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表的联想
文/乐州树
早些时候,没有手机,每天能按时叫醒我的便是床边的闹钟。
有一天,小闹钟罢工了,没有按时将我叫醒。我便拿起螺丝刀,准备看个究竟,即使我断定我仅有打开后盖的本事。出乎意料,表盘的背后竟然有一个如此错综复杂的大世界,我无比惊诧于钟表的幕后者。这些幕后的“小英雄”很多都是无名氏,它们却能各司其职,没有任何懈怠。我想倘若有一个小零件不能正常运转,钟表将无法显示正确的时间,甚至进入瘫痪状态。真没想到表盘上的分针、秒针和时针转动的背后有这么多小零件默默的付出和彼此心照不宣的完美协作。
在之后的很多次,好奇心驱动下,我看到更为错综复杂却又完美和谐的另一些世界。收音机,录音机……那种渺小的背后却是庞大的世界。
我惊叹于人类的智慧,能将成千上万的部件排列成一个又一个的奇迹。而这些奇迹不正是人类社会的缩影吗?
所以我说一个钟表犹如一个社会,也犹如一个组织,一个公司或一个家庭。
任何一个小团体和大团体当中,每一个人都是其中的一份子,对团体的共同目标而言,每一个角色都不可或缺,都很重要。 如果认为钟表的马达重要,如果没有指针,如何能显示时间?如果觉得指针和数字重要,那么没有齿轮转动,如何能称之为一个钟表呢?所以对于团体而言,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密切配合,这些人就是钟表的指针、数字、马达、齿轮、表盘……。所以无论在台前还是幕后,都不可低估自己的力量;无论大角色还是小角色,都同等重要。只有大家的通力协作,才能使团体运转自如,充满生命力,永不衰败。
因此社会犹如钟表,在社会中,每个人分工不同,却不应有无高低贵贱之分。如果非要分出你高我低,你尊我卑。那么社会就会被这些不和谐的音符干扰。干扰的时间过长,社会就会生病。无法正常运转。公司犹如一钟表。一家公司离不开每个部门,每个员工的紧密配合。家庭亦如钟表,一个家庭的幸福要靠每个家庭成员的努力付出,不分你多我少,只管全力配合和容纳。
螺丝钉精神已经被遗忘在社会的角落。每个人都想当参天大树,不愿做大树下不起眼的花花草草。梦想可以高远,但终归回到现实。参天大树不也是落叶归根,化作春泥滋养花草吗?伟大和渺小只是相对而言,哪里有绝对的划分?它们只是暂时扮演的角色不同,事态发展过程中渺小和伟大向来是互相转化的,谁也不曾渺小。
当我们对生活失去信心的时候,我们可曾想过自己就是钟表上的秒针或分针或数字或码达或齿轮或一块儿玻璃……或是那个小的再也不能小的小螺丝。可是钟表的每一次转动都离不开你,你比自己想象得要重要的多。
钟声敲响,我们在人生的征程中继续砥砺前行。
下一篇 奥秘
联想是什么
因一事物而想起与之有关事物的思想活动;由于某人或某种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由某一概念而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
冰心《去国·最后的安息》:“她觉得翠儿是一个最可爱最可怜的人。同时她又联想到世界上无数的苦人,便拿翠儿当作苦人的代表,去抚恤、安慰。”
巴金《真话集·“小街”》:“我不是在这里评论影片,我只想谈谈自己看过《小街》后的思想活动以及影片给我引起的一些联想。”
【心理知识】
回忆常常以联想的形式出现。由当前感知的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件事物,或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想起另一件事物,都是联想。客观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它们在反映中也是相互联系着,形成神经中的暂时联系,联想是暂时联系的复活,它反映了事物的相互联系。
按照所反映的事物间的关系不同,一般把联想分为不同的种类:
(一)接近联想。在空间或时间上接近的事物,在经验中容易形成联系,因而容易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例如提到天安门就容易想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因为二者在空间上接近。“桃花流水鳜鱼肥”则是在时间上接近。空间上的接近和时间上的接近也是相联系的,空间上接近的事物感知时间也必定相接近。感知时间相接近的,空间距离也常接近。
(二)相似联想。一件事物的感知或回忆引起对和它在性质上接近或相似的事物的回忆,称为相似联想。例如由春天想到繁荣,由劳动模范想到战斗英雄。相似联想反映事物间的相似性和共性。一般的比喻都是借助相似联想,如以风暴比拟革命形势,以苍松翠柏形容坚强的意志。作诗时用韵律,由一个字想到同音同韵的字,也是一种相似联想。相似联想是暂时联系的泛化或概括化的表现。泛化是对相似事物还未完成分辨清楚时所作的相同的反应,概括化则是对不同事物的共同性质所作的反应。
(三)对比联想。由某一事物的感知或回忆引起和它具有相反特点的事物的回忆,称为对比联想。如由黑暗想到光明,由冬天想到夏天等。对比联想既反映事物的共性,又反映事物的相对立的个性。有共性才能有对立的个性。如黑暗和光明都是“亮度”(共性),不过前者亮度小,后者亮度大。夏天和冬天都是季节,不过一个炎热,一个寒冷。我国律诗中讲究对仗,对联的应用也非常广泛。我国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我国儿童的对比联想比较丰富。对比联想使人容易看到事物的对立面,对于认识和分析事物有重要的作用。
(四)关系联想。由于事物的他种联系而形成的联想,可通称为关系联想。例如:部分与整体或种属关系的联想,如由文具想到钢笔,或由钢笔想到文具;因果关系联想,如由寒冷想到冰雪,或由冰雪想到寒冷,等等。事物间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反映事物种种联系的关系联想也是多种多样的。
