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d笔记本 笔记本电脑显卡性能天梯图

admin 商品报价 5

哪些场景必须用纸质笔记本,无法使用平板

现在的电子设备五花八门,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层出不穷,“低头族”已经成为现代人的标签,但是我们还是要注意场合,哪些场景必须用纸质笔记本,而无法用平板显示装置呢?今天咱们就来说一说。

gtd笔记本 笔记本电脑显卡性能天梯图-第1张图片-星选测评

先看笔记本的应用场景

待办清单,作业备忘录等,包括项目安排和摘要,知识,干货,记录分享,临时的笔记,系统的课堂笔记等。

日记

主要的使用方式都可以落在这里面。于是问题在于要记录信息,并且在需要提取时找得到,不一定是要手写在纸上一样。

我的设备

iPad mini2 Cellular,好拿,便宜,随时可用。Notability,印象笔记,系统的邮件应用。

iPhone6 plus.大屏承载信息容量打,存储大,处理器性能相对比较好。

待办清单

奇妙清单,按文件夹分类,我是按照场景分为家,学校,电脑,手机,外出几个文件夹。通过星标可以置顶任务,从而达到排序的目的。所有事务按场景录入,加日期或星标。任务默认添加到顶部,执行时遵循GTD处理流程从下往上执行,一次专注一个任务,加星标。完成后用印象笔记记录需要记录的内容,决定是否需要设置重复提醒,然后标记完成。每天已完成清单邮件发送到自己邮箱,日后总结整理备查。

在我看来,电子设备是永远无法取代纸质存在的,万物都需要回归本真才会更长远。

如何评价《Evernote 超效率数字笔记术》这本书

vernote用了很多年,却只是堆砌文字。读《Evernote超效率数字笔记术》的时候,一边读一边就开始了我的使用方法改造,整个使用体验上升了一个大大大台阶。

这篇笔记记录了《Evernote超效率数字笔记术》一书中,我认为十分有价值的观点,以前不了解的方法,以及自己在使用中的一些小感悟。而对于已经熟悉的方法,则没有摘抄。

1你需要一颗数字大脑

笔记是有行动力的大脑,把所有零碎的东西都记到笔记里,释放记忆压力。

想要把自己的想法付诸施行的第一步,就是用笔记来记下,把梦想“具象化”,赋予“原本模糊的概念”“文字的逻辑”,而这恰恰就是一种执行力。

真正的时间管理,应该把焦点放在“怎样完成工作”上,工作完成,自然就完成时间管理。真正的时间管理的实质就是“如何把事情顺利、依序完成”的技巧。

GTD:把你脑中的杂事任务记录下来,然后专注在目前正在完成的事情上。

列待办清单:你只要先完成现在的工作,再回去清单找下一项工作即可。

那些你没有付诸执行的电子,永远不会是属于你的点子。那些你没有实际记录下来的资料,也永远不会变成你的知识。

如果你没有开始累积,就一定不会达到目标。

即时笔记:根本就记不住的东西才叫做灵感,需要用笔记来记住和保鲜自己的灵感、电子,与各种零碎散乱的想法。

项目专案:把这次工作需要记录下来的所有内容,像是截止时间、联系人资料、进度、收支明细,全部记在同一则笔记里,随时查询方便,便捷统一。

2笔记记住任何事

把已经完成的事项加上一条“删除线”

收集网页资料文摘:你的剪贴是有目的的才行,最好能够以某个行动或学习作为目标来进行收集,这样找到的内容将来才会有使用的意义。

3让记忆变得更有效率

所有相关的记录最好能统一在同一则笔记中。

懂得删除、封存那些已经完成的以及不需要的笔记。笔记不是仓库,而是用于行动的工具。

笔记本分类应该关联你的具体行动,而储存的笔记应该跟随着行动的过程,不断改变它们的位置。

已经完成、已经过时,又值得参考的内容,为了避免让它们干扰主文,可以使用“删除线”功能。

先Clearly,再剪贴。

笔记本共享功能,便于团队一起搜集材料。

4一个记事本的生产力量

建立笔记本分类时2个一定要守住的原则:

确认这个分类我以后一定会用得到

当我看到分类时,马上知道要怎么依据分来行动

用你现在、未来的工作项目来当做笔记本分类的依据,是个较好的办法。

你应该让每天的工作就是从“首先打开Evenote开始”!Evernote就是你的大脑,当然工作的开始也是从Evernote驱动。(经过一个星期的实践,我彻底抛弃了这么多年的纸笔管理,改变了整个人的工作方式,部分生活方式,更彻底地迈入数字生活。待办事项比原来清晰许多,而且通过链接功能,让待办事项和相关的资料非常清晰串联起来!)

建立一个叫做“行动”的笔记本组,把那些关乎行动的笔记本都放入这个行动笔记本中。例如:

你的工作项目规划执行笔记

你随时需要的文件资料

你最重要的收集栏

建立额外的“封存专用”笔记本,那些真的非常重要,需要留待备查的工作记录,就转移到这个封存笔记本里。

有一个资料不会过期,就是加上你的心得、感想、经验与故事的笔记。

标签也同样可以加上数字编号,这也可以让标签乖乖排好队。

中枢核心控管笔记,就是在你的行动资料夹里,专门负责某一个工程方案、工作项目的统一笔记。其他参考资料笔记,则是以笔记链接的方式,统一整理在这则中枢控管笔记中。

标签绝对不能当做属性来用。

印象笔记怎么样

很多印象笔记新手在初期使用印象笔记,特别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为了整理而整理,随意新建笔记本,随手归类笔记本,等到搜索资料进行写作时,依然还会因为找不到素材而崩溃,最后放弃写作。

一个原则,三个步骤,玩转印象笔记,将写作进行到底

大脑擅长思考,而不是记忆,牛顿在树下看到苹果掉下来,结果一个伟大的物理发现就这么诞生了,伟大的科学家也在早晨出门忘了带钥匙,大脑是智慧的,问题是你真的用对大脑了吗?

