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尔电脑创始人?戴尔售后服务电话24小时

admin 电脑硬件 2

戴尔的成功之道

您好,DELL的成功之道--

戴尔电脑创始人?戴尔售后服务电话24小时-第1张图片-星选测评

戴尔"(DELL)电脑公司的创始人是美国人迈克尔·戴尔。该公司成立于1984年,注册时资金只有1000美圆,而到了2001年,它的销售额达到了310亿美圆,并在全球拥有3.6万名员工,其股价也由最初1988年上市的售价8.5美圆跃升至100美圆每股,1992年被《财富》杂志评为全球500强企业,2002年位居第131位,并且同年成为美国客户首选计算机系统供应商。

DELL的成功,离不开其创始人带而的偶发灵感。尚在初中时,年轻的迈克尔·戴尔拥有了第一台苹果(Mac)电脑,并且迅速将兴趣转入电脑背后的商机,他用卖报纸赚的钱购买电脑零部件,将电脑改装售出取得利益,接着再改装另一台。通过他一系列的分析,他得出了一个想法:只要自己的销售量再多一些,而且没有中间商,自己改装的电脑又具有价格优势,还有品质和服务的上的优势,这样就可以和其他店,甚至Mac,Capon,IBM这些大公司竞争了。这个想法就是今天辉煌的DELL公司的源泉。

那么,迈克尔·戴尔又是如何把DELL公司由最初的改装行当发展成为全球五大计算机系统制造商之一的呢?

正如戴尔本人所说,DELL的成功来自于他们拥有一个更好的商业模式——那就是著名的"戴尔模式"。早在DELL成立之初,Mac,IBM等知名电脑公司的销售商品方式无一不是代理销售,然而戴尔便打破了这一模式。DELL紧紧抓住客户管理,员工服务与供应商这三者关系,形成了他的成功秘诀。众所周知,如今只有上网或一个电话,你便可订购DELL的电脑。然而DELL在全球的客服中心,并没有任何库存,当接到定单,便依据定单从配件供应商提供的零配件开始组装,一台PC从原料入厂到打包出厂不出5、6小时,而组装只需5、6分钟。这便是"戴尔模式"的效率体现,这大大缩小了必要劳动时间,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这也是为何DELL如此迅速地发展的原因。

"戴尔模式"还成功于简化了流程,妥善管理存货,并与供应商联盟。DELL建立了一个超高效的供应链和生产流程管理,依定单生产,不囤积大量配件,避免占用资金,并且与配件供应商联盟,直接配送。这都大大降低了成本,也是为什么DELL电脑价格往往比许多电脑便宜的原因。在消费者消费时,影响消费的因素主要为消费者的收入及商品价格,"戴尔模式"的按单生产已满足了不同收入消费者的需求,而低成本,高质量以及低廉的价格,也是战胜众多对手的重要原因。然而,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别的公司无法象DELL一样简化流程,其实DELL在这个技术方面拥有550项专利,这也正使得"戴尔模式"是独一无二的。

"戴尔模式"的另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市场细分战略。早在戴尔16岁时,他卖报纸为业余工作,他负责推销报纸为生,通过详密的调查,DELL发现了两种最愿订报的人:1.新婚的人;2.搬了新房的人,聪明的他就从法院登记的新婚夫妇的地址和地产公司提供的购房者名单了解了这一消费群,并且想他们邮去详细资料,争取订户。通过这种方式,戴尔当年就挣到了1.8万美圆,这不仅为他开办公司提供了资金,也启迪了他的市场细分战略——也就是他所说的"比顾客更了解顾客"。这便是DELL除了降低成本、高效率两大因素外的另一个秘诀:好服务。DELL通过直销模式与顾客建立了直接联系,不仅节省了间中环节所浪费的时间和成本,也更好,更直接地了解了顾客的需求,并培养起一个稳定的顾客群体。DELL不仅拥有一个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还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售后服务网络,其工作人员不仅通过网站和电话为顾客提供了全面的售后服务,而且定期会主动向客户打电话,征求意见。这一点,充分证明了商品的服务极大地影响了消费,也带动了DELL的发展。

除了低成本+高效率+好服务的三大"戴尔模式"特色以外,DELL的另外一个得胜之道便是"多元化"经营战略,DELL除了巩固个人电脑时常的领导地位,而且还雄心勃勃地扩张市场。近年,DELL加快步伐,陆续涉足了高端便携电脑,服务器,工作站,交换机,PDA,打印机,收银机等等产品。这极大地体现了DELL公司永不满足,坚持"要么创新,要么消失"的理念,这种市场的扩张创新,让DELL在市场上占据了领导地位。

