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外报价系统?自动报价系统

admin 商品报价 7

场外交易市场包含什么内容啊

场外交易市场,简称OTC市场,通常是指店头交易市场或柜台交易市场,但如今的OTC市场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柜台交易市场,有些国家在柜台交易市场之外又形成了其他形式的场外交易市场。

场外报价系统?自动报价系统-第1张图片-星选测评

1、柜台交易市场

它是通过证券公司、证券经纪人的柜台进行证券交易的市场。该市场在证券产生之时就已存在,在交易所产生并迅速发展后,柜台市场之所以能够存在并达到发展,其原因有:

①交易所的容量有限,且有严格的上市条件,客观上需要柜台市场的存在;

②柜台交易比较简便、灵活,满足了投资者的需要;

③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柜台交易也在不断地改进,其效率已和场内交易不相上下。

2、第三市场

是指己上市证券的场外交易市场。第三市场产生于1960年的美国,原属于柜台交易市场的组成部分,但其发展迅速,市场地位提高,被作为一个独立的市场类型对待。第三市场的交易主体多为实力雄厚的机构投资者。第三市场的产生与美国的交易所采用固定佣金制密切相关,它使机构投资者的交易成本变得非常昂贵,场外市场不受交易所的固定佣金制约束,因而导致大量上市证券在场外进行交易,遂形成第三市场。第三市场的出现,成为交易所的有力竞争,最终促使美国SEC于1975年取消固定佣金制,同时也促使交易所改善交易条件,使第三市场的吸引力有所降低。

3、第四市场

它是投资者绕过传统经纪服务,彼此之间利用计算机网络直接进行大宗证券交易所形成的市场。第四市场的吸引力在于:

①交易成本低。因为买卖双方直接交易,无经纪服务,其佣金比其他市场少得多;

②可以保守秘密。因无需通过经纪人,有利于匿名进行交易,保持交易的秘密性;

③不冲击证券市场。大宗交易如在交易所内进行,可能给证券市场的价格造成较大影响;

④信息灵敏,成交迅速。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可以广泛收集和存储大量信息,通过自动报价系统,可以把分散的场外交易行情迅速集中并反映出来,有利于投资者决策。第四市场的发展一方面对证交所和其他形式的场外交易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压力,从而促使这些市场降低佣金、改进服务;另一方面也对证券市场的监管提出了挑战。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建议。

应答时间:2021-08-10,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场内交易和场外交易分别有哪些角色

场内交易:又称交易所交易,指所有的供求方集中在交易所进行竞价交易的交易方式。这种交易方式具有交易所向交易参与者收取保证金、同时负责进行清算和承担履约担保责任的特点。

场外交易:又称柜台买卖或称店头市场,英文简称为 OTC(Over-The-Counter)。有价证券不在集中市场上以竞价的方式买卖,而在证券商的营业柜台以议价的方式进行的交易行为,称作场外交易。由柜台买卖所形成的市场,称为场外交易市场。

场外交易市场是一种松散的、没有买卖集中地点的市场,交易由为数众多的交易商和经纪商用电话、电报或电传进行。美国场外交易市场买卖的证券,既有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证券,也有未挂牌上市的证券。

相对地,场外交易的优点是买卖双方可以洽谈特别交易条件,不需依照集中市场的标准合约交易,例如买卖一年以上的外汇远期(集中市场不提供外汇远期交易)。但场外交易的缺点则是市场资讯较不公开,且无证券交易所保障履约,到期履约风险大。场内市场与场外市场最大的区别在于,场内市场是有标准的合约并被监管,而场外交易往往只是交易双方私下的协定,而正是因为不透明,场外市场在本轮金融危机中成为了众矢之的。但很多金融业人士认为场外交易还是有其存在的必要。定制服务被很多人视为场外市场存在的理由,因为每个企业在风险管理方面用不同的需求,而这种要求难以直接通过场内交易市场得到满足,他们需要与金融机构的专业人士坐下来讨论,以获取个性化的解决方案,而在场内市场他们的需求很难得到满足,将所有衍生品合约全部标准化并纳入监管体系无疑使市场丧失了提供这些产品的能力。

场外交易市场主要包括哪些

包括柜台交易市场、第三市场和第四市场。场外交易市场,简称OTC市场,通常是指店头交易市场或柜台交易市场,但如今的OTC市场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柜台交易市场,有些国家在柜台交易市场之外又形成了其他形式的场外交易市场。

1.柜台交易市场

它是通过证券公司、证券经纪人的柜台进行证券交易的市场。该市场在证券产生之时就已存在,在交易所产生并迅速发展后,柜台市场之所以能够存在并达到发展,其原因有:

①交易所的容量有限,且有严格的上市条件,客观上需要柜台市场的存在;

②柜台交易比较简便、灵活,满足了投资者的需要;

③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柜台交易也在不断地改进,其效率已和场内交易不相上下。

2.第三市场

是指己上市证券的场外交易市场。第三市场产生于1960年的美国,原属于柜台交易市场的组成部分,但其发展迅速,市场地位提高,被作为一个独立的市场类型对待。第三市场的交易主体多为实力雄厚的机构投资者。第三市场的产生与美国的交易所采用固定佣金制密切相关,它使机构投资者的交易成本变得非常昂贵,场外市场不受交易所的固定佣金制约束,因而导致大量上市证券在场外进行交易,遂形成第三市场。第三市场的出现,成为交易所的有力竞争,最终促使美国SEC于1975年取消固定佣金制,同时也促使交易所改善交易条件,使第三市场的吸引力有所降低。

3.第四市场

它是投资者绕过传统经纪服务,彼此之间利用计算机网络直接进行大宗证券交易所形成的市场。第四市场的吸引力在于:

①交易成本低。因为买卖双方直接交易,无经纪服务,其佣金比其他市场少得多;

②可以保守秘密。因无需通过经纪人,有利于匿名进行交易,保持交易的秘密性;

③不冲击证券市场。大宗交易如在交易所内进行,可能给证券市场的价格造成较大影响;

④信息灵敏,成交迅速。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可以广泛收集和存储大量信息,通过自动报价系统,可以把分散的场外交易行情迅速集中并反映出来,有利于投资者决策。第四市场的发展一方面对证交所和其他形式的场外交易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压力,从而促使这些市场降低佣金、改进服务;另一方面也对证券市场的监管提出了挑战。

拓展资料:

场外交易市场基本简介:

1.从交易的组织形式看,资本市场可以分为交易所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场外交易市场是相对于交易所市场而言的,是在证券交易所之外进行证券买卖的市场。传统的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在物理概念上的区分为:交易所市场的交易是集中在交易大厅内进行的;场外市场,又被称为“柜台市场”或“店头市场”,是分散在各个证券商柜台的市场,无集中交易场所和统一的交易制度。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证券交易的方式逐渐演变为通过网络系统将订单汇集起来,再由电子交易系统处理,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的物理界限逐渐模糊。

2.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的概念演变为风险分层管理的概念,即不同层次市场按照上市品种的风险大小,通过对上市或挂牌条件、信息披露制度、交易结算制度、证券产品设计以及投资者约束条件等作出差异化安排,实现了资本市场交易产品的风险纵向分层。

标签: 报价 系统 场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