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尔案例分析
公司概况
戴尔公司于1984年由迈克尔·戴尔创立,总部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奥斯汀(Austin),是世界著名的计算机系统公司、计算机产品及服务的首要提供商,其业务包括帮助客户建立自己的信息技术及互联网基础架构,从90年代初开始为亚太地区的商业、政府、大型机构和个人提供服务。为配合公司业务飞速发展的需要,戴尔(中国)有限公司大连分公司---戴尔国际服务(中国)中心(DIS China)于2002年10月在高新技术园区落成。戴尔国际服务(中国)中心(DIS China),主要支持戴尔日本,韩国以及部分中国公司的客户服务运营,进行着个人电脑及外部设备的销售,销售支援业务和其附属的一切的业务,还包括客户服务,帐目清算、信息系统等相关工作,竭诚为不同领域(从个人用户到大型跨国公司及公共机构)的客户提供各种专业的、优质的客户服务
业务发展
主要按照客户的要求制造计算机,并向客户直接发货使公司能够有效和明确的了解客户要求,继而做出回应。
实施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战略,竭诚的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并拥有专业的销售及技术队伍。在不同的领域为客户提供服务,如:企业,政府,金融,教育科研等。拥有准确的市场定位。
自1998年以来,戴尔已三次在Scoreboard上市公司排行榜的“十年业绩榜单”中名列前茅;并曾在同一年获得三年业绩、五年业绩和十年业绩三项最佳排名。戴尔出色的股市表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上个世纪90年代的惊人表现,其间戴尔取得了97.3%综合年平均回报率的骄人业绩。受益于独特的直接模式和产品定制模式,戴尔在20世纪90年代的出货量年增长率持续保持在业界平均水平(15%)的两倍以上。在市场份额稳步提高的同时,公司营业额和利润也随之飞速增长。
2001年以来,戴尔中国在市场份额、销售和利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增长。营业额翻了三倍以上,以份额来看,戴尔已成为中国第三大计算机系统公司。而中国也成为戴尔公司在美国以外第一个具有战略地位的市场。戴尔在中国取得了标准服务器出货量第一名的好成绩,在过去四年中,戴尔在中国的份额翻了一番,达到10%,其中中国是戴尔在亚太地区的第二大市场。
目前,戴尔已经不仅仅把眼光放在大企业客户身上,它正逐步进入消费电子市场,并开始销售液晶电视以及数码音乐播放器。强势进军打印机市场也将是戴尔本年度的一个大手笔。戴尔旗下的任何一项新业务的增长都会给为戴尔今年的整体表现增光无限。
案例分析
一、商业模式分析
戴尔的商业模式主要是直销模式。戴尔公司成立二十几年后,仍是独一无二的。其它公司可能这里一点那里一点地采用他的模式,但没有一家深入采用。Gateway公司是克隆戴尔的,但后来渐渐转向,拥有自己品牌的商店充满不断贬值的存货。戴尔公司最大的竞争者,康柏仍然通过间接分销渠道出售大部分产品。而思科也曾经证实自己与戴尔多么不同:其存货高至接近销售额的四成。而戴尔存货只有6%,且不断下降
二、技术模式分析
戴尔在中国的关键问题是文化问题。中国和美国的商业环境不一样,直销是需要利用免费基础设施的。对于信用卡制度、网上交易体系、物流体系,以及一切有利于扁平化管理的制度和设施,戴尔只是充分的加以利用,并没有投资。由于显而易见的原因得罪了渠道商,各方当然团结起来成为戴尔的对立面。在中国,上述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备,所以戴尔的商业模式目前还不会有很好的表现,比如二线城市以下的市场就会很困难,但长远看,戴尔对依靠传统渠道的厂商影响是颠覆性的。对于这个PC市场中的“异数”,面临销售模式的困境,一场以更加适应市场环境和市场需求为目标的转型比拼,才刚刚开始。
三、经营模式分析
戴尔公司根据顾客的订单装配产品,然后直接将产品寄送到顾客手中。这个模式的要义就是抛开传统商业销售链的中间商和零售商环节,节省了成本,降低了产品价格。这种模式没有现成的理论,归纳起来有以下主要特点:
——按单生产。
——直接与顾客建立联系。
——高效流程降低成本。
——产品技术标准化:。
——低成本+高效率+好服务。
