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比亚Z50怎么进入工程模式
努比亚Z50是一款非常受欢迎的智能手机,具有很多实用的功能。其中,工程模式是许多用户喜欢使用的一个功能,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手机的运行状态,进行一些高级设置。那么,如何进入努比亚Z50的工程模式呢?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进入努比亚Z50工程模式的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打开努比亚Z50手机,然后进入手机的设置界面。在设置界面中,找到并点击“关于手机”选项。在关于手机界面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关于手机的信息,包括手机型号、Android版本等。在这些信息下方,有一个“版本号”选项,我们需要点击这个选项。
点击版本号选项后,系统会弹出一个提示框,询问我们是否要进入开发者模式。在这里,我们选择“确定”,即可进入开发者模式。接下来,系统会要求我们重启手机,按照提示操作即可。重启完成后,我们就可以看到手机的主屏幕发生了变化。此时,我们需要再次进入设置界面。
在设置界面中,我们向下滑动,找到并点击“开发者选项”选项。在开发者选项界面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名为“USB调试”的选项。默认情况下,这个选项是关闭的。我们需要点击这个选项,将其打开。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USB线连接手机和电脑了。
接下来,我们需要下载一个名为“ADB”的工具。ADB是一个命令行工具,可以帮助我们与手机进行通信,执行一些高级操作。我们可以在网上搜索“ADB下载”关键词,找到合适的下载链接。下载完成后,将ADB工具解压到一个文件夹中,并将该文件夹添加到系统的PATH环境变量中。这样,我们就可以在命令行中直接使用ADB命令了。
现在,我们已经准备好了所有需要的工具和设置。接下来,我们需要使用USB线将努比亚Z50手机连接到电脑上。连接成功后,我们可以在电脑上打开命令行窗口(Windows系统下为CMD或PowerShell),然后输入以下命令:
```
adb devices
```
这个命令的作用是查看当前连接到电脑的手机设备列表。如果我们看到了努比亚Z50的设备名称,说明连接成功。接下来,我们需要输入以下命令来进入努比亚Z50的工程模式:
```
adb shell
```
这个命令的作用是进入手机的命令行界面。如果一切正常,我们会看到类似于以下的输出:
```
root@android:/#
```
接下来,我们需要输入以下命令来进入工程模式:
```
su
```
这个命令的作用是获取超级用户权限。如果一切正常,我们会看到类似于以下的输出:
```
#
```
现在,我们已经成功进入了努比亚Z50的工程模式。在这里,我们可以执行一些高级操作,例如修改系统参数、安装第三方应用等。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这些操作时,一定要小心谨慎,以免对手机造成不必要的损害。同时,为了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建议在退出工程模式时使用`reboot`命令重启手机:
```
reboot
```
以上就是进入努比亚Z50工程模式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在使用过程中,如有任何问题,欢迎随时向我咨询。
努比亚z11怎么进入工程模式
1、找到手机自带的“电话”应用,并点击打开它。
2、打开手机拨号应用的拨号键盘。
3、在拨号键盘中输入自己手机对应型号的代码。
4、然最后直接进入工程调试界面就可以了。
扩展资料:
手机工程模式里的选项的意义:
1,分析接收信号状况。
2,可知基站编答号。
3,可知基站距离。
努比亚的文明古迹
努比亚有很多重要的古迹。如24座神庙、各种堡垒、坟墓等,这些古迹都因阿斯旺大坝而受到洪水的威胁,其中有丹多尔、艾里西亚、阿马达、瓦迪·塞伯瓦。其中一些已被迁走。值得指出的是菲莱、卡拉布沙和阿布·辛贝等几座神庙的抢修工程仍在继续。阿斯旺附近正在建造努比亚博物馆。
十八王朝新王国的法老们与努比亚的国土
人们常认为,埃及对努比亚的控制并没有什么困难,事实并非如此。在他们获得成功以前,从十八王朝的开国法老阿赫摩斯到十九王朝的塞提一世和拉美西斯二世,新王国的每一个法老都曾经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战役。
努比亚位于埃及南部,向来是黑人居住的地方。埃及人经常把努比亚居民描写成比他们自己的肤色黑得多的人。从远古时代以来努比亚就以盛产黄金、香料、象牙、乌木、油类、半宝石和其它奢侈品而为埃及人所向往。不仅矿物,努比亚还是埃及人力和牲畜的来源地,以箭术闻名的努比亚人在埃及军队里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了控制这块土地上的贸易和经济资源,埃及人作了不懈的努力。努比亚的历史和埃及的历史彼此纠缠,几乎无法分开。努比亚人对埃及的抵抗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反抗埃及对他们国家的控制;另一种是大量放弃其土地,逃往南方。
