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尔公司的控制 戴尔中国有限公司

admin 电脑硬件 1

戴尔公司对电脑显示屏供应厂商是否采取了控制方式

是的。

戴尔公司的控制 戴尔中国有限公司-第1张图片-星选测评

根据查询百度题库试题显示:戴尔公司对电脑显示屏供应商是否完全放弃和取消了控制?答案:不是。不同在于DELL向供应商输出了自己的质量标准,尤其是显示屏为例时(显示屏独立装箱的,不像其他硬件需要装到机箱里,故理论上可以直接由供应商发货到客户,减少了运输的时间和成本)。所以是戴尔公司对电脑显示屏供应厂商是采取了控制方式的。

本试题来自工管10案例分析作业。这种以输出标准来代替传统的运输-检验-入库-调配-出库的控制方式,不仅仅节约了产品由生产到终端用户的时间及相关费用,还减少了DELL的营运资金占用——这对DELL的产能迅速扩张起到决定作用,并且随着产能上升,DELL还将获得如议价能力提升等一系列的规模优势。

戴尔的商业模式

戴尔的商业模式是基于直接销售和客户定制的。戴尔公司绕过了传统的零售渠道,直接通过其官方网站、电话销售或邮寄目录等方式,将产品销售给最终用户。这种直接销售的模式降低了成本,使得戴尔的产品价格具有竞争力。同时,戴尔还提供了客户定制服务,允许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硬件配置,进一步满足了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戴尔商业模式的核心在于其直接销售模式。传统的电脑销售模式通常是通过经销商或零售商进行,这些中间环节会增加产品的成本。而戴尔通过直接销售,省去了这些中间环节,降低了成本,从而可以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价格。此外,直接销售还使得戴尔能够更好地了解客户的需求和反馈,及时调整产品策略,提高客户满意度。

客户定制服务是戴尔商业模式的另一大特点。戴尔允许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硬件配置,甚至可以提供定制化的外观设计。这种定制化的服务使得用户能够购买到完全符合自己需求的产品,提高了用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同时,定制化的服务也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使得戴尔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戴尔商业模式的成功得益于其高效的供应链管理和精细的成本控制。戴尔通过与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实现了零部件的及时供应和库存的最小化。同时,戴尔还通过精细的成本控制,将生产过程中的浪费降到最低。这些措施使得戴尔能够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总之,戴尔的商业模式是基于直接销售和客户定制的。这种商业模式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满足了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使得戴尔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

戴尔公司是如何实施供应链管理的

第一步,是减少供货商并将他们集中

戴尔在全球有6座工厂,包含马来西亚的槟城(1996年1月成立)和中国的厦门(1998年8月成立)。它将原本下给200多家供货商的订单集中,交给其中50家,但条件是他们在戴尔工厂旁边盖仓库,就近供货,不愿配合的就从供应链剔除。戴尔本身的零件库存不到2小时,接到订单后,再通知供货商送零件来,从进料到组装完出货只要4小时。

这个观念类似丰田汽车当年的「零库存」(just in time)生产方式,在PC业则属创举,颠覆过去PC业先做市场预估、再依据预估备料生产的模式,后来陆续被同业采用。为了降低库存并提高零件的流通性,供货商也发展出对应方法,就是把零件尽量模块化,减少库存多种不同零件的成本,增加不同零件间的兼容性。

戴尔对供货商有一套考核制度,项目包含品质、物流和服务等项目,不断检查每一家供货商的表现,作为保留或淘汰的依据。戴尔的评估是做得最仔细的,对供货商非常了解,这套系统也有助于他们做内部管理。

第二步,是强化供应链上的信息流通速度和透明度

和戴尔做生意的供货商,等于是帮它管理库存,必须很清楚戴尔未来的出货计划,以免库存过多自己赔本、库存不够被戴尔撤换。对戴尔来说,也必须随时掌握整条供应链上的库存情形,确保上头每一家公司的运作都正常。这牵涉双向的信息流通和信任。它必须确保这一整条神经活得好好的,一小段出问题,整条神经就会瘫痪,在供应链的运作上,换供货商的成本很高,因为学习曲线是效率的损失。

戴尔高度运用信息科技,架构连结客户、管理生产线和联络供货商的基本骨干,并要求供货商配合。

由于戴尔是接单后生产,不走经销通路,没有存货放在店面的货架上,所以一旦货从戴尔的工厂送出,就等于已经卖掉。戴尔会把每天各种机型PC的销售数字,公布内部网站让供货商查询,了解接下来有那些零件需求多那些少。至于戴尔即将或刚接到的订单,也会公布在上头,帮助供货商做零件预估。戴尔会在交货前13周前做预估,并随着天数减少修正,一直到2周前冻结预估数字,供货商就根据这个数字在预定时间交货。

第三步,是降低研发和设计比重,放大伙伴价值。

戴尔的核心能力,在于管理好整条供应链,让新产品在最短时间交到客户手上。和这件事无关的,都会交出来给供应链上的伙伴。戴尔的研发费用只占整体营收的2%不到,在前十名计算机公司中是最低的一家,但成长动能却最强。关键在于:戴尔把笔记型计算机的研发和设计工作,交给台湾的代工伙伴广达承揽,戴尔则专心去争取订单。不管戴尔下多少量来,广达绝不说NO,对供货商来说,这可是个happy problem。

广达在戴尔发动价格战争时,正扮演极具效率后勤支持角色。市场环境变化迅速,即使做代工也必须因应市场变化转型,否则就被淘汰。广达原本就有设计能力,而从1996年到2000年,广达开始强调DMS(Design Manufacturing Supply-Chain,设计制造供应链),将自己变成笔记型计算机设计制造生产的百货公司,只要客户想卖笔记型计算机,广达可以为客户从上下游零组件采购一直做到设计制造。

而从今年开始,广达要将业务型态再转入新模式,未来客户可以在网络上下订单,自己决定计算机的微处理器种类、内存容量甚至机壳颜色等规格,告诉计算机品牌厂商自己的需求,然后把订单传给广达,该工厂可以在2天内完成组装,直接送交快递公司在3天内送达。

如此一来,终端的消费者从订货到收货的时间最多只要5到6天,好处是可做到各项关键零组件完全零库存,而因为产品价格在下单时就已敲定,因此也不会有产品跌价的疑虑。实际上,这种出货模式的困难仍多,如何把不同客户的不同系统与自己公司连上线是个大问题,其次上游的零组件供应链如何控制也是学问,加上生产仅有2天时间,而且不能出错,难度可想而知。

整条供应链的合作关系更紧密,彼此的存在都帮对方创造更多价值,而不仅是订货和交货的买卖关系而已。而遇到困难时,彼此也较能体谅。如戴尔拼命冲出货量,使得应付账款升高,就要求供货商把付款时间延长15到30天。

标签: 戴尔公司 戴尔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