低成本一直是戴尔的生存法则,也是“戴尔模式”的核心,而低成本必须通过高效率来实现。戴尔的生产和销售流程,以其精确管理、流水般顺畅和超高效率而著称,有效地将成本控制在最低水平。
力求精简是戴尔提高效率的主要做法。公司把电话销售流程分解成简单的8个步骤,其自动生产线全天候运转,配件从生产线的一端送进来,不到两小时就变成成品从另一端出去,然后直接运往客户服务中心。戴尔在简化流程方面拥有550项专利。分析家们普遍认为,这些专利也正是其他公司无法真正复制貌似简单的“戴尔模式”的最主要原因。
此外,注重树立产品品牌和提高服务质量是戴尔的另一个法宝。戴尔不仅拥有一个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而且还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售后服务网络。戴尔的工作人员不仅通过网站和电话为顾客提供全面的技术咨询和维修指导服务,而且在售出产品后会主动向客户打电话,征求意见。
——“多元化”经营战略
单单用高效率尚不能完全解释戴尔持续取得成功的真正原因。戴尔首席运营官罗林斯说,该公司另一个取胜之道就是:能精确地找到高技术产品市场的切入点,迅速抢夺对手的市场份额。
戴尔通常会在市场开始成熟、行业标准已经形成和配件供应比较充分的情况下介入某一市场,并以低价格迅速抢占地盘。罗林斯说,实践证明,在一种新产品走向成熟时,“戴尔模式”总是能让该公司在相应市场上占得有利地位。
四、管理模式分析
戴尔(DELL)跨国公司的供应链管理就让许多国内企业大为心仪。在厦门设厂的戴尔,自身并没有零部件仓库和成品仓库。零部件实行供应商管理库存(VMI);成品则完全是订单式的,用户下单,戴尔就组织送货。而实行VMI的,并不仅仅限于戴尔等国际厂商和台湾IT企业。
戴尔高效的管理使之一直提出“笑傲江湖”的架势灵活到价格幅度调整也造就了“热戴尔”。
建立CTJ系统由专业人员采用先进方法进行集成化管理。由服务工程师直接对顾客的专业问题进行分类,整合,管理并及时给予准确,合理的回答。使服务更方便,更高效,更快捷。
五、资本模式分析
1984年1月2日,戴尔凭着1000美元的创业资本,注册了“戴尔电脑公司”,经营起个人电脑生意,“戴尔电脑”成为第一家根据顾客个人需求组装电脑的公司,而且不经过批量销售电脑的经销商控制系统,直接接触最终用户此后的成功就像神话一般,戴尔攀升的速度几乎比火箭还快!
1986年,戴尔年收入已达6000万美元。
1988年戴尔的名字受到华尔街关注,DELL公司在纳斯达克公开上市,融资3000万美元,市场价值达到850。
1996年7月,戴尔公司的网上商店开业了,今天,戴尔公司利用互联网进一步推广其直线订购模式,再次处于业内领先地位。www.dell.com网址包括80个国家的站点,目前每季度有超过3500万人浏览。截止到2000年1月28日的第四季度末,戴尔网上销售额平均每天从去年的1,400万美元上升至4,000万美元,大约占公司收益的50%。
问题与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戴尔直销模式在四、五级城市及中小企业等新兴市场销售乏力
2.直销模式不适应于新兴市场、中小企业市场、消费市场
3.戴尔中国内部:一直希望渠道变革;戴尔总部:一直犹豫未决;第四任总裁麦大伟:坚决否认将改变戴尔中国的直接模式。
4.人才流失严重,戴尔在中国PC市场份额的不断下滑
5.网站的页面过于单一,产品简介不够详细不够系统化,明了化。
二、应对建议
成立解决方案部门,对一些渠道提供支持,使他们发挥资金平台的作用,同时又能帮助戴尔公司拓展最终用户
戴尔适应家庭消费者市场的战斗已经打响,一些针对这个市场的设计和改动也已展开。Dell.com直销网站正在被一再修改,希望能越发自动化,从而不需要人为干预就可以实现网上支付、下单。服务方面应为打入电话的不同地方消费者提供同一方言类的沟通方式,比如用上海话和上海人沟通,以粤语和广东的消费者交流。而为了适应个人消费者白天上班家中无人的状况,戴尔还需要将物流系统改进到足够智能化,以使之能在最合适的时间将电脑运到客户家中。
组织良好的团队,不断的提高工作人员的协作能力,及相关的个人素质和工作专业能力,合理的调动配置,实现人才最优化,工作效率更高,不断进行系统整合。终端系统和内部各环节,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减轻工作量和公司运营资金以降低成本创造更大效益。
有效的进行企业资源的规划并进行相关资金的配置,不断的开发新产品和提供更加的优质服务,以更加牢固自己的竞争地位,继续充当全球工厂行业领导者的角色!
