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为什么要联手锤子手机
前不久,京东集团与锤子科技共同签署了为期三年的战略合作协议。双方约定,锤子科技即将发布的新品,将在京东独家首发;在协议期内,618、双十一锤子将推出京东独家定制版。
随后,围绕着锤子的春版新机,京东官微开始不断的为其预热和背书,哪怕预热之后,锤子小伙伴一个没忍住,跳票5月,也照样力挺。让人不禁感慨,除了罗永浩很情怀的自嘲北半球“六月一号之前都是春天”外,京东和锤子确实是“叫春”的真爱啊。
锤子的春天真的来了吗?
就在锤子决定和京东站在一起之时,有好事者借助苏宁云商公布了其2016年年度报告中包含了其入股锤子科技的盈亏状况,为锤子科技算了笔帐:锤子科技2016年底总资产4.2亿,负债6.63亿,所有者权益-2.43亿,原因是2016年度营业收入8亿元,亏损4.27亿所致。
不管怎么算,总之是在亏。罗永浩和他的锤子手机,很显然在这几年的情怀营销中,只是赢得了人气,却没有完成掏兜的既定动作。
可罗永浩的目标依然宏大,据他和另一个“罗胖”罗振宇一起闲聊的大热节目《长谈》中透露:2017年锤子公司的销量目标将是400到600万台,明年则要争取1000万销量。
要实现这样的跨越式正在,而不是步子迈大了,跨越式扯蛋,就必须有大招。线下开设锤子手机专卖,很显然是不够滴,哪怕有苏宁云商帮忙背书;靠罗永浩宣称的该机“外观设计上跟现在市面上大多数手机都不一样,可以说是惊艳”这样的王婆卖瓜,显然也是不够滴,大家围观发布会的热情似乎只是聚焦在单口相声上了。
由此,和京东的合作,独家的首发权、独家的定制版也就成为了罗永浩能够换来站队京东的入场券。尽管,在不长的锤子历史上,它家的产品已经有过多次京东首发的实战,尽管依靠京东的3C招牌、物流速度,买过不少,但依然不能解决亏本的问题。
咋办?明年千万级的销量,其实并不是此次合作的关键,别太当真。
此处要有独家3C
真正需要锤子站队的,是财大气粗的京东。尽管在合作仪式上,配合罗永浩的,只是京东集团副总裁、3C事业部总裁胡胜利。
但已经很有范了,因为京东需要用锤子,再敲下一块3C上的坚冰,这块京东发家的“龙兴之地”,丢不得,丢了丢人,尤其是手机这一块。
请不要忘记小米,在依靠小米手机的饥饿营销和一连串小米系3C产品和智能硬件的配合下,小米网早在多年前就成为了B2C的第三极。
看似京东、小米没有对战的交集,小米家还分别在京东和天猫上开了店,但京东很清楚,自家的3C没有真正的独家产品。
2015年,借助创业咖啡热推出的JD+智能奶茶馆,本质上也是希望借助双创大环境,通过智能硬件这个突破口来孵化一批独家产品。可惜,没什么然后……
京东在这一点上,甚至不如它的B2C同行,当当有优品,尽管不是图书;阿里也有自己的几款硬件,并且有阿里影业的大文娱为未来开发更多衍生品。
京东必须突破,就在锤子站队前,3月底,一加手机宣布和京东达成了3年的战略合作协议。锤子几乎就是依样画葫芦的翻了个版而已。
唯一的不同则是,尽管锤子和一加的段位差不离,但锤子因为有个“相声演员”坐镇,名气更大,合作所带来的涟漪波及面也越广。
只是,对于锤子来说,这可以带来短时间内的影响放大,以及更多的平台资源倾斜,多卖几部手机;而对京东来说,下一家是谁,还要多久才上钩,才是衡量合作成败的关键。
典型要树起来,竖起“京东特产”大旗
树锤子这个典型的关键,就是春天的这个新锤子,到底能卖成什么样!
