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笔记本(梦幻西游笔记本电脑)

admin 电脑硬件 2

西游记故事概括(300字以内)

此书描写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传奇历险故事。全书以孙悟空的“大闹天宫”故事开始,把孙悟空的形象提到全书首要的地位。接着悟空找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唐僧出世等故事,交待取经的缘起。

西游记笔记本(梦幻西游笔记本电脑)-第1张图片-星选测评

从十三回到全书结束,讲述了五百年后,观音向孙悟空道出自救的方法:他须随唐三藏到西方取经,作其徒弟,修成正果之日便得救。孙悟空遂紧随唐三藏上路,途中屡遇妖魔鬼怪,经典的故事有三打白骨精、女儿国、真假美猴王等故事,师徒四人合力对付,展开一段艰辛的取西经之旅,最终历尽万幸取得真经。

《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各式各样的版本层出不穷,明代刊本有六种,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种,典籍所记已佚版本十三种。

鸦片战争以后,大量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被译为西文,《西游记》渐渐传入欧美,被译为英、法、德、意、西、手语、世(世界语)、斯(斯瓦西里语)、俄、捷、罗、波、日、朝、越等文种。

扩展资料

《西游记》的创作背景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25岁的和尚玄奘天竺(印度)徒步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

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轰动一时。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

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游记

读西游记有感(初中作文)用笔记本写

看完采纳

例文一:

读了《西游记》我深有感触,文中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

看完采纳

例文一:

读了《西游记》我深有感触,文中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书作者罗贯中为读者讲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

《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神魔小说杰出代表的《西游记》

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气度,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他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斗。与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斗,楞是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与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妖魔,如意金箍棒下决不对妖魔留情;与一切困难敢斗,决不退却低头。这就是孙悟空,一个光彩夺目的神话英雄。孙悟空那种正义大胆、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本领高超是妖怪们的克星,横扫一切妖魔鬼怪的大无畏气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表现出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念。

说到猪八戒,他的本事比孙悟空可差远了,更谈不上什么光辉高大,但这个形象同样刻画得非常好。猪八戒是一个喜剧形象,他憨厚老实,有力气,也敢与妖魔作斗争,是孙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满身毛病,如好吃,好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心里老想着高老庄的媳妇;他有时爱撒个谎,可笨嘴拙腮的又说不圆;他还时不时地挑拨唐僧念紧箍咒,让孙悟空吃点苦头;他甚至还藏了点私房钱,塞在耳朵里。他的毛病实在多,这正是小私有者的恶习。作者对猪八戒缺点的批评是很严厉的,但又是善意的。他并不是一个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们并不厌恶猪八戒,相反却感到十分真实可爱。

师傅唐僧,虽说没有孙悟空的本领、猪八戒的活络、沙僧的勤快、白龙马的脚力,但他品行端正,会念真经,不怕“千刀万剐”,有坚定的信念;沙僧和白龙马虽说没有什么大本事,但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甘心当好后勤,不好出风头。

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写作技艺的高超,也许作者善于刻画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处。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技艺高超,一路保护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经,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还有一种叛逆心理,以及他敢于和强大势力做斗争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赏。

书中写唐僧师徒经理了八十一个磨难有让我联想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着实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废、虎头蛇尾,我不禁惭愧自己当初为何不能像他们一样坚持到底呢?也许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从头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只要我尽力去做了,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成功啊!因为我去做了,而且坚持到了最后。

例文二:

一部古老的神话故事,但却引起了儿童的喜爱,那就是《西游记》。小时候,我只是看动画片与图画书。但现在,我不仅看与读,而且还学会了思考。

《西游记》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大家都十分了解。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孙悟空啦!因为他总是聪明过人、助人为乐、能分辨好人与坏人,来守护唐僧和弟兄们。他就像我们现在的人民警察一样,火眼金睛,抓坏人救好人,时刻保卫着我们。或许由于唐僧遇到麻烦的事情就不动脑筋,盲目地接受别人的帮助的缘故吧,有时才会不听孙悟空的好心劝告,掉入妖怪的手中。这足够说明了遇到麻烦的事情要动脑筋,如果不动脑筋,听了别人不好的意见,反而会更糟糕。不过我还认为唐僧过于善良,哪怕对待坏人也十分好,因为他只看表面,不了解人的本质。

