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专家 一个笔记本问题
没错,用铜片代替导热垫,导热效率是高于导热垫的。
但是我发现你问题中有问题啊,“现在的游戏本不都是热管和芯片用硅脂紧密贴合的么”,事实是热管和芯片直接填充的是硅脂,不是导热垫,只是有些笔记本在生产中把硅脂涂的过多,而且使用的硅脂过干,让人看了以为是导热垫,其实并不是。
使用导热垫的地方,笔记本上多是在显卡显存上或者周围电容上,如图,那些才是导热垫(还没放到显存上)。显存只能用导热垫,因为硅脂如果流到电路板的小电容上很可能烧掉显卡或者主板。
第二种情况,就是热管设计失误或者就是图省事儿,无法接触芯片,这就需要用导热垫来填补空隙了。出现这种情况的笔记本如富士通S6520V(带独立显卡),显卡芯片和热管缝隙大,富士通用来一个导热片(还不是垫),结果就是显卡温度过高,都过90度了;还有一个例子,我感受很深,戴尔E6400/6410的显卡芯片和热管间用了导热垫,烤机温度83度左右,后来我换了一个铜片,显卡温度最高也就75度了。
只有第二种情况,才可以用铜片去改善导热,第一种情况,你只需要去换导热系数高的硅脂就可以了,如果强行加铜片,那只会让导热变糟糕,因为导热路径被延长了。
笔记本内存要不要散热马甲
笔记本电脑内存和固态没有必要装散热马甲。
如果内存购买的时候是没有散热马甲,是无须购买。因为内存是可以直接安装在电脑上,也不会影响性能,更不用担心其散热问题,只是用户在超频的时候或许可以感受到一点点温度,正常使用下,内存的散热是无须考虑和解决的。
此外说到铝片马甲中间的填充物,有些常识会采用厚型导热胶作填充物。导热胶导热能力强还好,如果不具备导热能力或导热能力差,使用这种散热片就为内存盖上了“棉被”,效果可想而知。
笔记本电脑注意事项
无论是原装或兼容光驱,不间断工作都会产生很大热量,时间长了不仅会损害光驱激光磁头,同时还会使光驱周围部件加速老化。比如我们喜欢用笔记本电脑光驱看电影光盘,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使用方式,我们可以将电影保存在硬盘上观看。
最好是不要在倾斜和颠簸环境中使用笔记本电脑;其次,至少在笔记本电脑中安装硬盘保护软件,在倾斜和颠簸时它可以暂停磁盘工作,从而保护你的硬盘。
笔记本电脑的散热怎么样
发热源头
电脑内部的两大发热核心分别是CPU和GPU,学名叫做中央处理器和图形处理器,后者也叫显卡。CPU作用类似于人类大脑,在电脑里处理各个信息的逻辑运算,而GPU则是把CPU处理后的信息转化成二维图像显示在屏幕上,输出图像。因人们现今科技水平限制,CPU和GPU制作完成后内部会不可避免的存在电阻,而CPU和GPU工作时虽然电压仅有1V多点,却有高达十几A甚至几十A的电流,在极高速度的运算下会产生大量热,如果不及时将热量导出,囤积的热量会将CPU和GPU烧坏而导致电脑无法工作。
为了保护CPU和GPU,工程师们给电脑设置了一个“温度墙”,顾名思义,墙的功能就在于阻隔,当达到这个温度后,CPU和显卡会主动降低频率来减少产热,俗称“撞温度墙”。我们都知道电脑运行快慢很大一部分因素来源于CPU/GPU主频,频率越高,速度越快,那么降频后直接表现就是电脑运行缓慢,卡顿,甚至过热了电脑还会强制关机来进行自我保护,这么一来,电脑的散热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台式机而言,机箱再小也比笔记本大,所以有足够空间来安装风扇给CPU和显卡进行散热,而笔记本不一样,它的设计之初的目的之一就是便携,所以不会太大而且会很薄,再加上键盘,屏幕,主板的厚度,留给散热部分的空间已经十分捉襟见肘,为了能让电脑顺利工作,只能双管齐下,一方面缩减CPU和gpu的性能发挥,来控制热量的产生,另一方面设计更好的散热模组及时的将热量散发出去,这样才能保证笔记本的正常运行。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笔记本在台式机面前总是被完虐。
散热部分
