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姻10年,吉利与沃尔沃的“婚后”生活
吉利与沃尔沃,本在完全不同世界中的两个汽车品牌,却在10年前的机缘巧合中喜结良缘,中国小伙娶了瑞典姑娘,这在汽车界和金融界都是一段经久流传的佳话。
几天前,吉利收购沃尔沃汽车十周年的消息几乎刷遍了我的朋友圈,对于汽车媒体人来说,这是一个值得庆贺的话题,因为在这十年时间里,吉利发展成为了年销量超过136万辆的中国第一大自主品牌。至于沃尔沃汽车,也从10年前的濒临倒闭负债累累,到成为实现年销量翻番、健康稳步发展的全球型豪华品牌。
都知道了吉利在十年前收购了沃尔沃汽车,但为什么要收购?怎么收购的?收购之后带来了什么?
★为什么要收购?
吉利汽车是1997年创立的,虽然到了2009年,吉利的年销量已经突破了33万辆,从单一的吉利汽车品牌发展到了携全球鹰、帝豪和英伦三大自主品牌的集团,以及收购了澳大利亚第二大自动变速箱公司DSI,吉利汽车正在快速发展中。
不过,李书福的嗅觉是相当敏锐的。福特汽车的连年亏损以及连续卖掉集团旗下的阿斯顿?马丁、捷豹和路虎等豪华品牌,让李书福有了不久可能会对沃尔沃汽车进行出售的预感。
在李书福的眼中,沃尔沃汽车拥有的先进技术、品牌影响力以及庞大的销售渠道,都是能够对吉利汽车发展带来极大帮助的,况且以沃尔沃汽车和福特汽车当时的经营状态,出售沃尔沃是极其有可能的。于是在2007年,李书福动身去了美国的底特律,向时任福特汽车总裁的比尔?福特(亨利?福特的曾孙)说明了来意……
★怎么收购的?
在比尔?福特的眼里,一个当时年收入100亿人民币的企业想要收购年收入超过100亿美元的沃尔沃汽车,眼前的这个中国人是谁?吉利又是什么?这个中国人大老远地跑到美国,是为了在自己眼前开玩笑吗?
2008年的金融危机让福特汽车大幅度亏损,福特必须加快资产重组的步伐,于是沃尔沃汽车出现在了出售名单上,标价60亿美元,这比福特在1999年收购沃尔沃汽车时还少了4亿美元,也就是说,福特宁可做一笔亏本买卖,也要割掉这块肉。这时候,李书福向福特汽车喊了一次报价——35亿美元。
福特肯定心想,听说过三国演义里有个关云长,但这个李书福的大刀耍的比关公厉害多了,一挥就砍掉了25亿美元。这么点钱就想买我的沃尔沃?没门!
吃了两次闭门羹的李书福并未死心,他断定沃尔沃汽车一定会被自己攥在手里。另一边,无人接盘的沃尔沃汽车已经负债累累,2009年亏损超过了6亿美元,福特对于出售这个“拖油瓶”已经到了急不可待的地步,这时候,李书福又出现了:20亿美元,多了一分钱没有。
经营了上百年的福特汽车,从来没遇到过放出这种砍价套路的主,定价高了没人买,想买的人给的价越来越低。算了,那就和这个中国人聊聊吧。
经过一番谈判,吉利以18亿美元外加9亿美元后期运营资金的价格拿下了沃尔沃汽车100%股权以及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所有相关资产。“癞蛤蟆”不仅吃到了天鹅肉,而且吃的一根毛都没剩。
★10年柴米油盐,日子过得好着呢
这是中国汽车工业史上一次最大规模的海外收购案,连哈佛商学院都将吉利对沃尔沃汽车的收购作为经典案例。不过,在当时也有相当一部分反对的声音,甚至认为吉利是在拿18亿美元做赌注。
是的,毕竟当时单靠吉利自己是拿不出这么一大笔钱的,通过国内外银行和财团进行了巨额融资,若赢了,是一次成功的杠杆收购范例;输了,吉利汽车这个牌子恐怕也要卖给别人了。
2010年3月28日,李书福与福特汽车首席财务官LewisBooth正式签字画押,将沃尔沃汽车招致麾下。可是,如何将吉利和沃尔沃这两个在文化、特质、风格,哪儿哪儿都不一样的企业融合在一起?是让中国丈夫吃鲱鱼和肉丸子,还是让瑞典媳妇儿吃大米白饭?