我也很喜欢猪八戒。我觉得他是个性格单纯但很可爱的人。他不会想出一些好方法,但却有正义感。只要他想做的事,他就一定会去做。他会奋不顾身地保护师傅的安全,而不考虑自己的安危。看上去他有些笨不动脑筋,但是人们觉得他笨的可爱。我们要学习他那种不怕敌人的胆量。不过有些事在做之前要仔细考虑,分清楚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要凭自己的实力去做。

总之,师徒四人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长处,哪怕是他们的短处也必须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如果有的话,要努力改正,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七年级学生怎样阅读《西游记》

七年级第一学期的课本必读名著安排的是吴承恩的《西游记》,它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学生们看过电视剧,读过儿童版的《西游记》,对故事既熟悉,又感兴趣。通过一学期的《西游记》读书指导,学生们对作品的人物、主题,都有了深入认识,我主要通过以下五种方法来指导学生阅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一,摘抄法。七年级学生在阅读原著时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学生文言文阅读水平偏低,没有积累一定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在阅读第一回到第七回,我采用摘抄法。以第一回为例,我教会学生扫清文言文阅读障碍,阅读小说内容,学生们学会了积累文学、文化常识,并学会了伸展式阅读。首先,我让学生准备好同一版本的《西游记》,原著中有对生僻字的解释,这就避免学生查工具书的麻烦,学生阅读兴趣浓厚了。其次,我让学生选择文中的古诗词积累,感悟诗词语言在押韵、对仗、骈散结合的特点。最后我以第一回中作品对一天中不同时间的不同特点的具体描写为例,鼓励学生了解古人用十二地支表示时间的文化常识,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进行伸展式阅读,边读书边学习,学生学会了积累古诗词、文化常识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

第二,读书笔记法。第八回到第二十回,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后。我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学生交上来的读书笔记有摘抄,有内容评价。学生因学习程度差异,有的读书笔记做得好,有的差一些。读完这二十回我进行了读书笔记展评,学生们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不断进步,提高了阅读经典的积极性。这二十回里学生感受到唐僧去西天取经经历了红孩儿、鱼精、假猴王等妖怪的阻拦,但孙悟空武艺高强,师徒四人团结协作,他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与困难作斗争。学生们得到的启示是:为了寻找、追求、实现一个美好的理想和目标,为了完成一项伟大的事业,必然会遇上或多或少的、或大或小的、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我们必须去顽强地战胜这些困难,克服这些挫折。

第三,读书赏析法。第二十一回到第四十回。我让学生挑出精彩段落进行赏析。要求学生可以从精彩诗词句(修辞、句式、内容、重点词句)、人物形象(语言、动作、心里、外貌、细节等方面、场景描写(修辞、内容、景物描写)、自己喜欢的段落(修辞、内容、感悟、质疑)进行赏析。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每周交流一次。读完四十回后,我们开展了读书交流活动,学生们分享了他们最得意的作品,有的同学展示自己的读书笔记,有的同学说自己喜欢的精彩句子,有的同学分享阅读感悟。学生们学会了和名著对话,走进作品,获得了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例如:作品中对孙悟空的一段外貌描写:“尖嘴猴腮,金睛火眼。头上堆苔藓,耳中生薜萝,耳边少发多青草,颔下无须有绿莎。眉间土,鼻凹泥,十分狼狈,指头粗,手掌厚,尘垢余多。还喜得眼睛转动,喉舌声和。语言虽便利,身体莫能挪。正是五百前的孙大圣,今朝难满脱天罗。”对孙悟空的外貌描写,突出他桀骜不驯、不拘小节的形象。“尖嘴猴腮,金睛火眼”表现他本领高强,与众不同。“头上堆苔藓,耳中生薜萝”表现他心性狂野。“眉间土,鼻凹泥,十分狼狈,指头粗,手掌厚,尘垢余多。”表现他不经管教。寥寥几句,却概括出孙悟空的能力、性格、形象。阅读完第四十回后,有的学生感悟到:做事不能像唐僧那样,一点风吹草动就要弄个明白,应该想想:这荒山野岭怎么会有人家居住,怎么会有“救命、救命”的声音,如果你到了那里就会有危险。而要学习孙悟空,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也是如此,多观察,多动脑,我们就会避免不该发生的事情发生。

