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笔记本?笔记本电脑推荐

admin 电脑硬件 1

听课笔记本如何记录

最近在线上听分享课后把听课笔记分享出去,有同学来跟我交流怎么听课做笔记的,也有同学问我听分享加整理加排版总共只用了两个小时是怎么做到的,有感于斯,特意把我听课做笔记的一些经验整理出来,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参考。

听课笔记本?笔记本电脑推荐-第1张图片-星选测评

对于如何听课做笔记,我把它分为三个部分,课前准备、课时记录和课后整理,然后加一些个人的理解和经验。

一、课前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要想高效地听课做笔记,课前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1.环境

不用说,听课做笔记需要一个相对独立和安静的环境,如果你说要在公交上听课做笔记,也可以,但我不知道能做到多好。

2.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听课做笔记我们首先要有一个工具,工具包括听课的工具和做笔记的工具。

线上分享课听课的工具要么是电脑,要么是手机。做笔记的工具一种是纸笔,一种是软件类。用软件做笔记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习惯选择使用办公软件如Word,或在线编辑器如秀米编辑器等。

我推荐使用电脑听课,使用在线编辑器做笔记,使用鼠标很方便在两者之间进行切换,可以直接对笔记进行排版相应的排版,在听课过程中也方便我们对听课和笔记逻辑做适当的调整和梳理。

3.熟悉课程大纲

熟悉课程大纲也就是对课程做一个预习,对课程要分享的内容做一个最初的大概的逻辑梳理。

在分享课开始前,我们都会看到一份课程内容的大纲,我们可以根据大纲按照思维导图的方式稍微设想一下可能的分享内容和思路。课程大纲基本上就是讲课的逻辑,如果课程完全按照大纲走的话,那整个分享课就是在对大纲给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明白这点,对我们听课的逻辑把握会很有好处,可以提高听课的效果。

(注:关于思维导图,在公众号输入思维导图可以领取一份“普通人如何快速掌握思维导图”的详细笔记,帮助你快速掌握思维导图)

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虽然课程会列出大纲,但老师的分享并不一定会按照大纲进行的,可能大纲的某部分主题老师并不会怎么涉及,也可能老师会增加一些大纲里并没有列出来的主题,我们在熟悉课程大纲的时候,一定不要局限于大纲,听课碰到不按大纲走的时候就觉得不能很好的适应。

总结:选择好适合自己的听课工具和做笔记工具,熟悉课程大纲,对课程分享的内容做一个最初的大概的逻辑梳理,对提高听课和记笔记的效率效果具有相当重要的辅助作用。

你不在课前梳理大纲,在后面整理笔记的时候也肯定需要再梳理一遍大纲才整理笔记的。

课前准备大概需要二十分钟的时间,熟练一点的话,十五分钟、十分钟也是可以的。

二、课时记录

课时记录就是边听课边记笔记。边听课边记笔记有一些小技巧或者经验或许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分享给大家。

1.抓住讲课的核心内容

所谓核心内容,就是围绕主题所展开的内容的枝干,是老师分享的观点、见解和经验的精华部分,简单点说,就是干货部分。具体到老师分享的讲课中,就是那些重要的语音。

怎么抓住老师讲课的核心内容呢?

1)抓关键词

抓关键词就是在听课的过程中对于老师所讲到的具有明显提纲挈领的词语一定要留心注意,因为接下来老师的讲话就会是课程的核心内容。抓关键词能有效帮助我们抓住关键内容。

2)抓关键句

所谓的关键句就是代表老师观点、概念、具有指导性和带有总结性的语句,这些语句其实就是课程的核心内容,也就是我们记笔记要记的内容。比如曲玮玮在“普通人如何轻松学会讲故事,搞定面试、日常写作、约会、聚会”的分享课中说“讲故事为什么那么重要,讲故事是一个很好的工具,让你能够去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样的话,很明显就是一个关键句,是对为什么“讲故事是每个人必备的技能”的一个回答,就是我们做笔记必须要抓住和记录的语句。

3)学会概述和简写

在听课做笔记的过程中,我们可能都有过这样一种体验,要回听好多次才可以把一条语音写完整。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们要赶上老师的讲课,就不可能每一条语音都进行多次回放,那么对老师讲课的内容进行缩略、概述和简写就是我们做笔记跟得上老师讲课所必须的。

4)适当放弃不重要的内容

真的,不重要的内容,知道就好,不一定要在笔记里记录下来的。

2.注意语音长度

注意语音长度是我们判断对该条语音如何做笔记很重要的一个参数。我的经验是,不超过20秒的干货语音,我们可以稍微详细地记录;超过30秒的干货语音,我们必须要适当的缩略、简写,或者只记录该条语音最关键的内容部分,可以在课后再回放进行补充。

