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x样机 高仿iPhone原相机

admin 3C数码 1

iphone型号ch是什么版本的

CH/A为国行

iphone x样机 高仿iPhone原相机-第1张图片-星选测评

ZP/A为港行

KH/A是韩版

LL/A为美版

DN/A为德版

TA/A为台湾

ZA/A为新加坡和马来西亚

AB/A为阿联酋

RS/A为俄罗斯

GR/A为希腊

IP/A为意大利

PP/A为菲律宾

FB/A为法国

C/A是加拿大版

X/A是澳洲版

B/A为英国版

F/A为法国版

J/A为日本

Y/A为西班牙。

扩展资料:

iPhone手机型号解析

在设置—通用—关于本机里面可以找到手机型号,手机型号由8位字符组成,如下图,8位字符可以分为三部分:M—D298—CH/A

1、苹果手机型号第一位一般都是M,这个是官方零售版。这种是在正规渠道销售的iPhone,比如在苹果官网、授权经销商、授权门店购买到的iPhone,基本都是M。

2、还有一种是N开头的,这种是官换机。官换机是苹果售后置换的全新机器。如果手机出现质量问题,非人为损坏,可以去官方售后网点换个新机器,这样的iPhone就是官换机。型号如下图

3、有一种是F开头的,这种是苹果官方翻新的二手机器。官翻机就是手机出现质量问题,售后进行退换货处理,并将问题机器进行回收;售后再对产品的性能不良进行修复,对产品外观进行翻新处理,再重新销售,这种就是官翻机

4、3开头的比较少见,这种手机是厂家给各地经销商发的样机,这种手机是不允许出售的。

5、中间部分四位,代表的是手机的具体机型,颜色,内存容量等数据。

6、最后CH/A代表的是国行的意思

iphone字母什么意思

CH/A为国行

ZP/A为港行

KH/A是韩版

LL/A为美版

DN/A为德版

TA/A为台湾

ZA/A为新加坡和马来西亚

AB/A为阿联酋

RS/A为俄罗斯

GR/A为希腊

IP/A为意大利

PP/A为菲律宾

FB/A为法国

C/A是加拿大版

X/A是澳洲版

B/A为英国版

F/A为法国版

J/A为日本

Y/A为西班牙。

扩展资料:

iPhone手机型号解析

在设置—通用—关于本机里面可以找到手机型号,手机型号由8位字符组成,如下图,8位字符可以分为三部分:M—D298—CH/A

1、苹果手机型号第一位一般都是M,这个是官方零售版。这种是在正规渠道销售的iPhone,比如在苹果官网、授权经销商、授权门店购买到的iPhone,基本都是M。

2、还有一种是N开头的,这种是官换机。官换机是苹果售后置换的全新机器。如果手机出现质量问题,非人为损坏,可以去官方售后网点换个新机器,这样的iPhone就是官换机。型号如下图

3、有一种是F开头的,这种是苹果官方翻新的二手机器。官翻机就是手机出现质量问题,售后进行退换货处理,并将问题机器进行回收;售后再对产品的性能不良进行修复,对产品外观进行翻新处理,再重新销售,这种就是官翻机

4、3开头的比较少见,这种手机是厂家给各地经销商发的样机,这种手机是不允许出售的。

5、中间部分四位,代表的是手机的具体机型,颜色,内存容量等数据。

6、最后CH/A代表的是国行的意思

iPhone X 为什么义无反顾地用人脸识别

提起 vivo不少人总会露出复杂异样的眼神。然而有时,制造惊喜的也是它。赌城拉斯维加斯的 CES 2018上,没有单独设展的 vivo却成了一个热门话题。

原因在于全面屏的一项关键技术——屏下指纹识别,率先被它给搞定,且达到了量产的标准。本月月底就会在国内开售。

把玩过当下的所谓全面屏,你就能深刻体会屏下指纹识别的必要和迫切,可以说2017年的众多 Android旗舰全部因为它做了这样那样的妥协,比如三星 Galaxy S8、Note 8,一加5T、华为 Mate 10系列等等。

屏下指纹识别是怎样实现的?

vivo屏下指纹上早有布局。其实在2017年 6月底,它就在上海展示了基于高通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的样机,一款改造过的 Xplay 6。

不过在实际的研发进展中,另一种方案进展更快一些。这次它展出的特别版的 X20 Plus,采用的是 Synaptics光电指纹识别技术,Clear ID FS9500。

其原理是,当手指接触屏幕时 OLED屏幕发出的光线穿透盖板将指纹纹理照亮,指纹反射光线穿透屏幕到达传感器,最终形成指纹图像来进行识别。

?1?3

vivo产品经理韩伯啸透露,在用 Xplay 6做柔性屏超声波方案的时候,Synaptics的光电指纹识别方案也做了。原定9月21日作为那场隆重的长城发布会的保留项目,准备了十多台体验机器。

但最终被按下了。还是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韩伯啸说,10月份整个模组的堆叠方案推倒重来。拿回去后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呢?把传感器和屏幕的堆叠角度旋转了大概45左右,这样的话指纹识别传感器露出的面积更大。之前堆叠方式 OLED屏幕的像素点会遮住一部分的传感器光线。

批量生产日期也从原来的11月初,推迟到了12月底,初期备货20万台,后面又追加了一部份订单。

前期的试产中上千台机器是人工装配完成的。vivo找来生产线上最好的工人、结构专家、制造工程专家,手工装配,两三天装配一百台机器,有问题立即拆下来重新组装,报废了很多。