新王国时期,埃及对努比亚的征服,可谓是古代史上最大的一次。新王国时,埃及在努比亚的行政头领是努比亚总督。努比亚总督的一项重要职责是把努比亚贡品亲自准时送交在底比斯的宰相。此外,努比亚总督也是这个国家的宗教首脑。
努比亚被完全征服是在图特摩斯一世(1530BC-1520BC)。努比亚历史上一个不平凡的时代就此开始,这个时代给它以后几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生活留下了永久的烙印。
努比亚的阿马达神庙内部
图特摩斯一世死后,努比亚发生过一次暴动,图特摩斯二世派去了一支远征军队,叛乱分子被镇压下去。这次惩罚性行动之后,努比亚恢复了和平,其后几年一直平静无事。图特摩斯二世的继任者哈特谢普苏特女王、图特摩斯三世和阿蒙霍特普二世在位时期一片和平景象,努比亚贡赋源源不断地流入国王的金库。
阿蒙霍特普二世执政的第三年,他在父亲图特摩斯三世开始建造的努比亚阿马达寺院(由他完成)里竖立了一块石碑,上面记载了他从亚洲战役凯旋的事迹:带着“他用自己的大棒打死的”七位王公的尸体。他下令把其中六个王公的尸体吊在首都底比斯的城墙前面。第七个王公的尸体“用战船送到努比亚,吊在纳帕塔的城墙上,目的是使人们永远看到国王陛下的神威。”
继阿蒙霍特普二世即位的图特摩斯四世在位第八年,为平定努比亚的叛乱,进行了一次成功的远征。他的儿子,阿蒙霍特普三世在执政第五年时带兵攻打了努比亚,一直打到卡雷。他在索利卜(Soleb)为自己建立了一座在整个努比亚最雄伟的寺院,同时还为他的王后Tiye建造了一座寺院。
阿赫那顿的宗教革命在埃及造成政治动乱,国势日渐衰微,但是并没有影响努比亚的和平与稳定。直到十八王朝解体,努比亚一直都在和平的环境中发展。
在图坦卡蒙在位时期,一位名叫霍连海布的将军在旧政权恢复以后,到努比亚去了一次。后来他篡夺埃及王位,又一次到了努比亚,他声称此行是一次军事远征,其实却是为了解他在努比亚的地位是否稳固而进行的视察。霍连海布赢得了努比亚对埃及政府的忠顺。
索利卜神庙
第十九王朝的真正创始人拉美西斯一世(1320BC-1318BC)继承了霍连海布的王位,他在努比亚的神庙增加祭司和奴隶的人数,增建了新建筑物。
拉美西斯一世死后,他的儿子塞提一世(1318BC-1298BC)继承王位。他开采努比亚的金矿充实国库,以支付他庞大的建筑计划。在他统治时期,没有发动重大的军事远征,但向努比亚派去过执行惩罚任务的小部队。
到拉美西斯二世(1298BC-1232BC),这位统治了很长时期的法老在努比亚采取军事行动,并在努比亚全境大兴土木。
拉美西斯二世在执政第三年时曾在孟菲斯同他的官员们,商讨开辟瓦迪阿拉基地区开采当地金矿的可能性。他的父亲塞提一世曾作尝试,但没有成功。当时在场的努比亚库施总督向国王说明这件事的困难,讲述了他父亲曾如何设法为给这条道路供水而终于一无所成。但国王下令再作努力。这一次成功了,在他父亲塞提一世挖过的深度以下仅仅12腕尺的地方挖出了水。
在努比亚,拉美西斯二世建造的大量神庙和寺院中,最著名的就是“阿布辛贝”神庙,它是在尼罗河左岸一块巨大的沙岩上开凿而成,是全世界同类建筑中规模最大者之一,他的建筑艺术无疑也是举世无双的。神庙会选择在这个地方,大概是因为很久以前这个地方就被认为是圣地。这座庙宇是奉献给初升的太阳之神赖-哈拉赫提神的。
努比亚陵墓内的壁画
新王国时期,努比亚人在被占领初期曾起来抵抗。但不久就在埃及政府的统治下安定下来,和平建设他们的国家,建设的规模是空前的。
埃及人完全按照自己的方式改造了努比亚,建立了一个纯属埃及式的行政体系,大批的埃及书吏、祭司、军人和工匠来到了努比亚;终于使努比亚完全埃及化了。当地人皈依埃及的宗教,崇拜埃及的神祗。古老的埋葬习惯为埃及的葬礼习俗所代替。努比亚人也采用了埃及在艺术和建筑方面的技术。
努比亚人在文化上被埃及生活方式所同化,首要的因素是新王国时期埃及的官方政策赢得了当地酋长们的忠诚和支持。他们的子弟是在埃及的宫廷中受教育,“他们在那里听惯了国王侍从中埃及人的谈吐,这使他们忘记了自己的语言”。这样,他们就大大地埃及化了,从而有助于确保努比亚王公们对埃及和埃及文化的忠诚。首领本人转而信仰一种外来的宗教,他的臣民自然也会效法他的榜样。当地上层人物的埃及化,为努比亚淳朴的普通人的迅速埃及化铺平了道路。
新王国时期,埃及人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加紧在努比亚采矿,矿物中的主要物产是黄金。图特摩斯三世在位时期,仅“瓦瓦特”一地每年进贡的黄金便达550磅。阿蒙霍特普三世为保持北方附属国和同盟国对埃及的依附,曾慷慨赠予努比亚生产的黄金。
努比亚王子进贡黄金
拉美西斯二世漫长的统治结束时,他的后继者发现自己面临着严峻的局势。当时埃及国内秩序混乱,国力削弱,政治腐败。而努比亚由于拥有大量的财富和举足轻重的军队,开始在埃及本土的内部政治事物中起重要作用。
拉美西斯-西普塔登基之后头一年,就为任命努比亚总督一事亲自去了努比亚,还常常派出代表给努比亚高级官员送礼。最后一个法老西普塔甚至被迫派一名官员去努比亚索取贡品;在法老握有实权、真正控制着帝国时,送贡品原是努比亚总督的职责。
新王国解体后,埃及进入衰微时期。到公元前720年左右,努比亚兴起的库施帝国转而统治了埃及,史称“第二十五王朝”。这不能不说是历史的一个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