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企业文化是什么
联想企业文化:
1、企业定位
联想从事开发、制造及销售最可靠的、安全易用的技术产品。我们的成功源自于不懈地帮助客户提高生产力,提升生活品质。
2、发展使命
为客户利益而努力创新;创造世界最优秀、最具创新性的产品;像对待技术创新一样致力于成本创新;让更多的人获得更新、更好的技术;最低的总体拥有成本(TCO),更高的工作效率。
面向新世纪,联想将自身的使命概括为四为,即,为客户:联想将提供信息技术、工具和服务,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更加简便、高效、丰富多彩;为员工:创造发展空间,提升员工价值,提高工作生活质量;为股东:回报股东长远利益;为社会:服务社会文明进步。未来的联想将是“高科技的联想、服务好的联想、国际化的联想”。
3、核心价值观
成就客户—致力于客户的满意与成功
创业创新—追求速度和效率,专注于对客户和公司有影响的创新
精准求实—基于事实的决策与业务管理
诚信正直—建立信任与负责任的人际关系
4、品牌精神
高端品质、创新、国际化、企业责任
5、企业传统
联想的创新精神和IBM个人电脑事业部不断寻求突破的传统在今天的联想得到了延续,新联想是一个具有全球竞争力的IT巨人。
在全球范围内,联想为客户提供屡获殊荣的ThinkPad笔记本电脑和ThinkCentre台式机,并配备了ThinkVantage Technologies软件工具、ThinkVision显示器和一系列PC附件和选件。
在中国,联想个人电脑产品的市场份额达35.2%(Q2/FY2007,IDC数据)。联想已连续10年保持中国排名第一。
6、全球公民
联想承诺成为一名负责和积极的企业公民,不断改善经营,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联想坚信企业是社会的一个重要部分,并致力于与员工和当地社会一道改善人们工作和生活的质量。
2003年,在中国非典肆虐的巅峰时期,联想捐款支持预防这一疾病,此外,联想员工也踊跃捐款。2005年,联想向南亚海啸受灾国捐款。
联想还积极支持中国的体育和健身事业。1999年,联想赞助了中国国家女子足球队,两年后,又赞助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2004年,联想签约成为第一家源自中国的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
联想非正式编制员工与正式编制员工区别
1、工资待遇不同
联想正式编制的员工待遇是有保证的,非正式编制的待遇相对会差一点。主要表现为绩效工资,住房公积金,住房公积金补贴,偶尔年终的小奖金。
2、晋升途径不同
一般来说有职位空缺出来的时候,优先考虑的一般都是有正式编制的人员,非编制的人员,没有晋升的机会,没有评优评先的资格,而且非正式编制的人员,不管做多久,都是不可能转正的,也就更不要说被提拔了。
3、稳定性不同
非正式编人员虽然签订了劳务合同,但也是有随时被辞退的风险的。而正式编制人员,一般只要不犯大错误,基本不可能有被开除的可能。所以正式编制就是最好的安全保障。
4、工作量不同
非正式编制的人员往往要承担较大的工作量。你不做有随时走人的风险。有正式编制的人,因为岗位的稳定点相对高点有时会出现年纪大点的工作的积极性不高,造成工作量少。
联想对人才划分的标准和意义是什么
1.培养人才
“联想最缺战略型人才,这不能靠招聘和引进解决,而需要自己培养。因为自己培养过程中,联想企业文化会一代代继承和进化,人才也会逐渐被人接受。”
联想培养人的第一个方法叫做“缝鞋垫”与“做西装”,培养一个战略型人才和培养一个优秀的裁缝有相同道理。应该让他先从缝好鞋垫做起,然后是短裤、裤子、衬衣,最后才是西装。一步一个台阶,不能操之过急。联想第一个MBA郭为,做联想副总裁时不过30岁出头,但他在联想也是从秘书做起,前后岗位变动十余次。联想另一个年轻的副总裁扬元庆,中国科技大学的硕士,也从做推销员一步一步成长起来。联想的今天根本上得益于80年代就开始的人才锤炼,这需要师傅和徒弟都必须有耐心。
联想培养人才的第二个办法是从赛马中识别好马。最好的认识人才和培养人才的方法就是让他去做事,从1990年开始联想大量提拔使用年轻人,因为当时第一代联想创业人占总人数40%,平均年龄40岁;另外第二代联想人60%从学校和社会招聘,平均年龄26岁。联想面临后继乏人的局面,为了信息产业即将到来的竞争,联想克服阻力,大量提拔年轻人才,让“小马拉大车”。1994-1995年,联想又展开新一轮“赛马中识别好马”计划,当时联想在大陆只有员工一千余人,但提拔的集团经理以上干部就有150人,总经理有30多人,其中35岁以下的干部占70%以上。曾有人认为干部太多大年轻,但事实证明这批大胆使用锻炼的年轻人才正是联想能够迅速发展。
