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创意思维的训练方法
一、脑力激荡法(Brainstorming)
脑力激荡法是最为人所熟悉的创意思维策略,该方法法是由Osborn早于1937年所倡导,此法强调集体思考的方法,着重互相激发思考,鼓励参加者于指定时间内,构想出大量的意念,并从中引发新颖的构思。脑力激荡法虽然主要以团体方式进行,但也可于个人思考问题和探索解决方法时,运用此法激发思考。该法的基本原理是:只专心提出构想而不加以评价;不局限思考的空间,鼓励想出越多主意越好。
此后的改良式脑力激荡法是指运用脑力激荡法的精神或原则,在团体中激发参加者的创意。
二、三三两两讨论法
此法可归纳为每两人或三人自由成组,在三分钟中限时内,就讨论的主题,互相交流意见及分享。三分钟后,再回到团体中作汇报。
三、六六讨论法(Phillips 66 Technique)
六六讨论法是以脑力激荡法作基础的团体式讨论法。方法是将大团体分为六人一组,只进行六分钟的小组讨论,每人一分钟。然后再回到大团体中分享及做最终的评估。
四、心智图法(Mind Mapping)
是一种刺激思维及帮助整合思想与信息的思考方法,也可说是一种观念图像化的思考策略。此法主要采用图志式的概念,以线条、图形、符号、颜色、文字、数字等各样方式,将意念和信息快速地以上述各种方式摘要下来,成为一幅心智图(Mind Map)。结构上,具备开放性及系统性的特点,让使用者能自由地激发扩散性思维,发挥联想力,又能有层次地将各类想法组织起来,以刺激大脑做出各方面的反应,从而得以发挥全脑思考的多元化功能。
五、曼陀罗法
曼陀罗法是一种有助扩散性思维的思考策略,利用一幅像九宫格图,将主题写在中央,然后把由主题所引发的各种想法或联想写在其余的八个圈内,此法也可配合“六何法”从多方面进行思考。
六、逆向思考法
是可获得创造性构想的一种思考方法,此技法可分为七类,如能充分加以运用,创造性就可加倍提高了。
七、分合法(Synectics)
Gordon于1961年在《分合法:创造能力的发展(Synectics: the development of creativity)》一书中指出的一套团体问题解决的方法。此法主要是将原不相同亦无关联的元素加以整合,产生新的意念/面貌。分合法利用模拟与隐喻的作用,协助思考者分析问题以产生各种不同的观点。
八、属性列举法(Attribute Listing Technique)
是由Crawford于1954年提倡的一种著名的创意思维策略。此法强调使用者在创造的过程中观察和分析事物或问题的特性或属性,然后针对每项特性提出改良或改变的构想。
九、希望点列举法
这是一种不断的提出“希望”、“怎样才能更好”等等的理想和愿望,进而探求解决问题和改善对策的技法。
十、优点列举法
这是一种逐一列出事物优点的方法,进而探求解决问题和改善对策。
十一、缺点列举法
这是一种不断的针对一项事物,检讨此一事物的各种缺点及缺漏,并进而探求解决问题和改善对策的技法。
十二、检核表法(Checklist Method)
检核表法是在考虑某一个问题时,先制成一览表,对每项检核方向逐一进行检查,以避免有所遗漏。此法可用来训练员工思考周密,及有助构想出新的意念。
十三、七何检讨法(5W2H检讨法)
是“六何检讨法”的延伸,此法之优点及提示讨论者从不同的层面去思巧和解法问题。所谓5W,是指:为何(Why)、何事(What)、何人(Who)、何时(When)、何地(Where);2H指:如何(How)、何价(How Much)。
十四、目录法
比较正统的名称是“强制关联法”,意指在考虑解决某一个问题时,一边翻阅资料性的目录,一边强迫性的把在眼前出现的信息和正在思考的主题联系起来,从中得到构想。
十五、创意解难法
美国学者Parnes(1967)提出「创意解难」(Creative Problem Solving)的教学模式,是发展自Osborn所倡导的脑力激荡法及其它思考策略,此模式重点在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问题解决者应以有系统有步骤的方法,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给你做个参考吧
图形创意设计的表现手法
图形创意设计的表现手法
1、共生图形的概述
从字面上理解共生,共就是共同,生就是生存,合起来就是共同生存的意思。
共生图形,指的是形与形之间共用一些部分或轮廓线,相互借用、相互依存,以一种异常紧密的方式,将多个图形整合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2、共生图形的分类
