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价格多少钱一斤
1、当前市场上,部分地区的水稻价格已经突破了两元一斤的关键价位。然而,陈稻谷由于储存时间较长,价格相对较低,一般在12元至15元一斤。这是因为新稻谷和陈稻谷在储存时间的差异导致内部水分降低,口感也随之下降,从而使价格有所降低。我国是否有最低收购保护价,早籼稻的价格为120元一斤,中晚稻的收购价格为126元一斤,粳稻的价格为130元一斤。但目前的收购价格普遍略高于这些标准,自然情况下,早籼稻的价格稍低,平均在115元一斤左右。影响我国水稻价格上涨的因素包括产量、产地等。
2、淮安地区的杂交水稻价格约为148元一斤。水稻喜欢高温多湿的气候和短日照,对土壤的要求不严格,以我国南方为主要产稻区,北方各省也有种植。五常稻花香由于产量有限,价格稍高,一般在10元左右,有机稻的价格可能会更高。东北地区由于其独特的气候和自然环境,所产的大米品质也非常高,除了稻花香,还有许多其他美味的大米。
3、根据通知,今年早籼稻的最低收购保护价为124元一斤,去年为122元一斤,每斤提高了2分钱。中晚稻的最低收购保护价为129元一斤,比去年的中晚籼稻高出1个百分点。粳米的最低收购价为每斤131元,比去年上涨了1个百分点。此外,由于碾米后的谷壳占比重量的20%,成本计算需要在价格上增加0.3元。另外,还包括碾米所需的费用和运费等。因此,建议大米的价格定为18元至20元一斤。直接从粮食种植大户那里购买,价格会更便宜。
4、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的水稻价格为每斤37元,江西省宜春市樟树市的籼米价格为每斤132元,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市的籼米价格为131元一斤。由于大米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以上报价仅供参考,详情请以当地最新的实时动态为准。
5、目前长春地区的水稻价格为超级稻147元至153元一斤,米约为0.215元一斤。吉林地区的水稻价格为普通稻140元至145元一斤,优质稻150元斤左右,稻花香210元斤左右,粘水稻180元。12月10日的最新水稻价格为125元斤,价格没有上升也没有下降。近期,由于下游大米产品的走货量增加,加上企业用粮成本的提高,大米的出厂价有所回升。汉川企业的“两优”大米出厂价为194元斤,较前期回升了0.03至0.04元斤。东北水稻价格已经涨到15元一斤。水稻种植技术方面,水稻喜欢高温多湿的气候和短日照,对土壤的要求不严,我国南方是主要产区,北方各省也有种植。种子处理是种植技术中的前提条件,一般在种植前将选取的种子清洗干净。具体行情是,全区粮食市场的稻谷收购平均价格为279元公斤,较上周的279元公斤持平,但较去年同期的294元公斤下跌了15元公斤,跌幅为5.10%。本周各地稻谷收购价分别为银川市278元公斤,石嘴山市278元公斤。
用什么查看玉米的价格
查看玉米价格的方式有:
1.线上农业信息平台:可以通过访问专业的农业信息网站,如农业信息网、农产品网等,这些网站通常会提供最新的玉米价格信息。
2.农业相关应用:手机应用程序,如“掌上农产品”等,也可以提供实时更新的玉米价格。
3.当地农贸市场:可以直接去当地的农贸市场或者粮食交易所,了解玉米的实时市场价格。
4.期货市场数据:玉米期货价格也是反映市场趋势的重要指标,可以通过期货交易平台或相关应用查看。
详细解释如下:
线上农业信息平台: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线上信息成为了获取农产品价格的主要渠道之一。这些农业信息平台会实时更新全国甚至全球的农产品价格,包括玉米。用户可以通过网站浏览最新的市场报价、分析文章和预测报告,以便了解市场趋势。
农业相关应用:
手机应用程序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信息查询方式。通过安装在手机上的应用程序,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查看玉米价格,还可以获取相关的市场分析、天气预报等信息,帮助用户做出决策。
当地农贸市场:
当地农贸市场是了解玉米价格最直接的方式。在农贸市场,用户可以了解到当地玉米的实时交易价格,同时还可以观察到市场供求的变化,这对于种植户和经销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信息。
期货市场数据:
玉米期货市场反映了市场对未来玉米价格的预期。通过查看期货市场的数据,用户可以了解到市场的预期走势,这对于种植户和投资者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用户可以通过期货交易平台或者相关应用查看期货价格。
以上方式均能帮助用户获取玉米的价格信息,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
为什么近期进口的大豆、大米等粮食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呢
按照我国海关总署公开的数据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我国对外贸易总额达到8.4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増长29.2%。其中,对外出口商品总额4.61万亿元,同比增长38.7%;从境外进口的商品总额3.86万亿元,同比增长19.3%。
出口商品类型中,机电产品占比超过60%,标志着我国对外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科技含量获得显著提升;进口商品中,除了芯片依然达到较高水平外,主要是进口:原材料、能源、食品类商品。
一季度,我国进口的大豆价格又涨价了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累计进口的各类粮食总量为3760.6万吨,同比大增62.3%。分品种来看,一季度我国进口的玉米为672.7万吨,增速高达437.8%——成为进口主要粮食品类中,增速最高的。
进口的小麦为292.5万吨,同比增长131.2%。进口的大豆增速虽然只有19%,增速相对不高,但总数量却超过了玉米、小麦、大米等,成为我国进口粮食中的主力军——第一季度进口的大豆总量攀升至2117.8万吨。
按金额算,一季度我国进口大豆所支付的货款却达到102.0亿美元,同比增长42%。进口大豆数量仅提升19%,所支付的金额提升幅度却高达42%,这意味着:一季度,我国进口的大豆价格又涨价了。
实际上,不仅仅是大豆,我国进口的粮食整体价格均有所提升,只是提升幅度没有大豆那么高罢了。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进口粮食数量增长62.3%,价格增速却是71.5%。我国进口的“干鲜瓜果及坚果”等农产品数量增长9.1%,价格增长26.1%。
一季度,大豆等农产品价格为何又提升呢?
关于我国进口的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新闻已经不止第一次出现了,只是今年一季度的涨幅要更高,值得关注罢了。有观点认为,首先是因为:包括粮食、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煤炭等在内的全球大宗商品定价、交易、结算、支付依然主要是美元。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农产品进口商询问到的大豆、玉米、大米等粮食产品报价都是美元,卖家通常也要求我们的进口商用美元支付。美国为了刺激经济,大肆“放水”,向市场投放了数万亿美元的资金,推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华尔街日报”更是撰文指出,美国财政刺激和货币宽松的双重浪潮,把全球市场的注意力瞬间从通缩转向通胀。这些大宗商品属于“基础商品”(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石、粮食等),一旦价格上涨就会影响到其他各行业的生产成本,进而推动更大范围的通胀。
其次,是因为美国、非洲、东南亚等地的粮食出口量略有下滑,导致供应趋紧。据报道,美国已经连续两个夏季作物歉收,泰国和越南的大米出口数量也都出现负增长,去年非洲接连遭遇蝗灾、旱灾等,粮食产量仍未完全恢复……
全球粮食市场的供需不平衡可能进一步加剧通货膨胀,抬高所有进出口粮食价格——比如,今年一季度越南大米出口量同比减少31%,但出口的大米价格却创下了最近九年来的新高。还有我们进口的大豆,价格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本文由【南生】整理并撰写,无授权请勿转载、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