为了更好的散热,笔记本散热方面几乎都是以整块铜板(或者铝材)覆盖CPU和GPU核心,再用热管焊接在铜板上,另一段焊接在散热鳍片上。因热管本身特点,热量会很快的从铜板上传递到鳍片上,再由风扇吹发热的鳍片,将热量带走。
铜和铝有优异的导热能力,能够很快的将热量从CPU和GPU核心传递到铜板上。然而因加工工艺限制,CPU、GPU核心表面和铜板表面粗糙度不同,不可能完美贴合,所以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导热介质来填充两者之间的空隙并传递热量,我们最常使用的就是导热硅脂,更高端的有使用液金的(液态金属,有极好的导热能力和良好流动性,缺点是导电,一旦泄露很容易主板烧毁)。这类物质的作用是作为填充剂和导热剂。所以,热量的走势是这样的:
CPU/GPU产生热量→导热硅脂→铜板→热管→热管另一端→散热鳍片→鳍片周围空气→风扇吹走。
啰里啰嗦到这,相信大家都明白了,在整个散热流程中,任何一环有问题都可能导致热量囤积,进而引发一系列问题导致电脑运行缓慢,卡顿。在笔记本上,最常见的出问题环节就在导热硅脂和热管两处。
散热物质和零件
首先是导热硅脂,影响其导热能力的是它的导热系数,单位为W/m·K,这个值越高,导热能力越好,一般在0.8-6.0W/(m·K)范围内,高端的能超过20,液金则能达到七八十甚至一百多,当然,一分钱一分货,导热系数越高的价格越贵,一般用户没必要上液金,但是也不能使用几块钱一大桶的那种,效果真的挺差,一般二十多块钱就差不多了。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因为硅脂内大都含有稀释剂,长时间高温条件下稀释剂会挥发,使导热硅脂固化,大大降低了散热能力,所以一般几个月或者半年需要重新更换硅脂。顺带着可以进行一次清灰除尘操作。
PS:除了导热硅脂,还有一种导热介质叫做相变片,被制作成很薄的片状物,可以贴在CPU,GPU核心,硅脂可能有的比较粘稠不好涂,难以涂的均匀,而相变片可以很方便的解决这个问题。
还有热管,热管是笔记本内部的导热“桥梁”,负责把发热核心区的热量快速及时的传导到鳍片上,具体原理网上有详细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绝大部分笔记本为了节省内部空间都采用了下图的热管样式,压扁后可以节省一定的高度空间,
但是热管的导热效率也是不同的,
首先越短的导热越好,
其次越粗的导热越好,
再者越直的导热越好。
最后热管越多越好。
这就好比水管,导热快慢类比于水流的多少,相信大家就能很容易的理解了。
噪音原因
但是!!!
电脑的生产厂家不会这么想,他们的目的是在能保证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成本!这样才能赚钱!
所以很多的散热模组上,粗热管就成了细热管,多跟热管变成了单根热管,为了方便设计主板和放置风扇,直热管弯了个九曲十八弯。这就好比原来你用卡车跑10公里直线送一批货,后来让你小推车50公里曲线送同样的货,这样怎么可能达到一样的效果呢?而热管导热效率降低,直接导致CPU温度高居不下。热量源源不断的从CPU传递到热管另一端,原本散热需要风扇六成转速就可以将热量散发出去,可是CPU满载的时候发热量猛增,热管另一端风扇需要全速工作才能满足散热,噪音也随之而来。这基本可以解释大部分电脑噪音大,玩游戏卡顿了。
附一张神舟战神T6tiX7战斗版的拆机图,配置i7 7700hq+gtx1050ti4G
这个配置的U,单根热管就很难压住的,更何况还弯了两个弯,夏天时候玩个游戏,四五米开外还能听到风扇声音平常自己戴个耳机可以忽略了,但是如果在宿舍里影响舍友终归不好。所以自己最好改造一下散热。
散热方法
方法一,瓶盖法
仔细看一下电脑底部,会发现有四个等高的凸起,还有一片网格孔。凸起支撑起了整个电脑,部分电脑的四个凸起做的很低,有的人还习惯在下面垫本书或者在被褥上玩电脑,这样就堵住了笔记本的网格孔,严重影响了笔记本的进风量,冷空气大都是从笔记本底部抽进来,被风扇从鳍片吹出的,所以用四个饮料瓶盖垫高四个脚垫,增大了底部空间,有利于提高笔记本的进风量。更多的冷空气得以进入笔记本内部,散热效果自然好转。