(一)刺激的强度。如提到节日夜晚,可能想起焰火,因为那种美丽的景象是一种强烈的刺激。
(二)联系的次数。事物间的联系是经常重复的,常易彼此引起联想。如我们常把农业建设中的机械化和水利化相并提,因而提到机械化时可能就想到水利化。(三)联系形成的时间。新近形成的联系,常占优势。对一件事物的感知或回忆常可引起和它新近形成联系的事物的联想。例如提到小说,常会想起最近读过的一本小说。最初或最早形成的联系,也有时占优势。
活动任务对于联想有很大的影响。例如潜藏等待的猎人,风吹草动都可以引起关于猎物的联想,这是由于定向的作用。兴趣、情绪状态等,也可以使一类事物的联想较其它事物的联想处于优势。例如提起森林,植物学家可能引起关于林中各类植物的联想,动物学家则可能想到林中可能有的各种动物。对于同一个问题,一个人在处于积极情绪状态时常易想到它的积极方面,在处于低沉情绪状态时,常易想到它的困难、不利的方面。
联想在心理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思维中经常通过联想,想到有关的资料、原则,提供解决问题的可能。利用联想可以探索人的心理状态,所以在心理学中,特别在儿童心理学和病理心理学中,广泛地采用自由联想(对于作为刺激的事物说出首先想到的事物)和控制联想(按一定的规则,如同义、相反、部分和整体等,进行联想)作为研究的方法。
回忆常以联想的形式出现,所以在识记时形成联想,也就可以帮助回忆。例如当一个新同志被介绍给我们的时候,如果把他的姓名和面容、举止特点、工作任务等联系起来,以后看到他或提起有关的工作任务等,就比较容易想起那位同志的姓名来。尽量多形成联想和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效果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表象、想象和联想
表象和想象
通过记忆,人们可以把经历过的事物的形象保存在头脑中,需要的时候又可以把它们从大脑里提取出来,这是人的表象,也就是在记忆分类里讲的形象记忆。所以表象就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不过,在头脑中所出现的事物的形象也叫表象。
表象的形象在头脑中是可以被操作的,就像一个物体可以在手里被摆弄一样。表象的形象可以在头脑里放大、缩小、翻转,表象的这种特性叫表象的可操作性。正是表象的可操作性使表象可以成为想象的素材。想象就是运用已有的表象,对其进行加工和改造,从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如果没有表象为想象提供素材,想象也是没法进行的。
作家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很多人,这些人的言行举止、性格特点在他头脑中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家对这些印象进行分析、归类,并把一些典型的特点集中在某一个人身上,从面创造出一个新的人物形象。这个新的人物形象既是现实生活中的某一个人,又不全都是这个人,在他身上还包括了其他人的一些特点。这个人物的形象是在人的大脑里创造出来的,是一种形象思维的过程,即想象的过程。画家构思一幅图画,音乐家谱写一首乐曲,都是形象思维活动的过程,都是想象活动。
想象以表象的内容为素材,来源于表象,却和表象有本质上的差别。表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的再现,它并没有创造出新的形象,是一种形象记忆的过程,因此属于记忆的范畴;想象则是对表象的加工和改造,它创造出来了新的形象,具有创造性,属于思维的范畴。
想象以表象为素材,所以想象出来的形象来源于现实。想象又具有创造性,因而它创造出来的新形象,又不完全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
联想和想象
联想是因一事物而想起与之有关事物的思想活动。客观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客观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各种关系和联系反映在人脑中而有各种联想,有反映事物外部联系的简单的、低级的联想,也有反映事物内部联系的复杂的、高级的联想。一般来说,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同时出现或相继出现,在外部特征和意义上相似或相反的事物,反映在人脑中并建立联系,以后只要其中一个事物出现,就会在头脑中引起与之相联系的另一事物的出现,这便是联想。
联想,是一种心理活动的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构思方式。它的特点是,从某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另一事物。我们在生活中,随时随地会产生联想。一提到“秋风”,立刻会想到“落叶”。
一个人的联想能力是建立在知觉和记忆的基础上的,不仅需要对事物具有深入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更需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对事物形态、内涵的记忆能力以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联想是指在一个事物的基础上想到另外一个真实存在,具有相同特点的事物。而想象是指在一个事物的基础上想到另外一个可能存在的,构想出来的事物。联想是想象的基础,想象是联想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