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戴尔直销模式需要创新
最近戴尔的新闻不断,原以为只是国内的事。又传来戴尔于7月12日关闭了英文官方网站上的客户论坛,导火索是:《旧金山观察者报》专栏作家JeffJarvis在论坛中发表了一封给戴尔副总裁的言辞激烈的信,总结了他对戴尔的愤怒,他说:“戴尔电脑是破烂货,你的“像在家一样和完美的售后服务”的说法是诈骗,你的客户服务非常糟糕,你的产品糟糕透顶。”8月16日,2005年二季度的美国消费者满意度指数又显示顾客对戴尔公司的客服工作最为不满。这引起了我的注意,正巧,因为收到很多读者的投诉,一位报社的记者朋友约我就戴尔的营销模式谈点看法,使我开始认真思考。众所周知,戴尔是以直销模式称雄的,虽然1998年在中国为了与安利、雅芳等公司相区别,增强人们的信任感,将其命名为“直接经营”模式。直接经营模式旨在将厂商与消费者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厂商接收到消费者的订购信息后,即组织生产、安装并送货,协助客户进行安装,并提供售后支持。对于家庭及中小企业客户,大多数是通过电话进行直接销售;针对大型行业用户,则通过基于现场的实地销售,与其建立面对面的直接关系。无论面向哪类客户,戴尔均强调直接的客户体验。直接经营模式的最大特点在于不经过任何代理商、经销商或终端零售商,实现了厂家和消费者之间无缝“虚拟整合”,从而使厂家能保持低成本、高效率的业务运行,并且确保了统一的价格体系,避免了部分经销商为追求销售量而盲目降价出售而导致市场价格混乱。而消费者也能有效避开渠道中的种种陷阱,并实现按需和个性化的定制。没有任何模式是完美无缺的,我感觉戴尔直接经营模式的缺陷有以下几点: 1、厂家与消费者之间缺少缓冲环节,容易形成尖锐的矛盾冲突。如同一辆没有减震装置的汽车,在平稳行驶时乘客没有什么感觉,而一旦出现颠簸时,乘客就会觉得特别不舒服。戴尔的直接经营模式既可能因其高效率低成本实现与消费者的双赢,也可能会在双方直接面对不可避免的利益分歧时,由于缺乏灵活的处理机制,加深消费者的不满。 2、对降低成本的过度追求,削弱了戴尔客户服务的保障能力。由于IT行业有其快速更新的特殊性,戴尔与供应商同样采取了直接的业务关系,通过良好的供应链管理和生产控制系统来提高利润。据了解,戴尔在生产流程管理上有数百项专利,“零库存”是戴尔一直追求的目标,也使其成本比竞争对手低出10%-15%。但是零配件库存缺乏、生产线高负荷运转都使企业的售后服务能力大打折扣。 3、关键服务的外包增加了服务流程的复杂性,服务质量不能保证。比如在美国,戴尔的退款服务是外包给CPG(continental promotions group)公司的,而据美国媒体报道,CPG公司雇佣在家工作的人处理退款申请,公司的监督很松,而且处理每份申请仅支付8.5美分报酬,这样就造成对退款申请的处理很草率,差错率较高。 4、业绩第一、重视大客户的文化使个人消费者的利益相对受到轻视。在4月7日召开的年度分析师大会上,CEO凯文.罗林斯宣称,在未来3-4年内戴尔的总收入将突破800亿美元的大关,其中约有59%的收入源自PC业务。在PC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业绩第一、重视大客户的文化将会被加强,个人消费者目前只占戴尔20%的销售额,原本就不足的客服资源只会更向大客户集中。 5、中国的本土化战略不彻底,造成营销体制的混乱。虽然戴尔一直声称坚守直接经营模式,但是在中国戴尔通过代理商来销售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一些代理商以大客户的名义从戴尔拿货,然后销售,这样消费者所面对的所谓戴尔的销售代表有可能只是代理公司的销售代表,销售代表良莠不齐,也易造成消费者的不满。在此,我想指出一点,一味的价格竞争不仅使戴尔的售后服务水平受到影响,也使整个PC行业的消费者满意度处于较低的水平。据最新公布的2005年第二季度美国消费者满意度指数(ACSI)显示,PC业的平均值为74,家用电器业为79,汽车业为76,整个耐用品行业平均值78.9。戴尔仅达到行业平均值74,比去年下降了5分。美国受调查者多次提到戴尔的客服代表在接电话的过程中长时间让客户等待自己忙别的,另外客户对服务结果也不满意。