3.留意老师给出的PPT图片和打出的文字

老师在讲课中分享出来的PPT图片和文字一般是课程的干货,抓住这些内容可以大大的降低我们做笔记的难度,节省我们做笔记的时间,提高我们做笔记的速度,并且对我们把握课程分享的内容的逻辑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在听课的过程中不要光急着听语音做笔记,要第一时间注意到老师分享出来的PPT图片和打出来的文字。

4.不断调整和梳理听课和笔记的逻辑

很多时候,老师的讲课不会按照课程之前给出的大纲进行的,有时候是老师分享的内容次序跟大纲给出的不一样,有时候是老师分享的内容跟大纲给出的内容不相同(有所增加或者减少),所以在听课做笔记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调整和梳理听课和笔记的逻辑。

对课程的逻辑有一个很好的把握的话,对提高听课和做笔记的效率是很有帮助的。

5.利用一切时间对笔记进行完善

有时候我们把老师之前的语音听完了,而新的语音老师还没分享出来,我们就可以适当的返回去对前面的笔记进行补充和完善。

总结:学会抓住讲课的核心内容,能够根据语音的长度和内容的重要性决定对语音的笔记采取何种种程度的记录记法,第一时间注意到老师给出的PPT图片和打出的文字,能在听课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和梳理听课和笔记的逻辑,学会利用一切时间对笔记进行完善,我相信,大家就能在听课的过程中对记笔记有一个很好的把握,也能相对高效地做笔记了。

三、课后整理

课后整理是在讲课结束后,在课时的笔记基础上对笔记做一个全盘的整理,该补充的补充,该调整的调整。

听课过程中我们一般是不能把笔记做到自己比较满意的程度的,比如某些很好的内容我们还没有记好,需要去回放语音进行补充完善的记录;比如某些特别好的案列我们都还没有挺清楚,也需要回放再听一遍的;比如我们还记了一些内容,现在看看觉得也没必要的,需要删除的;比如我们的笔记逻辑结构还比较混乱,我们要在脑海再回放一遍课程的主要内容对笔记再做相应的调整和梳理;老师分享的一些PPT图片想放到笔记里的,我们需要把图片下载保存提交到笔记里等等。这些都是课后整理的工作。

另外,如果我们想把笔记发到公众号或者一些分享的平台,我们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排版、编辑和发发送。

听课记录和听课笔记有什么区别

听课记录是听课的人听课时写的某一点内容。记录在笔记本上课的重难点、要点、提纲等,叫做听课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很多同学认为自己头脑好使,上课只听不记,觉得会了就没必要再写下来了,结果听一节会一节同时又忘了上一节内容,到最后就只记得最后一节了。而有些勤快的同学,上课的时间一直在埋头苦干,甚至要把老师的每一句话都记下来,这就是听课记录和听课笔记的区别。

记听课笔记的方法:要记好课堂笔记,一要明确记笔记的要点,二要学会记笔记的方法。

上课做笔记容易耽误听课,什么时候做笔记最好

记笔记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记笔记有助于我们课后查看,不至于忘了太多课程内容。但是有些时候记笔记会很耽误事情,例如上课的时候记笔记,有可能会导致学生少听很多重要课程内容。那么我们就需要注意怎么样去记好笔记还不会耽误听课。

首先,不要什么内容都要记录下来。有些学生特别喜欢把老师讲的内容全部记下来,即使有些内容是无用的或者书本上本身就有的。这样记笔记效率太低,还非常容易让学生分神,错过重点内容。这时候,我们应该先提前预习,知道什么是自己不知道的,感觉难的,知道自己的重难点,然后在上课时认真听老师讲课,记录这些疑难问题的具体内容。至于那些浅显易懂的内容就可以能不需要就不要记录了。

其次,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选择合适时间记笔记。记笔记不一定要在课堂上记录,还可以在老师上课的时候在书本上勾勾画画,简单记录一些内容,然后课后根据这些记录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我自我感觉这个方法是非常好的,既不会耽误听课,保证了上课听课的集中力和效率,还能够让学生在课后归纳总结的时候及时复习思考,找寻自己不理解的地方,然后去询问老师,进一步巩固,一举多得。

最后,无论是哪种方法,什么时候记录,都要进行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课后复习。课后复习的重要性就不需要我过多赘述了。课后复习,归纳总结非常有利于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及时改正。孔子说过要一日三省吾身,这样更有利于我们自身的升华。

总而言之,要想学习好,就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记笔记也一样。

标签: 笔记本 听课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