我学了一门印象笔记课程里面有如何科学搭建笔记本与标签,希望对你有用。在建立笔记本之前我们先了解印象笔记,构建笔记本有四个核心笔记本组:收集箱、创作、项目、归档。

0-收集:

来自各个渠道的信息收集;

1-创作:

Cards:对输入的信息的加工和提炼

writings:对输入的信息的完整输出

2-项目(正在进行):

正在进行的项目/主题研究/活动等;

3-归档(已完成):

笔记本分类要按照GTD原则分类,GTD是一套清单管理系统,它主要包括项目清单、下一步行动清单、将来也许清单和日程表。当然项目支持材料和参考资料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GTD的核心就是理清工作和生活中的项目和下一步行动。该系统中项目和下一步行动就是一条条提示清单。好的应用程序就是能够高效方便的管理项目和行动清单。

当我们执行具体行动的时候,我们会根据批处理的原则,把同一场景下相似的行动一起做,集中处理同类事项。比如说集中打电话,集中写邮件,出门时尽量多办几件需要外出办的事。

依据情境定义和排序,你可以行动得更加快速更方便。所以需要以方式、地点、工具、精力状况、人物等从新组织分别属于不同项目的行动清单,这就是行动清单的另一个维度。所以需要清单之间有属性关联。

正所谓不破不立,在建立的笔记本之前,需要把原来的笔记本,该清理的清理,剩下的全部集中在一个笔记本里,命名为历史笔记本,经过断舍离以后,这些笔记就像一个个藏宝箱,等待你的再次挖掘。

一个原则,三个步骤,玩转印象笔记,将写作进行到底

笔记本知识创造流

四个核心笔记本组分工合作,让写作畅通无阻。

收集:只是平时有意识有目的地收集资料。

创作:把收拾的资料进行一个初加工,让它成为一个片段或者草稿。

项目:你正在进行或准备进行的文章。

归档:已经完成的项目进入闭环,也就是努力的成果。

有创作者以写作为主题建立笔记本组,笔记本如同工厂流水线一样井然有序,生产出优质的文章,运用印象笔记是关键。

收集箱是储备素材,重点在创作笔记本组,那么以写作为流程建立笔记本就是想法立项、片段、草稿、已发表、写书规划和写书心得。如果突然产生了一个可能变成一篇文章的想法,就在想法立项中新建笔记,如果想法只适合作为某篇文章中的素材,就放入想法立项中,整个笔记本形成的逻辑就是收集,创作项目归档闭环的,这是创作流。

收集是为创作和项目所服务,所有的收集都是为了主题创作、项目推进而开展的。和当下主题项目无关的信息,一概不理会,保护稀缺的注意力,人的注意力一旦被分散就很难再次集中注意力完成一件事情。

一个原则,三个步骤,玩转印象笔记,将写作进行到底

我们的大脑一次大概能记住,3-5个信息组块,比手机号,138322xxxx。大脑会自动将3-5个数字分成一组,比如138-2322-xxxx,或者138-2322-xxxx,容易记住。

一般来说超过4个组块记忆难度就大大增加,所以我们在信息分类时,就需要确立一个原则:分类多搜索。

在笔记本分类时,就要尽量克制,不超过四个笔记本,或者不超过五个笔记本组。让大脑一下子记得住,检索就快。

笔记本命名采用数字编号为笔记本命名可以快速跳转,当你输入数字时,会快速找到相应的笔记本,我是有强迫症的人,为了视觉上的统一美观,笔记本用英文名称规范主题,中文进行解释,中间用竖线分开。好处就是整个笔记顺序清晰简洁大方。

一个原则,三个步骤,玩转印象笔记,将写作进行到底

标签分类

如果说笔记本是一对一,那么标签就是一对多,同一条笔记可以打上不同的标签。

标签,你可能要问了,什么是标签呢?标签是另一个维度的分类,你给一条笔记添加一个标签,和把一篇笔记移动到一个笔记本,都是给这条笔记做了归类,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只是,标签的优势更大。因为随着海量信息的涌入,要保障你的印象笔记系统不崩溃,不可能建立上百个笔记本来分类信息,那查找起来太费劲了。这时你需要用标签对笔记进行分类,你可以对一条笔记贴上不同的标签,只需要搜索一个标签,就能找到这条笔记。

用MECE原则来给标签分类,MECE(Mutually exclusive and collectively exhaustive)的原则出自《金字塔原理》白话解说就是“没有遗漏,也不会重复”。

如同汽车里有车胎、螺丝、后备箱,彼此相互独立不重复,而合在一起又能完成汽车的一个结构。简单地说,就是要: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标签分类完成后,为了视觉统一和方便调用信息,我们需要对分类进行编码排序,具体数字编号我们参考的是杜威十进制。

杜威分类法,是一种科学的分类法。杜威十进制以三位数字代表分类码,三位数的好处是你可以完全穷尽你要罗列的分类方向。

标签: 笔记本 天梯 显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