PC业中消费者满意度指数连续两年高居榜首的APPLE公司股票价格已上涨了35%,相比之下,戴尔虽然取得全球PC老大的位置,股票价格却一直持平。戴尔的高层管理者一直认为服务问题只是一个“成长的烦恼”,并没有真正意识到服务问题给其业务和品牌价值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从一个生产商的角度来看,戴尔无疑是PC行业中最优秀的企业之一,但是随着数码产品不断丰富,PC的功能不断延展,消费者对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PC厂家也必须越来越重视服务的作用,向一个服务型企业转变,而服务型企业的营销与生产企业有明显不同,除了要做好传统的营销工作以外,更加重视企业的内部营销以及与消费者的互动营销,也许这正是戴尔这只猛虎所需的双翼。
新媒体营销的渠道包括哪些
一、微信平台
微信活跃用户6.5亿,巨大的用户群体,就像一座巨大的富矿,引来众多淘金者。具体而言,在微信平台上,企业常用的新媒体工具和资源包括:微信公众平台、微信个人号、微信群、微信广告资源。
二、新浪微博平台
近两年,有观点认为微博活跃度下降了,“周边的好多人都玩微信,都不怎么玩微博了”,这不过是假象。一方面,微博和微信本就不同,微博是社交媒体,微信是社交IM,所以,王宝强事件之后,“旅游观光线”出现在微博上,而非出现在微信之上。另一方面,持微博活跃度下降观点的人,忽略了中国互联网的分层和渗透速度。根据微博财报,自上市以来,微博活跃用户连续九个季度保持30%以上的增长。微博和微信各有其优劣势。
具体而言,在微博平台上,企业常用的新媒体工具和资源包括:微博企业自媒体和微博广告资源。
三、问答平台(知乎、分答、百度问答、360问答)
常用于新媒体推广的问答平台有知乎、分答、百度问答和360问答。百度问答、360问答被运用于网络推广已久,知乎和分答出现时间虽晚,但营销势能十足。问答平台的功能定位如下:
四、百科平台(百度百科、360百科、互动百科)
常用于新媒体推广的百科平台有百度百科、360百科、互动百科。百科平台是新媒体中的”旧媒体“,但它的江湖地位依然不可撼动。
五、、直播平台(映客、花椒、一直播)
网络直播最大的特点即是,直观性和即时互动性,代入感强。当网络直播与互联网金融结合,网络直播便在信息披露,用户沟通,宣传获客等方面大展身手。
六、视频平台(秒拍、美拍、优酷)
2016年,视频内容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增长,但到目前为止,视频内容的增长还未到达顶峰。根据有关数据预测,到2017年,将有69%的互联网流量都来源于视频消费。而如今,许多的品牌主也开始其视频内容的战略布局,这主要包括了:品牌介绍、品牌宣传、产品促销、增加用户触达、促进用户参与度、业务推广。
扩展资料:
新媒体营销
新媒体营销是指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营销的方式。在web2.0带来巨大革新的年时代,营销方式也带来变革,沟通性(communicate)、差异性(variation)、创造性(creativity)、关联性(relation),体验性(experience)、互联网已经进入新媒体传播时代。并且出现了网络杂志、博客、微博、微信、TAG、SNS、RSS、WIKI等这些新媒体。
参考链接:新媒体营销-百度百科
戴尔的物流与配送有何要求
网络直销模式---打电话--前台接待--转咨询销售---支付定金---送货上门---接货付款
关于戴尔的直销模式,其实业界和学界一直存在着广泛的争议,争议大多集中在其直销的操作层面,特别是其在中国疑似存在“假直销,真代理”的“暗渠道”……尽管如此,单从其战略角度分析,戴尔模式的确为其赢得了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
传统PC厂商通过批发商-经销商-零售商这样一条具有众多中间环节的分销链将他们的电脑卖给消费者。在这种典型的分销模式中,厂商、批发商、经销商以及零售商处都有产品库存,保持这些库存为整条分销链带来了巨额的成本。而戴尔公司的销售模式与此不同,直接通过它的网站进行销售。消费者只需登录戴尔公司的网站,按自己的需求来配置电脑,决定后输入自己的信用卡号码,完成订购过程,便能在几天内收到想要的电脑。
