给路劲地产后,孙宏斌很快卷土重来创办融创并带领融创在今年成功跻身千亿房企俱乐部。
两次失败,两次迅速挽回颓势并且重新站在了行业之巅,孙宏斌完成了在外人看来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
最近几年,他有了另外一个称呼——并购之王,这符合其一贯的做法。2012年,融绿之争闹得沸沸扬扬,虽然最终未能成功并购绿城,还和昔日好大哥宋卫平分道扬镳,但孙宏斌收获了十分有分量的上海融绿平台以及舆论的支持;随后,对佳兆业和雨润的两起重量级并购先后被迫终止,孙宏斌仍然将并购列为融创的主要战略,他多次对外强调,融创已经收获了并购市场的好口碑。
并购让孙宏斌品尝到了甜头——在一二线城市地价愈来愈高之际,用更小的成本,撬动更多的回报,迅速扩大企业规模。过去两年多来,并购已经成为融创获取土地的最主要的方式,据了解,融创约有三分之二的土地储备来源于并购。
尤其是融创2016年的表现,实在难以掩盖孙宏斌对规模的渴求:在土地市场快速扩张,重金砸下多个地王,位列房企2016年拿地金额榜之首;耗资近140亿收购了联想旗下的融科智地旗下41间目标公司的相关股权及债权,随后并购多个地产项目,并高调入股重庆龙头房企金科股份(000656.SZ),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孙宏斌对金科股份的控股已达20%,距离第一大股东之位仅一步之遥。
有评论认为,顺驰时高歌猛进的孙宏斌又回来了。
其实,仔细对比就会发现,前后两次,孙宏斌扮演的是不同的角色:10年前他带领的顺驰是一匹被速度击垮的黑马,最终成为了路劲的猎物;10年后,孙宏斌成了潜伏在地产圈的“狩猎者”,主动出击寻找属于自己的猎物。
孙宏斌:25岁进联想,27岁进监狱,57岁身价880亿
1994年2月,10岁的“联想”在香港上市,与此同时,被柳传志亲手送进监狱的“接班人”孙宏斌,也走出了牢狱。
联想上市之初,千头万绪,需要柳传志处理的事情有很多,他每天都是忙得焦头烂额,但接到孙宏斌想约自己见面的消息,柳传志还是在百忙中抽空与自己曾经器重的这位年轻人见了一面。
时隔4年,再次相见,没有剑拔弩张的气氛,也没有争锋相对的言语,反而像是一对许久未见的师徒,孙宏斌直接了当认了错,并表明自己想要创业,希望柳传志支持,而柳传志,则一笑泯恩仇,还借了50万,支持孙宏斌创业。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儿?为何柳传志要将孙宏斌送进监狱呢?二人的故事还要从1998年说起。
孙宏斌,山西运城人,出生于当地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兄弟四人,他排行老大,而且童年时期,是在10年浩劫中度过,更加让他懂得生活的不易,对读书机会格外珍惜,从小孙宏斌的学习成绩就出类拔萃。
1978年,恢复高考的第2年,15岁的孙宏斌考入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毕业后进入清华,成功获取清华工学硕士学位。
很快,时间到了1988年,这一年,孙宏斌已经25岁,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联想的招聘启事,觉得这是个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便跑去应聘,而当时的联想刚刚成立4年,正是求贤若渴的时候,毫无意外,清华的高材生孙宏斌,成了联想的员工。
有头脑,敢打敢冲,仅仅1年时间,孙宏斌便做到了联想企业部经理的位置上,并迅速拓展出13个分公司,而且在公司货物积压,一筹莫展之际,孙宏斌迅速将1000多万的产品卖了出去。
这一切,都被柳传志看在眼里,对孙宏斌是赞赏不已,开始倾力培养。
孙宏斌说话山西口音极重,而且口才一般,在柳传志看来,这是孙宏斌一大缺陷,为了弥补这一短板,柳传志逼着他每天给自己讲一个故事。
