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电脑有哪些重要参数
一、cpu(发动机)
目前CPU主要以以下三种为主:
INTEL(牙膏厂)、AMD(农企)、高通骁龙
主要性能参数为
1,内核结构(几核几线程)
2,频率:主频、外频、超频、倍频(汽车的排量或者说发动机的输出扭矩)是区分低压和标压处理器性能的一个重要参考数据
3,缓冲(是在内存和CPU交换数据之间可以进行高速数据交换的存储器,就像汽车里的助燃剂吧)
4,制造工艺(几纳米工艺,就像发动机的制造工艺)
5,热设计功耗TDP(TDP就是电脑冷却系统必须有能力驱散的最大热量限度)(例如,一个笔记型电脑的CPU散热系统可能被设计为15W TDP,这代表了它可以消散15W的热量(可能是通过主动式散热手段如使用风扇,或是被动式散热手段如热管散热),从而保证CPU自身温度不超出晶片的最大结温。)
低压U有低压U的优势:散热要求低,功耗少,续航更长。但随着带来的肯定是性能的缺失不足。
二、内存
内存是除去CPU,对整机体验最重要的硬件。如果说CPU像汽车的发动机,那么内存就是汽车的座位。
4G就像是双人座,而8G就像是平常家用车拥有着5座,虽然更多时,只有一个人在开车,但当人数一多时,5座的意义就体现出来了
容量
带宽
频率
通道
容量大肯定是好事,带宽快肯定是好事,频率高肯定是好事,通道多肯定是好事。
所以这些参数越大越好。
三、硬盘
硬盘作为你的电脑存储的媒介,可以说也是相当相当重要,所有的东西都是围绕你的硬盘来运行,而硬盘主要分为机械硬盘HDD和固态硬盘SSD。
SSD与HDD比起来,各有优势,各花入各眼吧。
相对而言
SSD的读写速度快,抗震性强,但是空间小,寿命短一些,但是足够你用到换新电脑了。
HDD的读写速度一般(看转速5400转和7200转)抗震性差,但是空间大,寿命长,前提是没有被摔。
四、显卡
显卡是输出显示图形的最主要因素,某种意义上说,显卡就像是针对图形处理的CPU。
集成显卡(今年用的最多的是intel HD620)如今也算性能不错,如果内存足够(8G),CPU不差,那么也能有个独立显卡(MX150)40%的性能。
独立显卡与CPU类似,主要也是两家品牌 NVIDIA和 AMD,比较推荐的是NVIDIA,玩游戏来说还是NVIDIA优化好些。
NVIDIA主要有GT、GTX、RTX以及专业绘图显卡系列。
AMD的,,,,AMD主要有R5 R7和R9(2017年之前),现在是Rx Vega以及专业绘图显卡
五、屏幕
屏幕是你使用电脑时候直接的感官刺激,一块好的屏幕,能让你拥有一个舒服的体验。
而屏幕最主要的参数是:
**尺寸(尺寸和比例是最为直观的,屏幕大更舒服,但屏幕大了后也要分辨率跟上,分辨率跟上后的耗电也提升了,所以,目前绝大部分的屏幕都是1080P的分辨率。)
分辨率
3.色域(色域里面的学问比较多,目前比较好的屏幕色域应该是100%sRGB或者72%NTSC。)
4.刷新率和响应时间(刷新率一般默认是60HZ,电竞屏是以120HZ起步,比较推荐的是游戏本上120HZ以上的刷新率。)
5.面板材质
六、电池
电池也不一定是挑选电脑时候的必要参数,毕竟插电用的是绝大部分,但如果有续航需求的就注意了,电池的主要参数:
1.容量
2.能量密度(电池能用多久)
3.快充技术
决定笔记本续航的两个因素是:电池能量密度和笔记本的功率。
所以,需要长续航的一般选择低压U集显本+高能量密度电池的笔记本一般是没错了。
七、笔记本磨具做工外壳材质
笔记本电脑中的各种组成部分及其功能有哪些
外壳:外壳除了美观外向对于台式计算机更起到对于内部器件的保护作用。较为流行的外壳材料有:工程塑料、镁铝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碳纤维复合塑料)。其中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外壳兼有工程塑料的低密度高延展及镁铝合金的刚度与屏蔽性,是较为优秀的外壳材料。一般硬件供应商所标示的外壳材料是指笔记本电脑的上表面材料,托手部分及底部一般习惯使用工程塑料。
液晶屏(LCD):笔记本电脑从诞生之初就开始使用液晶屏作为其标准输出设备,其分类大致有:STN、薄膜电晶体液晶显示器(TFT)等。现今民用级别的液晶屏较为优秀的有夏普(SHARP)公司的“超黑晶”及东芝公司的“低温多晶硅”等,这两款都是薄膜电晶体液晶显示器(TFT)液晶屏。除了屏幕外液晶屏的发光设备也是非常的重要,质量较差的灯管会使得液晶屏的色温偏差非常的严重(主要是发黄或者发红)。
处理器:处理器是个人电脑的核心设备,笔记本电脑也不例外。和台式计算机不同,笔记本的处理器除了速度等性能指标外还要兼顾功耗。不但处理器本身便是能耗大户,由于处理器温度升高而升高的笔记本电脑的整体散热系统的能耗也不能忽视。
散热系统:笔记本电脑的散热系统由导热设备和散热设备组成,其基本原理是由导热设备(现在一般使用热管)将热量集中到散热设备(现在一般使用散热片及风扇,也有使用水冷系统的型号)散出。不为人知的散热设备还有键盘,在敲敲打打之间键盘也将散去大量的热量。