戴尔的物流与配送有何要求
网络直销模式---打电话--前台接待--转咨询销售---支付定金---送货上门---接货付款
关于戴尔的直销模式,其实业界和学界一直存在着广泛的争议,争议大多集中在其直销的操作层面,特别是其在中国疑似存在“假直销,真代理”的“暗渠道”……尽管如此,单从其战略角度分析,戴尔模式的确为其赢得了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
传统PC厂商通过批发商-经销商-零售商这样一条具有众多中间环节的分销链将他们的电脑卖给消费者。在这种典型的分销模式中,厂商、批发商、经销商以及零售商处都有产品库存,保持这些库存为整条分销链带来了巨额的成本。而戴尔公司的销售模式与此不同,直接通过它的网站进行销售。消费者只需登录戴尔公司的网站,按自己的需求来配置电脑,决定后输入自己的信用卡号码,完成订购过程,便能在几天内收到想要的电脑。
戴尔公司因为省去了大量的销售中间环节而节省了约20%左右成本,与合作伙伴共同建立的有效的物流配送模式也帮助戴尔大幅降低成本。这些都使得其低价销售策略得以顺利贯彻实施,在竞争激烈的PC市场立于不败之地。而戴尔这一系列有助于降低成本的模式,都依赖其强大、灵活的管理信息系统作为支撑。
戴尔的成功引来众多竞争者对其直销模式的相继模仿。IBM、康柏、联想等PC制造巨头都对这种崭新的经营方式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尝试,但效果都不理想。事实上,无论是直销模式,还是IT系统,都只是个方法、手段,关键是向管理要效益。用语言文字把戴尔的模式详细表述出来并不困难,最困难的部分在于执行。戴尔公司建立在直销模式上的配件供应与装配运作体系,是跳过任何渠道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而形成的简化渠道消耗、低库存的低成本模式。它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利用管理信息系统为手段,对直销的组织运作达到低成本的目的。配送、服务以及与旧的销售模式的冲突,都成为戴尔模式难以成功模仿的原因。
戴尔公司在1998年8月在厦门建立工厂的同时,便把直销模式复制到了中国。直销要建立包括工厂、数据库、物流、网络等一整套体系,别的公司要是转型做直销,必定要颠覆原有的生产体系、销售体系和物流体系,造成整条供应链的结构重组,利益重新分配,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触动供应商、渠道商的利益,这将会遇到难以想象的阻力。正如戴尔前公司副总裁、中国区总裁黎修树所说的:“别的公司想要转型实在是不容易,因为很多东西改不了,除非他们一开始就做。”
戴尔公司的物流管理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脑更新换代的速度也在加速,与之而来的使全球电脑市场的激烈竞争。在这块市场中,戴尔却始终保持着较高的收益,不断增加市场份额。1999年,戴尔公司在美国计算机制造市场的占有率达到16%,名列全美第一;进入2002年,戴尔公司的年税后收入己经高达382亿美元,在全球个人电脑市场上,戴尔的占有率已经上升到了15.2%,成为该行业世界第二大公司。与其他计算机厂商不同,戴尔公司并不生产任何计算机配件,只从事个性化的整机组装。然而它却战胜了IBM、康柏、惠普等众多技术实力雄厚的公司。
论及戴尔的成功之道,大家几乎是众口一词地归结为“直销模式”。事实上,戴尔的成功源于其效率超乎寻常的物流管理——就是建立起了一条高速、有效的供应链。“我们只保存可供5天生产的存货,而我们的竞争对手则保存30天、45天,甚至90天的存货。这就是区别。”该公司分管物流配送的副总裁迪克·亨特一语道破天机
