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尔公司的物流模式?企业物流模式主要有

admin 电脑硬件 2

戴尔公司物流活动过程

戴尔公司的物流活动过程主要包括采购物流、生产物流和配送物流三个阶段。

戴尔公司的物流模式?企业物流模式主要有-第1张图片-星选测评

在采购物流阶段,戴尔公司通过全球采购和精细的供应商管理来确保所需零部件及原材料的及时供应。这一过程中,戴尔与全球范围内的供应商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并通过信息化手段实时跟踪物料需求和供应情况。例如,戴尔会要求供应商在规定时间内对其订单作出反应,并通过先进的物流管理系统来协调物料的采购和运输,从而确保生产线的持续供应。

进入生产物流阶段,戴尔公司注重以低成本、高效率为目标的仓储管理和生产调度。戴尔的生产模式是基于“每单定制”的,这意味着它需要快速且准确地完成从零部件到成品的转换。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戴尔采用了先进的生产调度技术,如实时生产控制和物料需求计划系统,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等待时间和浪费。同时,戴尔的仓储管理也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通过精确的数据分析来优化库存水平,确保生产所需物料的及时可用性。

在配送物流阶段,戴尔公司通过定制化的物流方案和高效的配送服务为客户提供全面的支持。戴尔的配送网络遍布全球,它通过建立多个配送中心和利用多种运输方式来满足不同地区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例如,针对某些地区客户对交货时间的严格要求,戴尔会提供快速递送服务,通过优化配送路线和利用先进的物流技术来缩短交货时间。此外,戴尔还通过智能化物流管理系统来实时跟踪货物运输情况,为客户提供准确的物流信息和优质的服务体验。

总的来说,戴尔公司的物流活动过程体现了其高度集成化和智能化的供应链管理策略。通过优化物流网络和流程、利用先进的物流技术以及与供应商和客户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戴尔成功地实现了物流成本的优化和服务质量的提高。这些举措不仅增强了戴尔的市场竞争力,也为其赢得了广大客户的信任和满意。

戴尔供应链模式分析

戴尔供应链模式分析

戴尔公司已成为全球领先的计算机系统直销商,跻身业内主要制造商之列。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戴尔供应链模式分析,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1、戴尔公司的供应链管理模式

20世纪70年代后期,个人电脑市场开始迅猛发展。当时的个人电脑销售模式以间接渠道为主,苹果、IBM、康柏、惠普等众多著名公司都是利用经销商、零售商将自己的产品间接地投放到市场上。戴尔公司却由创立开始就采用了截然不同的经营理念:绕过中间的销售商,以更低廉的价格直接提供产品给顾客。

戴尔直销模型侧重于缩短订单的执行时间以及减少库存。前者保证戴尔公司以最快的速度提供顾客所需的产品,从而显著提高了顾客的满意程度和忠诚度;后者则有效地降低了公司的成本,从而显著提升了公司的盈利水平和竞争力。简而言之,戴尔直销模型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机动灵活、成本低廉的配送系统。据康柏公司的一项调查显示,在传统的间接销售模式下,通过分销商和零售商配送产品所产生的渠道费用通常为销售收入的13.5%-15.5%;在戴尔的直销模式下,由于中间环节的省略,这一费用被显著降低到仅为2%.与此同时,戴尔公司在产品配送方面具有了极大的自主权和自由度,简约的直销模型有效地缩短了信息和产品在整条供应链上传送所需的时间。1994年,戴尔公司的库存需要保持35天销售所需的产品;进入2000年,戴尔公司只需要保持5天销售所需的产品就可以应付任何市场变化。迅速的反应能力使得戴尔公司在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的计算机市场上占尽先机。

(2)直接客户关系。在传统的间接销售模式下,计算机生产商无法保证零售商和分销商会优先处理客户对其产品的投诉或者服务要求。在戴尔公司的直销模式下,公司与客户直接发生销售和售后服务关系,中间环节的省略显著降低了客户信息传送的时间,同时有效减少了信息的损耗。由于省略了零售商的环节,客户的售后服务要求通过电话热线直接传送到戴尔公司,后者则聘请了数以千计的技术支持人员24小时接听电话,以保证90%的问题可以当场在通话过程中解决,从而极大缩短了售后服务所需的时间和费用。1998年美国《计算机世界》的用户调查显示,戴尔公司客户的满意程度排名第一。这进一步显示了直销模式可以在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的同时显著提高对客户的服务水平。

(3)接单后生产(Build-to-order)及准时化?Just-in-time?的生产方式。在传统管理方式下,生产很大程度上依赖需求预测,订单的模式多为“公司A在两个星期内需要5000台计算机”。然而,在戴尔的直销模型下,客户与公司直接发生销售关系,这使得客户在确定产品类型和数量上具有极大的自由度。这种情况下,订单的模式就成为“明天早上7点钟运送28台A型计算机到公司B仓库C的D门”。为了能够满足客户日趋个性化、多样化的要求,戴尔采用了接单后生产(Build-to-order)及准时化(Just一in-time)的生产方式,其装配车间不设置任何仓储空间,原配件由供应商直接运送到装配线上,生产出来的产品直接运送给指定客户,原配件和成品均实行零库存制。这一先进的生产管理方式极大程度降低了库存成本,同时有效提高了客户的满意程度和忠诚度。