对于京东来说,这是一场只能胜,不能败的局。毕竟这个典型树立的成功与否,将是能否吸引更多“中华酷联米”之外的手机厂商前来投靠的关键。
一旦急需流量和销量的手机们,以独家、定制的方式加盟京东,则京东将能撑起3C电商的新世界,至少在手机领域——独此一家、别无分号、爱来不来。
由此,打破在天猫上几乎无所不包的手机品牌店所带来的威压。毕竟,小米自建电商的时代已经过去,而在天猫上开设旗舰店,除了特价+特价外,没有平台赋能的资源优势可言。
锤子若成功被树成典型,在后智能手机时代,没有更多技术颠覆之下,不愁没有中小手机厂商来投靠,更不愁京东自营变成京东特产,植入更多京东需要的元素,以及京东服务优化的软内容来满足用户需求。而下一步,京东则可以向整个3C领域发出“邀请函”或提供可复制的模式。
差异化的局,就此可以真正在其实没有特色的京东的产品销售线路上逐步展开。围点打援,其阵真谛亦在于此。围着一个手机,击败其他同档次手机,为自己吸引更多造“特产”的同盟军,然后继续围住下一个点,重播、再重播……
阿里18个创始人现状
阿里18个创始人现状
1、马云
阿里巴巴创始人,2019年9月10日正式退休。
2、蔡崇信
蔡崇信在阿里的工号是19号。加入阿里巴巴前,蔡崇信是瑞典Investor
AB集团亚洲总裁。当时阿里巴巴在寻找投资的路上已经被拒绝了38次。Investor
AB集团派蔡崇信前去考察阿里巴巴,蔡崇信到阿里巴巴和马云见面后,选择了辞职加入阿里巴巴,2019年7月蔡崇信就成为阿里巴巴的财务总监CFO。
日后蔡崇信被认为是“马云背后的男人”。阿里的成功,蔡崇信功不可没。
蔡崇信1999年领导成立阿里巴巴集团香港总部,2005年主导收购中国雅虎及雅虎对阿里巴巴集团的投资的谈判。蔡崇信曾于1999年至2000年出任阿里巴巴集团的首席运营官。
2013年5月10日,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执行副主席,负责集团战略投资。
蔡崇信在高管团队中的股份比例仅次于马云。2014年阿里巴巴在纽交所上市时,马云持股8.9%,蔡崇信持股3.6%。
在马云高调退休的背后,蔡崇信也早已淡出阿里巴巴具体业务职责,如今蔡崇信把更多注意力放在体育上。去年以来,蔡崇信接连收购了NBA的布鲁克林篮网队和WNBA的纽约自由队。其中收购布鲁克林篮网队花费了23.5亿美元,创下了美国体育上的记录。
在十八罗汉里,马云和蔡崇信的地位要远高于其他人,他们俩是阿里巴巴的永久合伙人。
3、张瑛(马云妻子)
4、孙彤宇
孙彤宇2003年开始搭建淘宝网,几年时间就把淘宝网做到年交易量400亿,市场份额80%。
2007年底,孙彤宇忽然被被宣布”离岗进修”。2008年阿里巴巴开始登陆港交所,而孙彤宇也于当年3月1日正式辞职。孙彤宇是另一位“十八罗汉”彭蕾的丈夫。
十几年后,孙彤宇投资了拼多多,挑战自己当年创立的淘宝。
5、彭蕾
彭蕾,杭州商学院企业管理系1994年本科毕业,历任阿里巴巴人力资源部副总裁、市场部副总裁和服务部副总裁。曾在浙江财经学院任教。孙彤宇是彭蕾同系的师兄。两人在1997年领证结婚。在阿里早期创业时,彭蕾是首席人事官,主要的工作就是负责招人,为阿里挑选最符合企业文化的核心员工。
在丈夫孙彤宇被马云赶出阿里事件后,孙彤宇曾与彭蕾离婚。后来两人又复婚。
2013年3月7日阿里巴巴集团正式宣布筹备成立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彭蕾出任小微金融服务集团 CEO。今年4月9日也已经卸任蚂蚁金服董事长。
6、饶彤彤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人。曾经在阿里巴巴国际事业部,在美国负责IDC运维协调等事务。目前工作地点在香港,隶属于阿里基础运维部,从事与网络及基础设施有关的工作。阿里巴巴创立时只有20岁,父亲跟马云是朋友。
7、谢世煌
谢世煌,阿里巴巴集团联合创始人、投资总经理、资深总监及公司产品开发部负责人,沈阳工业大学工程学学士学位。
谢世煌现担任阿里资本部门的副总裁,主要负责战略投资、并购以及业务拓展。但谢世煌并不在阿里对外披露的 30位合伙人名单当中。
对于阿里巴巴投资者来说,谢世煌是马云外唯一持有阿里巴巴集团营业执照的个人。从法律上来说,谢世煌与马云一样,对阿里巴巴在中国境内的资产,以及把这些资产与在纽约上市的公司联系起来的合同有很大影响。
在阿里巴巴的多项并购案中,谢世煌都与马云联名出现。谢世煌和马云联合创立的“浙江融信”完成了对恒生电子的实际收购,此外,浙江阿里巴巴(支付宝的全资控股股东)、云煌投资、云溪投资等公司也均由谢世煌和马云控制。
8、盛一飞