定位设备(Pointing device):笔记本电脑一般会在机身上搭载一套定位设备(相当于台式电脑的鼠标,也有搭载两套定位设备的型号),早期一般使用轨迹球(Trackball)作为定位设备,现在较为流行的是触控板(Touchpad)与指点杆(Pointing Stick)。
笔记本电脑硬盘:硬盘的性能对系统整体性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硬盘不是越大越好。因为硬盘越大,相对地搜寻资料的时间也越久。目前的主流笔记本电脑一般配备较大容量的硬盘,可保证移动办公有充足宽裕的空间。而需要经常移动上网的用户,为了存储大量的硬盘缓冲和下载的软件,这一容量的硬盘也应该足够了。但是,如果你是需要以笔记本电脑来代替台式电脑,又或者你没有任何备份设备的话,如CD-RW或ZIP等等,如果你是经常制作一些多媒体的演示文件的话,由于声音、图像动画等文件都需要占据大量的硬盘空间,这时,可以选择250GB或者320GB容量的硬盘。当然,如果你非常注重硬盘性能,可以选择时下比较厉害的TB级超大容量硬盘。
笔记本电脑迎来发展时代,这些新技术将成为主流
2020年因为新冠疫情的爆发,社会也因此而停摆,社会就像被按下了暂停键,所有人都需要居家办公,能够外出工作的只有在这场战场上逆行的战士,守护我们。但是很多行业不能因为疫情而停摆,所以很多人虽然离开了办公场所,但是也选择了居家办公,将笔记本电脑带回来家,这一年云办公成为了主流,参加会议使用云会议,腾讯会议这一类软件极速增长,钉钉云办公成主态,笔记本电脑行业也进入了发展时代,逐渐地很多新技术新设计出现,无论是逐渐推广的前置摄像头隐藏式笔记本电脑,还是极窄边的笔记本电脑出现,不断新颖的电脑逐渐进入大众视线,现在已经到了2022年,有更多的新技术即将进入这个行业,现在让我们看一看吧。
首先是无线网络摄像头,我们常用的笔记本电脑自带的摄像头,在拍摄过程中只能是倾斜的图像,而且其画质也是不太好,如果有需要更加极致的全面屏电脑,而对于拍摄功能不太需要的情况下,把前置摄像头给替换成无线网络摄像头,这样的方式将会为屏幕预留出更大空间,为其“全面屏”电脑提供无额头的可能,比如戴尔所发布的Concept Pari则是一个网络摄像头,自带电池和麦克风,可用于网络会议,便携灵活。Concept Pari内置的磁铁允许用户将摄像头贴在任何有金属底座的地方,无线充电底座配置可以让摄像头方便充电。还有Concept Flow则类似于手机扩展坞一样,比如华硕的游戏手机所提供的扩展坞那样,不过这是无线的,在支持无线充电同时可以不用将键盘、鼠标甚至外接屏幕连接在笔记本电脑上,在拿开笔记本电脑后自动断连,使其外接屏幕显示中断,并进入休眠,同时Concept Flow还会断开和电脑的连接,摆脱线材束缚,大大提高便捷性。
就拿目前市面电脑品牌来说最常见的前置摄像头是720P摄像头,至于1080P前置摄像头还是极少数,比如去年发布24英寸的iMac和最新的MacBook Pro都全系采用了1080P摄像头,现在进入2022年联想、戴尔等公司也开始跟进这个全高清摄像头,但是这种情况可能只会出现价格相对较高的产品,毕竟采用这个技术相对于720P摄像头来说成本更高。
环保逐渐走进各大厂商,随着环保意识不断地增强,各大厂商在自身产品设计上更注重环保,比如戴尔公司展示的“ Concept Luna”的概念笔记本电脑,在这个笔记本设计上的主旨就是拆卸和维护更加简单。在这个拆解中不需要螺丝刀或者胶水,再将其固定的Keystnote拆除后,就能将键盘和屏幕轻松分离,还有就是零部件可拆解,在使用的电脑已损坏的情况下可以将完好的零件放置到别的设备中继续工作,从而减少资源浪费。
基于ARM架构的电脑开始走进消费者市场,就以苹果来说自从发布了M1处理器之后,其优秀的处理能力和性能,正在逐渐吞噬着基于X86的英特尔处理器,而且苹果已经积极将其Mac阵营电脑的处理器从Intel处理器换成为自研的M系列芯片,而且最新的M1 Pro和M1 Max处理器在参数甚至比Intel处理器还要强上不少。
同时在外国大部分学生会用的Chromebook也是采用基于ARM处理器,而且现在很多厂商也开始探索基于ARM架构的处理器,其生态也在逐渐建立,微软也专为基于ARM架构的处理器设计了系统,虽然现在英特尔仍控制着大约75%的计算机市场,但是在AMD强势崛起,ARM架构的处理器不断涌现,也许在未来就会是三权分立,这种情况对于消费者来说可以是极其利好的。
现在的电脑厂商已经不再满足于一个屏幕的电脑,已经开始探索更多屏幕的新玩法,前面有联想公司发布的双屏电脑,后有华硕做了一个17英寸的可折叠OLED笔记本电脑,电脑的设计逐渐开始激进,不在类似于之前的传统设计,当然新技术的普及前期一定是高价格的,就从折叠手机来看,三星或者华为可以达到万元,而现在OPPO已经将其降到7999元,不断地发展中所带来的成本下降,必然也让这些产品逐渐成为普通大众所能接受的价位,成为我们方便生活的一大助力。
2022年的新产品可能不止这些,从年初的技术发布,所能知道的还仅仅只是这些,但是2022年还只是开始,还有很长时间可以供厂商们发布新技术,就让我们拭目以待这个2022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