(4)产品和服务定位于特定的客户群体。在直销模型下,客户通过网页、热线电话或者邮件直接向戴尔公司订货。这就决定了戴尔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并非定位于整个计算机用户市场。初次使用计算机的用户通常需要在零售商的销售地点实际接触到计算机才会确定购买,只有具备足够计算机知识的用户才会选择以直销模式订货,因为他们更加重视产品的性能价格比,更加需要自由确定计算机的设置(如:硬盘的大小、处理其运算能力的.高低,等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推广,熟练用户的比重不断攀升,戴尔的直销模型必将有更大的用武之地。

2戴尔直销模式对我国物流管理的启示

戴尔成功经验主要为我们提供以下三点启示:

第一,供应链的设计与管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近年来商业社会的竞争态势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企业之间的竞争由原来的在技术上展开已经逐渐转移到在供应链上展开。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供应链的设计和管理。戴尔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先进合理的供应链模式可以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税后利润及更好地服务顾客,最终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近年来,欧美企业纷纷掀起流程再造运动,其实质都是企业对自身供应链的一种调整,以便在今后发展中形成更强的竞争力。因此,我们的企业应该对供应链的设计与管理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企业的成功经验,组建起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供应链体系,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第二,企业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是供应链管理的关键之所在。为了保证直销模型的顺利运作,戴尔公司依赖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与供应商实时共享一切重要的客户与生产信息。原配件供应商大多将自己的仓库建在戴尔工厂的附近,以保证生产所需原件在20分钟之内可以运到其装配车间;戴尔的技术设计小组全部配有供应商的工程师,在推出新产品时这些工程师会常驻戴尔,以保证新产品的顺利推出。为了维持这种相互信任、高度默契的企业关系,戴尔公司严格挑选供应商,逐步减少供应商数量,同时努力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因此,为了提高我国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程度,我们应该努力促进企业间的长期合作,建立相互信任的合作基础;同时要有效提高信息技术的建设水平,为企业间的信息共享建立有效的操作平台。

第三,借鉴国外先进的供应连管理方式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以戴尔为例,其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方式固然值得引鉴,但它并不适用于所有行业或者所有企业。首先,直销模型只适用于高度标准化的产品,例如计算机,家电等。其他类型的产品,如时装、珠宝首饰等,顾客对产品的亲身体验至关重要,因此零售商在促进这类产品的销售方面不可或缺,直销模型并不适用。其次,即便是应用直销模型在高度标准化的产品上,企业也要谨慎确定正确的目标客户群,正如戴尔公司定位于熟练计算机用户一样,直销模型多适用于有一定产品使用经验的顾客。因此,在引进国外先进的供应链管理经验的同时,我们有必要对其方法的特点和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客观的分析,避免陷入盲目引进的误区。

;

物流案例分析:揭开戴尔的供应链秘密

杰克·韦尔奇曾说:“如果你在供应链运作上不具备竞争优势,就干脆不要竞争。”英国管理学者克里斯多夫(MartinChristopher)更进一步强调供应链的重要性,他说:“市场上只有供应链而没有企业,21世纪的竞争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2005年11月底,权威市场调研公司AMR发布了“供应链25强”,AMR把供应链称为“捕食者的刀锋”,名列榜首的正是戴尔公司。

先看看戴尔在市场上的表现吧:1996年,戴尔的销售额只有25亿美金,到了2005年,戴尔的年收入达到542亿美金,已经连续数年在全球计算机厂商中名列第一。在中国,戴尔也获得了成功:1998年8月进入中国后,戴尔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短短七年后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已接近10%,排名第三。戴尔在中国的利润率是竞争对手的2到3倍。

无论是竞争对手还是戴尔自己都把取得成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归结为有一条令人羡慕不已的供应链。

虽然很多企业甚至包括竞争对手都在学习戴尔的供应链,戴尔人却感觉似乎还没有人能真正学到。戴尔供应链的奥妙到底在什么地方?它能够给其他的企业什么启发呢?这是我们在深入考察戴尔公司之前心中存在的疑问。

虚拟整合,让供应链“敏捷”

要理解戴尔的供应链,首先要理解其“虚拟整合”思想。戴尔中国客户中心总经理李元均首先并没有提到“直接模式”这个“戴尔的灵魂”,而是提到另外一个重要的经营思想:专注于自己最擅长的领域,把不擅长的环节给行业中做得的人去做,然后通过采购把性价比的产品买回来,自己做最后的整合。