方法二:散热底座法
现在很多人买了笔记本电脑,会热衷于买个散热底座,淘宝上这类产品一搜一大把,而效果也是参差不齐,大致原理和瓶盖法差不多,就是一个底座加了风扇,人为的增加进入笔记本的冷空气量,达到散热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有部分散热底座并不是向上吹风的,而是向下抽风,这类散热底座多用于有笔记本外壳辅助散热的电脑型号,例如多数以铝镁合金为外壳的轻薄本,热量会传到整个机身以辅助散热,而向下抽风的底座可以把外壳热量抽走,加速散热。所以,向下抽风的散热底座不适用于那些底部作为主进风口的笔记本电脑,本来电脑需要外界冷空气进来,而你还用个下抽风的底座把空气抽走,这岂不是南辕北辙?散热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
方法三:抽风式散热器
几年前淘宝上“徐氏父子”的抽风式散热器异军突起,很好的解决了多数笔记本的发热严重的问题。其原理类似于抽气机,将散热器接在笔记本出风口,通过主动抽风的方式加快散热鳍片附近的热空气流动,笔记本把热空气吹出来,散热器把热空气抽走,有效降低了笔记本的热量囤积,不失为一个创意想法。但是这个也有其局限性,首先,这个散热器口要接笔记本出风口,不固定的话很难确保密封性,而密封性恰恰对散热效果有很大影响。一般来说,密封越好,降温效果越好。其次,每个笔记本出风口位置和形状都不尽相同,有的在左侧,有的在右侧,更多的在后侧,左右的可能还容易固定,后面的话不但不容易固定出风口,还可能因为散热器本身体积问题影响屏幕开合角度,要么散热器安好了屏幕角度看着不舒服,要么屏幕看着顺眼了散热器安不好╮(︶﹏︶)╭。最后,有的厂家为了更大的提升散热效果,使用了功率较大的风扇电机,而抽风式散热器大都是涡轮风扇,功率增大后噪音也是不落下风,甚至可能比电脑本身风扇噪音更大。
方法四:改装水冷
很多人都听过台式机的水冷,但是笔记本电脑水冷改装估计很少听到。一来笔记本内部空间狭小不容易改装,二来是很少有厂家专门来做这个。毕竟用心设计一下模组要比重新设计一套水冷容易的多,再者笔记本发热量比电脑小很多,改装水冷给人杀鸡用牛刀的感觉。但是因为很多笔记本散热模组设计不合理,笔记本温度居高不下,又有喜欢DIY的人们重新考虑了笔记本水冷。
水冷,顾名思义以水作为主要导热介质,水兼有价格低廉和比热容大的优点,在水冷系统中可以很快的带走热量。
基本原理如下:一般取内3㎜外4㎜的铜质回路管,压扁(并不完全压扁,依旧留有空隙)并用锡焊接在CPU、GPU、热管上,铜导热很快,大量热量会从CPUGPU传递到热管上,少部分直接散发到空气中,一部分会顺着热管到达鳍片,通过笔记本内部风扇散发出去,剩下的热量通过铜质回路管传递到内部的水中,回路管口伸出笔记本外,串联水泵,冷排。回路管的水在水泵推动下循环流动,热水流到冷排,经风扇散热后冷水重新流回回路管,完成一次循环。
实质上,水冷严格意义讲还是风冷,只不过是风扇换了个位置而已。
焊接好的效果图,在这里征得冰河水冷同意,粘贴一张成品照片,如果觉得自己动手能力差,可以考虑淘宝搜索冰河水冷,帮忙代为改装,优质改装,服务很好,老板很热心。
关于水冷的噪音,主要来自两个地方,一个是水泵的声音,另一个就来自冷排风扇,风扇如果选择那种好点的静音风扇,基本可以做到一米外几乎没声音,水泵选择一个功率差不多的就可以,功率太小水流速慢,影响散热,功率太大的一般噪音大,我根据个人经验推荐流量在400-800L/H的就可以了,一般选择500-600的,电源最好是12V供电的,5V供电的很可能出现功率不够或者流量不够的情况,为了减少噪音,可以在固定水泵的时候垫一些泡沫吸音棉,这样,散热静音两不误,皆大欢喜。
本人仅仅是一名DIY电子爱好者,所提供数据仅仅代表本人电脑情况,不代表其他人测试数据,也可能存在数据错误或者知识漏洞,欢迎大家指出,共同进步。
最后,再次感谢冰河水冷提供的水冷铜管焊接图,也欢迎大家前往淘宝咨询冰河水冷有关笔记本水冷改装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