的确,DELL的迅速崛起让所有质疑戴尔经营模式的人都闭上了嘴,那些盲目模仿"戴尔模式"的企业也以失败告终。引用戴尔的一句话来解释就是:"在诺大的市场上,有很多的方式,途径可以使公司取得成功。‘戴尔模式‘不是成功的唯一途径,却是最适合DELL发展的途径。"这种模式正是DELL沉淀多年的企业经营文化。

谈到DELL的企业文化,美国企业文化的特色在DELL公司身上可略见一斑。

企业文化,也称公司文化,总结而言便是一种经济文化,是将经济与文化的一个结合体。一个国家的企业文化与本国的社会性、民族性是不可脱离的。

美国的人文精神是十分强烈的,早在美国历史初期,由于纯理性主义的误导,美国企业陷在"人并非生产力中关键因素"的过时观念,也导致了世界性商业竞争的失利,直到近代,美国企业开始重视"人"这个生产的重要因素。DELL公司也重视着这一点,不仅生产销售一切以人为本,以顾客为本。树立了与员工联盟的观念,团结内部力量,在住址管理中突出强调对人的关怀,信任,尊重,以此激发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一个企业与员工的一体精神。

美国作为一个移民之国,在历史与社会的大背景下,这个民族十分注重效率与创新。美国企业文化另一大特点就是体制的开放和企业的效率。从DELL公司戴尔及其替任者罗林斯这么一个双星组合可以看出,企业内部的竞争以及建立一个开放型的管理体制,运用人与人之间的默契来纠正僵化的行政管理,大大避免了企业管理一刀切局面。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效率便是生命,上边的例子已经告诉我们,DELL公司胜于高效。

其次,企业形象以及企业市场永远是占据最主要地位的。如果一个企业,没有良好的形象,便没有广阔的时常,而时常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是不可或缺的,没有市场就没有企业。在DELL的服务以及质量上,充分地向我们证明了其优越性,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些也正是美国经济的特色,与我国有着许多差异,便有着许多发展的优势。

就此,我们中国企业不得不想,从它国企业的成功之道上,我们作为一个后起之秀,该学到些什么?该如何学?期待历史给我们一个答复。

戴尔的历史

戴尔(Dell),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朗德罗克的世界五百强企业,由迈克尔·戴尔于1984年创立。

戴尔以生产、设计、销售家用以及办公室电脑而闻名,不过它同时也涉足高端电脑市场,生产与销售服务器、数据储存设备、网络设备等。

戴尔公司于1992年进入《财富》杂志500家之列,戴尔因此成为其中最年轻的首席执行官。

戴尔公司名列《财富》杂志500家的第48位。

自1995年起,戴尔公司一直名列《财富》杂志评选的“最受仰慕的公司”,2001年排名第10位。

2011年上升至第6位。

2013年2月6日,戴尔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迈克尔·戴尔(Michael Dell)与全球技术投资公司银湖(Silver Lake)合作收购戴尔。

1984-1987年公司诞生迈克尔.戴尔先生在19岁时以1,000美元资金创立了PC有限公司。

希望实现设计、制造和销售技术方式的变革。

1988-1991年上市以及进军全球市场,突破了其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工作,并扩展了其运营和产品组合.以便更好地服务客户。

1992-1995年实现前所未有的增长。

戴尔如火箭般的增长速度使它跻身全球五大计算机制造商之列,并将目光锁定于尚未有企业涉足的网络服务器市场。

1996-1999年制胜全球,引领网络。

戴尔迅速扩展了全球运营,公司开始进军在线销售。

并为全球电子商务制定了基准。

2000-2004年扩展到PC以外的其他领域。

戴尔是全球第一大计算机系统制造商,并不断发展,推出外围设备产品和适用于数据中心的产品。

2005-2008年为社交和可持续的业务发展设定基准。

戴尔优化其业务策略,来满足客户的端到端IT需求。

与此同时,采用社交网站并提供免费的产品回收服务。

2009年全新戴尔焕发活力。

通过对知识产权和研发的巨额投资,戴尔增强了其解决方案的产品组合和能力。

戴尔电脑的发家史,谢谢

20年前,戴尔电脑公司从一间办公室起家。今天,它已经成为美国第三大个人电脑制造商。它的创办人美国电脑业青年巨子迈克尔·戴尔的奋斗经历,是一个惊人的成功故事。他锲而不舍的科学创造精神、精明的商业头脑和清醒的市场竞争意识,使他成为现代青年企业家中的佼佼者和创业者们争相效仿的典范。