在工作生活之余,柳传志与孙宏斌这对相差将近20岁的男人,成了亦师亦父的上下级兼好友,很多人甚至猜测,孙宏斌,很可能就是柳传志的“接班人”,然而,“蜜月期”仅仅2年,他们就“反目成仇”,怎么回事儿呢?这还要从一份报纸说起。
1990年3月的一天,柳传志无意间看到一份企业部内部的报纸,报纸上几个醒目的字眼引起柳传志注意:“企业部的利益高于一切。”。
这几个字,让柳传志勃然大怒,什么叫“企业部的利益高于一切?”,这是拉山头,搞帮派啊。
柳传志能明显地感觉到,孙宏斌膨胀了,与自己的经营理念,有了极大分歧。
于是,在一场会议上,柳传志批评了孙宏斌,可惜,他没能点醒孙宏斌,在企业部私下的聚会中,孙宏斌的“粉丝们”牢骚满腹,为孙宏斌鸣不平,孙宏斌也觉得自己受了委屈,自己这是功高震主了。
这一切,都传到了柳传志耳中,柳传志生气了,这玉不琢不成器,柳传志决定好好敲打敲打孙宏斌,于是,宣布将孙宏斌调到业务部,而且是单枪匹马,不准带一个人。
这是什么?在孙宏斌和一众手下眼中,这就是贬官啊,而且还是“夕贬潮阳路八千”的那种。
于是,企业部炸了锅,孙宏斌的“铁杆粉丝”们拍案而起,当众质问柳传志,让柳传志颜面尽失,不欢而散。
事后,孙宏斌和他的部下们,聚在了一起,有人劝他与柳传志一较高下,有人劝他离开联想另立门户,说什么的都有。
但孙宏斌在联想工作2年,联想的壮大,也有他的一份血汗,也不愿意公司陷入内耗,没有听从他们的意见,然而,紧接着,孙宏斌就出事儿了。
这有能力的人,都不是按部就班的人,为了用钱方便,孙宏斌曾经把一笔钱调到另一家公司,此事儿,在孙宏斌的亲信中,并不是什么秘密。
在孙宏斌与柳传志“闹掰”后,他的亲信中,也有人开始对孙宏斌抱有悲观态度,于是,就有“墙头草”倒戈,跑到柳传志面前,告发孙宏斌。
若说孙宏斌把企业部利益放在第一位,是思想走入误区,还可教育,还可纠正,可私自动公司的钱,那就是犯罪,不可原谅了。
于是,把联想当作“心头肉”的柳传志立即开始查账,而且还真被查出问题。
于是,1990年,柳传志把自己这位“接班人”送进了监狱,孙宏斌被判了5年。
入狱之时,孙宏斌年仅27岁,可以说是前途尽毁,对于柳传志,是怨恨到了极点。
但渐渐地,孙宏斌冷静了下来,他也理解孙宏斌为何会这样做。
柳传志,江苏镇江人,小时候的梦想是当一名飞行员,但因舅舅是“右”,梦想破灭,好在一点,柳传志没有失去上学机会,1961年,进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后成为成都十所担任实习研究员。
可惜的是好景不长,浩劫来临,23岁的柳传志到农场锻炼去了,繁重的劳动,让他痛苦不堪。
1970年,柳传志进了中科院,在计算技术研究所担任助理研究员,期间虽然也有一些研究成果,但并没有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让他十分失落。
很快,时间到了1980年,这个时候,云开雾散,外国的一些先进事物,也进入国内,柳传志发现,自家的东西,与人家有着极大的差距,这让柳传志想要跳出来,做一些事情。
1984年,中关村迅速发展,公司林立,中科院计算所也想搞个公司试一试,上司找到了柳传志,此事儿,正合柳传志心意,已经40岁的柳传志二话不说,点头同意。
这一年,北京计算机新技术发展公司成立,柳传志是领头人,但20万的资金,让柳传志捉襟见肘,更不幸的是,公司成立没多久,柳传志便被一个女骗子骗走了14万。
无奈,柳传志选择给IBM做代理,但因“外商”这一身份,已经40岁的柳传志曾被小自己很多岁的“中仪”业务员怒吼着赶出大楼,当时的柳传志有多尴尬,可想而知。
再苦再难,柳传志都挺了过来,在不足20平米的小房间内,柳传志的公司起步了。
1986年,他将公司更名为“联想”,担任总裁一职,1987年,联想代理的ASTPC,一个月能卖出好几百台,联想算是走出困境。
1988年,柳传志带着几人和30万港币,在香港创办了香港联想,也是这一年,孙宏斌进入联想,带着这帮年轻人,联想迅速打开局面。
从无到有,历经种种困苦,在柳传志心中,没有什么事情,比联想的发展壮大更加重要,孙宏斌的举动,确实对尚在发展中的联想构成极大威胁。
明白这一点,孙宏斌开始理解柳传志对自己的“雷霆手段”了,若是把自己放在柳传志的位置上,恐怕,也会如此做吧?
