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硬盘使用寿命多长时间
正常情况下,机械硬盘的寿命在一万个工作小时左右,超过8000小时后,硬盘的性能已经会有明显的降低。
由于工作强度不同,这个只是个参考,如果经常拿着硬盘下载,那么这个时间会大大缩短到6000小时左右,根据情况而定,如果只是开机正常网页浏览,办公文件查看修改,那么时间会变长到12000小时左右,同样也是根据情况而定。
养成一个良好的备份习惯是关键,还有,按照季度检查一下硬盘的健康信息,网上很多软件都有。
即使很少使用,一般来说3年以上的硬盘也不建议存放重要数据,因为机械硬盘使用的是电机转动读取数据的,老化的过程都是固定的,使用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对于此类磨损件还有有一定的影响。
机械硬盘使用注意事项
防止振动和挤压,机械硬盘磁头和盘片采用接触式启停,只有转速达到额定值时,磁头才能浮起在盘片表面上,振动和挤压容易造成磁头经常在数据区启停,使磁头和盘片的寿命缩短。
当硬盘驱动器执行读/写操作时,不要移动或碰撞工作台,否则磁头容易损坏盘片,造成盘片上的信息读取错误。
注意环境温湿度,硬盘驱动器的电机、主轴电机及其驱动电路在使用过程中都会发热,因此硬盘驱动器周围的环境温度不能过高一般为10度至40度、湿度不能过大,在潮湿的梅雨季节,要经常加电,以便使机内的水气蒸发掉。
笔记本硬盘有几种类型
笔记本的硬盘有固态硬盘(SSD)、机械硬盘(HDD)、混合硬盘(HHD一块基于传统机械硬盘诞生出来的新硬盘)三种类型,其中SSD采用闪存颗粒来存储,HDD采用磁性碟片来存储,混合硬盘是把磁性硬盘和闪存集成到一起的一种硬盘。
1、固态硬盘
固态硬盘是用固态电子存储芯片阵列而制成的硬盘,因为台湾英语里把固体电容称之为Solid而得名。SSD由控制单元和存储单元(FLASH芯片、DRAM芯片)组成。
固态硬盘在接口的规范和定义、功能及使用方法上与普通硬盘的完全相同,在产品外形和尺寸上也完全与普通硬盘一致。被广泛应用于军事、车载、工控、视频监控、网络监控、网络终端、电力、医疗、航空、导航设备等诸多领域。
其芯片的工作温度范围很宽,商规产品(0~70℃)工规产品(-40~85℃)。虽然成本较高,但也正在逐渐普及到DIY市场。由于固态硬盘技术与传统硬盘技术不同,所以产生了不少新兴的存储器厂商。
厂商只需购买NAND存储器,再配合适当的控制芯片,就可以制造固态硬盘了。新一代的固态硬盘普遍采用SATA-2接口、SATA-3接口、SAS接口、MSATA接口、PCI-E接口、NGFF接口、CFast接口和SFF-8639接口。
2、机械硬盘
机械硬盘即是传统普通硬盘,主要由:盘片,磁头,盘片转轴及控制电机,磁头控制器,数据转换器,接口,缓存等几个部分组成。
磁头可沿盘片的半径方向运动,加上盘片每分钟几千转的高速旋转,磁头就可以定位在盘片的指定位置上进行数据的读写操作。信息通过离磁性表面很近的磁头,由电磁流来改变极性方式被电磁流写到磁盘上,信息可以通过相反的方式读取。
3、混合硬盘
混合硬盘是一块基于传统机械硬盘诞生出来的新硬盘,除了机械硬盘必备的碟片、马达、磁头等等,还内置了NAND闪存颗粒,这颗颗粒将用户经常访问的数据进行储存,可以达到如SSD(就是固态硬盘)效果的读取性能。
固态混合硬盘是把磁性硬盘和闪存集成到一起的一种硬盘。原理和微软Windows 7和Windows 8操作系统上的“Ready Boost”功能相似,两者都是通过增加高速闪存来进行资料预读取(Prefetch),以减少从硬盘读取资料的次数,从而提高性能。
不同的是;混合硬盘将闪存模块直接整合到硬盘上,对比一下,就会发现新一代的混合硬盘不仅能提供更佳的性能,还可减少硬盘的读写次数,从而使硬盘耗电量降低,特别是使笔记本电脑的电池续航能力提高。
扩展资料
由于固态硬盘没有普通硬盘的旋转介质,因而抗震性极佳,同时工作温度很宽,扩展温度的电子硬盘可工作在-45℃~+85℃。广泛应用于军事、车载、工控、视频监控、网络监控、网络终端、电力、医疗、航空等、导航设备等领域。