戴尔公司因为省去了大量的销售中间环节而节省了约20%左右成本,与合作伙伴共同建立的有效的物流配送模式也帮助戴尔大幅降低成本。这些都使得其低价销售策略得以顺利贯彻实施,在竞争激烈的PC市场立于不败之地。而戴尔这一系列有助于降低成本的模式,都依赖其强大、灵活的管理信息系统作为支撑。
戴尔的成功引来众多竞争者对其直销模式的相继模仿。IBM、康柏、联想等PC制造巨头都对这种崭新的经营方式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尝试,但效果都不理想。事实上,无论是直销模式,还是IT系统,都只是个方法、手段,关键是向管理要效益。用语言文字把戴尔的模式详细表述出来并不困难,最困难的部分在于执行。戴尔公司建立在直销模式上的配件供应与装配运作体系,是跳过任何渠道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而形成的简化渠道消耗、低库存的低成本模式。它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利用管理信息系统为手段,对直销的组织运作达到低成本的目的。配送、服务以及与旧的销售模式的冲突,都成为戴尔模式难以成功模仿的原因。
戴尔公司在1998年8月在厦门建立工厂的同时,便把直销模式复制到了中国。直销要建立包括工厂、数据库、物流、网络等一整套体系,别的公司要是转型做直销,必定要颠覆原有的生产体系、销售体系和物流体系,造成整条供应链的结构重组,利益重新分配,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触动供应商、渠道商的利益,这将会遇到难以想象的阻力。正如戴尔前公司副总裁、中国区总裁黎修树所说的:“别的公司想要转型实在是不容易,因为很多东西改不了,除非他们一开始就做。”
戴尔公司的物流管理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脑更新换代的速度也在加速,与之而来的使全球电脑市场的激烈竞争。在这块市场中,戴尔却始终保持着较高的收益,不断增加市场份额。1999年,戴尔公司在美国计算机制造市场的占有率达到16%,名列全美第一;进入2002年,戴尔公司的年税后收入己经高达382亿美元,在全球个人电脑市场上,戴尔的占有率已经上升到了15.2%,成为该行业世界第二大公司。与其他计算机厂商不同,戴尔公司并不生产任何计算机配件,只从事个性化的整机组装。然而它却战胜了IBM、康柏、惠普等众多技术实力雄厚的公司。
论及戴尔的成功之道,大家几乎是众口一词地归结为“直销模式”。事实上,戴尔的成功源于其效率超乎寻常的物流管理——就是建立起了一条高速、有效的供应链。“我们只保存可供5天生产的存货,而我们的竞争对手则保存30天、45天,甚至90天的存货。这就是区别。”该公司分管物流配送的副总裁迪克·亨特一语道破天机
分析戴尔直销模式的实现方式,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戴尔通过电话、网络以及面对面的接触,和顾客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和服务支持渠道。另一方面,戴尔也通过网络,利用电子数据交换连接,使得上游的零件供应商能够及时准确地知道公司所需零件的数量和时间,从而大大降低库存,这就是戴尔所称的“以信息代替存货”,这样,戴尔也和供应商建立起一个“虚拟”的企业,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
(一)机动灵活、成本低廉的配送系统
戴尔的直销模式,使之供应链与传统的供应链相比主要有两点不同:一是它的供应链中没有分销商、批发商和零售商,而是直接把产品卖给顾客,这样可以一次性准确快速地获取了定单信息,由于是在网上支付,所以还解决了现金流问题。二是降低了成本;因为没有了中间商,公司将服务外包又降低了一部分运营成本。这样,供应商、戴尔和服务商三者共同形成了一个完整链条。
