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莓手机的现状如何
加拿大黑莓公司宣布停止更新黑莓手机的服务系统,从2022年1月4日起,将不再提供 BlackBerry 7.1 OS以及更早的版本,BlackBerry10软件和 BlackBerry PlayBook OS 2.1以及更早的版本的所有服务。这意味着Wi-Fi连接、数据上网、通话和短信,甚至是紧急呼叫等功能都将无法使用。受影响的机型包括所有黑莓手机,老款手机将报废成为一块板砖。然而,运行Android操作系统的黑莓设备不受此影响。
回顾黑莓手机的经典款,至今仍令人难以忘怀。例如,诞生于2011年的Bold9900,一度被黑莓粉丝誉为“机皇”;2003年,黑莓推出的首款配备了Qwerty全键盘的黑莓手机6230,让不少科技宅都为之兴奋;2006年的Pearl系列是黑莓首款大众型智能手机,它的机身结构十分紧凑,是当时市面上机身宽度最窄的Qwerty全键盘手机。
黑莓手机曾经是功能机时代最后的王者,但与诺基亚、摩托罗拉相比,它最为著名的是无法被超越的安全性。黑莓最早是一家生产可以收发E-mail的寻呼机公司。直到1999年,黑莓才开始进军手机业务,推出了可以发邮件、打电话、发短信、浏览网页的手机。因其使用了标准的QWERTY英文键盘,看起来像是草莓表面的一粒粒种子,所以得名“黑莓”。
黑莓手机在2001年的911恐怖袭击事件中一夜成名,当时纽约通讯近乎全军覆没,美国国会在休会期间配给每位议员一部“Blackberry”,它能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成功连接网络让议员们用它来处理国事,即将卸任的美国黑人总统奥马巴也成为黑莓手机的忠实拥趸。随后,这个便携式电子邮件设备很快成为企业高管、咨询顾问和每个华尔街商人的常备电子产品。有恐怖分子一度将黑莓手机常备包中,作为日常高科技产品,猜测他们能通过黑莓手机观察互联网上对此次袭击的反应,并且了解警方的动向。
到了2006年,也就是造手机的第七年,黑莓手机已经占到了美国市场48%的份额,成为了绝对的巨无霸。2009年,黑莓已经超过了老牌手机厂商三星,拿下了全球20%的手机市场,前面只有一个对手诺基亚了,而安卓和iOS才刚刚兴起。2013年,黑莓手机累计卖出超过1.15亿台,占据了近一半的无线商务电子邮件业务市场,成为北美销量最高的手机品牌!后来传入中国后,它同样成为中国商务人士的首选。
然而,商场没有永远的赢家。在苹果的iPhone系列手机以及谷歌的安卓系列手机的竞争当中,黑莓还在靠卖情怀赚销量,等到察觉为时已晚,加上盲目地品牌溢价的定价策略,最终落败。
停止更新这一突如其来的操作,对曾经的“黑莓粉丝”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打击。然而,黑莓并没有一蹶不振。它在2010年收购了一家软件公司QNX,本来是打算做手机操作系统的,结果发现实在无法与iOS和安卓抗衡,干脆就开启了转型,携旗下QNX系统转战自动驾驶互联汽车软件领域。黑莓的BlackBerry QNX操作系统,几乎被全球所有的知名汽车厂商采用,是名符其实的汽车圈大哥。
黑莓的QNX在汽车安全领域表现非常给力!该系统拥有最高级别的车用级功能安全证书,每年处于规定限制范围内的漏洞数量均低于5个。而相比之下,Android系统每年被验证存在后门的漏洞数量超过1500个,Linux系统在200到500个之间。黑莓QNX通过建立七大安全支柱,如保障供应链安全、使用值得信赖的组件、采用隔离手法与受信通信、现场安全检查、构建事件快速响应网络、使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组织内建立安全文化等,来保护汽车免受网络攻击。