2.人才的激励机制
“我们正在进行一场人才激励的竞赛。联想不否定物质是人才激励的内容之一,但它不应是激励的全部。惟有金钱的激励最终一定是鸦片。”
对第一代联想人而言,早期联想给予他们最多和最大的激励是他们的事业、理想和目标。与精神方面的激励相比,物质方面的注重程度显得微不足道。
联想已由强调中央集权的“大船结构”管理模式向集权分权相结合的“舰队模式”逐步转变,它更强调对部门和个人的尊重。新一代的联想人也更多地享有独立运作庞大的事业部的权力和利益,这种成就感的满足是联想给予年轻人才的激励。
联想的分配制度基于事业部体制,超额完成的利润部分50%以上缴集团公司,另外50%由事业部自行处理用于奖励或福利。这种自主性赋予年轻人更大的工作动力。
除此之外,联想更关注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联想决不重用有才华但自私的人,那客观上会助长个人英雄主义和利己主义,企业的集体主义和合作精神就会遭到破坏。联想和什么样的人不单纯是企业和这个人的问题,它还关系到企业里其他人向谁学习向谁看齐的深层次问题。
3.人才的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能够自己独立做好一摊事;第二种是能够带领一群人做事;第三种是能够制定战略。联想认为,人才的标准是相对于角色的要求而成立的。
联想人习惯按社会通行的叫法把自己称作高科技企业,但是顺着联想发展的轨迹去解剖它,我们可以发现联想实际上是一个高文化企业。而高文化企业主要表现在它的观念。目前,联想集团的员工主要由两个年龄结构的人组成,一层是目前30岁左右的人,一层是目前50岁左右的人,第一代联想人与第二代联想人之间存在一个巨大的年龄断层。但尽管第一代、第二代联想人在行为准则、价值观上存在不可避免的差异性,但这个95%以上都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团队已成功地融为一体,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也顺利地完成了联想文化的继承和被继承,企业发展的目标得到高度共识。与一些曾经像流星般划过中国企业界天空的民营企业不同的是,联想集团在成长过程中并未曾失去过联想,其秘密正如公司总裁柳传志所总结的那样:“小公司做事,大公司做人。”
当年凭借20万人民币和14个人起家的联想集团深知人才的作用,它有一个众所周知的宗旨,“办公司就是办人”。联想靠什么生存下来?靠人;联想靠什么跨入世界500强行列?还是靠人。人才是利润最高的商品,能够经营好人才的企业才是最终的赢家。联想对人才有着特别的凝聚力,美国MIT的中国企业研究小组也向联想人提问:你们是用何种机制创新,使老职工劳有所值,青年人稳挑大梁?柳传志认为答案正是联想的成功之道,关键是:“带好队伍,让人才有声有色地演好自己的角色。”
公司较小的时候,更多地需要是第一种人才。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需要较多的是第二种人才。公司发展到比较大以后,第三种人才就是尤显珍贵。可以在企业中承担较高责任者的人才必须具备六个标准。一是共同信念和价值观标准;二是忠诚与牺牲精神的标准;三是审时度势、独挡一面的指挥能力;四是搭班子、建队伍的管理能力;五是团结多数、协调一致的合作能力;六是孜孜不倦、吐敌纳新的学习能力。1989年以后,联想集团在第二种和第三种类型人才的选拔方面下了很大功夫。通过各种方式,将年轻人推到总经理位置上。目前联想已有30多位年轻的总经理,占总经理人数的80%以上。
联想的人才标准是一种训练标准,是一种操作标准。联想以衡量业绩表现的方法来评价人才干得好与不好,以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水平来判断人才的可塑性。人才首要要求是有信誉。联想每年都有人事安排上的大变动,变动的核心内容是年轻人才被推上经理或总经理的岗位,有的降职,有的平级调动,有的提升,直到把一批优秀人才调整到合适的位置为止。
1995年后,联想做了三件事。一是向主要事业部放权;二是要求总经理们拿出三年规划;三是每年搞三次高级干部管理培养班,由总裁亲自策划参与。
联想集团总部已逐步向投资控股公司转变,其下属的几十家分公司和十几个事业部需要一大批能够带队伍制定战略的人才。这些高级人才不可能从外面引进,必须自己选拔和培养。联想要建立自己的“职业企业家”队伍,这是联想的一个跨世纪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