李书福的一句“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让吉利与沃尔沃“美美与共”,既解决了文化的不同,也融合了不同的文化,让吉利和沃尔沃在短短的10年时间就取得了两个企业自各自创立以来均未获得的成就。
★吉利的获益
收购后的第二年,吉利就与沃尔沃达成了技术转让协议,包括GMC(中级车型)升级平台、车内空气质量控制系统和GX7安全革新技术在内的三大专利技术,均转让给了吉利。
于是,借助来自于沃尔沃汽车的技术,吉利在2015年推出了首款中级车——博瑞,这是一款颠覆了人们以往对吉利汽车的印象和认识的产品,从博瑞开始,也看到了沃尔沃汽车对吉利汽车进行技术反哺的切实成果。
随后,CMA平台诞生,这个由沃尔沃汽车主导、吉利汽车进行参与开发的全新基础模块平台,不仅让沃尔沃有了XC40这样的全新紧凑级SUV诞生,也让吉利汽车打造出了全新品牌——领克,并且在CMA平台上做好了兼容燃油车型和PHEV车型的准备。除了应用了CMA基础模块架构之外,还在领克05上应用了沃尔沃的2.0TDrive-E高功率发动机。有了CMA平台的经验和基础,吉利学以致用,还完全自主研发出了BMA平台,并推出了缤瑞和缤越。
另外,对于电气化战略的发展,吉利也与沃尔沃汽车做出了充分准备,双方共同打造的PMA纯电动车平台,将应用在吉利和领克两个品牌的纯电动车型上,这是一个可以涵盖了从A0级到B级范围的制造平台,目前已经在宁波杭州湾建造了全新的整车工厂,将来将在那里制造全新的PMA平台车型。
沃尔沃技术和平台模块化的应用,让吉利在研发的道路上少走了不少弯路,自从收购沃尔沃汽车以来,吉利的产品从外形和内饰的设计,到动力系统表现,再到底盘悬挂调校,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并且保持在自主品牌中领先的水平。
★沃尔沃翻身
当然,娶媳妇花钱,养媳妇也得花钱。收购了沃尔沃汽车之后,虽然嘴上说着“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但也并不是拿完技术之后就撒手不管让其自生自灭。
从2012年开始吉利就承诺为沃尔沃汽车投入110亿美元用于新平台的开发以及在中国建立工厂,到目前为止,沃尔沃汽车在中国已经有成都、大庆和路桥三座整车工厂,张家口一座发动机工厂,以及位于上海的研发中心、设计中心和亚太总部,在欧洲和北美也在不断增加新的工厂。10年前的中国员工总数只有188人,现在超过了8000人,年销量也从10年前的30万辆增长到去年的超过70万辆。
美国曾经有媒体把沃尔沃汽车列为“即将消失的品牌”,现在,沃尔沃汽车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发展得更好了。一个中国的民营企业,能把一个来自于欧洲的豪华汽车品牌以及具有近百年历史的跨国汽车公司发展好,是不容易的,或者说是一个奇迹。而这一切,只用了10年。
就在今年2月,吉利与沃尔沃汽车宣布,双方将对业务进行整合,组建一个更强大的全球型汽车企业,虽然整合后仍保留吉利汽车、沃尔沃汽车、领克汽车和极星等品牌,但全新的业务集团将在技术研发、成本控制和财务等方面实现更加有效的协同效应,使其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这似乎也意味着下一个全新十年的开始。
本文作者为踢车帮贾云涛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英伦金钢和吉利金刚二代有区别吗
它们之间有区别,这两款车都是同一种车,英伦为吉利汽车子品牌,金刚为母品牌吉利旗下的一个车型,原来的吉利金刚归到了上海英伦旗下今年一月份吉利金刚开始逐步换标,现在吉利厂家生产的金刚一代已经全部换成了英伦标金刚二代也正在换
金刚是1.5的排量每个车的都配置不同有单安全气囊和双安全气囊的吉利的车安全性能还不错的买车的时候你可以重点看下金刚的钣金和其他车一对比就能看出来了金刚车的配件价格方面还算合理和其他车型都差不多内部空间也很大具体的还要你自己去看看销售顾问会有更加详细的介绍
拓展:吉利金刚二代的优点
1.节能。金刚2代在理性消费者的候选车中名列前茅,因为金刚2代在节油方面给消费者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百公里(60km/h)等速油耗仅4.6L,处于同级别车型领先水平。
0.29超低风阻系数——风阻系数降低10%,燃油消耗量至少节省7%。当轿车以80千米/小时的时速前进,有60%的耗油是用来克服风阻的;在时速200km/h以上时,空气阻力几乎占所有行车阻力的85%。即使风阻系数只相差0.01,也会给油耗带来明显的变化。金刚2代的楔型外观、车侧深斧切面设计简洁洗练,更有高腰立体棱线,富有力感,令车侧更显浑厚饱满。整车0.29超低风阻系数。有效降低车体行进阻力,节省油耗。
2.外形上金刚2代看起来比老款金刚更动感时尚,前脸和上代形成了很好的区分,一条横幅条镀铬隔栅变成了3条,因此金刚2代看起来像奔驰C级,贵气流露。横幅条镀铬格栅覆盖整个进气口,锐利的鹰眼大灯炯炯有神,近光透镜设计使前大灯显得更加剔透。吉利金刚2代各项配置都比较全面,安全配置有ABS+EBD,双安全气囊,前排预紧式安全带,后排安全带,防爆防漏油箱,四门防撞钢粱。
3.金刚2代在外形上比较硬朗,线条以直线条居多。外形整体感觉还是比较简洁清爽的,初看似乎与某些世界名车有着某种关联,但是细节却没有一点抄袭附和的痕迹。金刚2代的安全性能较金刚有所提升,达到了C-NCAP的四星级安全标准、怠速噪音也在同级别车型中表现突出,燃油经济性也非常不错。
吉利英伦sc715..出厂配置
说实话真的是太棒了! 2010年上海新英格兰海景上市,CVVT全铝发动机燃烧更充分,更省油,超过20个欧洲配置,双安全气囊以及倒车雷达,儿童安全锁,ABS+ EBD制动系统,4682长身体,560L大行李箱,用户可友好的配置,四声道六喇叭音响,让你花最少的钱享受最高贵的感觉!上海英伦海景1.5L基本报价63888元,67888元标准提供舒适72888元!(价格仅供参考,以区域价格不同而有所不同)!-上海英伦海景-有作为!!(当然你的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