李元均说,戴尔也可以自己搞一个CPU车间,搞一个主板车间,搞一个软件车间——以戴尔今天的实力,完全可以自己来做。但戴尔的做法和这种传统思维正相反。

供应商从提供零件的角度看就相当于戴尔的一个车间,李元均说,供应商提供的每一个零件的性价比都是有竞争力的,那么最后戴尔组装好的整个产品就是有竞争力的。

但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戴尔的实施手段是什么?戴尔的目光已经越过了企业的四面围墙,把供应商看成了自己的车间。但是工厂的零件车间就在组装车间的隔壁,戴尔的供应商却分布在世界各地,如何管理?到这里,戴尔供应链中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出来了——“交易引擎”。

越过四面围墙的ERP系统就是戴尔的“交易引擎”。在这个被称作“交易引擎”的信息平台上,戴尔和供应商双方的信息可以做到极大程度的共享。

现在就要谈到戴尔最有特色的“直接模式”了——戴尔完全是按订单生产,客户打电话来或者从网上下订单之后,戴尔才按需求生产。这种生产和销售方式使得戴尔可以按照顾客实际需求的变动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物料需求,并通过信息系统和供应商共享这些信息。李元均认为,这是戴尔供应链最精妙的地方。

戴尔中国客户中心数据中心的机房里有上千台服务器24小时运行,客户既可以通过网站,也可以通过800电话下订单,这些信息直接进入到数据中心,数据中心每一个半小时把这段时间内的订单统计出一张清单,上面列着分别需要哪些配置。这张清单直接就会传到供应商的仓库——在离戴尔中国客户中心5公里远的地方,有一个戴尔供应商的公共仓库,由戴尔的全球伙伴第三方物流公司伯灵顿公司管理。供应商把货发过来就放在这个仓库,由伯灵顿公司管理,伯灵顿按照戴尔传来的清单也需要每一个半小时给戴尔送一次货。

伯灵顿接到戴尔的清单后在一个小时之内就能够迅速把货配好,不到20分钟就可以把货送达——这就是设立中转仓库的好处了:戴尔的供应商不可能都在厦门,只有建立这个中转仓库,才能保证每一个半小时送一次货。

客户的订单没有下之前戴尔中国客户中心的车间里理论上是没有工料的,每个零件拉进来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是有买主的,一旦整台机器组装好,马上就可以发货运走,所以戴尔的产品可以保持零库存。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戴尔每一个半小时把清单发送给中转仓库的同时,还会发给供应商的总部,供应商会根据中转仓库里库存的波动情况确定要不要发货过来,并且根据这些信息安排生产。

戴尔首先要起码给出未来一年的生产预测,比如会卖出去多少万台等,供应商会根据这个预测做产能的准备,然后戴尔会给供应商未来三个月的滚动计划:要什么货,要多少,这些信息要细化到每一周。戴尔一看预测和实际情况有差距,马上会进行调整。

戴尔的供应商每个星期都会收到更新的下三个月的生产预测,对于一些需求变化比较大的零部件甚至一天就要更新一次。这不仅使得戴尔即使在市场情况变化大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及时的供货,实现了“敏捷”,而且供应商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生产,减少自己的库存。

戴尔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自己的生产计划并且使得供应商不断地调整生产计划,从而使得生产在不停的调整过程中逐步贴近市场的真实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戴尔和供应商信息共享的程度如此之高,以至于它们就像一个整体一样亲密无间地协调运转,从而近乎完美地实现了戴尔“虚拟整合”的管理思想。

良性循环,与供应商“共赢”

戴尔通过“交易引擎”把自己和供应商连接在一起,达到了敏捷的目的,然而这并非是和供应商打交道的全部内容。在这个“虚拟企业”中,戴尔是如何对“车间”——供应商进行管理的呢?

除了中国客户中心,戴尔还有另一个与供应商打交道的重要部门戴尔全球采购中心。

虽然戴尔全球采购亚洲团队的工作地点设在上海和深圳,但其任务是替戴尔全球的工厂采购。戴尔全球采购部门总共有约850名员工,其中约一半人都在美国以外的地方工作,在中国的采购人员有190名,因为戴尔有很多供应商在亚洲,为配合他们,戴尔全球采购中心在中国设立了这个团队。

戴尔全球采购的资源被分成两类:一类是生产资料采购,采购来的资料直接用于生产;另外一类叫通用型采购,采购来的资料并非直接用于生产。

在管理生产资料供应商方面,全球采购中心有三个战略性任务。一是保证供应商供应的连续性。也就是戴尔在需要原料的时候,供应商能够按照戴尔的需求及时送到。二是保证供应商在生产成本方面有一定的性。戴尔需要持续地降低在原材料方面的成本以便给客户带来更多的价值。三是要保证供应商产品的品质。

严格挑选供应商。为了保证这三个任务的完成,戴尔从一开始对供应商的选择就是非常慎重的,戴尔亚洲全球采购董事总经理钟维思说,戴尔会从下面几个方面出发来选择供应商。

环保与员工福利——戴尔非常注重自身的环保和员工的福利待遇,所以戴尔也希望同其合作的供应商能够注重环保并且很好地对待自己的员工。这是一个基本前提。

标签: 戴尔公司 模式 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