因为每一件产品都已经是“名花有主”,所以戴尔全球的生产都是区域式生产线,而非链条式的。它每一个工作区的链条跑过来并不是直接穿过去,而是转个弯到这个区域来,这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零件,有不同规格的,每一个机器上面就是一种要求规格,跟其他及其的要求可能完全不一样,而每一个批量就是一台,它可能跟前一台或后一台都不一样。这就是戴尔供应链在生产上的最大特色。
(二)供应链系统的动态供需平衡
戴尔在供应链上最关键的特点在于戴尔在这个模型中通过一定的流程来和供应商之间进行不断的数据调整。这样就维持了供应链的动态供需平衡。
戴尔公司之所以能围绕直销实现生产,就是因为它有一个组织严密的供应商网络,并且在供应商的选择上严格遴选,控制风险。戴尔选择供应商的标准主要是看供应商能否源源不断地提供没有瑕疵的产品,这其中包括了产品生产的过程。要想成为戴尔的供应商,企业必须证明其在成本、技术、服务和持续供应能力等四个方面具有综合的优势,特别是供应能力必须长期稳定。由于戴尔与供应商之间没有中间商的阻隔,所有来自于客户的最新信息都被以最快的速度及时反馈给供应商,以便后者据此调整供应策略。与此同时,戴尔致力于同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特别是在一些流程和管理工具的开发上,充分考虑了与供应商的配合。
戴尔公司95%的物料来自这个供应网络,其中75%来自30家最大的供应商,另外20%来自规模略小的20家供应商。戴尔公司几乎每天都要与这50家主要供应商分别交互一次或多次。在生产运营中,如果生产线上某一部件由于需求量突然增大导致原料不足,主管人员就会立刻联系供应商,确认对方是否可能增加下一次发货的数量。如果问题涉及硬盘之类的通用部件,主管人员就会立即与后备供应商协商。所有这些操作都能在几个小时内完成。一旦所有供应渠道也还依然无法解决问题,那么就与销售和营销人员进行磋商,反向影响市场。这些手段包括:对于某种需求正旺的物件,他们可以延长交货时间;或者反向地实施某种促销活动:比如如果短缺索尼牌17英寸显示器,就降价提供19英寸显示器。这样,大量需求会发生相应变动。
在库存管理上,戴尔以物料的低库存与成品的零库存而让人称道,其平均物料库存只有约5天。在IT业界,与戴尔最接近的竞争对手也有10天以上的库存,业内的其他企业平均库存更是达到了50天左右。由于IT业的特点,材料成本每周都会有贬值,因此库存天数对产品的成本影响很大,仅低库存一项就使戴尔的产品比许多竞争对手拥有了8%左右的价格优势。当然,戴尔的库存管理并不仅仅着眼于“低”,通过双向管理其供应链,通盘考虑用户的需求与供应商的供应能力,使二者的配合达到最佳平衡点,实现“永久性库存平衡”,这才是戴尔库存管理的最终目的。
我们在为戴尔“物料的低库存与成品的零库存”惊讶时,应该看到:事实上戴尔没有仓库,而是供应商在它周围有仓库。戴尔的工厂外边有很多配套厂家。戴尔在网上或电话里接到定单,收了钱之后会告诉你要多长时间货可以到。在这段时间里它就有时间去对订单进行整合,对既有的原材料进行分拣,需要什么原材料就下订单给供应商,下单之后,货到了生产线上才进行产权交易,之前的库存都是供应商的。这也说明戴尔把库存的压力转移给了供应商。这是加入戴尔供应链的代价,因为戴尔需要货物的量很大,加入戴尔的供应链就意味着拥有不断增长的市场和随之而来的利润。
(三)电子化贯串整个供应链流程
电子工具的广泛应用是戴尔供应链管理的一个显著特征,戴尔电子化的供应链系统为处于链条两端的用户和供应商分别提供了网上交易的虚拟平台。戴尔有90%以上的采购程序通过互联网完成。有了与供货商的紧密沟通渠道,工厂只需要保持2小时的库存即可应付生产。除此之外,戴尔还推出一个名为valuechain.dell.com的企业内联网,戴尔公司和供应商共享包括产品质量和库存清单在内的一整套信息。供货商可以在上面看到专属其公司的材料报告,随时掌握材料品质、绩效评估、成本预算以及制造流程变更等信息。不仅如此,“电子化”还贯穿了从供应商管理、产品开发、物料采购一直到生产、销售乃至客户关系管理的全过程。戴尔公司实施电子商务化物流后取得的物流效果是:1998年成品库存为零;零部件仅有2.5亿美元的库存量;年库存周转次数为50次;库存期平均为5天;增长速度4倍于市场成长速度:增长速度两倍于竞争对手。
ps:以后提问完整态度诚恳分值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