想通此节,因为在狱中表现良好,1994年,31岁孙宏斌出狱了,出狱后,他通过以前同事,把柳传志约了出来,给这位亦师亦友的老人当面道歉。
之所以把孙宏斌送进监狱,柳传志也并非因私人恩怨,见到孙宏斌迷途知返,柳传志大度原谅,得知孙宏斌想自己创业,立即借了50万,支持他创业。
靠着这50万,孙宏斌创立“顺驰中介”,进军房地产,很快打开局面。
1995年,联想再次向孙宏斌投资1500万,再加上中科集团的支持,“中科联想”房地产成立,在孙宏斌的带领下,公司迅速发展,成为当地房地产“大哥大”,并开始向上海和北京进军。
1988年,顺驰收购联想和中科全部股份,“天津顺驰”成立。
2002年,孙宏斌再次与联想合作,成立“融创地产”。
到2004年,出狱10年的孙宏斌首次登上胡润百富榜,以13亿的资产,位列第91位,算是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战。
2007年,孙宏斌卖到了“顺驰”,将全部精力放在“融创地产”到2013年,“融创”在中国上市房地产公司100强中排名第10。
到2020年,孙宏斌身价飙升到880亿,位列胡润全球房地产富豪榜第13位。这一年,孙宏斌57岁。
功成名就的孙宏斌,在发迹后,并未忘记做慈善事业,在2020年的福布斯中国慈善榜中,孙宏斌以13.9亿的捐款额,位居第三。
时隔多年,孙宏斌与柳传志,早已一笑泯恩仇,可以说,孙宏斌能取得现在的成就,柳传志的帮助功不可没。
而柳传志愿意拿钱出来帮一个跟自己“做对”的人,不得不说,气度确实非一般人可比,或许,这就是大佬的风度吧?
孙宏斌坐牢
孙宏斌坐牢原因
1988年,孙宏斌从清华大学硕士毕业后就进入联想,凭着热情与蛮劲,孙宏斌确实干得不赖,这使他赢得了联想一把手柳传志的信任。多年以后柳传志在谈及孙宏斌的功绩时说:“从1989年10月份起,企业部建立了13个独资分公司,营业额据报达到了2400万。在解决干部的配备问题上,他们有创新思想,敢于进有能力的人,这对于我们有震动,有思想突破。”
工作业绩也使孙宏斌的职位和权力迅速飚升。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从普通员工变成了主任经理,1990年他被破格提拔为联想集团企业发展部的经理,主管范围包括在全国各地开辟的18家分公司。
而那段时间正是联想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把手柳传志在香港筹备香港联想。孙宏斌凭借自己的业绩和柳传志对他的信任,逐渐拥有了自己的权威,联想的老人们都逐渐被他压下,联想分公司基本都开始听他的指示了。
孙宏斌之下的联想甚至出现了这样的局面:外地分公司,人由孙宏斌选取,财务不受集团控制,还有人说希望孙宏斌带领分公司“独立”出去。更不可思议的是孙宏斌居然办了一份《联想企业报》,而且在这份报纸的头版突出企业部的纲领:“企业部的利益高于一切!”