在汽车领域,黑莓QNX以微内核设计,把各个组件隔离开,保障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各个组件互不影响。这使得汽车厂商在买来QNX系统后,如果想加新功能,不需要推翻或者大改底层逻辑,直接加在其上即可。黑莓QNX在汽车操作系统、软件方案、车联网安全性等方面表现出色,为各大汽车品牌提供服务,包括奥迪、宝马、福特、通用汽车、本田、现代、捷豹土地罗孚、起亚、玛莎拉蒂、梅赛德斯-奔驰、保时捷、丰田和大众等。在国内,黑莓与百度在车辆网与无人驾驶也建立深入合作,试图运用百度资源以及影响力打开国内市场,并在自动驾驶领域占得先机。此外,拜腾首款量产车型、小鹏的新车P7也搭载了QNX操作系统模块。
然而,面对庞大的市场蛋糕,黑莓昔日对手苹果时隔多年后,仍然对黑莓虎视眈眈,只不过双方的竞争从手机转到汽车上来。2014年,苹果的车载系统CarPlay问世,同时曝光了其与黑莓的合作,因为CarPlay签约的车企,基本都是黑莓旗下QNX系统的客户。然而,3万亿的苹果帝国终究不能等闲视之,它最终还是要开发属于自己的汽车操作系统,而且似乎已经从黑莓QNX挖了一批工程师。同样立志为车企服务的华为,其鸿蒙系统技术的底层逻辑也是以微内核为基础的分布式架构,与QNX十分类似。
显然,黑莓QNX的技术也用到了多个方面,不仅仅是交通设备,包括一些大型工业设备、医疗器材等,只要用到智能操作系统的地方,很多都有黑莓的身影。然而,尽管做出如此出色的成绩,面对庞大的市场蛋糕,黑莓仍需克服一系列的难关以及时间的磨砺,证明“黑莓还是那个黑莓”。
华为手机的发展战略现状原因
近年来,随着外界压力不断的增加,华为在手机和5G领域上,面临了诸多险境。对于华为来说,这是一道难题也是一场考验,过则生败则死。
宏观大环境,并不乐观
由于手机业务方面,大部分核心产品皆由外部提供,即便是唯一屏幕等产品可以寻求国内企业京东方供应,但京东方的高端产品又是需要从国外企业手中购买。虽然其能自己生产部分产品,但是却又较为低端,无法匹配华为之前的定位。环环相扣的产业链中,华为与京东方处于下端,手机似乎也成为了一种禁区。
5G业务方面,不仅同样受到制约,还有高通这杆地头蛇。任何公司的5G都要给高通上交专利费,华为曾经缴纳18亿美元的专利费,在5G卖不出去,订单许久未更新的情况下,也无法要回来了,因为高通拒不退费。市场份额上,美洲及欧洲都已经推不开了,仅剩下国内市场。
系统方面推出鸿蒙2.0跟EMUI 11双管齐下,只为了缓解眼前危机,但该系统分别运用在智能家居与手机上,如何防止产品流失就成了系统领域不可回避的话题。要是手机核心产品的库存消耗殆尽,此类的系统又该何去何从?其中损失的投资必然是巨大的,而当下的谷歌安卓却又占领了手机系统的全部市场,如若不能开疆拓土抢占安卓份额,那么只能胎死腹中了。
18亿美金不能打水漂
5G方面因为受到的压制过于严重,而且三星等多家5G企业,已经把近几年的国际市场抢占一空。华为要是还捏着不放,就非常容易吃亏了。当下大环境的影响,将5G出售是最好的选择,可以卖给国内同行,又他们利用5G产品稍微做点效益,不至于满盘皆输。
与此同时,提前和高通公司做好沟通是很有必要的,将5G转让后,这18亿美金不能打水漂。如果这个费用都完全没有产生任何价值体现的话,那么对于从国内市场赚取利润,维系海外市场拓展的计划,将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更何况这是在当下,在自主研发中国芯方面,23亿的经费还被骗取打了水漂。没有手机核心产品的华为,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期,一旦盈利上面也持续亏损,无法扭转乾坤,面临的下场和其他的企业也不会有什么太大区别。
转行是必然也是最有利的选择
缺乏的核心产品太多,一时间弥补很难。除非爱因斯坦,爱迪生这类科学大拿,同时要有100多位降临华为公司,在齐心协力下,或许有机会研发出那么多的核心产品。否则撑不到研发出现的那天,华为就会因收支问题,支撑不下去。
因此抛弃手机业务,卖5G,将是华为注定的发展道路。接下来就是看系统方面的鸿蒙,能否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