分析戴尔直销模式的实现方式,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戴尔通过电话、网络以及面对面的接触,和顾客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和服务支持渠道。另一方面,戴尔也通过网络,利用电子数据交换连接,使得上游的零件供应商能够及时准确地知道公司所需零件的数量和时间,从而大大降低库存,这就是戴尔所称的“以信息代替存货”,这样,戴尔也和供应商建立起一个“虚拟”的企业,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
(一)机动灵活、成本低廉的配送系统
戴尔的直销模式,使之供应链与传统的供应链相比主要有两点不同:一是它的供应链中没有分销商、批发商和零售商,而是直接把产品卖给顾客,这样可以一次性准确快速地获取了定单信息,由于是在网上支付,所以还解决了现金流问题。二是降低了成本;因为没有了中间商,公司将服务外包又降低了一部分运营成本。这样,供应商、戴尔和服务商三者共同形成了一个完整链条。
因为每一件产品都已经是“名花有主”,所以戴尔全球的生产都是区域式生产线,而非链条式的。它每一个工作区的链条跑过来并不是直接穿过去,而是转个弯到这个区域来,这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零件,有不同规格的,每一个机器上面就是一种要求规格,跟其他及其的要求可能完全不一样,而每一个批量就是一台,它可能跟前一台或后一台都不一样。这就是戴尔供应链在生产上的最大特色。
(二)供应链系统的动态供需平衡
戴尔在供应链上最关键的特点在于戴尔在这个模型中通过一定的流程来和供应商之间进行不断的数据调整。这样就维持了供应链的动态供需平衡。
戴尔公司之所以能围绕直销实现生产,就是因为它有一个组织严密的供应商网络,并且在供应商的选择上严格遴选,控制风险。戴尔选择供应商的标准主要是看供应商能否源源不断地提供没有瑕疵的产品,这其中包括了产品生产的过程。要想成为戴尔的供应商,企业必须证明其在成本、技术、服务和持续供应能力等四个方面具有综合的优势,特别是供应能力必须长期稳定。由于戴尔与供应商之间没有中间商的阻隔,所有来自于客户的最新信息都被以最快的速度及时反馈给供应商,以便后者据此调整供应策略。与此同时,戴尔致力于同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特别是在一些流程和管理工具的开发上,充分考虑了与供应商的配合。
戴尔公司95%的物料来自这个供应网络,其中75%来自30家最大的供应商,另外20%来自规模略小的20家供应商。戴尔公司几乎每天都要与这50家主要供应商分别交互一次或多次。在生产运营中,如果生产线上某一部件由于需求量突然增大导致原料不足,主管人员就会立刻联系供应商,确认对方是否可能增加下一次发货的数量。如果问题涉及硬盘之类的通用部件,主管人员就会立即与后备供应商协商。所有这些操作都能在几个小时内完成。一旦所有供应渠道也还依然无法解决问题,那么就与销售和营销人员进行磋商,反向影响市场。这些手段包括:对于某种需求正旺的物件,他们可以延长交货时间;或者反向地实施某种促销活动:比如如果短缺索尼牌17英寸显示器,就降价提供19英寸显示器。这样,大量需求会发生相应变动。