现为支付宝用户体验部的总监。在20多年前,他是一个工资一两百元的设计师。也曾和另一名阿里巴巴创始人吴泳铭一起投资了锤子手机。
1996年,盛一飞成为了中国黄页的第一个设计师,随后一直跟随马云到现在。是阿里巴巴 Logo的设计者。创业初期,盛一飞是阿里巴巴的英文站和中文站的首席网站界面设计师。
(阿里巴巴工号15空缺,是因为当年入职的小伙子很快就辞职了。谢世煌当时跟他说:“你错过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你本来可以成为中国的比尔·盖茨,结果你错过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9、金建杭
金建杭是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高材生,在加盟阿里巴巴之前,曾经在浙江日报社、国际商报社、外经贸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等机构任职。
于
1999年11月
加入阿里巴巴集团,创业初期,金建杭除了负责阿里巴巴中文网站之外,还在做公关、推广的工作。常常作为阿里巴巴发言人,向外界披露消息。现负责阿里巴巴集团公关、政府事务、市场活动。2015年8月6日,阿里巴巴集团于杭州宣布,任命金建杭为阿里巴巴集团总裁,向阿里巴巴集团
CEO陆兆禧直接汇报工作。
10、周悦虹
周悦虹作为一名java架构师,技术精湛且为人低调,是典型的技术极客。他早在1999年就加入了阿里巴巴,作为阿里巴巴的第一个工程师,阿里创立之初的办公电脑都是由周悦虹亲自组装的。淘宝早期采用的 MVC框架――WebX,其核心代码就是由周悦虹编写的。
目前他已不在阿里巴巴,投资并亲自担任杭州聪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11、师昱峰
师昱峰,花名虚竹,“管理部”资深总监,第一代的阿里网站的建设者,淘宝网创始人。
1999年年初,他还在中央气象局工作,酷爱研究网络技术,被网友吴泳铭拉入阿里巴巴。在北京孔乙己餐厅,他第一次见到吴泳铭的“带头大哥”马云。当时马云正准备杀回杭州第三次创业。马云的激情,深深震撼了师昱峰,由此加入阿里巴巴。
12、吴泳铭
吴泳铭 1996年毕业于浙江工业大学计算机系,后加入了中国黄页;1997年跟随马云进京,做当时外经贸部的网站,一人负责网站技术开发;1999年跟随马云回杭州创办阿里巴巴。
吴泳铭在阿里巴巴历任集团搜索业务、广告业务和无线业务的负责人。吴泳铭领导开发了对整个广告行业产生深远影响的基于互联网的阿里巴巴广告体系。
吴泳铭作为技术负责人参与了阿里巴巴B2B、淘宝、支付宝等阿里集团重大业务的初创,并在初期领导了淘宝无线化的重要业务手机淘宝,手机淘宝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无线购物APP。
吴泳铭现在是阿里健康的董事会主席,也是国内知名的投资人。
13、戴珊
戴珊在阿里巴巴创业阶段创建过多个部门,如服务部、销售部等。
2002年至 2005年,出任阿里巴巴 B2B公司中国交易市场事业部中国诚信通资深销售总监,建立公司的中国电话销售团队。
其后于
2005年担任阿里巴巴广州分公司的第一任总经理,负责广东省的直销及电话销售、市场推广及人力资源。2006年底至 2007年
任中国雅虎人力资源副总裁,2007出任阿里巴巴 B2B公司国际交易市场事业部总经理,2009年担任淘宝网人力资源资深副总裁。
2011年,戴珊出任集团人力资源部副 CPO,负责阿里集团的人力资源工作,汇报给集团 CPO彭蕾。现任阿里巴巴B2B事业群业务总裁、阿里巴巴集团的法人代表。
14、金媛影
金媛影是马云的学生,现任阿里学院高级专家。
金媛影曾全面负责阿里巴巴和淘宝网的客户服务,并参与过阿里巴巴的各个服务产品的开发与规划,有着丰富的现代电子商务贸易服务领域的经验。
作为阿里学院高级专家,深度参与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及课程规划的经验。金媛影和师昱峰两人是夫妻,也都是阿里巴巴的十八罗汉之一。
15、韩敏
有消息称她现在担任支付宝市场运营部总监,也有消息称她现在担任小微金服集团人力资源部上海分公司总经理。阿里人对她的评价是简单纯粹、心直口快。
16、蒋芳
蒋芳,毕业于杭州电子工学院,在进入阿里之前是马云的学生,毕业之后追随老师一起创业。现任阿里巴巴集团首席人才官(CPO);现任阿里巴巴集团首席人才官(CPO)、张勇的国际业务特别助理兼阿里巴巴集团副首席人力官。