更要命的是在这个纲领下面还有企业部经理拥有“分公司经理任命权”等等。很显然,孙宏斌搞的一套正在走向一把手柳传志的另一个方面。有人甚至说:“孙宏斌努力想形成企业体外的循环,不在监控之下进行他们的运作,已经有财务失控的问题。他们说这种运作的成果还是会归到企业旗下,但是在我们是不允许的。至于是不是真的像他们所说会归到企业,这不好讲,因为他们成立了一个集体(坏的词就叫‘帮'),外地分公司的人都由他来选拔由他来负责,这种做法很危险。”
孙宏斌手下的人都很年轻,铁板一块,非常抱团儿,按照柳传志的定性,孙宏斌已经有搞“帮会”的嫌疑。
不仅如此,在一把手已经觉察到二把手孙宏斌不寻常的举动的同时,孙宏斌的手下们甚至多次放言要将公司的款卷走。
动作太快,急于求成的二把手一般都难以处理好组织内部的关系。孙宏斌也一样。所以尽管从本质上说柳传志是一个爱才之人,并且孙宏斌的才华更是被他所看重,但是联想元老们“孙宏斌权力太大,结党营私,分裂联想,联想要失控!”的告急信还是让柳传志震惊。
回到北京,柳传志进行了仔细的调查,发现上孙宏斌确实有问题。但是如何处理这个棘手的二把手,柳传志很有自己的一套。如果我们愿意猜测,柳传志的这一套或许来自于作为曾经的二把手的自己在和曾经的联想一把手倪光南的斗争经验的总结。
柳传志对孙宏斌首先来了个缓兵之计,希望他能改。
1990年,西山宾馆召开了一次联想高层会议。柳传志给予了孙宏斌很高的评价。他说孙宏斌是那种稀缺的“能审时度势,能一眼看到底”的人才。不过会议最终是在严肃的气氛中结束的,因为柳传志后来特别提到了孙宏斌在管理中的“帮会”问题。
不久,柳传志又召集了孙宏斌直接领导的团队的人开会,再次批评“帮会”问题。不过这次孙宏斌没有被通知参加。意外的事情是,有孙宏斌的下属在会上公开顶撞了柳传志:“柳总,我们不是‘帮会',我们是现代化管理。”
这个结局是会议戛然而止,不欢而散。
柳传志要孙宏斌在这几个“青瓜蛋子”和他之间作出选择。“当时年轻,太浮躁,一心想当‘元帅'”的孙宏斌说:“我要‘青瓜蛋子'。”
许多年以后孙宏斌有些后悔:“我要是稍微妥协一下,就没这事了。柳总可能也没这事了。”
柳传志还给了孙宏斌一次机会。那是孙宏斌的手下在北大芍园餐厅情绪激动地再次发出“卷款逃走”之类的话之后。柳传志找孙宏斌最后谈了一次:“我们都是能力强的人,我领导不了你。咱们好合好散,联想的分公司你随便挑一个,你自己去干。”但孙宏斌拒绝了:“不必了柳总,我才26岁,我可以从头再干。”这可能更大程度地刺痛了柳传志。
第二天一早,柳传志在亲自主持企业发展部的会议上,宣布自己暂时担任企业发展部的经理,孙宏斌另作安排。从这一天开始,孙宏斌失去自由。1990年5月28日,孙宏斌被北京海淀警方刑事拘留。10天后,被正式逮捕,案由是挪用公款。两年后,1992年8月22日,法院以“挪用公款13万元”的罪名判处孙宏斌有期徒刑5年(1994年初,孙宏斌被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减刑1年零2个月)。“收到判决书我也不认为自己有罪。”孙宏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