Xplay 6屏下指纹展示样机

韩伯啸倾向于把屏下指纹识别和拍照类比,它不是一个简单的一揽子方案,要厂家软硬件全部配合,没有任何一个品牌单靠供应商的方案就成为老大的。

于是来自韩国三星的 OLED屏幕,来自美国 Synaptics的光电指纹识别传感器,全部被送到南昌的欧菲光工厂去做贴合。

三星贴不了。韩伯啸也解释了外界盛传的屏下指纹量产时间点2018年下半年的由来,大家其实在等三星的一揽子方案(屏幕和屏下指纹识别模组贴合)。

可是 vivo不想等。

10月底,vivo已在北京、哈尔滨、上海秘密分发样机给导购、销售员,还有不少普通消费者。在 vivo看来,单独发几百台面向媒体展览,并没有落地,技术积累很小,只有大批量量产,一天造一百多台机器才能发现更多问题,进而拿出比较完美的方案。

调整堆叠的角度,提高透光率就是在无数次的测试中发现的,即便从后往前推衍,看着并不复杂。

为什么是 vivo?

抛开技术实现的细节,很多人的疑问在于,为什么是 vivo先做出了量产版屏下指纹识别?

真正了解我们的就知道,其实我们在技术上是听激进的。韩伯啸告诉 PingWest品玩,有些人对我们企业有点成见,往往一个看法掩盖住了其他问题。

我们在2017年 8月份下单时,当时一个台湾非常厉害的证券分析师叫郭明?,他发信息说,你们找 Synaptics定了20万的传感器,你们也太激进了吧。三星当时不认可这个方案,三星他们自己评估了自己 LSI的状态,他觉得我们这个是太冒险太激进了。

vivo技术上激进的一个最直观的例子是它对手机 HiFi的持续投入和研发,之前我们讨论过它这种性感和割裂共存、略显分裂的品牌形象:

在 Android劣质 SRC人所共知却又全都置若罔闻的时代,恰恰是 vivo在以一己之力做市场教育和技术攻关的工作,而劣质 SRC的最终从 Android世界中消弭,离不开 vivo的贡献。

vivo Xplay 3s

近来它又把这种技术上的激进用到了拍照上,以独立 DSP提升相机的拍摄体验和性能。很多人很多人忽视的一个细节是,vivo在应用指纹识别技术上同样很超前。2013年 12月份发布的 Xplay3S还是全球第一款使用2K分辨率屏幕,第一款是用滑擦式指纹识别的国产手机。

韩伯啸提到,在人脸识别上 vivo也是走在前列的,国产手机厂商现在常用的两套方案,无论是 Face++还是商汤科技,技术成型都来自于 vivo的推动:

我们同样有用他们两家方案,其实最早他们两家方案全是用在我们机器上,只是旷视的是用在我们外销的 V7,在8、9月份就上市了,比国内上得更早,商汤的是 X20,第一代。

依照 vivo的判断和逻辑,一项技术一旦成熟,没必要刻意等 Xplay旗舰机型,新技术的快速实现,落在项目中才变得更有实际意义。如果一直做实验,demo做得再好,它一定会很慢。

但至于为什么依旧舆论和大众仍抱有成见,这就是需要 vivo自己去反思了。

可是体验过屏下指纹,我更喜欢面部解锁了

我们在 CES上体验了这款机器,并录了文章开始那段小视频。你可以翻回去再看一遍。

抛开让我们纠结的外观,X20 Plus UD可以说是一款平板级别的手机。vivo努力压缩非显示区域占用的空间,6.43英寸的屏幕冲击力十足,但早就超出单手掌控的范畴了。

屏下指纹识别位于屏幕下部。和早前的 Xplay 6展示样机的相差无几,也是符合常规指纹解锁习惯的位置。录入过程并不陌生。只不过在解锁时,你需要熟悉一下指纹识别的位置,以及按下所需要的力度和时长。使用一段时间后估计不难适应屏下指纹解锁的新体验。

vivo表示,识别率和准确率达到了支付认证的级别,后续会与支付宝、微信合作,主要是在UI层面做些定制和调整。

然而徘徊在我脑海中的疑问是,屏下指纹识别并不符合直觉,没有了物理性的标识,凭空去触碰屏幕上一个固定的圆形区域,即便它有视觉提示,指纹解锁却显得异常诡异。

没看错,很多人心心念念的屏下指纹识别远没有想象中美好,即便在识别各项指标上不弱于传统指纹解锁。

它不符合操作的习惯,更不符合直觉。

手指伸向一个平整光滑的区域,然而要准确判断位置并不容易。之后等待那部分屏幕点亮,抬起手指,解锁。屏幕上所有相关的视觉性提示,是没有办法转换成对手指的触觉提示的,比如手指的定位,比如震动反馈。就好比你向湖中投了一颗石子,却没有看到涟漪,对着山谷呼喊,却没有听到回声。

简而言之,同一个场景中,人类的触觉和视觉在这里出现了断层。

解锁结束了,你的手指依旧停留在原地,甚至是尝试再按一次。更不用说在初始使用的过程中,往往是指纹解锁区域的动画效果亮了一遍又一遍,屏幕还是没有解锁。

这种挫败感会一下子打消人们对于一项新技术的新鲜感。

vivo产品经理的一段话,或许能够解释这个疑问:

面部识别算是一个半自动化的解决方案。指纹则是一个全手动化的非智能方案。

潜台词是即便是屏下指纹识别,依旧是一个全手动化的方案。人脸识别才是未来。如果你长时间使用过 iPhone X,应该能理解这其中的差别。

当然,还有比人脸识别更远的未来。

标签: iphone 样机 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