第四,质疑法。在第四十一回到第六十回的阅读中,我选择了让学生以评价主要人物的形式进行阅读并做读书笔记。首先,我以学生读过的、熟悉的第二十回为例,带领学生分别评价唐僧、猪八戒、孙悟空,在指导学生评价人物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向自己提出两个问题:1、他是什么样的人?请用词语进行评价2、你从本书中的什么地方看出来的?请结合书中具体事例和具体行为说明。其次,让学生以第四十一回为例进行人物评价,并做好读书笔记。最后,学生交流自己评价人物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于是大家提出一个个具体问题,综合起来有以下几个:1、唐僧和孙悟空几乎在每回中都出现,再评价他们不是重复了吗?2、能评价那些小人物吗?3、具体事例和具体行为是概述,还是抄原文?就以上三个问题做完解答后,学生顺利地开启了这一阶段的阅读模式。

第四,批注法。第六十回到第八十回,学生们掌握了老师教的摘抄赏析精彩段落的方法后,已经具备了自主阅读和思考的能力。我让学生学着用自己的所学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随时在书中做好批注,记下自己的见解、观点、感受、评语、疑问,并进行师生共同阅读。这一会读完后我们进行了批注展览,师生共同交流,互相学习,不断进步。例如:有的同学提出疑问:取经必须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不够了还要补,为什么不让孙猴子翻筋斗去取经?因为佛教排斥神通,力量再强也没有用的,人性的净化要经历苦难,要老老实实走,没有捷径,人只能靠自己的内心,战胜自己的恶念拯救自己。同学们从中悟到:你自己的远大理想的实现道路是曲折的,人人必须要经历苦难,“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就是这个道理。

第五,比较法。第八十回至第一百回。我采用了相对轻松的阅读方式,让学生在读书中感受阅读的乐趣。学生们读完《西游记》后,我推荐给他们蒲松龄写的《聊斋志异》中的《齐天大圣》,这篇故事虽然无法和《西游记》相比,但蒲松龄用他的妙笔生花塑造了一个性格真实的齐天大圣的形象,直率而有点暴躁,自大而不失善良,富有同情心,和《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性格类似,但他并不是高高在上的神灵,而是很接地气的朋友。同时,也更有民间色彩,跟地上的凡人更接近了,大圣救人和送宝石那段,集中表达了普通百姓的美好愿望。学生在比较中阅读文本,在比较中体会人物的不同写法,在比较中感受作者的思想。《西游记》体现出一种丰富的想像力,作品运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量的神话故事和从国外传入的佛教故事,加上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一定的夸张,如孙悟空和各路神仙的诸般变化,有着特殊功用的法宝,以及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等,学生读这部作品后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通过《西游记》的阅读指导,学生明白了这部名著实际上是对现实社会的反映。想象力丰富的神怪世界,其实是折射着现实社会,你在生活中能找到孙悟空、猪八戒、沙河尚、唐僧等的影子。正如鲁迅所说的:“神魔皆有情,精魅通世界。”这也就是这部作品至今仍为人们所喜爱的原因,希望我们从中受到教育,扬长避短,学会为人处世,学会面对生活。

标签: 西游记 笔记本 梦幻西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