机械硬盘较传统,使用功耗相比于固态硬盘较高,重量较重,发热量较高,散热较慢,同时价格比固态硬盘略低。而混合硬盘的笔记本是双硬盘,其中小容量的固态硬盘,大多数为128GB或256GB容量的作系统盘,用于休眠和文件高级缓存;另一块大容量的机械硬盘用于保存大量的数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硬盘
电脑固态硬盘都分为几G,最大是几G。
有8g、32G、64g、128g、256G、512G、750G、1T、3T的容量;目前市面上能买到的最大固态硬盘3T。
分类方式:
固态硬盘的存储介质分为两种,一种是采用闪存(FLASH芯片)作为存储介质,另外一种是采用DRAM作为存储介质。
1、基于闪存类:基于闪存的固态硬盘(IDEFLASH DISK、Serial ATA Flash Disk):采用FLASH芯片作为存储介质,这也是通常所说的SSD。
它的外观可以被制作成多种模样,例如:笔记本硬盘、微硬盘、存储卡、U盘等样式。这种SSD固态硬盘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移动,而且数据保护不受电源控制,能适应于各种环境,适合于个人用户使用。
2、基于DRAM类:
基于DRAM的固态硬盘:采用DRAM作为存储介质,应用范围较窄。它仿效传统硬盘的设计,可被绝大部分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工具进行卷设置和管理,并提供工业标准的PCI和FC接口用于连接主机或者服务器。应用方式可分为SSD硬盘和SSD硬盘阵列两种。
它是一种高性能的存储器,而且使用寿命很长,美中不足的是需要独立电源来保护数据安全。DRAM固态硬盘属于比较非主流的设备。
扩展资料:
SSD有如此的“神速”,完全得益于内部的组成部件:主控--闪存--固件算法。
主控、闪存及固件算法三者的关系:
SSD最重要的三个组件就是NAND闪存,控制器及固件。NAND闪存负责重要的存储任务,控制器和固件需要协作来完成复杂且同样重要的任务,即管理数据存储、维护SSD性能和使用寿命等。
1、主控:
控制器是一种嵌入式微芯片(如电脑中CPU),其功能就像命令中心,发出SSD的所有操作请求----从实际读取和写入数据到执行垃圾回收和耗损均衡算法等,以保证SSD的速度及整洁度,可以说主控是SSD的大脑中枢。
目前主流的控制器有Marvell、SandForce、Samsung、Indilinx等。像Marvell各方面都很强劲,代表型号为Marvell 88SS9187/89/90主控,运用在浦科特、闪迪、英睿达等品牌的SSD上。
SandForce的性能也不错,它的特点是支持压缩数据,比如一个10M的可压缩数据可能被他压成5M的写入硬盘,但还是占用10M的空间,可以提高点速度,最大的特点是会延长SSD的寿命,但是CPU占用会高点而且速度会随着硬盘的使用逐渐小幅度降低。代表型号为SF-2281,运用在包括Intel、金士顿、威刚等品牌的SSD上。
Samsung主控一般只有自家的SSD上使用,性能上也是很强悍的,不会比Marvell差多少。目前三星主控已经发展到第五代MEX,主要运用在三星850EVO、850PRO上。
2、固件算法:
SSD的固件是确保SSD性能的最重要组件,用于驱动控制器。主控将使用SSD中固件算法中的控制程序,去执行自动信号处理,耗损平衡,错误校正码(ECC),坏块管理、垃圾回收算法、与主机设备(如电脑)通信,以及执行数据加密等任务。
由于固件冗余存储至NAND闪存中,因此当SSD制造商发布一个更新时,需要手动更新固件来改进和扩大SSD的功能。
3、NAND闪存:
SSD用户的数据全部存储于NAND闪存里,它是SSD的存储媒介。SSD最主要的成本就集中在NAND闪存上。NAND闪存不仅决定了SSD的使用寿命,而且对SSD的性能影响也非常大。
NAND闪存颗粒结构及工作原理都很复杂,接下来我们会继续推出系列文章来重点介绍闪存,这里主要来了解一下大家平常选购SSD经常接触到的SLC、MLC及TLC闪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固态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