曾经担任阿里巴巴总经理助理,具有很大的管理宽度。据称蒋芳个性简单,纯粹,是极富个人魅力和影响力的领导者。带领团队在反欺诈、打黑等业务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推进。
17、麻长炜
麻长炜,现任淘宝网产品技术中心用户体验设计总监;
2005年8月曾参与了阿里巴巴并购雅虎中国后的一系列前期整合工作,其领导的团队致力于人机交互、图形化设计、界面设计、用户体验研究等技术领域,为每一位淘宝会员打造更安全高效的网络交易平台。
18、楼文胜
楼文胜是马云的大学校友,同时也是马云的忠实追随者。最早的时候负责阿里巴巴网站的策划文案,后担任阿里集团 B2B中国市场运营部核心产品部产品规划师,以及江苏阿里巴巴销售团队的管理。
1995年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组制作了一部日后将“永垂青史”的专题纪录片——《书生马云》,讲述了马云推销中国黄页的故事。当时的楼文胜,看了该纪录片后,直接就冲到北京去中国黄页应聘,跟孙彤宇谈了几分钟后,第二天就上班了,后一路跟随马云到现在。
现依旧在阿里集团任职,产品规划师,曾任职于B2B中国市场运营部核心产品部。
(离开北京回杭州创业的马云团队)
————————–
2007年11月,阿里巴巴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以后,马云为让阿里巴巴建立起“合伙人”制度,奠定公司百年发展的基础,就免去了十八罗汉的创始人职位,让他们从零开始,重新竞聘上岗。
十八罗汉中,除了马云、蔡崇信、吴咏铭、金建杭、彭蕾、戴珊、蒋芳等七人进入“阿里合伙人”外,只有谢世煌还活跃在阿里巴巴的舞台。其中孙彤宇、金媛影、麻长炜、楼文胜、师昱峰或已休假,或顶着“顾问”之衔,早已远离阿里巴巴的具体事务。剩下的韩敏、饶彤彤虽还在阿里,却也远离阿里权利中心。周悦虹、盛一飞虽然还在阿里总部办公,但职位都不算太高。
阿里巴巴的十八罗汉里,韩敏、戴珊、金媛影、蒋芳、周悦虹都是马云的学生,师昱峰是金媛影的丈夫。教师节刚过,不知道有多少人真的想过去感谢自己的老师,但是能遇上一个好老师,人生可能真的会完全不一样。
锤子手机创业失败的原因
锤子手机创业失败的原因:
一、过去锤子做错了什么?
其实,早在当年锤子发布会后,大雕哥就提出过对锤子手机的质疑,罗永浩主要的错误有几个。
第一个是低估了做手机的难度。
虽然罗永浩早期用芙蓉姐姐式的“找骂营销”聚集人气,拉拢资本,招募人才,把锤子公司拉起来。但是要做手机并不简单,做手机不是找几个工程师、设计师,弄好了扔给富士康就可以的。从供应链管理,到品质和生产过程的控制,管理问题的预案都是需要长期积累的一门艺术。锤子初期并没有找到足够的人才和关系,没有把全套的控制体系建立起来,再加上罗永浩的“任性”,自己大包大揽的太多,这造成了后来的各种问题。
结果是锤子搞不定供应链,用了四个月才解决产能问题,但数码产品的关注期就是两三个月。等到锤子可以保证正常供货,热点已经过去了,开始压货,为了回笼资金,又不得不自己打脸做了降价。
产品的品质问题,设计造成的一些天然缺陷都是没有经验造成的,根本上还是罗永浩对做手机的难度本身没有概念所交的学费。而低估了做手机的难度也让锤子手机研发的周期拖的特别长,从2012年开始到2014年才拿出来产品,这就有了第二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时机问题。
中国这一轮智能手机热潮大约是2010年开始的,比国外要稍晚一点。到了2013年达到高潮,到了2014年已经开始萎缩,进入残酷的淘汰期了。
小米在2011年末入场,正常赶上这一轮浪潮。华为、OPPO、vivo基本也都赶上了,而锤子一直到2014年才真正做出产品来上市卖,智能手机的热潮已经过去,进入到成熟期了,没有当年小米当年那么大的空间了。2014年中国智能手机整体销量是下降的,虽然罗永浩个人靠小米这一浪拉到了投资(魅族拿到阿里的投资其实也沾了小米的光),但是锤子手机的市场机会并不好。
锤子的第三个问题也很严重,是定位与渠道的错位问题。
锤子手机是走设计、精品、情怀路线的溢价品。而高价有情怀、有溢价的手机,消费用户不在互联网,而在公开市场。互联网看性价比,注重性价比,信息对称,所以在互联网电商渠道卖3000元的锤子远不是卖2000元小米的对手。而锤子恰恰没钱做公开市场,只能走电商,这就造成了定位和渠道的错位。
你定位在高端卖设计,卖情怀,那得去公开市场和OPPO、vivo去战斗,得走传统渠道的广告营销,但是锤子没钱做。
锤子擅长网络炒作,能做电商,偏偏这个市场认性价比,锤子的产品不是为了性价比设计的,这导致实际转化率偏低,销量惨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