“我要和IBM竞争”

18岁那年迈克尔上了奥斯汀市的得克萨斯大学。像大多数新生一样,他需要自己挣零花钱。当时电脑热刚刚在大学校园中兴起,人人都在谈论个人电脑,没有的人都想弄一台,但经销商出售的产品价格昂贵。如果人们想要既能满足他们特定需要,而且价格还很低廉的电脑,这就不好办了。为什么经销商在电脑上加了一点点附加功能后就卖得这么贵?迈克尔先是百思不解,继而豁然开朗,干吗不从制造商那儿买来,再直接卖给用户呢?

迈克尔向他的父母承认他在从事电脑业务,而他们想知道他的功课怎么样了。他说他想退学自己办公司。

“你那样干到底为什么呢?”他父母问。

“和IBM竞争。”他直截了当地回答。和美国乃至世界的电脑业巨头IBM竞争?现在他的父母真的感到不安了。但不管他们说什么,迈克尔都不为所动。他们最后总算达成了一项“交易”,在暑假期间他得把他的电脑公司开办起来,如果他失败了,到9月份他必须回校读书。回到奥斯汀,迈克尔·戴尔倾其所有,创办了戴尔电脑公司。那是1984年5月3日,他只有19岁。

奇迹般的成功

由于父母给他规定了最后期限,迈克尔决心背水一战,开始了狂热的冲刺。他以每月付一次租金的方式租了个只有一个房间的办公室,雇用了他的第一个职员:一个28岁的经理替他管财务搞管理。他抓起一只装比萨饼的空盒子在反面画了戴尔公司第一幅广告的草图。一个朋友再把它画在纸上,送到报社刊登。

迈克尔专门从事直接向用户销售IBM公司的个人电脑业务,并按顾客要求附加特定的功能。当订单一来,他就到处采购合用的零件,装配每一台有特殊要求的电脑。头一个月销售额就达18万美元,第二个月则上升到26.5万美元。迈克尔几乎没有留意到新学年又开始了,因为他的事业蒸蒸日上,每月就要售出1000台个人电脑。他搬进了较大的场所,雇用了更多的人员。

不像其他制造商,迈克尔向顾客提供“退款的质量担保”,即不合格的产品可退回全部货款。他还认识到,当一台电脑出毛病时,顾客总想能立即修复使用。因此迈克尔对他的产品实行“第二天现场维修”制度,并为顾客设立了24小时免费电话专线,让顾客直接与电脑技术人员通话。“我的竞争者们是先开发出新产品,然后告诉顾客他们该要什么,不该要什么,而不是先去弄清楚市场真正需要什么,再去开发新产品。”迈克尔一针见血地指出竞争对手的弱点。

到他该从大学毕业的那一天,戴尔公司电脑的年销售额已达7000万美元。戴尔公司不再加工改装其他公司的产品,“借鸡生蛋”的阶段结束了。迈克尔开始设计、装配和销售自己的产品了。戴尔公司登上了新台阶,这是迈克尔所创造的奇迹般的成功。

今天,戴尔电脑公司已在包括日本在内的16个国家开办了子公司,年销售额超过20亿美元,共雇用5000多人。迈克尔个人的财富则在2.5亿到3亿美元之间。迈克尔和他的妻子及女儿仍过着相当普通的生活,并热心公益事业。迈克尔还为他的母校得克萨斯大学的商学院研究生院的工商管理硕士班学员讲授企业管理课程。他感到关切的是美国正在失去竞争力,认为现在有太多的墨守成规。他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于他父母对子女们的期待,并要求他们学习努力,工作勤勉。他结合自己的经历反思了美国教育的不足。

想当初他的公司还只有两个人一间房时,迈克尔曾对朋友说,他的梦想是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个人电脑制造商,朋友们说他异想天开。“干吗要做第五、第六或第十名呢?”他回答。他的经历启发我们:为什么不去追求你的梦想呢?要努力实现你的梦想!如果有什么好主意,至少可以试一试。

标签: 戴尔 创始人 服务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