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爆炸的手机是哪款
自从三星手机在2016年开始大量出现爆炸事件之后,这个问题成为了众多消费者和媒体关注的焦点。
实际上,三星爆炸的手机主要集中在Galaxy Note 7上。
Galaxy Note 7于2016年8月正式发布,被寄望成为三星公司的明星产品。然而,不久之后,有越来越多的用户反映称该手机存在严重的电池问题。许多用户在充电或使用手机时,都会遇到手机突然冒烟、着火、甚至爆炸等情况。
经过调查后,三星公司确认Galaxy Note 7存在电池失效的风险。由于这个问题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和人身安全,三星宣布召回所有Galaxy Note 7,并停止该机型的生产和销售。
此外,根据外媒报道,还有部分三星其他系列的手机也出现过电池爆炸等问题,包括Galaxy S7和Galaxy S7 Edge。不过,这种情况发生的频率要比Galaxy Note 7低得多。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三星爆炸的手机主要集中在Galaxy Note 7上,但并不是所有Galaxy Note 7都会出现此问题。如果你的手机在购买后没有出现任何异常情况,那么它就不属于有品质问题的Galaxy Note 7。
总的来说,三星爆炸的手机主要是Galaxy Note 7。该机型存在电池失效风险,导致大量用户在使用中遇到安全问题。如果你是Galaxy Note 7的用户,建议尽快联系三星官方进行换货处理,以保证自身的安全与权益。
三星手机是哪款型号爆炸
谁也没想到,去年关注度超高的三星手机 S7发布后,居然成了"爆炸机"的代表。2016年 8月 24日,韩国出现全球首例三星 Note7爆炸事件,该部 Note7手机在夜间充电时发生了爆炸。
紧接着美国、澳大利亚等国也出现类似的爆炸案例。10多天内三星至少接到了 35起爆炸报告。
9月 2日三星召开新闻发布会,对爆炸事件进行公开道歉,计划在全球范围内召回已经售出的 250万部三星 Note7,并宣布将免费为用户更换一台符合安全要求的 Note7新机。不过,一位美国用户新换的所谓"安全"的 Note7手机又炸了!
2016年 10月,三星宣布将永久停止生产 Note7手机,且不再销售和置换,并强制 Note7用户关机、停止使用。
从 Note7全球发布到全面召回,短短的 70天三星可谓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公关考验。最终经过数月的爆炸原因研究,三星官方称 Note7燃损的原因在于电池。
你以为三星爆炸门在这儿就终结了?Note7爆炸之后,三星的另一款手机 S7爆炸紧随其后...
同年 10月,一位拿着台爆炸燃损的三星 S7手机的顾客来店里抱怨求偿,手机刚收到两周后居然发生了爆炸事故。
之后美国俄亥俄州的一名用户起诉了三星,原因是 S7在其口袋中发生了爆炸,导致其严重烧伤。但专家认为,三星 S7达到爆炸的程度较低,多为电池燃烧。
三星爆炸的是那一个型号的手机
注意安全,手机诚可贵,生命价更高。
一炸接着一炸的,国行三星Note7爆炸事件近期愈演愈烈,三星坐不住了,今天又一次发布官方声明进行澄清。和前面三封声明不同,这次的篇幅要长很多,三星再次强调了国行版三星Note7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声明表示:
“国行版Note7是在全球统一的质量标准和品控体系下生产的,采用的是与海外9月2日宣布召回的产品完全不同的供应商提供的电池产品,同时经过国际和国内的检测认证及第三方独立研究机构的分析。我们可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按照三星中国的第一份声明,国行三星Note采用的是香港新能科技ATL供应的电池,是安全可靠的。在国行首炸以及二炸事件之后,ATL与三星中国曾先后发布声明进行澄清,称爆炸Note7系外部加热导致。
与以往媒体报道不同。这次央视出手了,原文较长,有节选根据央视评论特约撰稿王亚宏署名文章指出:自诩“贡献中国社会”行动却充满傲慢三星电子一直自诩将“做中国人民喜爱的企业”,然而想说喜爱它却并不容易。三星也想做“贡献于中国社会的企业”,可贡献需要靠诚意,而不是傲慢。如果要衡量三星电子离其这些目标有多遥远的话,答案是将近一个月——在瞬息万变的商场上,这几乎是不可逾越的距离。
看似在修补过失实际对中国和欧美市场区别待遇
8月中旬,三星推出推出“战略机型”Galaxy Note 7,可在短短两三周里,这款抢时间上市的新机型在充电时或充电后会发生爆炸的问题逐渐暴露。这迫使三星不得不宣布召回在美国、韩国等10个国家和地区售出的全部Note 7手机。
9月2日,韩国三星电子在首尔举行新闻发布会,证实将在全球范围内召回Galaxy Note7智能手机。在已经发售Galaxy Note7的十个市场停止销售工作。此外,三星电子手机业务负责人高东真还对该产品所存在的电池问题致歉。
全球召回近一月后的道歉诚意有几分?
中国的三星用户自然不会满足于这前后两份含糊不清的声明,在各方的继续施压下,最终在宣布全球产品召回将近一个月后,三星才再次发表了一份向中国消费者的致歉信,称在此事件上没有完全考虑中国消费者感受,进行了不充分的说明。不过虽然这份道歉信强调永远不会对中国采用“双重标准”,但仍振振有词地告诉中国消费者:你们的手机不用换也不能换。
这封道歉信的字数倒是之前声明的五倍,但是否能凭借长度就让中国用户满意还需时间考量。