共生图形以其构图技巧及典型的形体特征塑造了一种共生、简约、和谐的美感,是一种具有丰厚文化积淀的现实图形创意手段,可以实现以少胜多、以一当十的画面效果。共生图形分为四种类型:正负共生图形、局部共生图形、整体共生图形、轮廓共生图形。
共生图形在平面广告作品中的应用
共生图形注重形与形之间的联系,因其构成巧妙,结构新颖,并且一形多意。如何使平面广告更能抓住人们视觉和听觉的注意、唤起情感、激发兴趣、产生共鸣,共生图形可以作为平面广告的切入点。
1)共生图形在平面广告的作用
优秀的平面广告都有强的美感,给人耐人寻味的的视觉享受。共生图形形式在平面广告作品中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这种特殊的形式应用在平面广告中,可以丰富平面广告设计中的视觉语言,多样性体现着作品的内涵。
2)共生图形在平面广告中应用
创意是平面广告设计的核心,共生图形的创意作为平面广告的切入点,能否使平面广告设计作品与人们的情感达到共鸣,合理的运用共生图形的创意在平面广告设计作品中显得尤为重要。
正负共生图形应用在平面广告中给人以视觉的动感。例如:LwxDrewinski(波兰)设计就是把正负共生图形应用在平面广告作品中的,画面是以女人体为负形中间有一条正形的'蛇,巧妙地利用正负形共生图形原理,使正形、负形同时具有意义,给人以美女与蛇的联想。
局部共生图形运用在平面广告中给人以幽默的感觉。例如:平面广告设计未来的世界就运用的是局部共生图形原理,形成的富有趣味的图形,从而引起人们的注意。
整体共生图形的组合方式在平面广告中给人以巧合的感觉。正是将整体共生图形应用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作品,斑马与手整体共生,没有一处多余的设计,能引起人们的兴趣。
轮廓共生图形运用在平面广告中富有风趣地表现主题。运用轮廓共生的原理,绘制出鱼和眼睛两种形象,这两种形象共用了两段半圆弧线,配合广告语如鱼得水,构思巧妙,传递信息准确生动。
图形创意设计的视觉理念
图形作为视觉注目的中心,图形创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观者的注目程度,好的图形不仅要在强烈的视觉冲击下,抓住观者的视线,作品还应该是洋溢着一种吸引人去分析的美丽——富有创意、简洁又充满着哲理,这样的作品才能够历久弥新。
一、图形的创意性
生活处处离不开创意,没有创意的生活是灰色的,死板而又毫无生机可言的。那么创意来源于哪里呢?创意来源于对生活敏锐的观察,创
意来源于我们的新奇的想象,来源于一种非常规的思维。譬如:很多事物,在我们眼中是司空见惯的,但在孩子的眼中是新奇的,因为孩子的
思维没有太多的定式,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他们的思维宛若神来之笔,随心描绘。记得儿子第一次做电动自行车的经历,他说“车子前面好像
装了一个电风扇”,还记得哪本书看到的一个孩子形容马路上车多时说“马路上的车像箭一样向我射过来”。这种没有被生活模式化的思维就是一种创造,发现就是创造。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需要做的是去发现美,发现不同于以往的美,暂时丢掉那些固守的思维,打破常规,如孩童一样,始终保持一颗新奇而敏感的心,去重新观察,确立崭新的视角,会发现事物的多种角度和样貌是我们所不曾知道的,从而展开丰富的创想,创造出独特而新奇的视觉形象。
对于图形创意设计而言,就是围绕主题所展开的一种开放式的思维创意,它绝不是一种现实的简单再现,一如鲁道夫?9?9阿恩海姆在他的《艺术与视知觉》中阐述的一样“视觉形象永远不是对于感性材料的机械复制,而是对现实的一种创造性的把握。它把握的形象是含有丰富的想象性、创造性、敏锐性的美的形象。观看世界的活动被证明是外部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与观看的本性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以无论是运用头脑风暴,还是由感知形象及各部分感官对世界的认知而引发的形象联想:由经验的积累、沉淀所进发出来的具有潜意识的、非逻辑的、快速的直觉思维,还是由理性推理而衍生的逻辑思维,它无疑是拓展了主题的表现和表达的广度和深度,再经过头脑的综合分析、提取、分解和整合,创造出又“新”又“奇”,并且富有个性,又与众不同的视觉形象,又加之独特的表现手法,别出心裁的视觉感受,这样的图形才更具有吸引力,更可以达成深度传播的目的。