在库存管理上,戴尔以物料的低库存与成品的零库存而让人称道,其平均物料库存只有约5天。在IT业界,与戴尔最接近的竞争对手也有10天以上的库存,业内的其他企业平均库存更是达到了50天左右。由于IT业的特点,材料成本每周都会有贬值,因此库存天数对产品的成本影响很大,仅低库存一项就使戴尔的产品比许多竞争对手拥有了8%左右的价格优势。当然,戴尔的库存管理并不仅仅着眼于“低”,通过双向管理其供应链,通盘考虑用户的需求与供应商的供应能力,使二者的配合达到最佳平衡点,实现“永久性库存平衡”,这才是戴尔库存管理的最终目的。
我们在为戴尔“物料的低库存与成品的零库存”惊讶时,应该看到:事实上戴尔没有仓库,而是供应商在它周围有仓库。戴尔的工厂外边有很多配套厂家。戴尔在网上或电话里接到定单,收了钱之后会告诉你要多长时间货可以到。在这段时间里它就有时间去对订单进行整合,对既有的原材料进行分拣,需要什么原材料就下订单给供应商,下单之后,货到了生产线上才进行产权交易,之前的库存都是供应商的。这也说明戴尔把库存的压力转移给了供应商。这是加入戴尔供应链的代价,因为戴尔需要货物的量很大,加入戴尔的供应链就意味着拥有不断增长的市场和随之而来的利润。
(三)电子化贯串整个供应链流程
电子工具的广泛应用是戴尔供应链管理的一个显著特征,戴尔电子化的供应链系统为处于链条两端的用户和供应商分别提供了网上交易的虚拟平台。戴尔有90%以上的采购程序通过互联网完成。有了与供货商的紧密沟通渠道,工厂只需要保持2小时的库存即可应付生产。除此之外,戴尔还推出一个名为valuechain.dell.com的企业内联网,戴尔公司和供应商共享包括产品质量和库存清单在内的一整套信息。供货商可以在上面看到专属其公司的材料报告,随时掌握材料品质、绩效评估、成本预算以及制造流程变更等信息。不仅如此,“电子化”还贯穿了从供应商管理、产品开发、物料采购一直到生产、销售乃至客户关系管理的全过程。戴尔公司实施电子商务化物流后取得的物流效果是:1998年成品库存为零;零部件仅有2.5亿美元的库存量;年库存周转次数为50次;库存期平均为5天;增长速度4倍于市场成长速度:增长速度两倍于竞争对手。
ps:以后提问完整态度诚恳分值要高
中国大陆用户可以在美国的戴尔官方网站上购物吗
可以通过海淘的方式购买,这个相对麻烦一些,并且也无法直接在国内保修,还需要办理一些转保手续。
美国Dell戴尔官网的海淘步骤:
1、为了降低砍单的概率,可以事先使用PayPal购买礼品卡,进入官网的礼品卡页面。有两种类型的礼品卡,分别为:My Prepaid Gift Card和My Promo Gift Card。其中,My Prepaid Gift Card永久有效,购物无限制。My Promo Gift Card为促销卡,有截止时间。
2、接下来点击“Email a Gift Card”,通过邮件发送礼品卡。
3、如图所示,共有以下几种额度可供选择,包括:$50、$100、$200、$300、$400、$500。选好后,输入购买者姓名和发送时间,以及接受者姓名和电子邮箱。付款方式为Paypal。
4、选择自己需要的型号、选择适合自己的配置,点击“Add to Cart”,将其加入购物车。
5、依照图片所示,可以选择硬件保修、意外损坏服务、Office办公软件、安全软件,或添加一台戴尔平板电脑。一般按照默认选择就可以了,然后点击“Confirm& Add to Cart”,确认并添加至购物车。
6、下一步请点击“Proceed to Checkout”,去支付。
7、对所购商品进行核实,确认无误的话,可以点击“Checkout”,继续结账。
8、有买友反映,自行使用礼品卡下单的话,可能会被砍单。所以建议点击“Chat Now”,联系客服下单,成功率更高。依照图片所示,选择第一项“Alienware(Help me Choose,Place an order)”。接下来就和客服聊天。下单成功后,还需关注转运公司的到货情况。然后就可以在家等待收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