创意的灵感和风格并非灵感乍现,难以捉摸,它是可以捕捉的,有很多的方法可以遵循,例如形象联想、意向联想、异影图形、正负形、剪缺图形、同构图形、混维图形等,都可以成为不朽创意的方法来源,如绝对伏特加洒的创意,堪称完美,再如福田繁雄的领带,幽默风趣,出神入化,但是无论运用怎样的方法去创作,它的差异都来自于设计师的自身的差异,是设计师综合素质的体现。
二、图形的寓意性
“言有尽,意无穷”的境界,也是图形创意所追求的,除了主题意识表达的准确外,图形还应该是富有寓意、耐人寻味的。过于直白的图形设计不仅乏味无法达到传播的目的,也是对于观者智慧的一种忽视。芬兰的设计师博凯伶,作品以简洁、强烈和尖锐而著称,他曾经这样说过“什么是好?好的海报应该把观众当作有智慧的人来加以尊重,给他们一种视觉体验。”,所以创作图形应善于思考、勤于思考,冥思苦想、绞尽脑汁地挖掘图形的深意,“感而思、思而积、积而满、满而发”,这也是设计师心路历程的总结,富含深刻的寓意的图形,也是使观者视线驻留下来的很重要的理由之一,耐人寻味的图形,会引人深思,挑起悬念,引领观者进入一个想象的空间,进而揭示出事物的内涵和本质属性,揭示出哲理和深刻的寓意,给人以启示,从而使观者产生阅读的快感,那么信息的传播性就不言而喻了。例如陈放先生早年设计的《胜利》,即使现在看来仍然是经典的作品,作品中负像、断指、掌纹、黑白等不仅融入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也令人感悟到主题“胜利”背后的深刻意蕴,冈特?9?9兰堡的《南非轮盘赌》受伤的被纱布包扎的手上,渗出了非洲的地图,震撼人心的同时,让人们陷入了对非洲的苦难现状的认识和思考。
图形创意的寓意也不是凭空想象而来的,它是有很多的方法可依的,以此为设计师完善创意图形的设计提供一些路。如:同构图形:通过不同形象或材质的的非现实的巧妙结合,打破原有物形的组合,创造出新的图形,吸引眼球的同时也突破了旧有的含义,拓展出新的趣味和寓意来。例如,日本的青叶益辉他设计的坦克,主题部分用一个放大了的面包所替代,这两个完全不同的材质和物体组合在一切,具有了一种强烈的暗示作用:正负图形:巧妙而又简洁深刻,如《穷与富》是德国的设计师莱克斯?9?9德文斯基的作品,他用了极简的色彩和图形深刻地揭示了西方社会中存在的深层次的尖锐的社会问题,还有他的《饥饿》《种族主义》都是用正负图形带给人更深层次的思考,图形的深刻寓意也折射出设计师的精神世界和心灵的向往;剪缺图形:以少胜多,依靠人们的视觉经验,补足图形,既有参与性,增强了趣味性同时也让观者陷入无限的思考,去慢慢领会设计师的创作意图,如德国的设计师冈特?9?9兰堡设计的《书籍》,“画面中我们只是看到书的厚度质感,书的封面已和背景融为一体,尽管未着一笔,但书的特征仍然依稀可见,以此来体现书源于社会的广泛性和反映社会的包容性”,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的方法用影变、混维、无理、聚散等方式来表达,用比喻、拟人、借代、象征、幽默等修辞方式来诠释,无论是什么方法来创作,表意正确,简洁有力,富有寓意的图形始终是最具魅力和传播性的。
三、图形的视觉性
图形与语言文字等媒介有着相同的功能,那就是具有了一定的信息量,目的在于传播某种讯息、思想和观念。图形隶属于视觉艺术范畴,它是艺术作品中先声夺人的视觉焦点,如何用好视觉语言,快速从众多讯息中脱颖而出,是图形设计的视觉理念的核心部分之一。想成为视觉焦点,图形的视觉冲击力是不可或缺的。运用色彩的因素,来加强图形的对比,提高视觉冲击力。色彩有着先于图形的视觉优势,通过色彩的渲染,营造出一种强烈视觉感受或艺术氛围,从而达到引人瞩目的目的。如有着视觉诗人美誉的冈特?9?9兰堡作品,尤其是土豆的系列,色彩强烈,引人入胜。还有芬兰的设计师博凯伶的作品色彩更是感性细腻而充满魅力,那种备受瞩目程度就不言而喻了。
运用构图及简洁有力、高度的概括的图形,一日了然,也会因此而得到更多的关注,提高视觉冲击力。日本的福田繁雄的反战招贴《胜利》,创意和构图完美的组合,醒目而有张力,阐示了“发动战争者必亡”的道理。博凯伶的海报如其所追求的“稀缺艺术”一样,图形简洁而尖锐,视觉的震撼是十分强烈的,还有福田繁雄的图形设计单纯、巧妙、幽默,同样令人流连忘返。
运用局部特写,增强视觉张力,提高视觉冲击力。例如(图3)这是一幅公益广告,图形只表现了一个人的局部——张开的嘴巴,而满口的牙齿都用快要燃尽的烟蒂所替代,犹如惊悚片,触目惊心,令人望而生畏,视觉震撼力极强,可谓过目不忘。
对于图形创意设计来讲,视觉冲击力是首先抓住观者眼球的有力手段,但支撑观者继续看下去的理由,一定要有与之相匹配的富有创意的内容,可以引发观者展开联想和思考的空间以及可以探寻下去的深层的寓意,如果只有形式的冲击i即使视线停留了,也会瞬间就消失的,图形也犹如过眼云烟,不会在记忆里留存下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